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10 個回答
协虎战争史
2018-12-13

戰場上當自己處於劣勢的時候,最難選擇的就是繼續打下去還是選擇投向了。在戰與和之間,大家推崇的就是繼續戰鬥下去,寧為玉碎。投降,從來就被當作是恥辱的事來對待,在人前也抬不起頭。投降將會使氣節和人格遭受重大創傷。

抗戰時期的衡陽保衛戰,其慘狀程度用多少語言都無法形容。戰至最後,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手下將士又傷亡慘重,為了手下幾千將士的性命,無奈之下,方先覺只好選擇了投降。此事,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大汙點,最後他只好落髮為僧,於1983年病逝。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方先覺,一代名將。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三期,畢業之後,參加過北伐、中原大戰等戰役,在抗戰之後,也參加過臺兒莊、長沙等地大大小小的會戰。他以擅長防守著名,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天爐戰法”能得以實施,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對長沙城的死守。由於戰功,他升為了第十軍的軍長,該軍並獲得了“泰山軍”的稱號。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1944年,日軍似乎感覺到到了自己的窮途末路,為了打通線路,在豫湘桂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戰役。此役日軍進展的很順利,一座座城市接連失守。長沙失守後,日軍很快來到了衡陽,一場被譽為“東方莫斯科保衛戰”的戰役就此打響。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1944年6月23日到8月8日的47天裡,日軍發動了好幾次進攻,但都未能攻下衡陽,甚至還向城內投了毒氣。直到最後,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眼看城池將破,手下以他的名義舉起了白旗,為了保全幾千傷兵的性命,無奈之下,他只好投降。日軍對中國方面表示了高度的讚揚,他們也被這種精神深深折服了。整場戰役下來,中國死傷1萬多人,日軍死傷3萬多人。投降後,軍隊被改成了先和軍,領導一切照舊。此後,一些將領開始逃脫,方先覺最後也回到了重慶,獲得了勳章,只是,這段抹不去的汙點成了他人生的遺憾,從此未被再重用。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如何評價他的這種行為呢?他的這種選擇在那樣的環境下是正確的選擇。一、因為此時的第十軍已無法改變戰局;二、雖然有資料表明事後方先覺知道還有可用的部隊,但信息已被打斷,無法聯繫,縱使能夠趕來,也會被日軍阻斷,三、事後這些傷病都得到了安置。在那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保全士兵的性命無可厚非。為將者,與城共存亡值得稱讚,但為保全手下的性命而投降,又何嘗不是大義之舉呢?

度度狼gg
2018-04-24

方先覺的選擇是錯誤的,直接原因是日軍攻城炮火過於猛烈,第十軍軍部與各師各團的聯絡全部中斷,方先覺無法掌握所部還有多少兵力可以繼續作戰,甚至以為所剩無幾了。

由此方先覺產生第二個誤判,即衡陽城破後,第十軍近7000名傷兵勢必將面臨日軍屠殺,而援軍又遲遲不至,作為軍長,他有義務保全部下的生命,最終在堅持抵抗47天后,選擇與攻城日軍談判停戰,當第十軍官兵放下武器紛紛走出殘垣斷壁時,方先覺才發現還有數千可戰之兵,遂追悔莫及。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其實方軍長先覺曾經於8月7日試圖舉槍自殺,被副官王澤洪及時發現阻止。次日第十軍被日軍改編為“先和軍”出城整理,日軍68師團以藥品不足為由拒絕救治第十軍負傷官兵,因疼痛難忍自殺者大有人在,儘管在放下武器前曾經與幾位師長統一過意見,方先覺仍然不肯原諒自己。

方先覺赴臺後因為“投降”的汙點一直被同僚攻訐,他辨無可辨,一生痛苦。他常說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年沒死在衡陽。1968年退役前,在蔣介石面前抱膝大哭,可見這段歷史對他的傷害之大,後來乾脆落髮為僧。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黃埔三期的方先覺從預十師師長到第十軍軍長,以善守成為抗日名將,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第十軍李玉堂部作為“天爐戰”的“爐底”死守長沙城,師長方先覺即功不可沒,為長沙大捷立下汗馬功勞;升為“泰山軍”第十軍軍長後,又死抗橫山勇47天,超額完成蔣介石命守10到15天的命令,斃傷日軍4萬餘人,功在民族。

遺憾的是,方先覺在之前救援常德的戰役中,因薛嶽越級指揮第十軍190師而鬧翻,既沒有完成拯救第74軍57師的任務,又見疑於薛嶽,終釀成衡陽被圍時國軍各部逤巡不前,以致功虧一簣,抱憾終生。

方先覺將軍,抗日殺敵,難掩名將之身,卻是個悲劇人物。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兰台
2018-06-26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先說答案:方先覺是真的主動投降日本,而且在政治上屬於變節份子。


方先覺投降日本這件事,不僅有日本方面的記載,還有當事人的回憶,可以說方先覺投降變節是確鑿無誤。


然而只是因為當時中美關係微妙,蔣介石為了所謂的“大局”,硬生生把方先覺投降變節給宣傳成力戰不屈了。


首先,目前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的官方說法都是方先覺堅守衡陽,在城破之時企圖拔槍自殺被周圍將士攔住,萬般無奈才選擇了有條件投降。


2014年8月7日新民晚報上刊登一篇名為《衡陽保衛戰70週年祭:1.7萬餘中國軍人守城47天》的文章裡就是這麼記述的。“方先覺拔槍自戕,被李綬光團長、王洪澤副官擊落手槍。之後,方先覺多次試圖自殺,均被衛士阻止。11時,衡陽全城被日軍佔領。”


然而根據日本方面史料記載,在8月7日傍晚,日軍“發現守軍陣地豎起白旗”,晚9點後,“守軍部隊就接連放下武器”,當晚,第十軍參謀長孫鳴玉與日方接洽停火事宜,8日晨,方先覺與日軍簽署了停火協議。


而參與了全過程的當事人,和第10軍一塊堅守衡陽的暫編54師師長饒少偉也印證了日方史料的正確,饒少偉回憶,8月7日傍晚,方先覺召集四個師長商討最後的行動方案。方說:“不是我們對不起國家,而是國家對不起我們;不是我們不要國家,而是國家不要我們!”爾後,方指示孫鳴玉擬出七項投降條件,大意:(1)要求保留第十軍建制;(2)要求日軍進城不殺害俘虜;(3)要求日軍對受傷官兵給以人道待遇;(4)要求日軍立即停火;(5)要求日軍派飛機送方先覺到南京見汪精衛。另兩條饒已不能記憶。


8月8日,日軍接受方部投降,但拒絕其條件,方最終接受無條件投降。


另外,重慶方面,8月15日,當時的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在日記裡記載了逃出衡陽的樑子超團長(第10軍下轄569團團長)對於第10軍以及方先覺投降過程的講述,他表示方先覺確實向日軍提出了要“送往南京”的要求,而其他條件和饒少偉師長回憶的差不多。


饒少偉回憶錄寫於1949年以後,而徐永昌日記更是在臺灣出版,兩者不存在串通一說,也就是說方先覺確實向日軍提出要把自己送往南京。


而且在方先覺投降後,日本記者採訪了方先覺,方先覺在採訪過程中還對日本記者表達了與汪精衛減免的願望。


以前這則新聞通常作為日本誇耀戰功,汙衊勇士的無稽之談,但是結合饒少偉師長的回憶,日軍的史料以及徐永昌的日記,足以證明方先覺投降變節的事實。


力竭投降這無可厚非,我們也絕不苛求軍人一定要“壯烈殉國”,但是方先覺作為中國軍人,不要去住戰俘營,卻多次主動提出要去南京,要去見汪精衛,這就是變節,這是不能原諒的。


參考資料:


《歷史研究》2006年05期,作者:鄧野,原題為:蔣介石對方先覺投敵案的裁決

李三万的三万里
2018-07-11

我認為是正確的 第一: 在這裡首先必須先明確一件事情,衡陽城淪陷,最根本的原因是第十軍作為一個整體,在長達47天的消耗戰之中已經失去了扭轉戰局的能力,無力阻止日軍佔領衡陽。 雖然有資料表明,衡陽城破時第十軍仍舊有至少一千多人的有生力量,但其分佈在衡陽的各個陣地上,通訊已經中斷,無法集結,即使能夠集結也已經無力將四面八方的日軍統統趕出衡陽城區。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而反觀日軍,光是火炮這一項,就幾乎調度了十一軍所有能抵達衡陽城周邊的火炮,根據日軍戰史記載,第三次總攻衡陽的火炮已經達到讓站在地上的士兵感覺到“天旋地轉”的程度,同時,隨著長沙方向日軍第58師團這一生力軍的加入,進攻衡陽的部隊與衡陽城內的第十軍光是人數差距就已經超過十倍,第二: 談一談方先覺選擇停戰所導致的結果。 方先覺與日軍的談判協定主要的兩點就是不得屠殺,收容和治療傷兵,對於傷兵的處理,各類資料並不統一,有說日軍當時幾乎處決了所有的傷兵,也有過傷兵被日軍治療並痊癒的記載,我們可以中肯一點去看待,這些問題可能都存在。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而根據葛先才所說,第十軍最後的倖存者約為三千人,可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下,停戰協定並沒有被百分百的執行。 方先覺此時的身份不僅僅是第十軍軍長,而是決定這一區域內所有人死活的決策人,在援軍無法趕來的情況下(如有人認為援軍能夠解圍一定是沒有了解過援軍的準確位置),他更應該做的就是保全活著的人的生命。 其實筆者認為後人有很多時候無法去替前人下蓋棺定論,特別是方先覺這樣的人,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方先覺在被俘期間並沒有背叛行為,也沒有助紂為虐,也許方先覺自己也不會知道的事情是,他的名字在衡陽流傳了很長一段時間,直至今日仍是不少衡陽民眾心裡的一尊英雄雕像經久不衰。 在結尾,筆者說句心裡話,方先覺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部下,唯一對不起的就是他自己。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小板凳看电影
2018-05-12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方先覺將軍的定論在當時就已經非常清晰明瞭。1944年12月14日,蔣介石在重慶黃山官邸接見並宴請了歷經九死一生的“降將”方先覺。他和麾下的五虎將各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以及慰問金100萬元。後方先覺被任命為第37集團軍中將副司令兼青年軍207師師長。青年軍是嫡系中的嫡系,對這一任命,被普遍認為是授予實權,獲得絕對信任的信號。他手下五員虎將也分別委以重任。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歷史47天。在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的帶領下,共擊斃日軍20000餘人,加上打傷的接近60000人,擊斃軍官390人。第十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實屬不易,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第十軍傷亡15000餘人。衡陽保衛戰是抗日期間持續時間最長,戰況空前慘烈的城市爭奪戰。不可一世的日軍也承認,此役“犧牲之大,令人驚駭”“方先覺驍勇善戰,不愧是虎將”。8月7日,城內彈盡糧絕突圍無望,城外援軍遲遲未到的情況下。軍長方先覺為保住手下3000名兄弟的性命,決定投降。之後,方先覺及五虎將先後逃出虎口,回到大後方。

第十軍將士英勇善戰,在當時最高當局已經做出最公正的評價,是無可爭議的抗日英雄!

安平144796971
2018-06-27

方先覺投降,是基於錯誤的判斷:一、己方能戰之人已不多了,且彈盡糧絕。二、外圍的中央軍作壁上觀,待援無望。三、為了幾千傷病員的生命安全,在得到日軍的安全保證下,放下武器是最佳的選擇。但實際上,一、該軍還有一萬多人可以作戰,且糧彈還可支持一些時日。二、儘管中央軍懼戰,但北上的桂46軍和粵軍,已經突破日軍的重重防線,正在等待最後的糧彈補充,補充完畢後即可發動最後一擊。第十軍投降,主要是對戰場情報的欠缺。方將軍在此情況下,作出投降的決定,無可厚非。第十軍投降後,蔣介石添怒於失守長沙的第四軍,把軍長張德能處決。其實第四軍在長沙之戰中,以寡敵眾,以弱戰強,至傷亡殆盡,已很努力但受不當處分。而作壁上觀的蔣軍卻得到表揚,蔣因自私而妄作獎罰,何以治軍?故白崇禧也對方先覺投降,至救援功敗垂成,十分不滿。

湘平古珍邮馆
2018-07-25

方先覺將軍是位大英雄,作為一個衡陽人,我非常仰慕方將軍。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方將軍是配得上忠勇二字的,1944年方將軍率17000泰山軍即第十軍抵抗橫山勇的十萬精銳日軍,以傷亡近百分之九十官兵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近6萬人,堅守孤城47天,此役的慘烈震驚了全球,最終因援軍未到,為保全餘下一萬傷兵,被迫與日軍停戰。可網上現竟還有那麼多人替周圍幾十萬聲援不力的援軍辯白,這些人真是其心可誅。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看過資料,說已經打到衡陽100軍第19師(桂系19師為新編19師非同一支部隊)卻在望城坳方向停止了腳步,這個就有點不讓人相信了,望城坳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望城路地段,這是一個可以望見城區的山坳,所以叫做望城坳,位於如今的衡陽烈士陵園,是一個臨江高地,由於城北地形開闊,這裡要高出周圍的平地,既然這個山坳能看見城區,那麼城區自然也能看見這裡,這裡與當時衡陽城只隔了一條蒸水河,只要19師向草橋方向靠近就可以打通與第10軍的聯繫。 蒸水河是一條才二三十米寬的河,根本就不是什麼天塹,可是這支部隊後來卻了無音訊了,如果19師真的打到了望城坳,衡陽城北的守軍完全能夠直接用肉眼看到,所謂“19師已經抵達望城坳”不過是援軍一句自欺欺人的白話罷了。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同樣的謎團還出現在城南的火車西站。曾經有多個文獻記載第62軍的先頭部隊曾經一度靠近衡陽火車西站,而衡陽火車西站距離10軍的陣地張家山才不足一百米,從張家山走一個不到50米下坡路,再穿過現在的衡州大道高架橋就是火車西站了,如果已經近到這個地步了,是不是基本可以說是解圍成功了呢? 雖然,可以確定是62軍確實很努力的靠近了衡陽城區,而且46軍與62軍本來就是有協同第10軍作戰的規劃,可是62軍的主力似乎一直在鐵市,歸陽一帶觀望。62軍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在於,當第10軍派出曹華亭這員虎將接應他們時,卻發現根本就是個天大的玩笑,曾經因為解圍有望而高興的跑到中央銀行樓頂唱戲的方先覺,自此以後緊皺的愁眉或許就再也沒有舒展開來。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更誇張的是,居然有資料顯示79軍曾經突入了衡陽城西北角,當時的衡陽城區根本不存在西北角,衡陽城北地域狹小,幾乎只有幾條小街道,而城西有大量池塘沼澤以及老護城濠,且不論這段史料的真假,即使存在“突入衡陽西北角”,也不可能是當時的衡陽城區。同樣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100軍的金蘭寺作戰中,諸如此類,就不一一贅述了.... 現如今許多人拿援軍這種“英勇,奮不顧身的表現”“即將解圍,英帕爾結局”,來抨擊第10軍“不負責任”,“沒有堅持到底”,“叛國投敵”,面對這些,我只是想起了第10軍第3師周慶祥師長的那句感嘆:“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在城裡享清福呢。”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正是因為有那樣一批人蒐集並還原了那麼多的細節,衡陽保衛戰的結局才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方先覺將軍的形象才會在民眾中越來越高大,如果將來也有這樣一場戰爭,不知還會不會有方先覺將軍這樣的第10軍一直堅持打到傷亡百分之九十卻一直堅守孤城不突圍的部隊出現呢?

前年在衡陽市政府相邀下,本館差不多就建在衡陽市區的抗戰紀念城了,本館的直觀形象史料展示近代史愛國主義館,如能與第十軍的忠勇軍魂融為一體也是本館的幸運,後因場地不夠等種種原因最終遷往珠海,但方將軍及74年前那場可歌可泣視死如歸的衡陽保衛戰精神永遠留在我心中。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将进酒202066437
2018-04-27

方先覺在衡陽保衛戰的選擇毫無疑問是錯誤的,有人說第10軍投降時已經彈盡糧絕,可事實是第十軍投降時彈未盡,一直有中美聯合空軍提供空中援助和空投物資補給,只是大口徑炮彈消耗殆盡,但是輕武器和小口徑火炮還有足夠的彈藥,而糧盡就更可笑了,方先覺在投降前2日與國軍總部的通訊中也只是說物資倉庫被炸燬,但是大米並未被炸燬,所以第十軍官兵只能以鹽水拌米飯充飢,不過對比楊靖宇將軍犧牲時胃裡只有棉花草根,第十軍還有鹽水拌米飯,也不該算糧絕吧,當然還有朋友說方先覺第十軍已經傷亡殆盡而日寇兵力是如何如何雄厚,二十萬友軍又不動如山,可事實並非如此,首先所謂進攻衡陽日軍兵力其實絕大部分都在與周邊增援國軍交戰,就在方先覺投降前一天晚上,62軍已經看得到衡陽的房子,阻擊62軍的日軍40師團234聯隊已經傷亡殆盡,一箇中隊最少只剩2人,最多隻剩24人,彈藥也全部耗盡,靠肉搏和扔石頭撿國軍沒炸手榴彈回擊了,最後再說網友盛傳方先覺投降一大理由是為了保住第十軍官兵生命,可事實是方先覺只是為自己保命,衡陽投降第一天日寇就以搜查“學生軍人“為由殺害第十軍官兵2500人,第二天又以相同理由處死600人,只能說方先覺只為自己活命,哪管部下安危。其實方先覺是否投敵,參與了投降全過程的饒少偉證詞就證明了一切,方先覺的投降條件中有一條就是要求派飛機送方先覺去南京見汪精衛,這不就是明確無誤的政治變節行為麼?

汉屯骑校尉
2018-08-16

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方先覺將軍以及保衛衡陽的第十軍將士,我們無法感同身受地瞭解戰爭的殘酷性和當時戰場的激烈,留給我們的只是傷亡數字。 首先,方先覺將軍及其第十軍將士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面對日軍數十萬精銳部隊的進攻,第十軍依然能堅守四十七個晝夜,給日軍以沉痛的打擊,讓侵略者明白,他們每前進一步,只能是最強烈的抵抗,最慘重的傷亡,儘管方先覺最後做出了向日軍投降的的決定,但卻是為了保住衡陽的百姓以及第十軍剩下的傷兵,所以,不管怎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去評判他們。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你能否有能力堅守四十個晝夜?你能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你能否向第十軍將士一樣,或許像汪精衛一樣賣國求榮。

Chiang49918
2018-07-29

致敬 方先覺將軍 今天我帶家族大小來到您的墳前是特別要 "感謝您" 在1944年,民國33年,抗日戰爭最慘烈的戰事之一衡陽保衛戰中,您帶領的官兵死守衡陽城47天彈盡援絕後,對進攻日軍的妥協,拯救了數千名在這場戰役中未戰死官兵的生命,其中包括了我們的父親 "謝謝您" 當時死守衡陽城的一員戰士的一群后代家屬 敬禮。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他在衡陽保衛戰中的選擇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