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處境悲催,昂山素季為何“這次什麼也沒做”?

羅興亞人處境悲催,昂山素季為何“這次什麼也沒做”?

8月28日,在緬甸若開邦,警察護送聯合國及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撤離

羅興亞人處境悲催,昂山素季為何“這次什麼也沒做”?

8月25日,緬甸若開邦孟都空蕩蕩的街道。襲擊事件發生後,當局要求民眾不要外出。

趙靈敏

最近,因為在羅興亞人(Rohingya people)問題上的表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正面臨著1988年從政以來最大的個人形象危機,有人甚至發起聯署要褫奪她1991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

“禍”起對羅興亞人的表態

8月25日,緬甸羅興亞人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對若開邦各地的30個警察哨所和一處軍事基地發動攻擊,緬甸政府軍隨即還擊,造成至少400人喪生。此後的半個月裡,已有約9萬名緬甸羅興亞人逃入鄰國孟加拉國避難,而孟加拉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財力有限,導致這些出逃的羅興亞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處境悲慘。還有傳言稱緬甸軍方在兩國邊境埋下地雷,阻止羅興亞人回到緬甸。由於昂山素季是緬甸事實上的掌權者,加上其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外界本來指望她會站在弱勢的羅興亞人一邊制止暴力衝突,但昂山素季初期一直沉默以對,前兩天則開口稱“若開羅興亞救世軍”是恐怖組織,關於此次暴力衝突的消息有一大部分是虛假的,誤導了國際社會。

昂山素季的此番表態讓很多人大失所望,穆斯林居多的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馬爾代夫和土耳其等國出現了示威遊行;聯合國祕書長古鐵雷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圖圖,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美國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等國際名流紛紛對昂山素季表達了不滿;其中馬來西亞外交部長阿尼法的說法很有代表性:“老實說,我對昂山素季很不滿意……她曾經為人權而戰,但這次卻什麼都沒做。”

今年72歲的昂山素季,其人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8年8月之前,她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牛津大學畢業後在聯合國短暫工作,之後就嫁給了邁克爾•阿里斯博士,生了兩個兒子,過了10多年相夫教子的日子;1988年8月回國探母時,恰遇緬甸爆發學潮,官方的嚴厲鎮壓讓昂山素季震驚,她選擇留下來投身反對運動,並創辦了“全國民主聯盟”。昂山將軍女兒的身份使她獲得了大量的支持者,不過真正讓她名滿天下的,是她一直堅持的“非暴力”鬥爭理念。面對極權主義、暴力、監禁、選舉結果被取消、言論控制等現實, 昂山素季總是以從容姿態作無聲的抗議,而反對以暴易暴。特別是她面對士兵槍口勇敢走過去的一幕,更成為被多方演繹的傳奇。伴隨著軟禁的持續,她的聲望開始如日中天,不但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更被神話為全世界的良心。

“良心”光環為何褪色?

2010年11月,以吳登盛為首的緬甸軍政府開始了民主化進程,取消黨禁報禁,釋放政治犯,昂山素季的人生也進入到第三階段。長達20多年的軟禁被徹底取消,她在2012年4月當選了議員,2015年11月,她領導的民盟在緬甸大選中大獲全勝,昂山素季雖然礙於憲法規定無法擔任總統,但以國務資政和外交部長的身份在幕後主持大局。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昂山素季的光環開始褪色。

在獲釋之後,她不肯譴責緬甸政府打壓記者和歧視羅興亞人的做法;即便不能參選總統,她也沒有號召人們抵制大選;她擔任主席的一個委員會,負責調查貧困農民與中國投資的萊比塘銅礦公司之間的土地糾紛,她卻站在了中國公司那邊。這些都讓西方社會和媒體非常不爽,不過那時民盟還沒有上臺,很多人認為這都是為了和軍方搞好關係的權宜之計。

但民盟2016年3月正式執政後,昂山素季並沒有回到西方希望的軌道上來。她上任外交部長後第一個接待的是中國外長王毅。而就在王毅到訪前不久,緬甸投資委員會批准了中國大型國企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在緬甸投資30億美元建設煉油廠的計劃。中國和緬甸的經濟關係開始回暖。在處理和軍方的關係上,昂山素季在國會領導人、副總統和一些部長的人選上都對軍方進行了傾斜。昂山素季的這些做法,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就是政治家必需的實用主義。她知道,要振興緬甸經濟,求助中國比求助西方有用的多,因為截至2017年5月,在所有對緬甸投資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以總投資額180億美元位居首位,佔緬甸吸收外資總額的26%。而在前五位裡面,西方國家根本不見蹤影,美國更是至今不肯完全取消對緬甸的制裁。和軍方處理好關係,也是為了日後更好的施政,因為根據緬甸憲法,軍方保留25%的議會席位,而且軍方此前在緬甸執政53年,其影響力盤根錯節,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員都來自軍方,國家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也都有軍方的身影,將軍方趕盡殺絕既不可能也對自己沒有好處。

昂山素季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的表態,和上述兩件事情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要有利於民盟的施政和緬甸的國家利益。羅興亞人的處境確實堪憂,但此次危機是羅興亞穆斯林武裝分子挑起的,而緬甸的大多數民眾包括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一直對羅興亞人持排斥的態度,認為他們是當年英國殖民當局在緬甸“以夷制夷”幫凶的後代,加上羅興亞人的分離主義傾向日益抬頭,有匯入到全球範圍伊斯蘭極端主義洪流中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民選的領導人,昂山素季是不可能站在緬甸民意的對立面的,也不可能為了博取西方的好感而置民盟的執政利益於不顧。顯然,外界對昂山素季的要求還是停留在精神領袖的層面,精神領袖當然代表的是普世價值,不需面對複雜的利益糾葛,於是看到羅興亞人受苦就受不了;但昂山素季早已轉變為一個政治領袖,而所有政治都是地方化的,不可避免需要取捨,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