'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關於種類

在說種類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點就是,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並沒有收錄糖字,只收錄了飴字。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甘蔗汁熬成糖食用,這個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記載,從種種記錄上來看,最早不能會超過東漢末年,最晚不會晚於兩魏時期,這個我們後面會論證。

古代時,糖一共有四大類,分別有紅糖、白糖、蜂蜜和飴餳。在這四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其中最大類就是甘蔗糖。比如紅糖和白糖都是用甘蔗汁做成,而白糖裡又有冰糖和獸糖。

其中,冰糖又分為五品。宋朝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這裡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這是現存最早的製糖專著,非常珍貴。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說了一種獸糖,但我們不要理解成是用野獸做成的糖,而是用糖來做野獸,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吹糖人,用糖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只不過區別在於,古時候的人是直接用模子做出來的。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關於種類

在說種類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點就是,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並沒有收錄糖字,只收錄了飴字。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甘蔗汁熬成糖食用,這個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記載,從種種記錄上來看,最早不能會超過東漢末年,最晚不會晚於兩魏時期,這個我們後面會論證。

古代時,糖一共有四大類,分別有紅糖、白糖、蜂蜜和飴餳。在這四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其中最大類就是甘蔗糖。比如紅糖和白糖都是用甘蔗汁做成,而白糖裡又有冰糖和獸糖。

其中,冰糖又分為五品。宋朝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這裡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這是現存最早的製糖專著,非常珍貴。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說了一種獸糖,但我們不要理解成是用野獸做成的糖,而是用糖來做野獸,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吹糖人,用糖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只不過區別在於,古時候的人是直接用模子做出來的。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天工開物·甘嗜第四·獸糖》中記載:

由獅象糖模,兩合如瓦為之,杓瀉糖人,隨手覆轉傾下。模冷糖澆,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結,名曰享糖,華筵用之。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種糖還不是普通人吃的,而是盛大的筵席時所用。此外,蜂蜜這種在古代時被稱為天然糖,並不需要過多的加工方式,但蜂蜜在古代甜品中是上等品,遠遠要勝過人工造的各種糖,不論是價值上還是營養上。所以,蜂蜜在古代一直都是貴族才能夠隨便食用的東西,普通人在唐朝以前是無法隨便食用的。想吃也吃不到。

明朝李時珍為這些糖類做過總結,並且統稱為“石蜜”也叫白沙糖,白沙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本草綱目·果五·沙糖》中,他是這樣寫的:

以蔗汁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糖,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也。

由此我們能得出結論,在遠古到明朝時,最流行的就是甘蔗糖,古人食用最多的是蔗糖類。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關於種類

在說種類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點就是,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並沒有收錄糖字,只收錄了飴字。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甘蔗汁熬成糖食用,這個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記載,從種種記錄上來看,最早不能會超過東漢末年,最晚不會晚於兩魏時期,這個我們後面會論證。

古代時,糖一共有四大類,分別有紅糖、白糖、蜂蜜和飴餳。在這四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其中最大類就是甘蔗糖。比如紅糖和白糖都是用甘蔗汁做成,而白糖裡又有冰糖和獸糖。

其中,冰糖又分為五品。宋朝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這裡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這是現存最早的製糖專著,非常珍貴。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說了一種獸糖,但我們不要理解成是用野獸做成的糖,而是用糖來做野獸,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吹糖人,用糖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只不過區別在於,古時候的人是直接用模子做出來的。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天工開物·甘嗜第四·獸糖》中記載:

由獅象糖模,兩合如瓦為之,杓瀉糖人,隨手覆轉傾下。模冷糖澆,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結,名曰享糖,華筵用之。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種糖還不是普通人吃的,而是盛大的筵席時所用。此外,蜂蜜這種在古代時被稱為天然糖,並不需要過多的加工方式,但蜂蜜在古代甜品中是上等品,遠遠要勝過人工造的各種糖,不論是價值上還是營養上。所以,蜂蜜在古代一直都是貴族才能夠隨便食用的東西,普通人在唐朝以前是無法隨便食用的。想吃也吃不到。

明朝李時珍為這些糖類做過總結,並且統稱為“石蜜”也叫白沙糖,白沙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本草綱目·果五·沙糖》中,他是這樣寫的:

以蔗汁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糖,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也。

由此我們能得出結論,在遠古到明朝時,最流行的就是甘蔗糖,古人食用最多的是蔗糖類。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三、關於製作

在糖類的製作上,我國古代共可以分為四個重大時期,咱們分別來說一下。

1:萌芽期

什麼叫萌芽期呢?就是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製作方法,但在很多古籍文獻裡確實有這種東西。比如我們最開始說的飴餳,也就是谷芽做成的糖,這個在很多記載裡都有,但在同樣的古籍中又確實找不到製作方法,我們只能推斷古人並沒有主動去做的意識,而是在無意間發現了這種方法可以產生甜品,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主動去做糖的意識。

關於飴餳糖的做法,我們最早可以在宋朝王灼《糖霜譜》中找到,裡面是這樣說的:

用稻、麥之類浸溼,生芽暴幹,然後煎煉調化而成。

由於在同期的記載裡我們找不到製作方法,所以稱之謂萌芽期,時間大約在周朝到秦朝末這段時期。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關於種類

在說種類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點就是,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並沒有收錄糖字,只收錄了飴字。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甘蔗汁熬成糖食用,這個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記載,從種種記錄上來看,最早不能會超過東漢末年,最晚不會晚於兩魏時期,這個我們後面會論證。

古代時,糖一共有四大類,分別有紅糖、白糖、蜂蜜和飴餳。在這四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其中最大類就是甘蔗糖。比如紅糖和白糖都是用甘蔗汁做成,而白糖裡又有冰糖和獸糖。

其中,冰糖又分為五品。宋朝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這裡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這是現存最早的製糖專著,非常珍貴。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說了一種獸糖,但我們不要理解成是用野獸做成的糖,而是用糖來做野獸,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吹糖人,用糖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只不過區別在於,古時候的人是直接用模子做出來的。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天工開物·甘嗜第四·獸糖》中記載:

由獅象糖模,兩合如瓦為之,杓瀉糖人,隨手覆轉傾下。模冷糖澆,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結,名曰享糖,華筵用之。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種糖還不是普通人吃的,而是盛大的筵席時所用。此外,蜂蜜這種在古代時被稱為天然糖,並不需要過多的加工方式,但蜂蜜在古代甜品中是上等品,遠遠要勝過人工造的各種糖,不論是價值上還是營養上。所以,蜂蜜在古代一直都是貴族才能夠隨便食用的東西,普通人在唐朝以前是無法隨便食用的。想吃也吃不到。

明朝李時珍為這些糖類做過總結,並且統稱為“石蜜”也叫白沙糖,白沙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本草綱目·果五·沙糖》中,他是這樣寫的:

以蔗汁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糖,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也。

由此我們能得出結論,在遠古到明朝時,最流行的就是甘蔗糖,古人食用最多的是蔗糖類。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三、關於製作

在糖類的製作上,我國古代共可以分為四個重大時期,咱們分別來說一下。

1:萌芽期

什麼叫萌芽期呢?就是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製作方法,但在很多古籍文獻裡確實有這種東西。比如我們最開始說的飴餳,也就是谷芽做成的糖,這個在很多記載裡都有,但在同樣的古籍中又確實找不到製作方法,我們只能推斷古人並沒有主動去做的意識,而是在無意間發現了這種方法可以產生甜品,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主動去做糖的意識。

關於飴餳糖的做法,我們最早可以在宋朝王灼《糖霜譜》中找到,裡面是這樣說的:

用稻、麥之類浸溼,生芽暴幹,然後煎煉調化而成。

由於在同期的記載裡我們找不到製作方法,所以稱之謂萌芽期,時間大約在周朝到秦朝末這段時期。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2:粗製期

什麼叫粗製期呢?就是這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去製作糖,但又造不出太好的糖。古代出現最早的是穀類糖,但最早有製作方法的卻是蔗糖,時間是北魏末年。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卷十·甘蔗第二十一》中這樣寫過:

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為飴餳,名之曰‘糖’。

這裡的記載很明確,同時也可以印證咱們上面說的出現時間。但我們還能發現,這裡雖然介紹了甘蔗汁做成糖,卻並沒有詳細的方法,所以我們叫成粗製期。

3:精製期

在這裡我們就要說到為什麼有人會說甘蔗糖在唐朝時從印度傳入。在唐朝時,印度的造糖技術比較先進,於是唐朝一個和尚去印度學熬糖技術,回來後將學到的技術廣泛授於民眾,短短几年後,糖朝的製糖術已經遠超印度,成為了當地世界上最先進的製糖國家,《糖霜譜》中這樣說:

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糖冰……唐大曆中,有鄒和尚者,始來小溪之傘山,教民黃氏造霜之法。

唐朝時,的確有人去印度學習了造霜法,但在唐朝以前,我國古代早就開始造砂糖了,並不是什麼傳進來的,而是相互的融合。所以網上說什麼砂糖技術是唐朝時從印度傳入我國古代的並不對。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我國古代的製糖術開始進入繁盛期,各種精製糖開始出現,從此進入成熟期。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關於種類

在說種類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點就是,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並沒有收錄糖字,只收錄了飴字。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甘蔗汁熬成糖食用,這個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記載,從種種記錄上來看,最早不能會超過東漢末年,最晚不會晚於兩魏時期,這個我們後面會論證。

古代時,糖一共有四大類,分別有紅糖、白糖、蜂蜜和飴餳。在這四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其中最大類就是甘蔗糖。比如紅糖和白糖都是用甘蔗汁做成,而白糖裡又有冰糖和獸糖。

其中,冰糖又分為五品。宋朝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這裡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這是現存最早的製糖專著,非常珍貴。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說了一種獸糖,但我們不要理解成是用野獸做成的糖,而是用糖來做野獸,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吹糖人,用糖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只不過區別在於,古時候的人是直接用模子做出來的。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天工開物·甘嗜第四·獸糖》中記載:

由獅象糖模,兩合如瓦為之,杓瀉糖人,隨手覆轉傾下。模冷糖澆,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結,名曰享糖,華筵用之。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種糖還不是普通人吃的,而是盛大的筵席時所用。此外,蜂蜜這種在古代時被稱為天然糖,並不需要過多的加工方式,但蜂蜜在古代甜品中是上等品,遠遠要勝過人工造的各種糖,不論是價值上還是營養上。所以,蜂蜜在古代一直都是貴族才能夠隨便食用的東西,普通人在唐朝以前是無法隨便食用的。想吃也吃不到。

明朝李時珍為這些糖類做過總結,並且統稱為“石蜜”也叫白沙糖,白沙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本草綱目·果五·沙糖》中,他是這樣寫的:

以蔗汁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糖,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也。

由此我們能得出結論,在遠古到明朝時,最流行的就是甘蔗糖,古人食用最多的是蔗糖類。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三、關於製作

在糖類的製作上,我國古代共可以分為四個重大時期,咱們分別來說一下。

1:萌芽期

什麼叫萌芽期呢?就是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製作方法,但在很多古籍文獻裡確實有這種東西。比如我們最開始說的飴餳,也就是谷芽做成的糖,這個在很多記載裡都有,但在同樣的古籍中又確實找不到製作方法,我們只能推斷古人並沒有主動去做的意識,而是在無意間發現了這種方法可以產生甜品,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主動去做糖的意識。

關於飴餳糖的做法,我們最早可以在宋朝王灼《糖霜譜》中找到,裡面是這樣說的:

用稻、麥之類浸溼,生芽暴幹,然後煎煉調化而成。

由於在同期的記載裡我們找不到製作方法,所以稱之謂萌芽期,時間大約在周朝到秦朝末這段時期。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2:粗製期

什麼叫粗製期呢?就是這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去製作糖,但又造不出太好的糖。古代出現最早的是穀類糖,但最早有製作方法的卻是蔗糖,時間是北魏末年。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卷十·甘蔗第二十一》中這樣寫過:

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為飴餳,名之曰‘糖’。

這裡的記載很明確,同時也可以印證咱們上面說的出現時間。但我們還能發現,這裡雖然介紹了甘蔗汁做成糖,卻並沒有詳細的方法,所以我們叫成粗製期。

3:精製期

在這裡我們就要說到為什麼有人會說甘蔗糖在唐朝時從印度傳入。在唐朝時,印度的造糖技術比較先進,於是唐朝一個和尚去印度學熬糖技術,回來後將學到的技術廣泛授於民眾,短短几年後,糖朝的製糖術已經遠超印度,成為了當地世界上最先進的製糖國家,《糖霜譜》中這樣說:

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糖冰……唐大曆中,有鄒和尚者,始來小溪之傘山,教民黃氏造霜之法。

唐朝時,的確有人去印度學習了造霜法,但在唐朝以前,我國古代早就開始造砂糖了,並不是什麼傳進來的,而是相互的融合。所以網上說什麼砂糖技術是唐朝時從印度傳入我國古代的並不對。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我國古代的製糖術開始進入繁盛期,各種精製糖開始出現,從此進入成熟期。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4:成熟期

從宋朝時,我國製糖進入了成熟期,南宋王灼的《糖霜譜》不止是在我國古代有名,對世界造糖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明朝時,宋應星根據前面人的記載,全面總結了製糖術,當然他主要參考了王灼《糖霜譜》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中系統的介紹了各種造糖法,而且主要寫的就是甘蔗糖。由於篇幅原因,我們不能一一介紹,僅在這裡說一下他分的蔗品:

凡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紅砂三品。糖品之分,分於蔗漿之老嫩,凡蔗性至秋漸轉紅黑色,冬至以後由紅轉褐,以成至白。

"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對糖都並不陌生。在我國眾多的古籍文獻中都記載了糖,出現最多的則是砂糖,砂糖也就是甘蔗汁熬成的糖,人們對這種糖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時,砂糖也是古代中國出現最早的糖類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一個名字已經不可考的人在押職韻的樂府詩歌《神絃歌十一首·其三·聖郎曲》中這樣寫: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這裡雖然寫成了沙糖,但其實也就是砂糖。此外這裡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砂糖就已經很普遍了,同時也說明那時候明確叫成了糖字。

那麼,糖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代共有幾種糖?古代人又是怎麼製糖的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一、關於起源

糖的起源能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一些證據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誰第一個造的糖也已經無考,但網上有一批人說砂糖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入唐朝中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糖在我國古代出現得非常早,雖然並沒有記載誰是第一個造糖人,但是卻在無數的典籍中留下了關於糖的記載,而這些記載遠遠的早於唐朝。

但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砂糖和飴糖,飴糖也就是麥芽糖。《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中記載: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裡的這個“飴”字說的就是麥芽糖,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這個麥芽糖也是我們現代那些手藝人吹糖人用的糖。當然了,在遠古時候並不叫糖,而是叫“飴餳”。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糖。古代不止麥芽才能做糖,基本上所有穀類都是可以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飴餳》開篇中這樣說:

凡飴餳,稻、麥、粟、黍皆可為之。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同時,另一種糖類尚沒有完全成形,也就是我們現代普遍食用的甘蔗糖,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都是用甘蔗漿直接食用。屈原《招魂賦》裡有這樣一句:

有柘漿兮

這裡的柘說的就是甘蔗,漿就是甘蔗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蔗汁並不能稱為糖,而是人們感覺甜,就壓出汁來食用。

所以,我國糖類最早的是谷芽糖,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多有記載,向上則有無限可能,但苦於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無法取證。那麼古代的糖類有幾種呢?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關於種類

在說種類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點就是,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並沒有收錄糖字,只收錄了飴字。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甘蔗汁熬成糖食用,這個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記載,從種種記錄上來看,最早不能會超過東漢末年,最晚不會晚於兩魏時期,這個我們後面會論證。

古代時,糖一共有四大類,分別有紅糖、白糖、蜂蜜和飴餳。在這四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其中最大類就是甘蔗糖。比如紅糖和白糖都是用甘蔗汁做成,而白糖裡又有冰糖和獸糖。

其中,冰糖又分為五品。宋朝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這裡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這是現存最早的製糖專著,非常珍貴。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說了一種獸糖,但我們不要理解成是用野獸做成的糖,而是用糖來做野獸,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吹糖人,用糖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只不過區別在於,古時候的人是直接用模子做出來的。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天工開物·甘嗜第四·獸糖》中記載:

由獅象糖模,兩合如瓦為之,杓瀉糖人,隨手覆轉傾下。模冷糖澆,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結,名曰享糖,華筵用之。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種糖還不是普通人吃的,而是盛大的筵席時所用。此外,蜂蜜這種在古代時被稱為天然糖,並不需要過多的加工方式,但蜂蜜在古代甜品中是上等品,遠遠要勝過人工造的各種糖,不論是價值上還是營養上。所以,蜂蜜在古代一直都是貴族才能夠隨便食用的東西,普通人在唐朝以前是無法隨便食用的。想吃也吃不到。

明朝李時珍為這些糖類做過總結,並且統稱為“石蜜”也叫白沙糖,白沙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本草綱目·果五·沙糖》中,他是這樣寫的:

以蔗汁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糖,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也。

由此我們能得出結論,在遠古到明朝時,最流行的就是甘蔗糖,古人食用最多的是蔗糖類。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三、關於製作

在糖類的製作上,我國古代共可以分為四個重大時期,咱們分別來說一下。

1:萌芽期

什麼叫萌芽期呢?就是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製作方法,但在很多古籍文獻裡確實有這種東西。比如我們最開始說的飴餳,也就是谷芽做成的糖,這個在很多記載裡都有,但在同樣的古籍中又確實找不到製作方法,我們只能推斷古人並沒有主動去做的意識,而是在無意間發現了這種方法可以產生甜品,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主動去做糖的意識。

關於飴餳糖的做法,我們最早可以在宋朝王灼《糖霜譜》中找到,裡面是這樣說的:

用稻、麥之類浸溼,生芽暴幹,然後煎煉調化而成。

由於在同期的記載裡我們找不到製作方法,所以稱之謂萌芽期,時間大約在周朝到秦朝末這段時期。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2:粗製期

什麼叫粗製期呢?就是這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去製作糖,但又造不出太好的糖。古代出現最早的是穀類糖,但最早有製作方法的卻是蔗糖,時間是北魏末年。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卷十·甘蔗第二十一》中這樣寫過:

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為飴餳,名之曰‘糖’。

這裡的記載很明確,同時也可以印證咱們上面說的出現時間。但我們還能發現,這裡雖然介紹了甘蔗汁做成糖,卻並沒有詳細的方法,所以我們叫成粗製期。

3:精製期

在這裡我們就要說到為什麼有人會說甘蔗糖在唐朝時從印度傳入。在唐朝時,印度的造糖技術比較先進,於是唐朝一個和尚去印度學熬糖技術,回來後將學到的技術廣泛授於民眾,短短几年後,糖朝的製糖術已經遠超印度,成為了當地世界上最先進的製糖國家,《糖霜譜》中這樣說:

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糖冰……唐大曆中,有鄒和尚者,始來小溪之傘山,教民黃氏造霜之法。

唐朝時,的確有人去印度學習了造霜法,但在唐朝以前,我國古代早就開始造砂糖了,並不是什麼傳進來的,而是相互的融合。所以網上說什麼砂糖技術是唐朝時從印度傳入我國古代的並不對。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我國古代的製糖術開始進入繁盛期,各種精製糖開始出現,從此進入成熟期。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4:成熟期

從宋朝時,我國製糖進入了成熟期,南宋王灼的《糖霜譜》不止是在我國古代有名,對世界造糖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明朝時,宋應星根據前面人的記載,全面總結了製糖術,當然他主要參考了王灼《糖霜譜》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甘嗜第四》中系統的介紹了各種造糖法,而且主要寫的就是甘蔗糖。由於篇幅原因,我們不能一一介紹,僅在這裡說一下他分的蔗品:

凡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紅砂三品。糖品之分,分於蔗漿之老嫩,凡蔗性至秋漸轉紅黑色,冬至以後由紅轉褐,以成至白。

古代造蔗糖技術來自國外?並不是!論我國製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到了現代,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季羨林老先生花了十七年寫《糖史》,而我國現代也是世界最大的糖類出產國之一。糖從遠古時期被我國先民發現,穀類糖被稱為全世界最早的糖。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開始正式製作甘蔗糖,到唐朝時又引進了外來技術進入精製期,宋明時進入全面的製糖成熟期。糖在我國古代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由於筆者能力有限,所以只是寫出了皮毛。我們說的雖然只是糖,但這又何嘗不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種植和手工科技技術的進步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