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大安法師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心佛眾生者,經雲,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蓋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諸佛心內眾生,念眾生心中諸佛也,故云一體。中流兩岸者,娑婆喻此,極樂喻彼。始焉厭苦欣樂,既焉苦樂雙亡,終焉亦不住於非苦非樂。所謂二邊不著,中道不安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以不離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禪故。彼執禪而謗淨土,是謗自本心也,是謗佛也,是自謗其禪也。亦弗思而已矣。——《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心、佛、眾生等無差別,這是大乘圓頓佛法一個非常重要而基本的原理,出自《華嚴經》。為什麼這三法沒有差別呢?是由於心即是佛、即是眾生,三法是一體的。

為什麼這三法是一體的呢?實際上諸佛、眾生及心,這三個概念都是假名施設。這個假的名相,當下也是緣起法,沒有實在自性,也是空。

既然是空,那全體就是真如。心、佛、眾生這樣現象上的差異,在真如自性的層面,是相入相即,是沒有差別的,這就是一體不二。

我們由於迷失了真如,才是眾生,才有眾生之名;如果悟證了無差別的體性,就是諸佛。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既然三法是一體的,那麼我們眾生就在佛的心裡,佛也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將“佛”換一個概念,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我們這些諸佛心內的眾生——阿彌陀佛心內的眾生,是在念著自己心內的阿彌陀佛!這一下子不就很親切了嗎?

所以很多人比喻,唸佛就好像一個嬌兒呼喚他的慈母一樣。你怎麼呼,慈母就怎麼應,當下就應!因為他們是一體的。

既然是一體的,這種感應就是當下的,而且是絕對的。你只要真誠去感,阿彌陀佛當下就會有應。因為他跟我們是同體的,能迅速了知我們的心意。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觀無量壽佛經》就直接告訴我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阿彌陀佛的法身就入在我們的念頭裡。

諸佛如來為何能入到我們的心裡面?這也是一體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既然是一體,那當然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要念阿彌陀佛,我們當下能唸的心就是佛,一體嘛!然後你要開發智慧,“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只要唸佛,像阿彌陀佛那樣的智慧,就在我們每一聲佛號當中顯現出來!

“中流兩岸”之喻,是將娑婆世界比喻為此岸,將極樂世界比喻為彼岸。這就有一個兩土距離的概念:我們娑婆世界在東面,極樂世界在西面,中間相隔十萬億個佛剎。這個空間的概念是建立在生滅心的基礎上的。只要還有生、住、異、滅的生滅心,那肯定就有空間的概念。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既然有空間的概念,我們開始就得從事相上的修行下手。首先要厭離娑婆苦,欣求極樂樂;之後是“苦樂雙亡”,就是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苦樂、淨穢等等差異消泯了;最後,等到證果的時候,就也不住於“非苦非樂”,那就是登地菩薩甚至八地以上菩薩的境界了。

這也就是“二邊不著,中道不安”的境界。二邊就是空和有,都不執著;中道——非有非空,亦有亦空,對這個境界也離開——離四句,絕百非。這就進入到佛智慧的境界,就是“中流兩岸不居”。

我們一般討論“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含義大概就是如此了。

為什麼對這些玄妙的東西,我們一般不去過多地討論呢?就是因為它還不是我們目前的境界。但瞭解一下也有好處。當我們瞭解到什麼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時候,就知道禪宗和淨土宗,只是下手的門庭施設不同,到家都是一樣的、不二的,就是人們常說的殊途同歸。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禪宗參話頭也好,直指也好,默照也好,都是要回到自性!這自性可以表達為“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可以表達為“毗盧遮那頂上行”。不管如何表達,它就是那個不染一塵、不立一法的自性嘛!

這樣的自性就是佛、就是禪!禪是靜慮的意思。自性的覺照就是佛,自性的靜慮就是禪。淨土是從清淨心裡面顯現出來的,所以淨土就是禪之淨土;同樣,禪也不能離開事相,禪則是淨土之禪。

中峰禪師有兩句話講得很到位:“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這就是禪淨不二嘛!

如果不瞭解這個道理,執著禪宗很高妙,誹謗淨土宗是著相,是心外求法,那實際上是在誹謗自己本覺的妙心,也是在謗佛啊!空腹高心之人一味好高騖遠,言高行卑,卻沒有認真地思惟禪淨之間的關係,從而肆無忌憚,誹謗淨土,殊不知誹謗淨土就是誹謗禪宗啊!


禪淨均不離於自心 勿執此謗彼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大安法師!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