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軼可和樑博到底誰的吉他水平更高一點

曾軼可和樑博到底誰的吉他水平更高一點

No.110

《我是唱作人》是愛奇藝最近推出的一款以原創歌手為主角的音樂競演節目。相較某款標榜鼓勵原創,實質還是老歌翻唱當道的國內頂級音樂類競演節目,《我是唱作人》只允許歌手演唱自己原創且未發表過的歌曲,這就要硬核了很多。

曾軼可和樑博到底誰的吉他水平更高一點

第一期節目請來了8位唱作人,分別是熱狗、王源、汪蘇瀧、曾軼可、高進、樑博、陳意涵、毛不易。從唱作人的選擇就可以發現,節目所要呈現的音樂類型非常寬泛,民謠、說唱、搖滾、流行各種風格都有。我覺得這也是節目雞賊的地方:本來嘛,音樂欣賞就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而不同類型的歌曲更是難以進行比較,一方面讓你難以揣摩大眾評審的打分,增強懸念,另一方面就是輸了也不會很丟面子,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從第一期節目來看,原創歌曲的質量都非常高。無論是老炮,還是新人都拿出了非常有誠意的作品。

第一期最後一個出場的是曾軼可。和之前快樂女聲時代一樣的是,她自己彈吉他。不一樣的是,這次她彈的是電吉他。

曾軼可和樑博到底誰的吉他水平更高一點

其實團爸就是因為某公眾號上稱曾軼可彈了很牛逼的前奏solo才看這個節目的。

仔細看,我發現曾軼可在這首歌曲的彈奏上至少使用了三種吉他技巧。

第一種是滑音。出現在前奏。按弦的手指從低把位下滑到高把位,通過不協調的音高升高,製造出一種緊張激烈的音響效果。

第二種是點弦。同樣出現在前奏,應該就是這一招讓某公眾號驚為天人。點弦確實是一種高級的電吉他彈奏技巧。通常我們都是用右手的手指或者撥片在琴橋附近撥絃,而點弦則是直接用手指或撥片“點”按撥在吉他品格上。這一技巧可以呈現快速密集的音符,由重金屬吉他手 Van Helen 發揚光大後,作為一種兼具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的高級技巧而存在。但是曾軼可這一段點弦的難度係數並不高,原因就在於沒有跨弦移動,她的手指只是在同一位置彈奏。但看上去就是很華麗,事半功倍,性價比賊高。

第三種是震音。出現在solo部分。這是一種右手技巧,用快速的撥動產生音的微微顫動,類似於琵琶輪指的效果。

總體而言,曾軼可在這首歌中所展現的吉他技巧雖然比其之前要成熟了不少,但遠沒有到非常令人震驚的程度。

但曾軼可的這首歌真的挺炸,重金屬曲風 X 綿羊音,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就像是一滴水和一鍋油的碰撞,炸。

曾軼可和樑博到底誰的吉他水平更高一點

同樣的,樑博在他歌曲的最後也彈了一段吉他solo。他的吉他演奏看上去沒有什麼花裡胡哨,但技術含量卻一點也不低。我也從中看到了至少三種技巧:

第一,推絃。推絃是用左手手指將琴絃“拉長”,從而使音高發生變化的一種技巧。平滑的音程起落使得吉他更具人性化的情緒表達。它是電吉他最標誌性的技巧之一,也是電吉他的迷人之處。

第二,悶音。是用左手或右手輕輕搭在琴絃上,通過抑制琴絃的完全震動弱化音的旋律表現,強化節奏表現的手法。

第三,揉弦。左手按弦手指揉動琴絃,使音高稍稍偏移,來回搖擺,產生顫音。

就這兩首歌的表現而言,我個人認為樑博的吉他水平應該比曾軼可要高。不過兩人的吉他演奏風格和各自的曲風都非常搭配,一個是華麗激進的重金屬,一個是經典復古的硬搖滾,都恰到好處地為歌曲服務。

從團爸個人的角度而言,整場最喜歡的也是樑博的《表態》。

這首歌曲呈現以後,首先引起各位唱作人異議的就是它的長度——7分鐘。

7分30秒,這是一個流行歌曲少見的長度。

大多數的流行歌曲在3分到5分鐘左右,因為流行歌曲以演唱為主,通常歌曲“主歌+副歌反覆”的模式,以及傳播的方式和聽眾的習慣決定了它的長度就在3、5分鐘左右。當然也有《勁歌金曲》、《情歌王》這類十幾分鐘的變態歌曲。

相對而言搖滾歌曲的長度會長一點,因為搖滾歌曲的器樂演奏部分會佔用到一部分的時間。

如皇后樂隊的《Bohemian Rhapsody》6分鐘,老鷹樂隊《Hotel California》6分30秒,某李姓歌手的《熱河》7分起步,汪峰的《晚安北京》7分30秒,Pink Folyd《Echoes》23分鐘等等。而X japan的《Art of life》單曲更是長達30分鐘,給我一首歌的時間,我可以坐高鐵從上海到蘇州。

歌曲長短並不是判斷歌曲好壞的標誌,不一定寫得長就牛逼。Beatles時代的歌都很短,2分鐘左右,但首首都是經典。

只不過,寫得長還要好聽比較難,倒是真的了。

總之,這個節目挺有意思,推薦給大家。

曾軼可和樑博到底誰的吉他水平更高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