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贔屓,究竟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

​​​ 2000年6月的一天,

河北正定縣正定府前街的建築工地上,

一直巨大的“石烏龜”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便是​天下第一贔屓的重見光明的日子。

贔屓是一種虛構出來的動物,傳說龍有九子,贔屓為其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因此人們雕刻它來馱載石碑。正定縣保存的碑刻眾多,那些贔屓碑座,其造型在不同時代亦有不同風格。文物界評價開元寺內這件五代時期的贔屓,雕飾手法簡潔明快,造型生動逼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贔屓碑座。

巨型贔屓出土前,最重紀錄保持者是61噸多,而它殘重即達107噸。

如果不被毀,贔屓連同上面的石碑推測高度在14到15米,也是世界之最!

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贔屓身上又承載了什麼樣的信息?​


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贔屓,究竟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


贔屓體態豐滿,頭略抬,頸前伸,僅頭頸部就長2.5米。它大圓眼睛,兩隻小耳朵向後抿著,鼻頭寬、鼻孔圓,兩隻尖牙外露,大嘴緊閉,給人的感覺不是凶猛,反而有些憨態可掬。贔屓的脖子、腿上刻劃了幾條褶皺,以表現其肌膚的肥碩;渾圓的腹部雕刻的淺紋向兩側突出,以顯示其馱碑所承受的重壓。

贔屓長8.4米,殘寬3.2米,高2.6米,殘重達107噸。在它出土之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石碑是邯鄲市大名縣的《魏博節度使何進滔德政碑》,也稱為《五禮記碑》,碑身高6.45米,寬3.3米,厚1米,贔屓碑座高2.2米,重61噸多。正定出土的巨型贔屓比五禮記碑碑座大幾乎一倍,稱的上是“天下第一贔屓”,出土時轟動了全國。


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贔屓,究竟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

巨碑碑帽

巨型贔屓同時出土的,有若干塊殘碑及碑帽,據正定縣文物部門推算,碑身找到了約三分之一,碑首找到了約二分之一,其餘殘塊可能壓在附近住宅之下,暫時無法發掘。根據縣裡與這塊碑年代較接近的“李寶臣紀功碑”的製作比例,再結合宋代《營造法式》中規定的製作比例,推算巨碑高度(連碑座)達14到15米,寬度在3.6米之內,厚度也有將近1米。假如保存齊全,這將是全國最大的一塊石碑。

如此大的一塊碑,卻在碑身、碑首及碑座上殘留多處鑿痕,明顯屬人為破壞。那麼,巨碑為誰而立?又因何把它鑿毀?


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贔屓,究竟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


從發現的巨碑殘部看,文字鐫刻的刀鋒規整清晰、碑首龍鱗的刀刻痕跡嶄新。省市縣文物專家們一致認為該碑是刻立不久就被砸毀而後掩埋的,專家樑勇繼而分析,如此大的巨碑,惟有心懷僭越之志的藩鎮節度使才會為之,而速刻速毀的原因,又必是僭越稱帝之舉未能成功。樑先生在查閱了五代時期歷代成德軍節度使的相關史料後得出,能夠與“明宗皇帝”“勝州刺史”相關,並且敢建造此巨碑的鎮州軍政要員中,惟有安重榮。據新舊《五代史》本傳記載:安重榮,朔州(今山西朔縣)人,小名鐵胡,其父曾任勝州刺史,他曾承襲其職。在後唐明宗時安重榮為振武巡邊指揮使。後唐清奉三年(936年),石敬塘在契丹主耶律德光支持下,建立後晉,當上了契丹的兒皇帝,安重榮率領巡邊的千餘騎前來投奔,在石敬塘稱帝的第二年——天福二年(937年)正月,被授予成德軍節度使,鎮深諸州觀察處置使。殘碑文字中留有的“X(成)德軍節度使、鎮深等州觀察處........”字樣與史**載吻合,安重榮控制鎮州(今正定)六年,親眼目睹後梁、後唐、後晉帝王都是由藩鎮節度使起家,因此常說“天子寧有種耶!兵馬強壯著為之”(《舊五代史,安重榮傳》)。於是擁兵自重,心懷異志,企圖自立為帝。另外,樑先生還在史料中發現,安重榮控制鎮州後,對契丹王朝深惡痛絕,經常不遵後晉石敬塘的旨意,大罵途徑鎮州的契丹使者。碑文中有“偽庭失德、群盜挺起”、“豈讓夷!吾金如粟,而馬.........”字樣,明顯表露出兵強馬壯、不畏蠻夷的態度, 專家樑勇說,這種反抗契丹的情緒,在五代時期的成德軍節度使中,惟有安重榮最為突出。他認為,安重榮極有可能為自己建造超過歷代帝王神道碑和功德碑的巨型碑以顯示自己的勃勃野心。


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贔屓,究竟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


《資治通鑑》有述:“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恥於向契丹稱臣,每見契丹使者,必然岔開兩腿坐著,謾罵使者,使者經過他的轄境,有時竟暗中派人殺掉。契丹為此責備皇帝,皇帝常常替他道歉謝過。”有一次,安重榮把契丹使者名叫拽刺的抓了起來,並派出騎兵掠奪幽州南境,把軍隊駐紮在博野縣,向石敬瑭上表聲稱:吐谷渾和東、西突厥等部族不堪契丹欺凌,率眾歸附,情願自備人馬,與晉軍共擊契丹。上表有好幾千字,大體上都是斥責石敬瑭“父事”契丹,竭盡中國所有向貪得無厭的胡虜獻媚。安重榮不光向石敬瑭上表,還把這個意思寫成書信,送達朝廷權貴和各藩鎮,說已經調兵遣將,誓與契丹決戰。

此外,安重榮率饑民南下,不像“造反”,更像“請願”。歷史上那些反叛成功的人一般都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要固守自己的城池,蒐羅精兵強將,預先儲備物資;一定有一些自己的鐵桿親信,他們一定要佔據要害部門,一定用在關鍵時候;一定預先在自己營壘裡做好宣傳工作,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在朝廷那裡做好充分的偽裝,等等。但是,以上原則安重榮都不符合。他離開自己的城池,主動暴露在無險可守的開闊地帶;他帶著一群毫無戰鬥力的饑民;他沒有精兵強將,他的士兵竟然一觸即潰,剛一開戰部將就卷旗投降了;是年鎮州發生大蝗旱,他應當沒有足夠的物資;此前他毫不偽裝自己的行為,還向各地節度使們大肆宣揚。

石敬塘急派天平軍節度使杜重威率兵征討,經過激戰,安重榮在宗城(今廣宗附近)大敗,僅帶領十餘騎兵逃回鎮州。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安重榮的鎮州牙將投降杜重威,並引導其軍隊從西城牆水碾的水道門入城,殺死守城將士、百姓兩萬多人,生擒安重榮,就地斬首。

目前發現的巨碑殘塊殘留的文字中,凡是涉及到碑主人的名字、官職等處均被砸斷。杜重威為了討好後晉主子和契丹主子,將安重榮的功德巨碑砸毀並掩埋地下。更為重要的是,歷朝歷代,只有因僭偽之舉被誅的人物,其碑刻才可能遭此毀滅。因此更加斷定,此碑為安重榮所立的可能性最大。

安重榮是契丹痛恨的對象,此前契丹主“數欲親討重榮”,直到收到朝廷送來的安重榮頭顱才作罷。正定縣古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樊志勇認為,安重榮反的是契丹入侵,反的是石敬瑭賣國,雖敗猶榮,他的民族氣節,值得後世景仰。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這樣評價他:“事雖逆而名正者,安重榮也……”


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贔屓,究竟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如此巨碑?


歷史長河,

滄海一粟 ,

悲喜英雄,

任由後人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