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電影在20世紀末對人類根本問題的思索空前深入。

安東尼奧尼的《雲上的日子》是他,也是人類在20世紀認識自身的巔峰之作。熟悉安東尼奧尼的人都清楚,他的多數電影都承擔著體驗和訴說的使命,而絕非僅僅是娛樂工具,到了《雲上的日子》,我們與其說當年已83歲高齡的安東尼奧尼在說哲學,不如說他是以一生的執著在體驗哲學。《雲上的日子》中那些寂寞的,渴望溝通的人在歷經種種追尋之後,最終只能將生命歷程的本質指向彼岸那是種精神的實在。看破一切的實在。也是人的最終實在,安東尼奧尼試圖探索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難以克服的交流障得,尤其是情感和慾望造成的隔閡與距離,以及由這種困擾引發的精神追問,面對這種昇華,安東尼奧尼最終提出的是思索而不是結論。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劇照

《雲上的日子》拍攝於1995年,那時的安東尼奧尼已經因中風患了失語症,有關方面特請德國青年導演文德斯出任執行導演,然而代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仍然以自己對生命的全部熱愛有效地控制著影片的所有元素。影片榮獲威尼斯電影節“國際電影評委會”大獎。其實,即使沒有這樣的獎勵, 這部曠世之作本身也是對安東尼奧尼的最好、最偉大的紀念。

《雲上的日子》由4個故事構成,文本源於安東尼奧尼本人的《臺伯河上的保齡球道》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本人在拍片、旅行中的見聞所引發的關於構架未來影片的遐思的短篇小說集。這種體裁的文本註定了隨意化、零散化的特徵。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劇照

以此作為基礎拍成的電影傳承了文本的特徵。馬爾科維奇在影片中飾演的導演角色是安東尼奧尼的化身,又是片中一 個故事的介人者。像奧德賽樣, 他不斷地觀察、遊歷與訴說,把幾個彼此並不產生關係的故事串聯起來,這是一種傳接式的敘事構架。

《雲上的日子》的第一個邂逅故事來源於小說《不曾存在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充滿詩化意境與古典主義美學色彩的段落,馬爾科維奇以一種冷漠的聲調進行著畫外的獨白,傳遞著安東尼奧尼的心聲。

一個一生中在電影裡領略了無限風光的大師,在最後的一部電影中竟採用瞭如此拙樸的手法,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感悟直接在銀幕上說出來,想必是一種格物致知後的迴歸吧:“有一個故事是朋友提供給我們的。這個故事把我牽引到這兒來,我相信萬物有一種動力,它驅使我前進。它是生命、過去和未來的源泉,但我們卻每每滯留在現在,欺騙自己,以為與世界同步變化---獨白強調著作者的“在場性” 和令人心悸的命運感,將充滿彷徨與疑問的精神體驗直接指向下面的故事。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劇照

第一個故事講了一個有緣無份的邂逅。施芳諾與卡門的相遇如同通過一個點的兩條射線,相遇後就沿著各自原有的方向遠去,而且是兩次相遇,兩 次遠去。但就是這短暫的相遇讓人看到了一段充滿渴求與隱忍井存的愛情,施芳諾與卡門第一次相遇,門為他創造了可以將這段感情發展下去的一切 條件,他們在旅館內各自的房間想念著對方,但施芳諾卻保持了矜持的姿態,沒有人知道施芳諾為什麼矜持。但在後面我們知道對於那段錯過的愛,施芳諾已經後悔,因為他一直在想念卡門。

再次相逢後,一個電影史上非常經典的段落呈現在觀眾面前,施芳諾的手掌像陽的餘輝不放過田野中的每一寸土地一樣撫摸著卡門妙曼的裸體,但他的手掌並沒有直接觸及卡門,而是隨卡門身體的曲線在空中慢慢地遊移。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劇照

這個柔情似水的段落太富於古典主義的美感了,它含蓄地道明世間有一種純粹的精神戀愛,這種愛只能存於內心。長相廝守與魚水之歡將會破壞這種唯美的愛情。

在這種美輪美奐的愛撫後,施芳諾再次離去。

愛情雖然存在,但人卻永遠孤獨。雖然施芳諾不再回眸。

“他一直深愛著他從未擁有的女孩,也許是因為他愚不可及的傲慢,或他所處城市的沉默、愚昧。”

“每個人在內心都構築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大相 徑庭的靈魂聖殿。”

“他一直深愛著他從未擁有過的女孩。”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這種精神的戀愛是擁有還是遺憾? 馬爾科維奇在片中繼續著他的喁喁私語和踽踽獨行。故事也從“精神的戀愛”

第二個段落中,導演對蘇菲.瑪索的表演控制相當成功,她那冷漠而空洞的眼神, 呈現了一個女子的迷茫。

馬爾科維奇在這一段落不再抽身事外而對蘇菲.瑪索一見鍾情,但我們不能理解,蘇菲為什麼接受他,井將她的祕密之事告訴他。但當兩個年齡相差懸殊、形如父女的人纏綿於床第陷入性愛的歡樂後,我們突然能感到他們的行為本身形成一種隱喻,進而 我們更能理解蘇菲所說的:“回到殺人現場,內心卻如釋重負。”蘇菲與馬 爾科維奇的邂逅依然短暫,甚至只是一夜情,但它指涉出“雲上”的意義。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第三個段落講述了一個“訴說的故事”,訴說的慾望連接了3個家庭的3對戀人。

先是個青年女子在酒巴超近一個美國外交官向他傾訴一由語言的傾訴直到肉體的傾訴。一說3年,這種傾訴直接導致外交官與妻子的離異,這種兩異使外交官妻子超近同樣面臨著因戀人離去而中斷傾訴的讓雷諾,於是她開始向他傾訴,安東尼奧尼為我們畫了個圓,一個人類心靈的圓。

這個段落當然表現了人類的本能慾望,但主要是那種本能的傾訴慾望,用語言、用肢體,當然,我們可以說那都是語言。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劇照

看著人類在本能地重複著訴說的循環, 安東 尼奧尼在壞笑,那是一位83歲的老人看破一切後的壞笑。

第四個故事引人了救贖的觀念,那是一種對彼岸世界的永恆追求。門開處一位美得不著纖塵的女孩走出,一位英俊的男孩緊跟,一路搭訕著來到教堂,之後又返回那扇門,就在女孩最終要關上那扇時她告訴男孩:“明天我要進修道院。”

要避免結束所帶來的感情殺傷,最好的辦法是避免開始。

如女孩所言:“日本人從不在花園裡養花,是因為害怕看見鮮花 凋落。”女孩抱定“放棄細微的樂趣,卻得到廣闊的寧靜”的觀念,以對彼岸世界的追求代替現世的欲求。

哪個虛無?哪個實在?

大師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不變蘇菲瑪索,後無來者的安東尼奧尼

劇照

《雲上的日子》通過精美嚴謹的影象構成,置現著安東尼奧尼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悠長的睿智。看這樣的絕世之作就像和一位睿智的老人對話。

對我們東方人而言,這是兩種不同文化心理的對話,為了對話,我們當然需要了解一點西方人的傳統民族文化心理,就像他們也需要了解我們一樣,不能用東方人的思維模式硬套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否則這種對話就有可能成為自說自話的猜謎,會讓安東尼奧尼再次壞笑。 這個不說話的老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