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棲霞牙山腳下有個“營盤”村,這個名字與“於七”有關
膠東故事會
1/8 發生在清朝初期的“於七起義”,是膠東半島歷史上的一次大事件,當時棲霞人於七以牙山為根據地,先後發動過兩次抗清起義,第二次起義後,清廷調集重兵圍困牙山,於七最終失敗。這段經歷對牙山周圍的地名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現在有不少村莊的名字,都與此有關,這組圖片要介紹的營盤村(桃村鎮)就是其中之一。
2/8 牙山地處膠東半島中部,海拔超過了800米,是煙威地區第三高山,因此主峰形似三顆牙齒,故也被稱作“鋸齒山”。營盤村和東西上寨村(屬唐家泊鎮)的位置,大致就算是牙山的正前方,從這裡遠眺牙山,十分險峻。
3/8 這是從營盤村遠眺牙山的情景,圖中的那條公路,就是原文三線唐家泊到桃村段。
4/8 這段公路是建在山坡上,起伏挺大。
5/8 此外,在營盤村裡,還有一條通往桃村方向的老路。
6/8 在牙山正前方,營盤村周圍算是地形比較平坦的地方,相對適合大部隊行動。因此,於七發動第二次起義之後,清廷調集萬餘兵力,進駐牙山前方,根據棲霞史志資料的記載和歷史文化研究者李元章先生的記敘,清軍大本營即設在營盤村周圍。
7/8 牙山現在已經是一處森林公園,攀登牙山的話通常是在牙後進山,而山的前面在很多人看起來異常陡峭,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並不適合正面仰攻。那麼,清軍當時為何要把大本營設在這裡呢?這是因為,牙山後面溝深林密,適合守方伏擊,而不適合攻方行進;而正前方雖然看似陡峭,但也有路可循,正面山石裸露,植被不多,防守方不容易隱蔽,對於進攻方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8/8 關於戰鬥的經過,史料的記載不詳,民間的傳說倒是繪聲繪色,當時清軍的確是在正面仰攻,傷亡頗大,後來就採取圍困策略,圍而不攻,最後於七因糧草不濟而失敗。不過,在於七起義之後,因為牙山地勢險峻,為了彈壓地方,控制形勢,清朝一直在此駐兵防守,直到清代中期統治穩定後才撤離。不過,營盤這個名字倒是一直流傳下來。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