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新也要傳統價值 奧迪在市場劇變中挖掘答案

要創新也要傳統價值 奧迪在市場劇變中挖掘答案

針對整車的氣味監控方面,一個常見檢測方式是高溫整車評價,即在65攝氏度的高溫下,對車輛密閉加熱24小時後再進行氣味評價。

當移動互聯網技術紅利、自動駕駛和5G通信先後“紅起來”的時候,“如何挖掘汽車新價值”成為整個產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在新一輪汽車產業革命即將到來之際,汽車產品的新價值在哪裡?如何打動年輕消費者?以及更為重要的——車企如何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返璞歸真也是汽車的“最大魅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升級的過程,本質上是消費者自我價值認定變遷的過程。套用到汽車市場,就是消費需求的升級來源於生活觀念的演進。自從“藍天保衛戰”喚醒人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後,車內空氣是否安全,是否採用環保內飾材料正在成為消費者選購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很多用戶針對車內氣味存在一些認知誤區,認為‘有異味就等於有害’‘有異味就是車輛品質有問題’。”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稱,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屋內、車內空氣質量,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手持式甲醛檢測儀,但在汽車工程師眼中,手持式甲醛檢測儀的檢測結果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容易產生不準確的結論。“車內空氣管控分為氣味管控和VOC(揮發性有機物)管控兩大部分,且檢測要依託專業設備、遵循科學流程。”

以不久前在中國生態汽車評價(C-ECAP)2019年度第一批評價中獲得豪華車品牌最優成績的奧迪A4L為例,該車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維度表現出眾,八項揮發性有機物測量值均在國標限值之內,其中甲醛、苯測量值僅為國標限值五分之一。奧迪A4L車內空氣質量測量指標不僅優於豪華品牌平均表現,甚至優於擬修訂國家標準中更嚴苛的限值。

“有異味不等於有害,反過來,聞不到異味,也不代表車內空氣質量一定合格。”中汽中心汽車試驗研究所材料室主任王坤向記者解釋稱,VOC泛指在常壓下,沸點在 50~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在汽車領域,VOC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類物質。”

在他看來,近年來之所以屢屢出現消費者抱怨車內異味的報道,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空氣質量問題更加重視,另一方面則是市場上各種後裝件魚龍混雜所致。

“車內異味的來源多種多樣,比如車企為滿足消費者對車內飾美觀舒適以及汽車節能輕量化需求,在內飾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聚氨酯、皮革、織物等非金屬材料,它們可能會持續釋放一些具有氣味的揮發性物質,導致車內產生異味。另外,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有時候也會額外增加一些後裝件以滿足美觀舒適等要求,比如腳墊,座椅坐墊和小裝飾品等,可能會產生刺鼻、令人不悅的氣味,影響駕乘人員的主觀感受。”王坤錶示,目前後裝件產品領域沒有完善的產品標準和監督管理制度,是“車內異味”的重要來源之一。

揪出異味源 靠“金鼻子”更靠體系

王坤錶示,由於汽車零部件眾多,塑料、泡沫、皮革、膠水都有可能釋放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及其他揮發性有機物。“例如一些皮革製品在製造過程中會使用甲醛,而汽車內飾則會使用多種溶劑型膠粘劑,一旦車內材料使用不當,就可能揮發出有害物質。”

“一汽-大眾擁有一整套從研發、生產到售後,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全員全過程’的嚴苛質保體系,確保了每一輛奧迪車的品質。作為國內最早介入到車內空氣質量管控的主機廠之一,我們擁有行業內最深厚的技術積澱和管控經驗。”一汽-大眾長春一廠質量保證部部長張博告訴記者,在一汽-大眾,有一批像漫畫英雄一樣具有“特異功能”的汽車工程師。

他們中有的人“五音不全”,卻在聽音室和車載音響之間遊刃有餘,被同事們奉為“金耳朵”;還有可以十幾年如一日在暗室裡測試儀表盤背光,被德國專家盛讚為“金眼睛”;當然,還有15名負責對氣味評估、空氣質量進行主觀評價的“金鼻子”……

據張博透露,這些“金鼻子”成員必須經過200多次的評價培訓,能夠識別70多種常見的氣味。為了保證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他們不能吸菸、不能是鼻炎患者,甚至在實驗前不能接觸有強烈氣味的食物。 “一汽-大眾奧迪的‘金鼻子’成員需要經過德國奧迪總部的認證,並且每年需要接受德國奧迪的隊標審核,以確保評價的準確性。”

當然,對於一汽-大眾奧迪年銷數十萬輛的生產規模來說,僅僅依靠“金鼻子”團隊顯然遠遠不夠。據瞭解,在一汽-大眾全國五大生產基地共有多達270臺氣味管控設備,總投資達7300萬元。其中,獲得CNAS認證的整車氣味實驗倉可實現最多8款車型的共同測試。

“為了讓氣味評測的精準度更好,我們採用主觀評價和客觀(VOC)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除了‘金鼻子’團隊的主觀評測外,客觀氣味評價體系利用VOC數據進行分析,精度高到能夠對納克級進行分析。”在一汽-大眾質量保證中心管理科經理王慶宴看來,建立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全員全過程質保體系,正是企業體系能力的最佳體現。

在產品開發階段選取材料時,一汽-大眾首選低氣味、低散發的材料。一汽-大眾會在零部件中進行氣味監控,保證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氣味合格,之後還會進行8輪氣味抽檢,從源頭上保證零部件的質量。

車型生產階段,一汽-大眾對材料、零件和整車進行系統全面的氣味控制,並經過德國認證的“金鼻子”氣味團隊進行主觀評價。主客觀嚴格認證後,車輛方可准許批量生產。此外,一汽-大眾還會按照德國奧迪的標準,對所有零件材料、零件整體和車輛整體的氣味和散發性能,進行包括甲醛實驗、冷凝實驗、總碳實驗,以及國家標準規定的8項揮發性有機物等在內的多項實驗。

“一旦發現零件氣味產生了波動,我們會採取‘洋蔥分析法’對零件進行氣味來源的分析。從而實現對87大總成、210道工序、414種原材料的全部鎖定。”張博表示,一汽-大眾專門成立了氣味改善小組,並在售後監測階段進行用戶市場調研,瞭解用戶是否對車輛氣味狀態存在抱怨,以及最受用戶歡迎的氣味等,再將調研結果反饋應用到新車型的開發上。

加速到來的汽車“新四化”正在把汽車業推向風口浪尖,但這並不能成為企業忽視汽車傳統價值的理由。恰恰相反的是,隨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愈發豐富、細緻,汽車企業更應該“返璞歸真”,從汽車傳統價值中挖掘出“新魅力”。

正如抽紙從雙層遞進到三層,果汁由濃縮向鮮榨升級,近年來國內汽車消費偏好的演變過程,便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最生動寫照。而一汽-大眾奧迪正以更快的速度抓住中國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汽車企業需要競爭的項目不只是產品價格高低、智能化程度或造型美醜,更需要的是把握年輕消費者對生活價值觀的新理解,從傳統汽車屬性中挖掘出新價值。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