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那些漸行漸遠的蘇州記憶
蘇州房產資訊
1/16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n車,馬,郵件都慢\n
2/16 從前的蘇州\n不是被堵塞的河道\n不是修不完的路\n是從窗外經過\n載著鸕鶿的小船\n是月光下的夜半漿聲\n是船孃咿咿呀呀的歌謠\n……\n \n你所認識的蘇州是什麼樣的?江南水鄉?現代都市?但撥開層層記憶才發現,很多屬於蘇州的東西已無法尋覓……\n
3/16 \n那些消失的蘇州地名\n\n \n過去的蘇州不是千篇一律的蘇X路,星X街,而是桃花塢、丁香巷、臘梅里、杏花弄、柳枝巷,每條古巷街道都有一個悠遠故事。卻也有很多地名漸漸從地圖上消失了。\n\n \n吳縣\n \n在蘇州\n曾經有一個地方叫吳縣\n有一群人叫吳縣人\n那時候\n他們的身份證號是\n320524、320586\n如今\n這些身份信息成了絕版\n不知不覺,吳縣已經離開我們19年了!
4/16 跨塘\n曾是蘇州重要的交通樞紐\n2005年\n為了適應園區發展規劃的需要\n跨塘與唯亭合併\n統一叫唯亭\n自此,跨塘不再作為一個鎮單獨存在,這個名字成為歷史,從現在的蘇州地圖上消失。
5/16 胥江\n \n明代楊循吉\n在《吳邑志》言:\n“胥門石灰橋西九里為橫塘”\n胥江起自胥門\n胥門對面是小日暉橋\n胥江街道原址坐落在蘇州古城區西南部。轄區東起學士河東岸線,南至巴里河南岸線及延長線,現因城市規劃的需要改名為滄浪街道。
6/16 桃花塢\n \n南宋范成大的《閶門泛槎》\n詩有“桃塢論今昔”\n明朝時唐伯虎在此定居\n桃花塢因而聞名\n桃花塢,即今蘇州市桃花塢大街及其周邊地區。唐詩人杜荀鶴曾作《桃花河》,可見桃花塢名稱由來已久。雖然名稱歷史悠久,但還是沒有逃脫被改名的命運,現在的桃花塢街道已更名為金閶街道。
7/16 那些消失的蘇州行當\n 修陽傘\n陽傘是用竹紙,竹製品,後來還有用油布、尼龍的做頂,日久光照雨落,需要修補,蘇州人稱“陽傘”,其實應該叫“雨傘”,蘇州雨太多了,人們故而稱“陽傘”來回避雨多之故吧。
8/16 代寫書信\n舊時有很多人家沒有人識字,親人、朋友在外地要聯絡,只有通過書信來往。還有的要告狀,不會寫狀紙,也只能請人代筆。代寫書信成了一門行當,設攤者往往放在郵局門口,這樣比較方便寄信人。
9/16 老虎灶\n以前的居民都知道,到老虎灶買開水比自己燒合算,又方便,一般老虎灶邊上還設有茶館。
10/16 做煤球\n生爐子都要用煤。粉碎的煤用水拌勻,用器具做成小塊放在地上晒乾。再先進點就有了打蜂球的工具,做成的煤球有一個個孔的。
11/16 修鞋匠\n曾經“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時代變了,修鞋的人越來越少,修鞋匠逐漸被人遺忘在角里。路邊的修鞋鋪,和繁華的現代都市如此不同,它們的存在似乎是一個城市的懷舊。
12/16 打鐵匠\n左手握榔頭,右手持鉗子,在光線昏暗的小屋內,將一燒紅了的鐵塊放在鐵砧上,錘子落下的剎那間,火星綻放……曾經熟悉的打鐵匠,如今已隨叮叮噹噹的打鐵聲,漸漸在人們的生活中遠去。
13/16 走方郎中\n蘇州的走方郎中,一條小船就可四通八達了,且多為後門進去,這樣鄰居不知道家中有病人,走方郎中有高水平的,但也有不少是騙錢的。
14/16 採紅菱\n蘇州人特意製造一種木製菱桶,只一人可坐在其內,飄浮在水面上,採摘紅菱。這個老行當,在如今的蘇州鄉下還是能看到的。
15/16 賣糖粥\n“篤篤篤,賣糖粥,三升禾稻四升殼”。這糖粥肯定好吃非凡,不然這歌謠一代傳一代,不知傳了多少代蘇州小孩。如今的糖粥已經很少小朋友去吃,偶爾老年人去吃懷懷舊罷了,但吃到嘴裡總覺得不是那個味!
16/16 微信關注公眾號:蘇房樂居
2019-06-2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