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謹記這3道防線,車禍將不會發生!

安全駕駛星辰 安全駕駛星辰 2017-09-22

我之前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駕駛,站在宏觀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融合”的過程;站在微觀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融合”的關鍵就是要做到“無我”,什麼叫“無我”?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說:順大勢而為,同時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別把別人太不當一回事。

關於“融合”,我們討論過太多次了,今天不展開。

今天,我們來談談另外一個問題——“互動”。

“互動”的關鍵是什麼?是同理心。

何為“同理心”,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當下的路況。

但這還不夠,想要和他人進行完美的互動,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2、不給別人添麻煩

3、要防止別人給自己找麻煩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

當然,這三條中最關鍵的是第一條,你只有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下一步要做什麼。才能準確估計,什麼叫不給別人添麻煩,以及別人能以什麼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給你找麻煩。

我們回到今天的這個案例,大家仔細看看整個過程,這是一個有著薄霧的清晨,路面上車輛稀少,所以司機被這個假象矇蔽,將車輛開得很快也很隨意。

為什麼夢飛會說他很隨意呢?因為司機一直在跨線行駛,在撞上三輪車的時候,還壓著實線跨線佔道。

放鬆警惕+司機本身的態度不端正,也是導致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遠遠看到三輪車、十字路口以及斑馬線的時候,司機沒有產生任何應有的條件反射,依舊我行我素。

我經常說,一個司機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反應模式,這樣在不斷撲面而來的信號刺激下,才能有不假思索的正確條件反射。

最顯著的就是“三逢四要原則”,它的本質是培養司機的條件反射。

逢盲區變化、逢道路變化,根本不用去花時間思考,自然而然地自覺做到“四要原則”——“要減速、要備剎、要眼神、要精神”。

這本來是司機第二次躲過這場災禍的機會,平時如果他能按照“三逢四要原則”去行車,此次車禍也能避免。

請記住,一個合格的司機,在“十字路口”、“斑馬線”這些信號的刺激下,正確的反應模式應該是“四要原則”,否則你早晚會吃虧!

最後,看到三輪車的第一反應,根據“互動”的三原則,就一定會想到一個問題——三輪車會不會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拐彎或者突然停在路中間。

同時,就要問自己,如果他這麼做給我帶來了麻煩,我應該如何應對?

毫無疑問,肯定是減速備剎、同時鳴笛提醒。

這是這個司機的最後一道防線。

最後我們共同來總結一下,一起事故的發生絕非偶然,而是司機的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必然導致的結果。

司機首先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嚴於律己;接著突破了第二道防線——好習慣(三逢四要原則);最後突破了第三道防線——“互動三要素”。

如果上天有喜怒哀樂的話,在每一起事故發生之前,肯定都特別著急,因為它一次次給機會,一次次給信號提醒,但卻一次次被矇昧到不可一世的人類忽視。

車禍即人禍!車說,這鍋我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