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2 個回答
了不迪
2017-08-27

首先可以明確地說,《羅拉快跑》並不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甚至不能算是嚴格的超現實主義電影,只是帶有一些超現實元素而已。甚至超現實主義電影也不能算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類型片,它在當今的故事片中只是被採用的一種創作元素和表現手法。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超現實主義電影 (SURREALIST FILM)最早是現代電影領域的一次運動風潮,它在1920年就在法國興起了,而《羅拉快跑》已經是1998年的當代電影了。超現實主義電影主要是把文學上的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運用到了電影創作中,把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或者夢境中的種種狀態。它一度成為二十年代法國先鋒派實驗電影的主要傾向,後來又成為美國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的重要支翼。而這種電影的興起則得益於先鋒電影人們對於“蒙太奇”這種拍攝技巧的掌握和實驗。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被公認為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開端和里程碑式的電影,是西班牙著名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與好友——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合作拍攝於1928年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儘管它只有短短的17分鐘,但正是這17分鐘開啟了超現實主義電影流派的一條路徑。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影片無任何情節,只有一組組無邏輯無理性的鏡頭,以及奇特怪誕形象的不諧調接合:男人想去擁抱他渴望的女人,卻被繫著南瓜的長繩絆住;一隻死驢血淋淋地堆在鋼琴上;一個衣冠楚楚男人沿街無聊地踢著小提琴……而且片中出現了影史上經常被提及的經典鏡頭: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天空中有一輪圓月,隨後一絲烏雲飄過,把月亮割成兩半。緊接著,一個男人用手裡的刀片,將一個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的眼球用刀片割開,烏雲切割月亮與刀片切割眼球的鏡頭交替剪接。這是不具有具體意義的超現實主義遐想,也是影史中講解“蒙太奇”手法時一定要說到的一場戲。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這部短片可以說是兩個藝術“瘋子”的一次宣洩,而到了布努埃爾的處女作長片《黃金時代》時, 這種超現實主義的元素就運用地更加瘋狂。他把海灘上兩個毒蠍廝殺拼鬥之景與幾個坐在岩石上的主教相互跳接,辛辣諷刺了宗教鬥爭如同毒蠍一般。牛車出現在雲鬢香肩的貴賓之中; 小孩被園丁持槍射殺而死, 酒會中的賓客毫不以為然, 繼續他們的談話。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情節被剪輯在一起,該片上映時引發了群毆、謀殺和示威遊行, 12天后就被禁演, 直到1980年才解禁。

即使後來布努埃爾轉向了故事片創作,他的作品中仍然帶有關於夢境與想象的鏡頭剪輯。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而在美國的超現實主義實驗電影代表人物則是女導演瑪雅·黛倫(Maya Deren)(代表作:《午後的迷惘》、《在陸地上》)和肯尼思·安格(Kenneth Anger)(代表作:《拯救的插曲》、《煙火》),他們都活躍於20世紀40年代。

而與《羅拉快跑》的風格類似,帶有想象元素和循環分段式敘事的電影有:《機遇之歌》、《土撥鼠之日》、《滑動門》、《源代碼》、《恐怖遊輪》、《滑動門》、《前目的地》、《無姓之人》、《彗星來的那一夜》……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如果喜歡這種由於不同選擇獲得不同結果的遊戲式replay劇情,可以一看。

黑思瓜
2017-08-23

《羅拉快跑》像是一場闖關遊戲,因為有無數種可能,無數種偶然,無數種選擇,到最後只能選擇一種滿意的結局。導演將時間和命運的主題攤開給我們看的時候,我們看到人生三種選擇,三個20分鐘,像是錯綜的人生,將路途中的種種事情便引向了另一個方向。

《羅拉快跑》是否是超現實主義類型片的開端?

仔細比較三種情況,就會發現羅拉遇到的這些偶發事件以及羅拉的選擇產生了混合連鎖效應,並最終影響了結局。其實,在羅拉籌錢的20分鐘事件中,只有父親一個人是和羅拉直接相關,會產生直接關係的人。梅耶、單車男子、乞丐、急救車司機都本應是局外人,但卻與羅拉產生了聯繫。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實都有產生的原因,而原因導致結果,結果又導致原因,這樣的因果循環便導致了事件產生的必然性。所謂必然在偶然中產生,偶然又都存在於必然中的道理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羅拉快跑》雜糅了喜劇片、動作片、黑幫片、警匪片、卡通片等風格類型,而整部影片在影像上更是由高速節奏、畫面分割、錄像、動畫等多媒體和剪輯技巧拼貼而成,構成一個具有電子遊戲特點的電影。貫穿始終的喧鬧的搖滾樂,羅拉的紅頭髮以及奔跑晃動的畫面營造出的緊張急促的氣氛足以讓人窒息。這些諸多新的元素卻闡釋了一個象徵性的人生問題。那些飛快變遷的人生,那些分秒甚至毫釐不同就改變的結局。《羅拉快跑》的成功並不在於故事本身的精彩,而在於它開創出一種全新的故事講述的方式。在這個“美女救英雄”的故事裡,導演拋棄了故事整一、敘事流暢、時間呈線性發展、情節依據從開端經歷發展導致高潮最後結尾的模式,運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一個簡單的故事被翻來覆去地講述了三遍。

這應該屬於一個美救英雄的故事。影片的“女權主義”色彩是不言而喻的,而從闖關遊戲的角度看,羅拉是一個闖關者、是一個拯救者的角色定位應該是毫無

疑問的,這樣曼尼成為一個毫無作為的“被拯救者”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當羅拉最後站在十字路口迷茫時,這就象徵著一種對於命運的無可奈何、非常驚恐的感覺,當她牽著男朋友的手走向一條確定的道路的時候,更多的可能即將開始。人與人之間的愛,能讓人在未知的命運前表現的更加勇敢。

生命本是偶然,羅拉拼命要跑是為要改變命運。但是至於結果是如何並不在羅拉的掌控範圍。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可以選擇不同的結局;人生終究還是人生,永遠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