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在當下,這些畫面,看過之後,“有一種瞬間被擊中的觸動”
化腐朽為綿掌
1/7 圖中所示的畫面是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屠呦呦,在當時頒獎典禮的當天,由於當時話筒架子不夠長,頒獎儀式主持人,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傳染病學教授Jan Andersson,全程20分鐘跪著幫著她舉話筒,一直都沒有動過。(對科學精神與老人的尊敬,讓眾人折服)
2/7 讀書時代的我們,曾讀過一篇《挑山工》的文章,讓我們認識到“棒棒”這個職業。圖中,一位父親扛著兩百多斤的貨物,另一隻手緊緊牽著兒子從梯坎走下,嘴上還叼著一根菸,兒子神情專注地跟著爸爸往下走,手上拿著寫字的本子。這個畫面被貼切的概括為:“嘴上叼的是自己,肩上扛的是家庭,手上牽的是未來。”
3/7 這溫情的一幕讓人深深感動,後來被人稱讚為“地鐵上的孝子”。(這樣能夠觸動神經甚至心靈的感動,在如今這個環境裡越來越少)
4/7 這個故事發生在六七年前,由於兒子與兒媳平時比較忙,就由兩位老人照看著孩子,一日,兩位老人帶著孫女到公園玩,中午回去之時,孩子的爺爺在走到地下通道時突然發病。這一倒下,就再也沒有起來過。
5/7 當老人的兒子趕到了現場時。“我爸呢?”他像瘋了一樣,哭著跑進地下通道,抱起已經死亡的父親跑出了通道。
6/7 緊接著,來到了一個籃球場邊放下。他雙手發抖,朋友給他點了根菸,然後,他狠狠抽了幾口煙,又把父親靠在籃球場邊的鐵絲網上。 “阿爸……”兒子對著父親說,“早晨還打電話啊……”他伸手緊緊攥著父親的手,不停與父親說話。不相信父親已經走了。此時,他已經沒有眼淚,只是執著地與自己的父親說話,時而還笑一下......而他的母親,則抱著孫女在一邊痛哭。
7/7 這是爺爺與孫子的手,做了一下比較。孩子的爺爺曾是一名退伍的老兵。但是,現在爺爺的背越來越佝僂,比我都矮了,耳朵也開始聽不清了,走路也變得慢吞吞的。(在如今安逸的生活狀態下,背後有多少雙這樣的手在支撐著)
2017-03-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