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7旬老漢4代祖傳稀罕美食,15斤1個做工獨特,當年新女婿上門必備
亞洲視界
1/11 磨臍餅是山裡人喜愛的美食,直徑在五十公分左右,又稱大餅、鍋盔餅,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深受人們喜愛。早期的磨臍餅中間有孔,類似磨盤裡肚臍的形狀,由此得名。民國初年出版的《濟南快覽》中記載:“以面作寸許厚中徑尺餘之圓餅,烙而熟之,外焦黃內細白,謂之鍋餅。”圖為陳節莊的陳大爺展示自家祖傳4代的手工磨臍餅。
2/11 陳大爺今年已經70多歲了,依然很硬朗,他說,磨臍餅的製作已經祖傳第4代了。陳家的磨臍餅在周圍鄉村很有名氣,也經常有外地人慕名上門購買。陳大爺的兒子在鎮上有個店,但是不做磨臍餅,一是嫌做磨臍餅費時間,再一個也是不願出這份力,只用電餅鐺做發麵的餅,十幾分鍾就出一鍋,速度相當快,只有陳大爺堅守著祖宗傳下來的這門技藝。
3/11 陳大爺說,磨臍餅的做法比較費工夫,原料小麥粉最好在小型加工機上磨的,因為成品麵粉裡都有或多或少的添加劑,用這樣的麵粉做出來的磨臍餅口感並不好,他年輕的時候磨臍餅的麵粉都是用大碾子碾出來,然後經過幾道繁瑣的工序,才能得到做磨臍餅的麵粉……
4/11 陳大爺幹起活來不慌不忙,有固有的鎮定和沉穩。他把加工好的麵粉放在自己做的細篩子上,篩過後,加水和麵。他說,這面不能和的過幹,否則磨臍餅不易熟透,也不能太薄,薄了就不成型,影響美觀。和好的面,用一塊溼潤的毛巾蓋上,醒一個小時,然後放在案板上來回揉搓,接著再整成一個圓形的大面胚,磨臍餅的基本形狀就出來了。
5/11 灶膛裡,燒的是從山上撿來的樹枝。陳大爺說,用樹枝烤出來的餅味道格外香呢!平底鍋燒熱後,在鐵鍋裡抹一層油,放進大餅。聞到焦香味後,再把磨臍餅翻個面,兩個小時左右,充滿著小麥香味的磨臍餅就可以出鍋了。陳大爺說,1天最多作4個磨臍餅,每個餅大約15斤左右。
6/11 做這個餅,還有個獨特的技藝。在鍋蓋的兩端還有倆鐵環,鐵環可以插進一根木棒。陳大爺用的木棒長約2米,因常年使用,暗紅色的木棒光滑之極,彷彿可以照見人影。陳大爺就坐在木棒的一端往下壓,這樣鍋裡的磨臍餅會更結實。所以,這個餅在鄉下還有一個戲稱,叫“腚迫餅”,令人忍俊不禁的背後,也蘊涵著磨臍餅製作的辛苦。
7/11 陳大爺說,磨臍餅早年在山村是稀罕美食,一般人家平時是捨不得花錢買來吃的,只有新女婿上門,才會帶上2個或4個磨臍餅,那絕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帶來的磨臍餅,新女婿回去的時候要回上一半,比如,送兩個來,要回一個,剩下的磨臍餅就被當做美味,送給親戚朋友嚐個新鮮。
8/11 剛出鍋的磨臍餅香味誘人,沒入口就先被那種自然風味所陶醉,入口後口感酥軟,讓人慾罷不能。涼透後的磨臍餅極為堅硬,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年輕人牙齒好,喜歡啃,說別有一番滋味,上了年紀的人和小朋友自然也不會失望,把磨臍餅切片,燴豬肉,燴小雞,燴粉條,都是難得一見的山村美食。
9/11 磨臍餅被冷落了幾年,最近又被端上了村民的飯桌。或許是吃夠了現代食品,很多在外多年的遊子開始惦記這道鄉間美食,陳大爺的磨臍餅鋪,也漸漸忙碌起來。
10/11 陳大爺說,經常有人預定,有個本村嫁到外地的侄女,回孃家前就預定了好幾個,要順便帶上再回婆家。侄女說,好些年沒吃到磨臍餅了,有時做夢都在啃磨臍餅,醒來還回味著磨臍餅的味道!
11/11 70多歲的陳大爺做餅40多年了,他的5個子女再三勸說,讓他放棄這個行業,頤養天年,可是,老人始終是閒不住,空閒的時候就喜歡做磨臍餅。陳大爺說,現在做磨臍餅不怎麼賺錢了,但很希望這門老手藝有人能夠傳承下去。
2019-09-18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