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農村大叔堅守擺渡40年,三種人乘船不收費用,他最擔心手藝失傳
圖說亳州
1/8 “我從事擺渡這個行業40年了,從來沒有吃過一次安穩飯。每天來來往往乘船的農民比較多,只要遇到需要坐船的村民,我就要隨時丟下飯碗繼續幹活。”在大楊鎮王布口村渡口擺渡人王顯成說,渦河北岸就是沙土集,日常用品豐富而且較為便宜。渦河南岸十幾個村子的農民都喜歡到對面的集鎮上買東西,他們必經之路要經過王布口渡口乘船到達對岸,每天往返乘船的農民達到300人以上。
2/8 王大叔介紹,他今年56歲,16歲的時候,他跟隨父親撐著木船一起渡客。由於父親體弱多病,他從父親手中接手這個行業自己掌舵,在渦河500米的水面以擺渡為謀生至今已40年。厚實的手繭,黝黑的皮膚,每日要拉繩移船幾百次,與同齡人相比,他臉上的皺紋增加了許多。
3/8 王布口渡口位於渦河流域大楊鎮王布口村,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王大叔介紹,從他的爺爺開始擺渡算起,到他這一輩已經三代傳人,王布口渡口是從大楊鎮通過沙土鎮一個最便捷通道。
4/8 “這個渡口的最初使用木船,逐漸換成了水泥船,最後一次換成了鐵殼船,一次次變換見證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遷。”王大叔介紹,剛開始擺渡時候特別辛苦,一條船上載十幾個人,再加上自行車和物品,擺渡人特別吃力。現如今改成機器船,又快又平穩節省人力。”王大叔說,每到春節期間,他用大廣播吆喝坐船費用標準:每戶每年100元的消息,村民們紛紛繳納費用,從不拖欠。
5/8 “平常遇到鄰村農民乘船過河不收費,即使有外地村民坐船的時候,費用收取一直採用自願繳費的方式。乘坐一次船五毛錢或者一塊錢都行,俺從來不會計較交費多少錢?”王大蒜說,對於乘船收費他堅持三不收費的習慣:一是本村村民不收費;二是年齡較大的老年人不收費;生活困難和殘疾人不收費。
6/8 “為了安全起見,一般情況下夜裡不擺渡。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乘船,還要冒險一次。”王大叔說,去年夏季凌晨一點鐘,鄰村一對夫婦的孩子感冒發燒,需要到渦河北岸的醫院去看病。看到那對夫婦十分著急的情景,他破例冒險護送到渦河對岸,那對夫婦感恩不盡,當場掏出100元付乘船的費用,被他婉言拒絕。
7/8 “我常年以擺渡為生,平均每年能掙到四萬元左右。”王大叔透露,他家還有5畝土地,由妻子負責打理,一年也能收入兩三千元,對於這個收入感到很知足。
8/8 “隨著我的年齡增大,頂多再幹20年。兒女們都外出打工掙錢去了,不願意繼承這個行業,我不想這個行業斷送在我的手裡。我擔心再過20年,渦河兩岸村民乘船會成為一個問題。”王大叔說道,最大心願就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修建一座大橋,這樣可以方便村民們出行,造福子孫後代。他不再日夜在古河岸邊看守船隻,讓擺渡成為歷史。對於農村擺渡人這個行業,你瞭解多少?歡迎互動交流,更多精彩農村故事與你一起分享!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