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李秀成攻打曾國荃時,每日只是立於城牆放眼望去,但見草色不同,便命人對著鑿開地道;或鑿洞灌入毒煙;或淋進沸湯;對於此種做法,一開始,太平軍都有些懵,怎麼見草色不同,咱們就得費如此老勁?但按照李秀成的做法後,沸湯一灌下,地底下卻突然慘叫聲四起,太平軍初見狀,都不由得嚇了一大跳,自此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枯草的地底下都是湘軍,一個個更是對李秀成佩服不已。
10 個回答
新知传习阁
2019-01-16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這段故事發生在太平天國後期,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圍攻天京城時,在城內主持防務的就是李秀成。李秀成和曾國荃屬於不同的軍事指揮風格,這時的太平軍和湘軍的整體軍隊構成和戰術思想都與太平天國初期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在太平天國初期,太平軍的主力由廣西的客家人構成,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是當地的礦工和燒炭工人組成。太平軍攻城的時候就已挖掘地道進攻為主,以登城攻堅戰為副。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到了太平天國後期,早期的這些廣西老兵大部分都戰死了,軍隊主要由其他地方的農民構成,數量雖然龐大,但戰鬥力很弱。

湘軍則正好相反,剛開始組建時以攻堅戰為主,結果被風頭正盛的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後來曾國藩就總結了一套新的戰術,叫結硬寨,打呆仗。每攻一個地方,首先要挖兩道壕溝,防止大規模的太平軍偷襲。

堅決和太平軍打硬仗,挖溝修牆,強化防守,再做進攻。在攻城前,先繞著城牆修又寬又深的壕溝,不讓裡邊的人衝出來,把他們困死在裡邊。在外邊修一道壕溝,不讓援軍殺進來。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這樣的攻城戰術非常消耗時間和體力,每攻下一座城都要一兩年時間。在當時,有人戲稱湘軍不是打仗的,是專門出來挖溝的。湘軍每攻下一座城市都會在外邊修無數條壕溝,改變了很多地方的地理面貌。

當曾國荃攻打天京的時候同樣是如此,剛開始他只有2萬人,李秀成有十幾萬人,但最終卻變成了幾萬人圍著幾十萬人在打。這與兩個人作戰的風格有莫大的關係,也影響了最終的走向。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曾國藩稱自己的弟弟曾國荃:霸得蠻,耐得煩,吃得苦。翻譯成白話說就是一根筋,使笨勁,用蠻力。李秀成則勇猛不足,智謀有餘。當李秀成率領十幾萬人從江蘇回來救援天京的時候,雙方大戰了40多天。

如果李秀成接著打下去,曾國荃肯定就垮了。但打到最後明明李秀成佔了優勢,但他自己先膽怯了,率兵突進了天京城,開始防守。曾國荃則依賴曾國藩的援助,慢慢收住了陣地,重新開始圍攻天京城。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因為曾國荃的兵力不足,南京城在朱元璋定都的時候,修了長達96裡的城牆,強攻是不現實的,何況城內的守軍有十幾萬。

那麼當年太平軍引以為豪的挖地道戰就變成了湘軍攻城的重要武器,經過攻打九江和安慶的數年演練,曾國荃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但守在城內的李秀成同樣也毫不含糊,他畢竟是從小就參加了太平軍,在血與火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優秀軍事將領。他對湘軍的這一套打法非常熟悉,畢竟他們最早也是玩的這一套。

李秀成就在城內挖幾十個坑,然後放幾十口缸進去,每口缸裡放一個士兵。士兵把耳朵貼在缸壁上,就能聽出湘軍挖地道的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向挖地道,和湘軍的地道挖通後,就往裡邊灌毒氣,直接破壞湘軍的攻城計劃。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李秀成派人站在城牆上看,如果發現城牆下的草成片變枯黃,就派人往城下澆沸水,下邊攻城的工兵就會鬼哭狼嚎,死傷一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挖地道的地方,草色會因為缺少水分而變得失去綠色。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在曾國荃攻城的兩年裡,湘軍一共挖了幾十條地道,炸藥費都花掉了十幾萬銀子,工兵傷亡了2000多人,都沒有象攻打九江和安慶,迅速取得戰果。

同治三年6月16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條地道挖到僥倖挖到了南京城牆下。瘦的幾乎都脫了形的曾國荃吩咐把大批炸藥填了進去,並在第二天中午時分開始點火。

數十萬炸藥轟隆一聲巨響,城內外的許多士兵都被震暈了,城牆被炸開了20多丈的一個大口子,早就等著發財的湘軍蜂湧而入,把天京城搶了一個底朝天。無心戀戰的太平軍如鳥獸散,李秀成率領上千太平軍掩護幼天王突圍而去。

黑句本
2020-01-01

曾國荃有“曾鐵桶”的綽號,攻城好用挖壕築壘的戰略,以求長圍久困,最終破城。

這種只用呆兵,只打呆仗的戰法,決定了曾國荃只是湘軍中的悍將,而稱不上名將。

關於一生引以為傲的戰功,左宗棠曾問曾國荃:老九一生得力何處?曾國荃答: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曾國荃是耿直之人,這話的確道出了他打勝仗的祕訣。湘軍征戰十年,一直被“餉拙”困擾,士兵因此譁變的惡性事件各軍皆有,唯獨曾國荃所部不曾發生過此類事變。特別是咸豐八年,曾國藩重出江湖後,曾國荃所部待遇一直優於他軍,即便彭玉麟、鮑超等人屢屢抱怨,曾國藩還是對自己這個九弟額外偏心。

因為不缺餉,曾國荃打仗向來不吝嗇子彈炸藥,每攻一城,他的吉字營彈藥消耗都極大,這種揮金如土的瘋狂呆仗,整個湘軍只有他打得起。到攻城階段,也只有他敢肆無忌憚地屠城、搶劫,這種殺人如麻的犒賞方式,整個湘軍也只有他玩得起。

但和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比,曾國荃統帥的湘軍還是有明顯缺陷的,那就是沒有大型炸炮。李鴻章有常勝軍,左宗棠有常捷軍,這兩支部隊在攻城時,均有火力凶猛的大型炸炮打頭陣、唱主角。

湘軍攻城部隊之所以沒有大型炸炮,跟曾國藩的固執觀念有很大關係。曾國荃曾要求曾國藩為其採購大型炸炮,但曾國藩卻認為人的意志、精神,攻城辦法、決心,比什麼炸炮都重要。

因為沒有能直接轟塌太平軍城牆的大型炸炮,曾國荃圍攻大城池,向來費時長久。曾國荃的吉字營最終拿下九江、安慶,耗時都在一年以上。而李鴻章拿下蘇州,只用了三個月。左宗棠拿下杭州,也不過半年。

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遠非九江、安慶可比,所以,曾國荃想拿下天京城,絕非易事。

圍困天京,進而圍出攻城的缺口,曾國荃並沒有好策略,只有朝天京城牆下挖地道,然後填充海量炸藥,炸開缺口這一個呆笨辦法。

這個辦法具體呆笨在哪裡呢?

首先一條,這麼幹,需要的炸藥量太大,大到曾國藩都覺得難以為繼。

再一條,挖地道的過程中,艱險萬狀,往往是損兵折將,浪費大量炸藥,徒勞無功。

為什麼會這樣呢?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那是因為守城的李秀成找到了一個發現地道的簡單辦法,也就是這個問題提到的,分辨城牆下草色異常。

曾國荃挖地道是用來填充炸藥轟城的,挖得太深,爆破效果必然不好,所以不能深挖;挖得太淺,不免會損傷草根,草枯則漸作黃色,必異於周圍草色。

對付曾國荃的地道戰,李秀成只要登高一望,草色黃綠相間,清晰可辨,於是地道所在,瞭然於心。

地道這麼被發現後,李秀成接下來又是怎麼幹呢?

簡單,找到地道所在,掘個口子,要麼薰以毒煙,要麼灌以沸湯。

這麼一薰一灌,湘軍一次報銷在地道里的將士往往就有百號人。

除了薰毒煙,灌沸湯,李秀成有時候也令太平軍直接下地道和湘軍血拼,引爆已填裝進地道的炸藥。這麼幹,湘軍的損失往往更大。

此外,還有湘軍自認倒黴的時候,費了半天勁,結果發現前面是巨型山石,挖出的原來是個很長的死地道。

因為呆笨,曾國荃的吉字營一直挖,挖了大半年,炸藥費去十數萬,工兵死了一兩千,天京城還是完好無損。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但即便如此,憑藉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倔強,曾國荃最終還是攻破了天京城。

他又是怎麼辦到的呢?

還是那句話,不惜彈藥,揮金如土。

湘軍的炮雖然轟不塌天京城牆,但傷人、干擾還是沒問題的。於是曾國荃玩起了“明轟城牆,暗挖地道”的把戲,湘軍破炮日夜不息的轟擊,因為城頭無法立足,李秀成辨草色,猜地道的好戲就沒法唱了。

這還不夠。

這邊玩命炮擊,那邊曾國荃又命步兵各持柴草一束,擲之城下,高與城齊,擺出隨時都可能玩命攻城的架勢。

在炮擊、草攻的掩護下,曾國荃最終選了一條數月前所開,太平軍發現後廢棄的地道,又連續挖了十五天,終於挖到城根。

歷史有時候很是驚心動魄。

裝填炸藥完畢後,曾國荃和攻城主將李臣典正在洞口籌商攻城事宜,李秀成率百名敢死隊突然由太平門奔出城來,同時,幾百名穿著湘軍軍服的突擊隊員也從朝陽門東角衝出城來。

遺憾的是,這兩夥人手持火蛋到處扔,硬是沒能發現已掘到城根的地道口。

如果這兩夥人發現了地道口,一打火蛋扔過去,埋在地下的幾萬斤炸藥被點燃,曾國荃和李秀成這對冤家對頭必然會一起斃命於此。

如此一來,兩軍都將陷入群龍無首,天京城下大混戰的結果會怎樣,還真不好說。

小小嬴政
2019-01-09

李秀成站在南京城牆上,面對城下久攻不下的湘軍,並無半點鬆懈與樂觀,特別是看到湘軍風平浪靜,似乎正處在久攻不下的無計可施、進退維谷、一籌莫展之時,心中即疑其有詐了。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特別是觀察到城外青草地顏色不均,且是近期有變化時,恍然大悟:原來曾國藩用他以前挖地道攻城的辦法,暗挖地道埋炸藥,神不知鬼不覺,挖到城牆根下,出其不易炸開城牆,輕而易舉攻陷太平軍固守了兩年的固若金湯的南京城。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想到這裡,李秀成得意的笑了。他當即下令士兵架起大鍋灶,燒起一鍋鍋滾燙的熱水,然後一鍋鍋將沸騰的熱水澆向城牆外的青草裡。

李秀成並不告訴士兵為何要這樣做,為的是怕走漏消息。當然,士兵也便矇在鼓裡而不知,糊里糊塗地聽將令。 地下正在挖地道的清兵倒是清醒,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但糊里糊塗的是,正挖著地道,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哪知突然迎頭澆下來滾湯的熱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能狼狽逃竄。

本來,一鍋開水又能燙得多厲害?又能有多少鍋開水用?但地道狹窄,人人驚慌,向後瘋狂逃竄,於是人擠人,人踏人,自相踩死的不少。更要命的是,地道里早已備好了炸藥,挖地道時又點著燭火,燭火一倒,碰到火藥,連串爆炸,這才是更大的災難。

想想吧,直接炸死的就不說了,地道一塌下來,有多少兵兒悶死在裡面?多了不說,一死幾千總是有的,但最讓二曾受不了的是,這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妙計,辛辛苦苦挖出來的地道,眼見就要成功了,卻功虧一匱,反成了自己士兵的墳場,你說他痛苦不痛苦。

不能不佩服李秀成是超級軍事人才。連曾國藩也不能不對他暗豎大拇指。但他心裡那個痛,那個急啊!因為皇帝催命似的催他快快打下南京城,再拖下去,恐怕要危及自身了。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本來就是被皇帝催命似的攻城聖旨急得想出這個地道攻城妙計的。他們集中精兵,全面開花挖地道,總計挖了三十三處,準備了數十萬的炸藥。因為耗資巨大,又沒有絕對保證,曾國藩擔心弟弟曾國荃執行不力,發生搖擺,還多次寫信安慰和勸誡其弟,一定要將地道挖到底。

這計劃真是精妙,看似萬無一失,只要快速挖過去,到了城牆底睛,埋上炸藥,一下就打開了城牆缺口,大軍隨即殺進,勝利唾手可得。哪裡想到會被李秀成識破? 不過壞事也能變成好事。曾國藩也非凡人,他反其道而行之,要繼續挖地道。

這時,依常情常理,打死也不會再挖地道了,而李秀成也相信這一點,誰會這麼快重蹈覆轍啊!以為經受這樣的大損失,清軍再也無力量挖地道。 不能不服曾國藩真是軍事上的大家。地道戰失敗了,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於是大張旗鼓在地面上修建起數十座炮臺,架設上百門大炮,看似要從地面上強攻,其實是在掩護挖掘地道。這一招還真靈,還真讓李秀成相信了,於是太平軍集中火力應付清軍的火炮陣地。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結局料想得到,這一次清軍成功了,他們把地道挖到城牆下,在太平軍守衛的城門炸開巨大口子,準備好的大軍一擁而進,南京城終被攻破,太平軍由此走向末路。

漠外孤舟
2019-03-13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太平天國的崛起代表了當時很多百姓的利益,當時清政府的統治十分混亂,國家無能,統治者自私自利,沒有顧全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所以必然遭到百姓的反抗。可是對於平頭百姓來說,他們能做的也只是抱怨幾句,這樣不疼不癢的方法也只能解解心中的鬱悶,對於大清的統治者來說沒有任何干擾。畢竟在封建社會統治下,百姓處於最低階層,他們能做的只有隱忍。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可是當忍耐到了一定限度時,所有的不滿就會通過一個渠道爆發出來,所以太平天國的崛起也算得上是順應民心。太平天國也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擁護,紛紛加入太平天國,而這支由百姓所組成的起義軍隊也確實擾亂了大清統治者的平靜生活。為了避免受到起義軍隊的影響,當時清朝政府也派出了軍隊前來鎮壓。當時太平天國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地盤,城牆高聳難以攻入,這個時候負責攻打太平天國的曾國荃雖然一直有信心,但是卻總感覺找不到合適的辦法來攻入。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曾國荃當時軍隊的技術不足,雖然曾國荃為人敢作敢為,在戰場上十分英勇,曾國荃打仗也捨得花錢,可以說是為了取勝不惜一切代價。可是和當時的淮軍等相比,曾國荃卻沒有大炮作為主攻,這其實削弱了不少的戰鬥力,也對曾國荃的部隊有很多的限制。這和曾國潘還有一定的關係,曾國潘的作戰方法一直都是很保守的,所以他主張重視戰爭策略,不要依靠大炮這些武器。也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曾國荃在和太平天國對抗時困難重重。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當時曾國荃為了可以直接攻進太平天國內部,他開始在城牆周圍挖地道,然後將炸藥放在地道中,這樣引爆炸藥後就可以攻入城內。雖然這樣的想法是比較好的,但是李秀成很快就識破了這個方法,當時劉秀成看出了草的顏色有變化,而這些草的顏色改變主要是受到了炸藥的影響,所以哪裡有地道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後來劉秀成就讓手下在這些地方灌熱湯,在地道中埋炸藥的士兵都痛苦不已,連連慘叫。雖然雙方當時對峙的很厲害,但是最終曾國荃還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突破口,併成功打破了太平天國的防線,只不過這期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饮水君
2019-01-07

地道戰與反地道戰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題目中的描述,是電影《洪天貴府》中展現出來的。

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同治元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圍攻天京。

這一圍就圍了兩年多。

湘軍和太平軍展開持久戰,誰也沒有辦法一擊制勝。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不過,此時,太平軍困守孤城,湘軍這邊急於破城,就採用挖地道的方式,用炸藥把城牆炸開。

但是,挖地道有個問題,挖深了,費工費時不說,炸藥炸不動城牆,等於白挖;挖淺了呢?會傷及花草根鬚,從而導致青草枯敗。

太平天國守城的是青年將領李秀成。

他出身貧苦,經驗豐富,是天平天國後期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李秀成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小九九。

他每天清晨在城牆上仔細觀察,從草的顏色和露水,來判斷有沒有地道,和地道的走向。

從而,一一破解湘軍的攻城計劃。

細節裡藏著魔鬼啊。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但是,戰爭拼的是實力,太平軍已是強弩之末。

湘軍修起了十多座炮臺,架起了幾十架大炮,在炮火掩護下,繼續不停的搞“地下管廊”工程。

1864年7月19日,湘軍點燃了埋在天京城牆下的三萬斤炸藥,在太平門附近炸開了一道60多米的口子。

天京城破,李秀成被俘!

小聰明也許會一時得逞,但在硬實力面前,還是難免失敗的悲劇結局。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漩涡鸣人yy
2019-04-0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時實行的是一種地雷戰,當然這個地雷和我們說的地雷,那是兩個意思。

由於第一次是大戰是靜態戰爭,雙方都擁有著堅固的永背公式,還有一系列尖端的防禦手段,從正面進行突破,那肯定傷亡不小,而且還不可能拿下敵方的陣地,因此英國人和德國人想出了一種進攻方法,就是挖地道,將地道挖到敵方陣地以下,然後在陣地一下埋藏大量炸藥,等到了進攻的時候點燃炸藥,將敵人的陣地和敵人一起炸上天,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獲得大量的收益,所以這種方式也一直在英國人和德國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裡面不斷地反覆上演。

但是由於這種進攻方法的原始性,雙方之間的互守互攻,那都是有來有回,比如說一方在挖地道的時候,另外一方可以通過對方沙袋裡面泥土的顏色來判斷敵方究竟挖地道挖到哪裡,挖到哪一個深度,或者是挖一個深坑,用來阻隔對方的進攻路線,這樣的話,對方只會哇,到你這個深坑或者是戰壕裡面,你立刻就能發現敵方的進攻意圖,亦或者自己可以挖一個深坑,用來聽地底下的動靜,如果哪個地方傳過來聲音,那肯定是有人挖過來了,或者最原始一點的方法,那雙方就是互相挖地道,而且你家的挖地道的人可以在地底下隨便亂轉,只要能夠撞見敵方的地道,雙方就可以短兵相接,那對方進攻的陰謀將會被攻破。

所以說這種進攻的方式,這不是無敵的,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就是利用這種方法想要拿下天京城,結果就被守城的李秀成給發現了。

從這種描述的方法來看的話,曾國荃挖的這個坑好像有點兒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至少已經影響到了地表植物,尤其是草根,其實有人懷疑這個東西的正統性,但我覺得應該是真的,在秦國長城遺址附近呢,曾經人們會發現一些奇怪的草堆,就是一個圓形的草堆,它是黃色的,四周的雜草都長得鬱鬱蔥蔥,人會說這是麥田怪圈,然後考古學家挖掘了這些黃色的草堆,發現底下全都是磚堆。

秦國長城在修建的時候多餘下來,不要用的磚頭就全部堆積在那,所以就會形成一個接著一個黃色的草堆,這種方式確實會對地表植物產生影響,而且影響的形勢會非常明顯,李秀成通過這種方式判斷,敵方在挖地道也並不是什麼不可取的,只能夠說進入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這個時候雙方之間,尤其是清政府這邊派出來的軍事將領,那都是經過身經百戰的,對於這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或者是有自己的認知,而太平天國方面,這個時候只剩下了一幫蝦兵蟹,將對這種事情完全不瞭解,這也才給了李秀臣能夠好好的秀一把的機會。

祗树
2019-02-21

“她呀,心眼兒太實。你說當時放了五十隻羊,薅羊毛偏要可著一隻薅,薅那羊的跟葛優似的,誰看不出來?”

這是趙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裡的一個段子,講的是宋丹丹在生產隊薅羊毛,那麼多羊專門緊著一隻羊。最後被生產隊給發現了,把宋丹丹給批判了一頓。

若是把這個段子放在這個題目裡,就會發現二者如出一轍!

在這個段子裡,李秀成就是生產隊的巡檢員,灌熱湯就是開批鬥大會,那些薅羊毛的就是在草皮子底下偽裝的湘軍。為什麼這麼說呢?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草這種東西雖說命賤,可是它們對環境的感知能力是極強的。我們的老祖先就對這個非常明瞭,在二十四節氣歌裡,也處處體現草的用處。“清明、穀雨”前後萬物復甦百草發芽;“立秋、處暑”前後百草開花千樹掛果;“霜降”以後,大部分草徹底停止生長。

氣候的輕微變化,就能夠使得植物有如此明顯的轉變;倘若對草地原生生長環境進行更改,只怕是它們的反應會更加猛烈。比如說澆了水的草,和沒澆水的草生長就不一樣;將草移植到另一處地方,也會生長的不一樣。

湘軍在草地下面挖洞,無疑是破壞了草的原生環境,必然會觸發草的本能反應。這種反應直接體現在草的葉子上,或者發黃、或者發青,總之與正常的草顏色不同。

我們再來說說李秀成,這孩子出身貧寒,自幼沒少下田裡幹農活。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生命,糧食就是活下去本源。如果地裡的莊稼長的不好,今年可能全年都要捱餓。如何判斷莊稼長得好不好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它們的葉子。如果葉子顏色異常,要麼該澆水、要麼得施肥、要麼就是下面有蟲子。

同一塊兒地,別的草都綠幽幽隨風飄揚,就那幾片兒跟打了百草枯似的,瞎子都能看出下面有問題!李秀成作為農民的兒子,他能發現不了問題?

如今又正值戰爭,城外不遠處就駐紮著曾國藩的湘軍。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在如此風聲鶴唳的緊張局勢下,任何異常情況都值得懷疑。李秀成作為三軍統帥,自然更多了幾份心眼兒。眼瞅著城下的草地在薅羊毛,作為優秀的生產隊巡檢員,即便這塊兒草地沒問題,他也要開批鬥大會!

於是,李秀成發揮了地道戰的作戰方針,又是灌開水、又是灌毒煙、又是放毒蛇,總之一切可以對地下“害蟲”造成傷害的方法,他都一一嘗試。

令李秀成沒想到的是,草地下真的藏有“貨”!一罐毒煙灌進去,炸出來一窩湘軍!李秀成當然喜出望外,可是作為三軍統帥,他要深藏功與名,方能不留痕跡地裝逼。

屬下看到李秀成如此淡定,彷彿成竹在胸,更是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對面的湘軍看到自己的詭計被識破,大驚失色!

然而,李秀成裝逼不過三秒,曾國荃憑藉優勢兵力,還是打破城門,將其活捉。不可否認的是,李秀成作為優秀的農民企業家,對種地還是有很高的熟練度的。倘若生在新社會,他一定是種地好手。

有书博物馆
2019-03-16

李秀成是天平天國著名的將領,出身與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生活十分艱難,參加太平軍後,因為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 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

李秀成因為驍勇善戰、對天王忠心耿耿,被洪秀全封為忠王,稱萬古忠義,不過太平軍覆滅之時他也被俘。

李鴻章曾這樣做出對他的評價:偽忠王李秀成為諸賊之冠,不甚耐戰,而最多狡謀,……狡獪異常、詭譎多謀、謀狡而穩……既深佩其狡猾,更積恨其忠勇。”

“成王敗寇”,雖然李秀成與太平軍起義的結果是以失敗告終,但他對天王洪秀全的忠心以及作戰時的計謀也得到相應的評價。

1864年,天王逝世,李秀成留在天京死守,以曾國藩、曾國荃為首的湘軍久攻不下,就計劃採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城。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這本來就是太平軍攻陷天京時用過的老辦法,怎麼能瞞過久經沙場的李秀成?

因為地下被挖空,地面上花花草草的根系被挖斷,葉片就開始發黃。

細心的李秀成在城牆上巡視的時候發現了這一點,不動聲色的命令士兵燒了幾大鍋熱水,將滾燙的開水倒進發黃的草叢中。

湘軍挖地道是為了在城牆下放置炸藥把城牆炸開,所以地道離地面不算太厚。

幾大鍋開水澆下來,嚇蒙了正在挖牆的湘軍。

熱水當然燙不死人,受到驚嚇的向軍士兵在逃跑的過程中,互相踐踏,慌亂中又引爆了炸藥,傷亡不少。

曾國荃耗時耗力的攻城計劃以失敗告終。

此時湘軍與李秀成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持久戰,順治皇帝又一在催促,曾國藩心急如焚。

想想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曾國藩便一直鼓勵弟弟曾國荃繼續挖下去。

曾國荃一邊用大炮不斷的轟炸,一邊持之以恆的挖下去,最終炸破城牆,湘軍攻入了天京城。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李秀成戰鬥了一天,最終被俘。曾國荃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對他用盡酷刑,後被曾國藩下令處死。

在這場戰鬥中,曾國荃運用了地道戰,而李秀成用了反地道戰,計謀都沒錯,錯的是力量的懸殊。

福垊
2019-02-01

1864年7月19日,人稱“曾鐵桶”的曾國荃(曾國藩的四弟,家族排行老九)率湘軍攻打天京城。負責保衛天京城的忠王李秀成此刻哭笑不得,為什麼哭笑不得?因為曾國荃對天京城用地道戰攻城,而地道戰乃太平軍所創。李秀成看到曾國荃班門弄斧就哭笑不得,心想讓你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見鬼去吧。治病需要望聞問切,而李秀成反地道戰,只需要望聞就能切菜包餃子了。放心吧,根本就不用問。而李秀成最終的失敗,福垊認為卻印證了這樣一句話——驕兵必敗。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望——登樓觀草

曾國荃為什麼叫曾鐵桶?那是因為他學會了太平軍的地道戰(那時叫穴地攻城),他打仗往往將城池重兵圍困,然後開始挖地道,將城池圍得像鐵通一般。李秀成對曾國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戰術打仗很不爽,又很開心。李秀成首先派視力好的士兵,日夜密切關注城牆附近的草木情況。一旦發現草木出現枯黃或落葉的情況,立即命令士兵挖掘向草木枯黃的地方挖掘地道,準備予以痛擊。白天可以觀察草木,那麼晚上呢?

聞——埋甕聽聲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其實何止是晚上,從一開始忠王李秀成就命士兵在城內的牆下埋下甕罐。然後,命士兵不管白天黑夜將耳朵貼在甕罐上傾聽湘軍挖地道的聲音,由此來判斷湘軍挖地道大致方位以及進展情況。這種白加黑的日夜監視,真正做得了知己知彼。於是忠王李秀成也就能做到了先勝而後求戰的的準備。李秀成的下一步你猜是什麼?沒錯,挖地道!這是地道戰與地道戰的較量。

切——重創來敵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確定好了湘軍挖地道具體的方位後,李秀成也就組織工兵挖地道。當挖出城外時,李秀成在裡面掩埋放上炸藥包。而湘軍因為不知道李秀成有備,他們也就繼續挖地道,並派重兵跟隨。當湘軍挖的地道與太平軍挖的地道接通時,炸藥包應聲而響。湘軍就會有大批人被炸死在地道中,而後面的湘軍則會慌亂回撤,因為地道狹窄,必然會導致嚴重的踩踏傷亡。至於題主和其他答主說的在裡面澆灌熱湯、毒氣只是一些想象。因為熱湯和毒氣危害過小,還有毒氣也會影響到太平軍自己。李秀成這種守城方法,嚴重阻礙了曾國荃的奪城之夢。

忠王的失敗

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親弟弟,故曾國荃部是湘軍中的精銳,其兵有三最:俸祿最高、武器最好、兵將最強。曾國荃部隊天京城志在必得。首先阻止了外部的太平軍救援(挖壕溝),其次他對天京城先困(挖壕溝)而後攻(挖地道),再次使用陰謀詭計。而李秀成卻糧草匱乏,可他對自己成功阻止曾國荃部攻城的勝利很高興。於是李秀成不免有些輕敵,而且曾國荃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他興師動眾地架設炮臺對準天京城,李秀成認為他要正面進攻,就放棄了聽甕和觀草木的戰術。誰曾想,曾國荃依然用地道戰對天京城進行進攻。最終班門弄斧變成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秀成被俘,天京城陷落。

云中史记
2019-01-09

1856年10月,由於太平天國爆發“天京變亂”,創業之初的“東王北王”楊秀清、韋昌輝以及燕王秦日綱先後被殺,數萬太平軍及家屬被殺,石達開遠走,太平天國的實力遭受重創。清軍趁機大舉反擊,李鴻章攻克蘇州,左宗棠佔領杭州,清軍形勢一片大好。

眼瞅著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有斬獲,這讓之前已經在江西被圍困了2年的曾國藩非常焦慮,畢竟幾個漢軍大佬,就剩他的湘軍沒什麼收穫了,朝廷肯定不會對他有所放鬆督促。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果然,同治皇帝在蘇州和杭州收復之後非常振奮,順便給曾國藩下了死命令:金陵城大而堅,圍攻不易……曾國藩能否親往督辦……以期迅速奏攻……核心思想就是命令曾國藩趕緊在南京方向上有所突破,最好速戰速決,一舉攻下南京,徹底剿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其實也很頭大,他的弟弟曾國荃在南京城下已經搞了2年,也沒什麼進展,相比之下,李鴻章三月克蘇州,左宗棠半年拿下杭州,這曾家兄弟的動作實在不能讓人滿意。

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倆在打仗的時候都是各司其職,大哥負責統籌全局,弟弟在前線負責指揮,雖然他們在前期已經打了一些勝仗,但是南京久攻不下,這著實讓朝廷非常焦慮,不斷督促加快進度趕緊上。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相比較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軍隊,湘軍雖然物資充裕、作戰勇猛,但是攻城方面的器械尤其是大炮顯得比較寒磣,畢竟曾國藩非常強調自家子弟兵的勇猛,打仗嘛,不需要那些費錢的大炮,兄弟們憑藉意志和勇敢自然就能戰勝一切。

不過,南京城畢竟城牆堅固,又高又厚,以當時的炮彈進行猛轟也未必能馬上奏效,況且大炮的配備和到位也不是馬上能搞定的,面對皇帝的催促,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倆一合計,決心再用挖地道這個法子,在城牆下面安放炸藥,直接把城牆給炸塌了不就好了。

當然,挖地道這個法子,在南京城裡的李秀成在圍攻曾國荃的時候也用過,當然效果不是太好。如今他作為守城的主帥,自然也會想到清軍會不會用這個法子來打南京城。所以,他每天都要上城頭觀望,看看城外的清軍的動靜,強化自身的防禦體系,順便看看清軍會不會有什麼小動作。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而曾國荃說幹就幹,曾國藩給他調撥了價值數十萬兩銀子的炸藥,而湘軍從南京的朝陽門到鍾阜門,一共挖了23條地道,準備時機成熟,就安放炸藥,直接把這些城牆炸翻天,隨後湘軍一擁而上……南京可破也。

曾國荃花起錢來可從來不心疼,不停地向哥哥要更多的錢買炸藥,這可把曾國藩心疼壞了,也不斷寫信給曾國荃要求其省著點。

李秀成這邊也沒閒著,他天天在城牆上盯著,忽然發現某些城牆下的草地一片一片的枯萎,知道大事不妙,趕緊叫人準備熱水和毒煙,哪裡青草有問題就往哪裡用。

李秀成明白,曾國荃一定在挖地道,而且挖的很淺,導致植物的根莖也同時受損,以至於青草都一塊塊的枯萎了;而湘軍為什麼要挖的很淺呢?道理也很簡單,挖的深了,炸藥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清朝時期李秀成見城牆下青草顏色異常,下令用熱湯灌進,為何隨即慘叫四起?他用的是什麼戰術?

於是,當城牆下的湘軍挖得正起勁,突然就有毒煙滲入,或者熱水漫灌,到處都是湘軍士兵的慘叫聲。而太平軍一抓一個準,大量的湘軍士兵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死了,這可把曾國荃心疼壞了,只得叫人停止挖掘,隨後大病一場,而曾國藩也無可奈何,最後只能下令撤退。

當然,雖然這一次李秀成保護了太平天國的安危,但太平天國畢竟大勢已去,又過了7年多,在1864年7月,湘軍最終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國覆滅,李秀成也被曾家兄弟給處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