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二十年代的黑龍江,前清勁旅索倫部族
舊影閣
1/10 鄂溫克族是一個東北亞民族,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亞、俄羅斯和中國的內蒙古、黑龍江等省,蒙古也有較小的分佈。中國境內的鄂溫克人主要信仰薩滿教。
2/10 鄂溫克人講鄂溫克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滿語-通古斯語系-通古斯語系,無文字。歷史上,滿族文字被長期使用過。中國和蒙古的鄂溫克語混合了許多漢語、蒙古語和滿語外來詞。鄂溫克語是一種高度的黏著語,具有相當數量的詞綴。
3/10 鄂溫克意思是“住在森林裡的人”。隨著歷史的發展,有的人搬出山林,住在平原和山谷裡,有的人留在山林裡。明末清初,出現了所謂的索倫部族,最初是幾個民族的專有名稱。索倫人散居之處還有達斡爾、鄂倫春等族。
4/10 皇太極執政期間,鄂溫克各部開始唄逐漸編旗設佐。究其動機,更多考慮的是清朝北部邊疆的安全;同時,也因為八旗索倫部族的勇猛善戰。順治年間,鄂溫克人被滿清王朝安排遷移,抵達嫩江流域。此後,朝廷理藩院任命了扎木蘇、達如汗等人為部族的頭領;並授予副都統官銜,受理藩院直接管轄。
5/10 清統治者認為,鄂溫克族官兵是極為“驍勇善戰”的隊伍;每當有戰事發生,基本全會調動鄂溫克族部隊出征。乾隆皇帝更是對鄂溫克族的八旗軍大加讚賞,甚至表示鄂溫克族部隊的作戰能力大於綠營。
6/10 索倫部族在遊獵過程中,隨走隨住;砍伐木材擇地建家,木架周圍圍上獸皮就是屋子。他們的主要食物包括獸肉、魚,木耳蘑菇等各種山野菜。他們穿的是用獸皮縫製的長袍、帽鞋等。
7/10 1737年,清朝朝廷欲解決北京京旗人口無所事事等問題,開始實施實行“徙戶開屯”政策。政策執行後,很多分流出來的北京閒散旗民,開始在墨爾根設立多處官莊。從那時起,索倫人學會了和滿族人一起耕種,開始吃穀物,主要是小麥、稷子和蕎麥。
8/10 八旗的民歌內容豐富,與漢族民歌相比,更多的是釣魚、狩獵、牧歌勞動和八旗士兵,懷念親人的內容歌曲。它的歌詞通俗活潑,曲調簡練。農村民歌的特點更為明顯。他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歌唱。充滿活力、深情的歌唱,幾乎是涉及一生的儀式和習俗,也表達了他們的願望和心聲。
9/10 清朝以來,滿漢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關外少數民族人民在語言、服飾、風俗等方面與漢族人民沒有什麼不同。聚居在關外偏遠村落裡的少數民族人民,仍有一些人在使用本民族族語言,並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習俗。
10/10 清朝乾隆年間,索倫官兵一部(包括其眷屬)被調遷駐防伊犁,組建成清軍索倫營。現在塔城的達斡爾族、霍城伊車嘎善錫伯族鄉的錫伯族和達斡爾族,他們就是清軍索倫營的後裔。新中國建國初期,民族識別時,鄂溫克族自稱為索倫。【黑龍江索倫部族,1927年。資料:Walther】
2019-04-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