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業的規模有多大?和中國製造相比如何?

5 個回答
财经知识局
2019-09-03

美國工業在19世紀90年代超過英國,成為全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也就意味著美國100餘年的時間作為全球工業實力的一哥。直到201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財首次被中國超越。

美國工業在19世紀90年代超過英國,成為全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也就意味著美國100餘年的時間作為全球工業實力的一哥。直到201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財首次被中國超越。(正在熱映的《美國工廠》講述的是這個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的故事)

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接近3萬億元,佔其GDP比重約為15%。從佔比來說,15%並不屬算高,很多國家都在30%以上。但是美國工業規模大,工業門類也非常齊全。3萬億美元的增加值還是遠遠領先於除中國以外的國家。要知道,全球GDP超過3萬億沒有的也沒有幾個國家(美、中、日、德)。

製造業是工業的主體,約佔八成。2018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2.3萬億美元,佔其GDP比重為12%左右。從規模上講,美國製造業規模排名全球第二,遠遠高於日本、德國這兩個製造業強國,日本製造業增加值大概是1萬億美元。而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產業空心化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只有幾千億美元。

美國工業在19世紀90年代超過英國,成為全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也就意味著美國100餘年的時間作為全球工業實力的一哥。直到201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財首次被中國超越。(正在熱映的《美國工廠》講述的是這個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的故事)

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接近3萬億元,佔其GDP比重約為15%。從佔比來說,15%並不屬算高,很多國家都在30%以上。但是美國工業規模大,工業門類也非常齊全。3萬億美元的增加值還是遠遠領先於除中國以外的國家。要知道,全球GDP超過3萬億沒有的也沒有幾個國家(美、中、日、德)。

製造業是工業的主體,約佔八成。2018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2.3萬億美元,佔其GDP比重為12%左右。從規模上講,美國製造業規模排名全球第二,遠遠高於日本、德國這兩個製造業強國,日本製造業增加值大概是1萬億美元。而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產業空心化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只有幾千億美元。

美國製造業不但規模大,而且整體實力十分強大,產品附加值高、質量高,生產技術先進。美國製造業的代表有哪些?波音飛機、F22戰鬥機、intel芯片、悍馬汽車、特斯拉。可以看出,這些產品的附加值非常高,一家波音飛機,價值好幾億人民幣,一輛特斯拉電動汽車價格好幾十萬人民幣。

再來說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齊全無敵,2018年製造業增加值接近4萬億美元,已經相當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和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5%,遠遠高於美國。而且,我國製造業門類特別齊全,幾乎任何工業品都可以生產。這一點在特殊時期(比如戰爭年代)是十分重要的。

美國工業在19世紀90年代超過英國,成為全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也就意味著美國100餘年的時間作為全球工業實力的一哥。直到201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財首次被中國超越。(正在熱映的《美國工廠》講述的是這個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的故事)

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接近3萬億元,佔其GDP比重約為15%。從佔比來說,15%並不屬算高,很多國家都在30%以上。但是美國工業規模大,工業門類也非常齊全。3萬億美元的增加值還是遠遠領先於除中國以外的國家。要知道,全球GDP超過3萬億沒有的也沒有幾個國家(美、中、日、德)。

製造業是工業的主體,約佔八成。2018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2.3萬億美元,佔其GDP比重為12%左右。從規模上講,美國製造業規模排名全球第二,遠遠高於日本、德國這兩個製造業強國,日本製造業增加值大概是1萬億美元。而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產業空心化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只有幾千億美元。

美國製造業不但規模大,而且整體實力十分強大,產品附加值高、質量高,生產技術先進。美國製造業的代表有哪些?波音飛機、F22戰鬥機、intel芯片、悍馬汽車、特斯拉。可以看出,這些產品的附加值非常高,一家波音飛機,價值好幾億人民幣,一輛特斯拉電動汽車價格好幾十萬人民幣。

再來說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齊全無敵,2018年製造業增加值接近4萬億美元,已經相當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和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5%,遠遠高於美國。而且,我國製造業門類特別齊全,幾乎任何工業品都可以生產。這一點在特殊時期(比如戰爭年代)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的的製造業整體實力和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果說美國、日本、德國處在全球製造業第一梯隊,那我國頂多處在第三梯隊。我國最製造業門類齊全,規模大,但是高精尖的製造業不多。我們是以量取勝,美國是以質取勝。你看,我國是全球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但是仍舊需要從日本等國進口特種鋼材。

美國工業在19世紀90年代超過英國,成為全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也就意味著美國100餘年的時間作為全球工業實力的一哥。直到201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財首次被中國超越。(正在熱映的《美國工廠》講述的是這個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的故事)

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接近3萬億元,佔其GDP比重約為15%。從佔比來說,15%並不屬算高,很多國家都在30%以上。但是美國工業規模大,工業門類也非常齊全。3萬億美元的增加值還是遠遠領先於除中國以外的國家。要知道,全球GDP超過3萬億沒有的也沒有幾個國家(美、中、日、德)。

製造業是工業的主體,約佔八成。2018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2.3萬億美元,佔其GDP比重為12%左右。從規模上講,美國製造業規模排名全球第二,遠遠高於日本、德國這兩個製造業強國,日本製造業增加值大概是1萬億美元。而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產業空心化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只有幾千億美元。

美國製造業不但規模大,而且整體實力十分強大,產品附加值高、質量高,生產技術先進。美國製造業的代表有哪些?波音飛機、F22戰鬥機、intel芯片、悍馬汽車、特斯拉。可以看出,這些產品的附加值非常高,一家波音飛機,價值好幾億人民幣,一輛特斯拉電動汽車價格好幾十萬人民幣。

再來說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齊全無敵,2018年製造業增加值接近4萬億美元,已經相當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和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5%,遠遠高於美國。而且,我國製造業門類特別齊全,幾乎任何工業品都可以生產。這一點在特殊時期(比如戰爭年代)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的的製造業整體實力和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果說美國、日本、德國處在全球製造業第一梯隊,那我國頂多處在第三梯隊。我國最製造業門類齊全,規模大,但是高精尖的製造業不多。我們是以量取勝,美國是以質取勝。你看,我國是全球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但是仍舊需要從日本等國進口特種鋼材。

所以,中美兩國在製造業,一個還在崛起過程中,非常重視數量的擴張,一個存在成熟階段,以質量聞名。不過,我國在製造業也出現了不少製造業知名企業,比如華為、中興、長城、大疆,等等。

锦绣中源
2019-09-01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GDP超過2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那麼美國製造業規模。有多大?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為2.97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為2.33萬億美元,從規模來看,仍然很強大,世界GDP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8個,美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2萬億美元,已經是很強了,但佔其GDP的比重只有11.4%,從這個比例來看,間接反映了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GDP超過2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那麼美國製造業規模。有多大?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為2.97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為2.33萬億美元,從規模來看,仍然很強大,世界GDP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8個,美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2萬億美元,已經是很強了,但佔其GDP的比重只有11.4%,從這個比例來看,間接反映了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



那麼中國又如何呢?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相當於美國的2/3左右。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產值達到了5.53萬億美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40.6%,其中製造業產值達到了4.0萬億美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29.4%。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GDP超過2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那麼美國製造業規模。有多大?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工業增加值為2.97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為2.33萬億美元,從規模來看,仍然很強大,世界GDP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8個,美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2萬億美元,已經是很強了,但佔其GDP的比重只有11.4%,從這個比例來看,間接反映了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



那麼中國又如何呢?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相當於美國的2/3左右。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產值達到了5.53萬億美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40.6%,其中製造業產值達到了4.0萬億美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29.4%。



中美兩國對比,美國無論是工業增加值還是製造業增加值都遠低於我們國家,由此可見,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超過美國。當然,美國工業、製造業產值雖然已經落後於中國,但規模仍然穩居世界第二。另外,美國的產業完整度也不如中國,中國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39個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美國由於產業空心化,大部分中低端製造業轉移到了海外,因此產業完整度不如我們國家。

但美國的製造業要比我們國家發達得多。美國佔據了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的很多高端,那些真正的高精尖技術研發和高利潤行業,一直牢牢握在美國手中。而中國製造業總體來看仍處於大而不強階段,與美國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們國家將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2050年,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相信未來我們會實現這些目標,成為世界製造強國。

乌蒙金融号
2019-09-04

2018年美國工業產值為2.97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產值為2.33萬億美元,製造業產值佔其GDP總量的比重為11.4%,中國2018年工業產值5.53萬億美元,製造業產值4.0萬億美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29.4%。可以看出中國製造業產值是美國的1.7倍。在製造業規模方面中國早已全面碾壓美國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在那兒呢?中國製造業最大的優勢首先是規模,當規模到一定程度也是核心競爭力的表現。其次是中國製造業幾乎覆蓋了全世界所有產業門類,是世界工業體系最齊全的國家。三是中國有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它們在工作效率、工作技能、職業精神、壓力承受度等綜合素質方面是世界最好的。四是中國有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其規模超過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這對製造業來說意味著無窮的潛力。與美國相比中國的製造業劣勢有哪些呢?首先,美國在航天航空、高端裝備、半導體產業業、化工和新材料等方面遠遠超過中國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次,在創新能力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三是,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很多領域處於世界產業鏈低端。

總的來說,中美製造業各具優勢,中國製造業在許多領域已經能夠與美國一較短長,直接威脅到美國很多科技創新領域的壟斷地位,美國正竭力阻止中國製造業向產業鏈頂端突進,然而,中國也將竭盡全力衝破美國的圍追堵截脫穎而出。競爭剛剛開始,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FS丶Rain
2019-08-31

早年市場全球化,美國製造業大多已經把生產線轉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或國家。而我們國家受益於這催勢,乘著全球化之勢短短十幾年裡面大大提升本國製造業的水平。

而美國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基本上留在美國的製造企業屬於中小型規模居多,但美國高新科技產業與研發中心等製造業核心都留在了美國,因為這些行業是受政府限制出口的,也是為了保護美國科技地位的手段之一。

美國與中國製造業規模是不對稱的。原因是美國高新科技產業居全球首位,而中國則是生產或技術應用產業全球數量最多,所以近年國家加大在高新科技產業的投入,力求儘快跟上美國步伐,並進行產業升級轉型,以便在全球化進程中,守護與增強國家整體制造業的優勢。

而美國也在為了保護自身利益,逼使已離開美國的生產線回到美國,蘋果是一個好好的例子。那生產線回到美國,對美國有以下好處:

1.提供就業崗位,降低失業率,有利經濟發展。

2.生產技術可以得到保障,在這基礎上提升生產水平。最好的例子,富士康。富士康正因為長期代加工生產科技產品,積累下來的生產技術與生產管理,令其處於行業龍頭,且暫時不可撼動的原因。

3.縮短新技術的投入市場應用時間,我們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項目技術從應用到投入市場,只需3到8個月,快西方國家一倍時間。這得益於我國製造業的能力。

4.降低新技術的研發時間與成本,在健全的製造業,新技術所需基礎技術與硬件支持更容易滿足。

以上同時也是我國為什麼如此重視製造的原因之一。

历史管家
2019-09-03

事實是美國仍是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掌控者和主導者。

事實是美國仍是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掌控者和主導者。



伴隨著新世紀以來中國以“製造大國”的身份開始崛起,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製造業似乎同步開始“衰敗”。美國勞工統計局2012年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以來,美國一共減少了570萬個製造業崗位,佔全部製造業崗位的比率為33%。減少崗位所佔比例甚至30年代比大蕭條時期還要高。於是,和中國繁榮興盛的製造業相比較後,很多專家驚呼,美國製造業衰敗了。 2012年2月,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和國家科技委員會公佈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正式將先進製造業提升為國家戰略。隨之而來的是蘋果、卡特彼勒等製造業企業開始把海外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美國的製造業似乎重新走上了復甦的道路,並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投資10億美元建立15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並將以信息網絡、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技術為核心,重新樹立美國製造業在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優勢。 美國的製造業真的在過去的15年中不斷的衰敗,然後在2010年以來美國政府強力的政策推進下逐漸開始復興嗎?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誇大其辭。美國的製造業“衰敗”表象的背後其實並不意味著美國製造業實力的急劇下降。

事實是美國仍是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掌控者和主導者。



伴隨著新世紀以來中國以“製造大國”的身份開始崛起,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製造業似乎同步開始“衰敗”。美國勞工統計局2012年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以來,美國一共減少了570萬個製造業崗位,佔全部製造業崗位的比率為33%。減少崗位所佔比例甚至30年代比大蕭條時期還要高。於是,和中國繁榮興盛的製造業相比較後,很多專家驚呼,美國製造業衰敗了。 2012年2月,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和國家科技委員會公佈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正式將先進製造業提升為國家戰略。隨之而來的是蘋果、卡特彼勒等製造業企業開始把海外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美國的製造業似乎重新走上了復甦的道路,並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投資10億美元建立15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並將以信息網絡、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技術為核心,重新樹立美國製造業在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優勢。 美國的製造業真的在過去的15年中不斷的衰敗,然後在2010年以來美國政府強力的政策推進下逐漸開始復興嗎?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誇大其辭。美國的製造業“衰敗”表象的背後其實並不意味著美國製造業實力的急劇下降。



在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生產率與成本統計中可以看到,從1987年到2010年,美國的製造業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有餘,達到214.8%。儘管與此同時美國的製造業崗位減少了1/3,但最終的製造業產值仍然增加了45%。

從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美國的製造業並未出現真正的衰退,只是大量低端崗位轉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海外地區。美國製造業所減少的崗位處於整個製造業價值鏈的中下游,創造價值較低並伴隨著大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這種產業內低端崗位的減少與其說是“衰退”,不如說是一定程度的結構優化。另外,保留在美國本土的高端製造業崗位的單位產能一直保持快速增加,使美國製造業在“流失”近1/3的低端製造業崗位後,整體行業生產總值不降反升。

事實是美國仍是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掌控者和主導者。



伴隨著新世紀以來中國以“製造大國”的身份開始崛起,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製造業似乎同步開始“衰敗”。美國勞工統計局2012年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以來,美國一共減少了570萬個製造業崗位,佔全部製造業崗位的比率為33%。減少崗位所佔比例甚至30年代比大蕭條時期還要高。於是,和中國繁榮興盛的製造業相比較後,很多專家驚呼,美國製造業衰敗了。 2012年2月,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和國家科技委員會公佈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正式將先進製造業提升為國家戰略。隨之而來的是蘋果、卡特彼勒等製造業企業開始把海外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美國的製造業似乎重新走上了復甦的道路,並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投資10億美元建立15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並將以信息網絡、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技術為核心,重新樹立美國製造業在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優勢。 美國的製造業真的在過去的15年中不斷的衰敗,然後在2010年以來美國政府強力的政策推進下逐漸開始復興嗎?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誇大其辭。美國的製造業“衰敗”表象的背後其實並不意味著美國製造業實力的急劇下降。



在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生產率與成本統計中可以看到,從1987年到2010年,美國的製造業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有餘,達到214.8%。儘管與此同時美國的製造業崗位減少了1/3,但最終的製造業產值仍然增加了45%。

從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美國的製造業並未出現真正的衰退,只是大量低端崗位轉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海外地區。美國製造業所減少的崗位處於整個製造業價值鏈的中下游,創造價值較低並伴隨著大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這種產業內低端崗位的減少與其說是“衰退”,不如說是一定程度的結構優化。另外,保留在美國本土的高端製造業崗位的單位產能一直保持快速增加,使美國製造業在“流失”近1/3的低端製造業崗位後,整體行業生產總值不降反升。



通過樹立對高利潤製造行業的競爭優勢,以及在中低利潤製造行業裡控制高利潤價值鏈環節,讓美國製造業能夠獲取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製造業利潤率。 持續創新讓美國製造業掌控行業發展方向持續的創新能力是美國保持製造業競爭優勢的根本因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