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10 個回答
澳古说历史
2018-12-03

有明文記載的是孔子去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齊國這八個國家,其餘列國都沒有去過。

《論語.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
《史記》:“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所以並非是秦國沒有讓孔子入境,戰國最強大的七個國家秦楚齊韓趙魏燕,孔子就去過楚國和齊國,其餘五國都沒有去過。再者可能並非是秦國不讓孔子入境,也有可能是孔子後來走不動了沒有去成而已。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而秦國為什麼能夠統一六國,跟孔子有沒有入境根本沒有任何的關係,難道孔子入境秦國,秦國就統一不了六國啦?這怎麼可能,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個人覺得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一、地理位置

秦國的地理位置不得不說很優越,在當時正處於中國的四川一帶身處盆地,唯一適合規模的兵團作戰的地方就是函谷關,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戰國時代最雄偉的關隘,關隘地處深險谷地,地勢險要,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所謂“車不方軌,馬不併轡”,可以說它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秦國能夠守住這個地方,則國家無憂亦。當然這種地勢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函谷關一旦被攻破,則秦國危矣,歷史上秦國的函谷關就被攻破過一次,當時齊、魏、韓三國六十萬聯軍在三國國君的帶領下攻打秦國函谷關,最終函谷關被攻破,本來秦國依然快要滅亡,但是三國卻是各懷異心,擔心秦國被滅會造成某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最終三國就只要求秦國割讓土地,魏、韓兩國得到河外之地,武遂歸還給魏國;封陵歸還給韓國;賠償齊國價值一座城池的財物,自此三國退出函谷關之外。不過六國自從錯過了這次機會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機會進入到秦國的腹地了,直到被滅亡。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二、堅定實施商鞅變法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除了秦國實施了商鞅變法之外,其餘六國也都相對實施了變法,包括魏國的李悝變法、趙國的公仲連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的淳于髡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公仲連的趙國變法和燕王噲的燕國變法,可以說七國都對自己國家實施了改革,這些改革或多或少都增強了七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但可惜的是這些變法除了秦國的商鞅變法被徹底的貫徹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其他的變法或半途而廢,或一世而終,或貴族反對被廢,可以說都沒有徹底的成功。而秦國的商鞅變法依靠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位君主從始而終的支持,秦國在軍事和經濟開始全面超越其餘六國。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三、強大的軍事裝備

秦軍的軍事武器最出名的莫過於秦弩,在各國相對都沒有強大的弓箭和弩機的情況下,秦軍都已經擁有射程超過300米的弩,想想看不管各國擁有多強大的騎兵還是步兵,還沒正面接觸秦軍就已經被秦弩消滅大半,這個時候還怎麼打呢?再加上秦國商鞅變法所創造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比如斬殺一個甲士就能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而這對於當時七國還是皇族和士大夫掌握爵位的世界,這無疑是窮苦百姓唯一能夠走向貴族的機會,那麼試想如此的秦國軍力如何不強?此時強大的秦國士兵再配合著強大的秦弩,其餘六國焉能不敗?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四、眾多的明君和名將

當然在擁有強大的軍力和武器的同時,你的國家也必須要有人帶領去征戰天下才可以,而一個國家誰能帶領呢?當然是明君和名將啦,而這些秦國永遠都是不缺的,較之其餘六國,自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可以說從未出現過昏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和秦始皇,哪一個不是英明之主,正是因為他們,秦國才能從弱秦變成最終統一六國的強秦。當然秦國的名將更是不缺,戰國四大名將秦國獨佔其二,更有白起這位“人屠”的舉世名將,樗裡疾、甘茂、魏冉、司馬錯、蒙恬、王齕、蒙驁、王賁、李信、甘茂和蒙武等等,哪一個單獨拿出來不是獨當一面的將領,即使放在其餘六國也都是大將級的,而這些將領統統都聚集在秦國的麾下,你說這樣的秦國焉能不興盛?焉能不滅六國呢?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當然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還有著很多的原因,例如其餘六國相互猜忌,勾心鬥角,不能團結一致的對待秦國,六國的貴族相對而言較為的腐敗,君主也都相對平庸。總之秦能滅六國,只能說秦天時地利人和全部都佔了,只有這樣秦才能統一天下。

历史这样说
2018-12-11

謝邀。

孔子周遊多國,沒有去秦國,不是因為秦國不讓他去,而是他根本就沒想過去秦國。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更何況,秦國統一六國在孔子過世後近300年,兩者之間並不存在聯繫,但孔子與秦國之間的故事,悅史君可以簡單說說。

孔子是魯國人,大半輩子都在魯國,一度出仕但並不如意,只好在50多歲的時候,出國尋找機會。

大家要注意的是,孔子離開魯國,不是因為他在魯國沒有辦法生活,雖然官沒法做,但他有那麼多的弟子,生活當然不成問題,而是想找機會當官。

在這種情況下,孔子周遊列國的目標,就是在其他國家當官,進而在魯國產生影響,最終的目標還是回到魯國當官。

這麼一個大方向清楚了之後,我們就會看到,孔子去了14個國家,但這些國家都在魯國周邊,一個方便回國,另一個也是能對魯國產生影響。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秦國處在西北,離魯國實在是比較遠,而且也不符合中原各國的習俗,顯然不是孔子想去的地方。

因此,孔子本來就沒打算去秦國,秦國當時的國君也沒想過請孔子過去,兩邊失之交臂就很正常了。

秦國統一六國,自然也不是孔子的學說,這一點大家應該知道,實際上是法家,也就是從商鞅到韓非子、李斯的那一套,這在戰國時期的特定背景下,確實能夠讓國家有足夠的力量對外。

因此,秦國統一六國跟孔子無關,孔子沒去秦國,也不是秦國不讓他去,而是雙方都沒有這個意願,悅史君還要強調一點,孔子不僅沒去秦國,戰國其他六雄也只去了楚國,但他顯然沒有對這些國家產生影響,大多還是用的法家。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至於孔子之學大放光彩,還是要到漢武帝時期,為了神話君權做的打算啦。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作家,觀止讀書會發起人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夜小紫
2018-03-09

這個題出得也是漏洞百出,先問是不是,後問為什麼吧。

“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遍幹七十餘君”,沒去的地方實質上更多,譬如說晉國孔子也沒去,怎麼就被三家分晉了呢?

這個邏輯不通。

還有很多人說,秦國流行法家學說,所以和孔子之間很不對付,孔子不願意去,這也是壓根沒有搞明白時間順序。

實際上法家並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學派,後世所謂的法家成員,有脫胎自儒家的,有脫胎自道家的,更有不屬於任何學派的政治家。

譬如,從時代上看,儒家很大程度上可以算是諸子中最早的,孔子死後,儒家分為八派,如重視事功的子夏是儒家,但面目就和我們認知的不太一樣。

子夏曾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這毫無疑問更像是後世法家推崇的“帝王之術”。從某種意義上講,子夏也屬於法家。

子夏後來去了魏國西河一帶,圍繞他形成了西河學派。子夏幫助魏文侯變法,使得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強國。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後世商鞅變法,商鞅是衛國人,毗鄰魏國,也屬於西河學派流播的區域。事實上,商鞅的第一順位選項是去魏國找機會,魏惠王不能用商鞅,商鞅才西奔入秦。

從某種角度說,商鞅實際上受孔子門徒子夏的影響很深,也算是被儒門四科中的“事功”所教化的人。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所以,法家這個學派,實際上並不存在一個嚴整的團體,重視事功,搞富國強兵這一套的很多人後來都被歸入了法家名下。

又如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實質上受過儒家的影響,也受過老學(《老子》)的影響,《韓非子》中《喻老》一篇,就是解釋《老子》。

用一個後世才存在的東西來讓孔子去反對,也是非常沒邏輯了。

實際上,秦國的學術應當算是雜學,作為西方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它廣泛接納了來自各地的學術與人才,譬如最後的墨家亦入於秦。

至於秦能統一六國,其原因非常複雜,但和孔子沒去秦國沒有任何關聯,藉著這個話題貶損儒家,實際上是不讀書的一種表現。

陳大舍
2018-12-13

開明宗義——那些所謂秦國最後能統一六國是因為“反孔”或是因為孔子沒有入境所以躲過了儒家的“洗腦”云云,都是胡說八道。

在戰國時代,孔子的身份是殷周以來的“素王”,也就當時文明的集大成者。不僅是儒家,法家也照樣尊孔。在秦始皇帝統一六國時最推崇的思想家韓非子筆下,孔子就是一位標準的法家代表。

在《韓非子》一書中孔子出現了數十次,大部分章節中都被塑造成法家思想的先知。並經常借孔子之口來增加法家“尚刑”思想的權威性和說服力。比如《韓非子•內儲說上》就講了這麼個“故事”:

魯人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於人。請徒行罰。”哀公曰:“善。”於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這裡的孔子完全是一位果斷犀利的法家人物。很顯然,韓非子想塑造這樣一個孔子的形象為自己的學說提出理論依據。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打倒孔家店”的精神秦人們真穿越回去按照秦律恐怕是要砍頭的。據《二年律令·賊律》的一條:“所毆詈有秩以上,及吏以縣官事毆詈五大夫以上,皆黥為城旦舂。” 也就是說即使是官吏因公事打、罵擁有五大夫以上爵位者,也要臉上刺字押去做一輩子苦工。而孔子的後人在秦代是比於諸侯的封君,在軍功爵中排第二級。敢辱罵“封君”,不剁了才怪!

韓非子眼中的“儒”主要是指的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各儒家學派。比如韓非子尤其痛恨的是代表底層庶民利益的“子張之儒”,和代表自由主義者的“子思之儒”,認為他們都是孔門的修正主義者,是“假儒”、“賤儒”或“遊俠”。而對於那些孔門的代表性人物如曾子、子夏等,韓非子卻並無指責。

而且,孔子沒有去過秦國並不說明孔子沒有關注秦國。孔子對於秦穆公這位最偉大秦國國君的評價之高是空前的,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其政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

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憑秦穆公是一位能夠開創帝王之業的英雄,王。僅僅是一個霸主,確實是委屈他了。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將墨者引入秦國推行軍事政治經濟改革的秦獻公。可以說秦孝公和商鞅的“變法”只是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歷史上我們所貌似十分熟悉的“秦政”其實也完全不能等同於法家思想。秦政的基礎以“戶籍”、“連坐”為基礎的社會結構和“利出一孔”的經濟制度,這都是商鞅變法之前在秦獻公四年之後由於墨家入秦,依照墨家“尚同”思想對秦國基層進行的社會改造。(何炳棣:《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從重建秦墨史實入手》)而法家只是統治術,所謂也就是商鞅、申韓之術。

但是正如所有現實的政治一樣,無論是儒家的“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抑或是法家的““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還是墨者的“兼愛非攻”,所有的“倫理標準”在權力和財富的誘惑之下都會被雪藏到最深處。在一代又一代客卿們懷揣理想,竭忠盡智為秦國打下江山的過程中,自己曾經的信仰卻被時代的洪流滌盪的無影無蹤——“這才是人類史上值得嘔歌讚歎的永恆悲劇。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

這幾年墨家隨著動畫、遊戲、影視劇的影響又逐漸的開始有了些影響,一些人甚至開始以墨家鉅子自居。圖中戴黑框眼鏡,穿黑色唐裝的為新墨家領軍人物黃蕉風先生。

金简爱
2018-06-08

孔子不是沒來秦國,而是來了不敢入秦境。根據潼關縣誌記述,孔子來到秦邊境快入潼關城時侯,有幾個小孩在那玩磊城牆,當在路中央,車伕讓小孩讓路小孩不讓問車上是誰呀?車伕得意的說,是孔子趕快讓路,這小孩一聽是孔子更不讓了說,都聽說孔子有學問,我要看看他有啥學問,問啥給他讓路。車伕趕快把孔子請來。孔子下車後看到一群娃娃正在玩土牆就問,問啥不讓路呀?小孩答,你沒看見我在磊城牆嗎?那有牆給車讓路的!都是車繞城牆走,那有牆給車讓道。厲害!孔子不能答,秦人小孩都如此能辯,何呼長者!隨吊車返回。

天高不算高3269
2018-11-08

問得好,事實證明,誰用孔子儒家誰倒黴。

1.漢那麼強大,經學,也就是儒家大大發展,結果發展到三國晉天下大亂,思想混亂,華夏族差點被滅族。中原人就知道彈逃到天涯海角南方。不然就是躲到山洞講學裝逼。

2.隋唐那麼強大,萬國來朝,不靠儒家。相反儒家最發達的宋國差點華夏民族就滅族。最屈辱的歷史,皇帝被抓,皇帝被跳海。政權被統治!

3.明儒家思想繼承宋,把皇帝沒懟死,你看萬曆十五年就是一部皇帝被懟的書。就是朱元璋厲害,制定了強大的制度,和保護皇帝的錦衣衛,不然早就完蛋了。

4.清乾隆把孔子推崇最高,儒家思想盛宴,成天祖宗禮法,結果不用說了,最悲催,近代史就是悲催傻瓜事。咸豐天天說不能讓英國人到北京來籤合同啊,真丟面子啊,慈禧司機要跪著開車,不能沒面子啊,甲午海戰士兵要下跪才能裝炮彈,不能沒面子啊……

5.儒家有狗的思維,就是裝逼!虛偽做作,特要面子,其他不管。杭州狗咬人的事情,那個杭州人狗主人就這樣,看不起別人,自己的面子最重要,打狗就是打了他的面子,對錯不管,就打人結果被抓了,倒黴了。

老李一兵
2018-05-31

孔老二週遊列國是沒飯吃了,各國君主沒打下天下沒人搭理他,聽他白活白活得了蹭吃蹭喝,得了天下君王,皇帝就用孔老二蒙老百姓世襲,順天意,當順民維護統治,中國曆代如此現在也不例外。

渊深海阔ty
2018-01-21

孔子思想是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是培養順民奴才的。

現在有人為了個人和集團利益從新搬出孔子,還發展到海外,用心不說也清楚。

關於對孔孟之道看法老毛早就下過結論早有評判。

济泰禅舍
2018-06-11

儒學是王道與治術的結合,其中並無“兵法”成分。想用儒學打天下得天下的,歸休乎君!但是,別管什麼方式得了天下,不尊儒術,難得長治久安。歷史上之短命王朝,唯一共同特點,是不尊儒術;相反,那些存續了幾百年的王朝,也無一不是儒術治國。

幸福黑金
2018-06-13

亂世必用重典,這是屢試不爽的治國之道!當初的秦國和戰國其他六國正處於終年征伐的混戰階段,為了增強國力取得在亂世生存下去的資格,秦國重用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一舉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

而孔孟之道在於中庸,注重禮儀教化!在那個常年征伐的亂世需要的是驍勇善戰的勇士而不是文質彬彬的文學大家!所以,在秦國商鞅變法成功後,各國效仿!但是,都沒有法家嚴厲治國的舉措徹底,最終只能被時代所淘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