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將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炮彈改裝成航彈?這樣子威力不是既猛烈又有實用價值嗎?

7 個回答
Sabot穿甲哥
2019-07-14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時至今日,美軍使用的GBU57重型鑽地彈,依然沿用的是類似的結構佈局。只不過,它重達14噸,比高腳杯和406mm炮彈都要大得多重得多。

而如前文所寫到的那樣,戰列艦主炮炮彈由於要對付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彈壁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相當的厚度。大口徑穿甲彈頭部安裝的實心穿甲彈頭固然與重型穿甲/攻堅航彈有相通之處,但其餘部位的厚彈壁必然會帶來重量和空間上的冗餘和浪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時至今日,美軍使用的GBU57重型鑽地彈,依然沿用的是類似的結構佈局。只不過,它重達14噸,比高腳杯和406mm炮彈都要大得多重得多。

而如前文所寫到的那樣,戰列艦主炮炮彈由於要對付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彈壁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相當的厚度。大口徑穿甲彈頭部安裝的實心穿甲彈頭固然與重型穿甲/攻堅航彈有相通之處,但其餘部位的厚彈壁必然會帶來重量和空間上的冗餘和浪費。

↑無論是炮彈還是航彈,擊穿目標主要依靠的是動能,或者說是速度。而這一指標對於航彈來說,只要投彈高度足夠、彈藥質量充足、彈體結構堅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彈藥,都能通過自由落體積累可怕的能量,並把能量傳遞到目標上。

也就是說,戰列艦主炮炮彈和正統的重型穿甲航彈,如果都用作炸彈使用的話,在體積和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威力是遠遠不如專業穿甲航彈的。

寫在後面

寫了這麼久的軍事問答,小編已經寫過很多次關於不同類型、型號武器的威力、殺傷效能對比。個人覺得,有很多讀者依舊停留在粗暴對比武器口徑、彈藥質量的層次。但實際上,的武器威力評判標準,遠比這要複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時至今日,美軍使用的GBU57重型鑽地彈,依然沿用的是類似的結構佈局。只不過,它重達14噸,比高腳杯和406mm炮彈都要大得多重得多。

而如前文所寫到的那樣,戰列艦主炮炮彈由於要對付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彈壁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相當的厚度。大口徑穿甲彈頭部安裝的實心穿甲彈頭固然與重型穿甲/攻堅航彈有相通之處,但其餘部位的厚彈壁必然會帶來重量和空間上的冗餘和浪費。

↑無論是炮彈還是航彈,擊穿目標主要依靠的是動能,或者說是速度。而這一指標對於航彈來說,只要投彈高度足夠、彈藥質量充足、彈體結構堅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彈藥,都能通過自由落體積累可怕的能量,並把能量傳遞到目標上。

也就是說,戰列艦主炮炮彈和正統的重型穿甲航彈,如果都用作炸彈使用的話,在體積和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威力是遠遠不如專業穿甲航彈的。

寫在後面

寫了這麼久的軍事問答,小編已經寫過很多次關於不同類型、型號武器的威力、殺傷效能對比。個人覺得,有很多讀者依舊停留在粗暴對比武器口徑、彈藥質量的層次。但實際上,的武器威力評判標準,遠比這要複雜。

↑單論威力大,實際上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就是炸藥包,足量的炸藥包。只要炸藥量足夠大,什麼東西都能給你炸上天。而且,工兵送炸藥包本就是戰場上最為廉價的火力投遞方式——畢竟,炸藥本就是簡單廉價的工業量產品,工兵的薪資和飯錢也比火炮、導彈的價格要便宜得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時至今日,美軍使用的GBU57重型鑽地彈,依然沿用的是類似的結構佈局。只不過,它重達14噸,比高腳杯和406mm炮彈都要大得多重得多。

而如前文所寫到的那樣,戰列艦主炮炮彈由於要對付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彈壁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相當的厚度。大口徑穿甲彈頭部安裝的實心穿甲彈頭固然與重型穿甲/攻堅航彈有相通之處,但其餘部位的厚彈壁必然會帶來重量和空間上的冗餘和浪費。

↑無論是炮彈還是航彈,擊穿目標主要依靠的是動能,或者說是速度。而這一指標對於航彈來說,只要投彈高度足夠、彈藥質量充足、彈體結構堅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彈藥,都能通過自由落體積累可怕的能量,並把能量傳遞到目標上。

也就是說,戰列艦主炮炮彈和正統的重型穿甲航彈,如果都用作炸彈使用的話,在體積和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威力是遠遠不如專業穿甲航彈的。

寫在後面

寫了這麼久的軍事問答,小編已經寫過很多次關於不同類型、型號武器的威力、殺傷效能對比。個人覺得,有很多讀者依舊停留在粗暴對比武器口徑、彈藥質量的層次。但實際上,的武器威力評判標準,遠比這要複雜。

↑單論威力大,實際上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就是炸藥包,足量的炸藥包。只要炸藥量足夠大,什麼東西都能給你炸上天。而且,工兵送炸藥包本就是戰場上最為廉價的火力投遞方式——畢竟,炸藥本就是簡單廉價的工業量產品,工兵的薪資和飯錢也比火炮、導彈的價格要便宜得多。

↑1917年6月17日,英軍引爆了先前由工兵悄悄佈設在梅西訥山脊高地地下的21組共多達近500噸炸藥。而佈滿炸藥的坑道之上,是擁有堅固混凝土碉堡工事的德軍陣地。炸藥引爆後,前前後後炸了19分鐘,整個山頭幾乎被炸平,陣地中的上萬德軍也幾乎全部陣亡,只有極少數人倖免於難。

但別忘了,在此之前英軍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坑道作業以及爆破準備,在德軍眼皮子底下挖地道、埋炸藥,與德軍明爭暗鬥、鬥智鬥勇,才成就了這次一戰中最大的土木爆破作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時至今日,美軍使用的GBU57重型鑽地彈,依然沿用的是類似的結構佈局。只不過,它重達14噸,比高腳杯和406mm炮彈都要大得多重得多。

而如前文所寫到的那樣,戰列艦主炮炮彈由於要對付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彈壁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相當的厚度。大口徑穿甲彈頭部安裝的實心穿甲彈頭固然與重型穿甲/攻堅航彈有相通之處,但其餘部位的厚彈壁必然會帶來重量和空間上的冗餘和浪費。

↑無論是炮彈還是航彈,擊穿目標主要依靠的是動能,或者說是速度。而這一指標對於航彈來說,只要投彈高度足夠、彈藥質量充足、彈體結構堅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彈藥,都能通過自由落體積累可怕的能量,並把能量傳遞到目標上。

也就是說,戰列艦主炮炮彈和正統的重型穿甲航彈,如果都用作炸彈使用的話,在體積和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威力是遠遠不如專業穿甲航彈的。

寫在後面

寫了這麼久的軍事問答,小編已經寫過很多次關於不同類型、型號武器的威力、殺傷效能對比。個人覺得,有很多讀者依舊停留在粗暴對比武器口徑、彈藥質量的層次。但實際上,的武器威力評判標準,遠比這要複雜。

↑單論威力大,實際上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就是炸藥包,足量的炸藥包。只要炸藥量足夠大,什麼東西都能給你炸上天。而且,工兵送炸藥包本就是戰場上最為廉價的火力投遞方式——畢竟,炸藥本就是簡單廉價的工業量產品,工兵的薪資和飯錢也比火炮、導彈的價格要便宜得多。

↑1917年6月17日,英軍引爆了先前由工兵悄悄佈設在梅西訥山脊高地地下的21組共多達近500噸炸藥。而佈滿炸藥的坑道之上,是擁有堅固混凝土碉堡工事的德軍陣地。炸藥引爆後,前前後後炸了19分鐘,整個山頭幾乎被炸平,陣地中的上萬德軍也幾乎全部陣亡,只有極少數人倖免於難。

但別忘了,在此之前英軍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坑道作業以及爆破準備,在德軍眼皮子底下挖地道、埋炸藥,與德軍明爭暗鬥、鬥智鬥勇,才成就了這次一戰中最大的土木爆破作業。

顯然,戰爭並非是互送炸藥包這麼簡單的一維線性對抗,而是有矛必有盾,一物降一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體系對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列艦主炮炮彈是用來撕碎堅船重甲的利器,刀大力沉,殺傷力巨大。此話不假,但從結構上來說,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但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

彈大炸藥少

↑在說戰列艦主炮之前,我們不妨再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發射藥在身管後部爆燃,將彈丸向前推出,彈丸通過在身管裡的加速過程之後,飛出身管。其實,無論是火繩槍還是戰列艦主炮,本質上就是用發射藥把彈丸“炸”出炮膛的。



↑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也就是說面積和指甲蓋差不多大的彈壁,要承受將近3噸的膛壓。

而自然而然的,炮彈彈壁要厚,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衣阿華級戰列艦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整個炮彈直徑的一小半都歸彈壁了。但是沒辦法,如果彈壁不夠結實,炮彈很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在炮管裡就炸了。

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

↑航空炸彈不需要應對巨大的膛壓和高溫,因此彈壁可以做得相對非常薄,內部裝藥佔彈藥總質量的比例也能大大提高。

以美軍的GBU-31型2000磅(908kg)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為例,其裝藥量為429kg,裝藥佔總重的47.2%,比406mm高爆彈的8.08%、穿甲彈的1.2%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況且這還是裝有制導、定位、滑翔組件的制導炸彈,一些無制導炸彈的裝藥佔比可以達到近70%。

↑因此,如果單論內裝炸藥多少的話,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體量巨大,但裝藥量少,並不適合改裝為航空炸彈。畢竟,即便是今天,航空炸彈面對的大部分目標仍然是缺少防護的部隊集結地、機場、建築物等。那些有堅固裝甲的目標,就交給更加專業的武器來對付。

戰列艦炮彈改裝為穿甲航彈的利弊

對於一些用以攻擊大型艦船、加固地下掩體、加固指揮所、彈藥庫等堅固目標的航彈來說,的確對航彈自身結構的堅固性和彈藥的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確具備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的條件。

但即便如此,戰列艦炮彈依然不適合直接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上圖為二戰英國的“高腳杯”航空炸彈,是正兒八經的重型穿甲/攻堅航彈,重達5443 kg,是密蘇里號406mm穿甲彈的4.4倍。該型炸彈內部填充 2359kg的鋁末混合-D1 炸藥,佔炸彈總質量的43%。

這一比例,雖然比一般炸彈內裝炸藥的比例略低,但仍遠遠大於戰列艦406mm穿甲彈的1.7%。

↑重型航彈和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都是大傢伙,但二者的結構還是存在著顯著不同。

重型航彈歸根到底依然是炸彈而非炮彈,除了彈頭處會裝有重量厚度較大的實心高硬度穿甲塊外,彈體其餘部分的結構鋼材厚度都不大,僅僅是為了不讓彈體結構在接觸目標後過早斷裂,影響彈藥穿甲性能和殺傷效果。

↑時至今日,美軍使用的GBU57重型鑽地彈,依然沿用的是類似的結構佈局。只不過,它重達14噸,比高腳杯和406mm炮彈都要大得多重得多。

而如前文所寫到的那樣,戰列艦主炮炮彈由於要對付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彈壁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相當的厚度。大口徑穿甲彈頭部安裝的實心穿甲彈頭固然與重型穿甲/攻堅航彈有相通之處,但其餘部位的厚彈壁必然會帶來重量和空間上的冗餘和浪費。

↑無論是炮彈還是航彈,擊穿目標主要依靠的是動能,或者說是速度。而這一指標對於航彈來說,只要投彈高度足夠、彈藥質量充足、彈體結構堅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彈藥,都能通過自由落體積累可怕的能量,並把能量傳遞到目標上。

也就是說,戰列艦主炮炮彈和正統的重型穿甲航彈,如果都用作炸彈使用的話,在體積和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威力是遠遠不如專業穿甲航彈的。

寫在後面

寫了這麼久的軍事問答,小編已經寫過很多次關於不同類型、型號武器的威力、殺傷效能對比。個人覺得,有很多讀者依舊停留在粗暴對比武器口徑、彈藥質量的層次。但實際上,的武器威力評判標準,遠比這要複雜。

↑單論威力大,實際上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就是炸藥包,足量的炸藥包。只要炸藥量足夠大,什麼東西都能給你炸上天。而且,工兵送炸藥包本就是戰場上最為廉價的火力投遞方式——畢竟,炸藥本就是簡單廉價的工業量產品,工兵的薪資和飯錢也比火炮、導彈的價格要便宜得多。

↑1917年6月17日,英軍引爆了先前由工兵悄悄佈設在梅西訥山脊高地地下的21組共多達近500噸炸藥。而佈滿炸藥的坑道之上,是擁有堅固混凝土碉堡工事的德軍陣地。炸藥引爆後,前前後後炸了19分鐘,整個山頭幾乎被炸平,陣地中的上萬德軍也幾乎全部陣亡,只有極少數人倖免於難。

但別忘了,在此之前英軍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坑道作業以及爆破準備,在德軍眼皮子底下挖地道、埋炸藥,與德軍明爭暗鬥、鬥智鬥勇,才成就了這次一戰中最大的土木爆破作業。

顯然,戰爭並非是互送炸藥包這麼簡單的一維線性對抗,而是有矛必有盾,一物降一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體系對抗。

↑那麼對於單件兵器來說,世上絕沒有無敵的兵器,也不會有全然無用的兵器。只要它能高效地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那麼無論大小胖瘦,它就是件好兵器。

比如一款反坦克導彈或是坦克炮,只要能在正常交戰距離上擊中並有效擊穿同時期敵方坦克的主裝甲,那它就是一款合格的反坦克武器。我們不能奢求它們擊落超音速飛機,或是炸燬一艘大型水面艦只。

一件武器只有以正確的使用方法,在正確的環境下,攻擊正確的目標,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戰效能。

所以,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戰列艦主炮炮彈雖然威力巨大、結構堅固,但也並不適合改裝為重型穿甲/攻堅航彈。

纸上的宣仔
2019-07-15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密蘇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彈

我們拿密蘇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彈威力,炮彈重1900磅,裝藥量才153磅。。。我們來算一下裝藥比才8%,雖然其已經相當於一枚2000磅重磅炸彈的重量,但是由於它的裝藥量實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數的航空炸彈真的沒法比,我們看看二戰美國轟炸機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炸彈,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裝藥達到了了1140磅,裝藥比高達52.9%!裝藥量差了這麼多,難道還不是廢柴嗎?這裡我只舉了高爆彈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彈來比的話那就更寒磣了,Mark 8穿甲彈重達2700磅,卻只有41磅的裝藥,也就是16公斤。。。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密蘇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彈

我們拿密蘇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彈威力,炮彈重1900磅,裝藥量才153磅。。。我們來算一下裝藥比才8%,雖然其已經相當於一枚2000磅重磅炸彈的重量,但是由於它的裝藥量實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數的航空炸彈真的沒法比,我們看看二戰美國轟炸機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炸彈,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裝藥達到了了1140磅,裝藥比高達52.9%!裝藥量差了這麼多,難道還不是廢柴嗎?這裡我只舉了高爆彈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彈來比的話那就更寒磣了,Mark 8穿甲彈重達2700磅,卻只有41磅的裝藥,也就是16公斤。。。

二戰美軍裝備的AN-M34 2000磅級航空炸彈

那麼為啥同樣的重量,炮彈和航彈的裝藥量怎麼差了這麼多?其實看一下炮彈和航彈的剖面就知道了。炮彈的形狀是一個流線型,是細長的旋成體,但它的外殼非常厚,佔了很大一部分體積,那麼能夠留給炸藥的容積就比較小了;這主要是因為,炮彈在炮管中發射瞬間,要承受數萬個重力加速度的過載,如果外殼太薄強度就不夠了,那麼炮彈會直接變形甚至解體;再者戰列艦主炮主要是用來對付敵方戰艦的,由於那個時候的戰艦都擁有一定厚度的裝甲,就必須要求炮彈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不管是專用穿甲彈還是高爆彈都是一樣,這也要求炮彈外殼不能太薄。而航彈是自由落體炸彈,過載很低,對穿甲能力幾乎沒有要求,所以外殼可以做的很薄很薄。當然如果是鑽地型炸彈,那麼頭部還是要做的比較厚一些,但總體裝藥比還是比炮彈大的多了。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密蘇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彈

我們拿密蘇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彈威力,炮彈重1900磅,裝藥量才153磅。。。我們來算一下裝藥比才8%,雖然其已經相當於一枚2000磅重磅炸彈的重量,但是由於它的裝藥量實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數的航空炸彈真的沒法比,我們看看二戰美國轟炸機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炸彈,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裝藥達到了了1140磅,裝藥比高達52.9%!裝藥量差了這麼多,難道還不是廢柴嗎?這裡我只舉了高爆彈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彈來比的話那就更寒磣了,Mark 8穿甲彈重達2700磅,卻只有41磅的裝藥,也就是16公斤。。。

二戰美軍裝備的AN-M34 2000磅級航空炸彈

那麼為啥同樣的重量,炮彈和航彈的裝藥量怎麼差了這麼多?其實看一下炮彈和航彈的剖面就知道了。炮彈的形狀是一個流線型,是細長的旋成體,但它的外殼非常厚,佔了很大一部分體積,那麼能夠留給炸藥的容積就比較小了;這主要是因為,炮彈在炮管中發射瞬間,要承受數萬個重力加速度的過載,如果外殼太薄強度就不夠了,那麼炮彈會直接變形甚至解體;再者戰列艦主炮主要是用來對付敵方戰艦的,由於那個時候的戰艦都擁有一定厚度的裝甲,就必須要求炮彈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不管是專用穿甲彈還是高爆彈都是一樣,這也要求炮彈外殼不能太薄。而航彈是自由落體炸彈,過載很低,對穿甲能力幾乎沒有要求,所以外殼可以做的很薄很薄。當然如果是鑽地型炸彈,那麼頭部還是要做的比較厚一些,但總體裝藥比還是比炮彈大的多了。

密蘇里號主炮使用的Mark 13 高爆彈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密蘇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彈

我們拿密蘇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彈威力,炮彈重1900磅,裝藥量才153磅。。。我們來算一下裝藥比才8%,雖然其已經相當於一枚2000磅重磅炸彈的重量,但是由於它的裝藥量實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數的航空炸彈真的沒法比,我們看看二戰美國轟炸機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炸彈,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裝藥達到了了1140磅,裝藥比高達52.9%!裝藥量差了這麼多,難道還不是廢柴嗎?這裡我只舉了高爆彈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彈來比的話那就更寒磣了,Mark 8穿甲彈重達2700磅,卻只有41磅的裝藥,也就是16公斤。。。

二戰美軍裝備的AN-M34 2000磅級航空炸彈

那麼為啥同樣的重量,炮彈和航彈的裝藥量怎麼差了這麼多?其實看一下炮彈和航彈的剖面就知道了。炮彈的形狀是一個流線型,是細長的旋成體,但它的外殼非常厚,佔了很大一部分體積,那麼能夠留給炸藥的容積就比較小了;這主要是因為,炮彈在炮管中發射瞬間,要承受數萬個重力加速度的過載,如果外殼太薄強度就不夠了,那麼炮彈會直接變形甚至解體;再者戰列艦主炮主要是用來對付敵方戰艦的,由於那個時候的戰艦都擁有一定厚度的裝甲,就必須要求炮彈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不管是專用穿甲彈還是高爆彈都是一樣,這也要求炮彈外殼不能太薄。而航彈是自由落體炸彈,過載很低,對穿甲能力幾乎沒有要求,所以外殼可以做的很薄很薄。當然如果是鑽地型炸彈,那麼頭部還是要做的比較厚一些,但總體裝藥比還是比炮彈大的多了。

密蘇里號主炮使用的Mark 13 高爆彈

密蘇里號使用的Mark 8 穿甲彈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密蘇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彈

我們拿密蘇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彈威力,炮彈重1900磅,裝藥量才153磅。。。我們來算一下裝藥比才8%,雖然其已經相當於一枚2000磅重磅炸彈的重量,但是由於它的裝藥量實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數的航空炸彈真的沒法比,我們看看二戰美國轟炸機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炸彈,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裝藥達到了了1140磅,裝藥比高達52.9%!裝藥量差了這麼多,難道還不是廢柴嗎?這裡我只舉了高爆彈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彈來比的話那就更寒磣了,Mark 8穿甲彈重達2700磅,卻只有41磅的裝藥,也就是16公斤。。。

二戰美軍裝備的AN-M34 2000磅級航空炸彈

那麼為啥同樣的重量,炮彈和航彈的裝藥量怎麼差了這麼多?其實看一下炮彈和航彈的剖面就知道了。炮彈的形狀是一個流線型,是細長的旋成體,但它的外殼非常厚,佔了很大一部分體積,那麼能夠留給炸藥的容積就比較小了;這主要是因為,炮彈在炮管中發射瞬間,要承受數萬個重力加速度的過載,如果外殼太薄強度就不夠了,那麼炮彈會直接變形甚至解體;再者戰列艦主炮主要是用來對付敵方戰艦的,由於那個時候的戰艦都擁有一定厚度的裝甲,就必須要求炮彈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不管是專用穿甲彈還是高爆彈都是一樣,這也要求炮彈外殼不能太薄。而航彈是自由落體炸彈,過載很低,對穿甲能力幾乎沒有要求,所以外殼可以做的很薄很薄。當然如果是鑽地型炸彈,那麼頭部還是要做的比較厚一些,但總體裝藥比還是比炮彈大的多了。

密蘇里號主炮使用的Mark 13 高爆彈

密蘇里號使用的Mark 8 穿甲彈

Mark 13炮彈和AN-M34航彈剖面圖對比


實際上二戰期間航空炸彈的裝藥比都在50%左右,而且是越高磅數的炸彈裝藥比越高,因為鋼殼的厚度不需要增加。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戰列艦炮彈改航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跟專門設計的航空炸彈比簡直就是廢柴。我們來看看密蘇里號16英寸炮彈和重量相當的航彈對比就知道了。

密蘇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彈

我們拿密蘇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彈威力,炮彈重1900磅,裝藥量才153磅。。。我們來算一下裝藥比才8%,雖然其已經相當於一枚2000磅重磅炸彈的重量,但是由於它的裝藥量實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數的航空炸彈真的沒法比,我們看看二戰美國轟炸機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炸彈,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裝藥達到了了1140磅,裝藥比高達52.9%!裝藥量差了這麼多,難道還不是廢柴嗎?這裡我只舉了高爆彈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彈來比的話那就更寒磣了,Mark 8穿甲彈重達2700磅,卻只有41磅的裝藥,也就是16公斤。。。

二戰美軍裝備的AN-M34 2000磅級航空炸彈

那麼為啥同樣的重量,炮彈和航彈的裝藥量怎麼差了這麼多?其實看一下炮彈和航彈的剖面就知道了。炮彈的形狀是一個流線型,是細長的旋成體,但它的外殼非常厚,佔了很大一部分體積,那麼能夠留給炸藥的容積就比較小了;這主要是因為,炮彈在炮管中發射瞬間,要承受數萬個重力加速度的過載,如果外殼太薄強度就不夠了,那麼炮彈會直接變形甚至解體;再者戰列艦主炮主要是用來對付敵方戰艦的,由於那個時候的戰艦都擁有一定厚度的裝甲,就必須要求炮彈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不管是專用穿甲彈還是高爆彈都是一樣,這也要求炮彈外殼不能太薄。而航彈是自由落體炸彈,過載很低,對穿甲能力幾乎沒有要求,所以外殼可以做的很薄很薄。當然如果是鑽地型炸彈,那麼頭部還是要做的比較厚一些,但總體裝藥比還是比炮彈大的多了。

密蘇里號主炮使用的Mark 13 高爆彈

密蘇里號使用的Mark 8 穿甲彈

Mark 13炮彈和AN-M34航彈剖面圖對比


實際上二戰期間航空炸彈的裝藥比都在50%左右,而且是越高磅數的炸彈裝藥比越高,因為鋼殼的厚度不需要增加。

AN-M56 4000磅炸彈,和裝藥比起來,鋼殼的厚度簡直是薄的可憐了

兴替金鉴
2019-05-08

密蘇里號戰列艦建於1944年,標準排水量44560噸,到現在已經有72年的艦齡了。其實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該艦就已經退出現役,入港封存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功勳老爺艦有會出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呢?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您問題,不是能不能而是有沒有必要。

上世紀80年代初,冷戰中的蘇聯正如日中天,在10年代蘇聯的快速發展期中,其海軍同樣發展迅速。我們現在看到的俄羅斯“彼得大帝”、“基洛夫”、“伏龍芝”等導彈巡洋艦都超過2萬噸,並搭載大量超音速反艦導彈。蘇聯之所以服役這樣的大噸位武庫艦是有其自己的邏輯的:蘇聯長期以來在海軍發展上錯誤認識了航空母艦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導彈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希望使用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軍航母艦隊進行防區外飽和打擊,自然就需要大量導彈搭載平臺進行戰術投送,武庫艦應運而生。而從本質上看,蘇聯其實自然沿用了落後的艦隊決戰的平面海軍作戰思維,希望通過導彈來避開航空母艦的高成本,也希望在當時還不成熟的導彈發展環境中,通過摸索出一條導彈決定一切的新路子,妄圖走捷徑、彎道超車。

當然,飽和式導彈打擊並非不可用,相反給了當時美軍造成了極大威脅。也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直到現在,在區域防空領域依然技術先進,其實宙斯盾也是為防範飽和打擊準備的,這也都是被蘇聯的艦(喪)隊(心)決(病)戰(狂)給嚇出來的。怎麼才能足夠應對蘇聯威脅呢,說白了就是造艦!軍艦一時半會生產不出來,那就把以前封存的舊艦現代化升級一下先拿過來用。反正遭受飽和打擊肯定是要損失的,與其沉航母還不如沉這些老爺艦。

密蘇里號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再次上馬出征。美軍對密蘇里的升級也可以說是用(喪)心(心)良(病)苦(狂)了,密集陣、戰斧、魚叉、標準,能裝的都裝了。但是為啥不把406毫米巨炮也拆掉給導彈騰地方呢?一個是密蘇里原有的艙內結構畢竟是二戰設計的,不管從配重還是結構,哪個都不能動。再一個是成本!美國的技術當然可以拆掉從來,但是這可比再造幾艘宙斯盾還貴,性價比太差。

您要是說他炮塔為什麼不發射航蛋?不知道您具體指的是炮射導彈還是航空炸彈。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啊,火力壓制自己有戰斧,還有艦載機,在美國海軍艦隊裡,艦載機就是王道。步入海軍立體化、信息化作戰的今天,密蘇里這樣的武庫艦也早已沒有了發展的空間,自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純手打,大家如果覺得還行就給咱個動力,感謝大家!


密蘇里號戰列艦建於1944年,標準排水量44560噸,到現在已經有72年的艦齡了。其實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該艦就已經退出現役,入港封存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功勳老爺艦有會出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呢?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您問題,不是能不能而是有沒有必要。

上世紀80年代初,冷戰中的蘇聯正如日中天,在10年代蘇聯的快速發展期中,其海軍同樣發展迅速。我們現在看到的俄羅斯“彼得大帝”、“基洛夫”、“伏龍芝”等導彈巡洋艦都超過2萬噸,並搭載大量超音速反艦導彈。蘇聯之所以服役這樣的大噸位武庫艦是有其自己的邏輯的:蘇聯長期以來在海軍發展上錯誤認識了航空母艦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導彈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希望使用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軍航母艦隊進行防區外飽和打擊,自然就需要大量導彈搭載平臺進行戰術投送,武庫艦應運而生。而從本質上看,蘇聯其實自然沿用了落後的艦隊決戰的平面海軍作戰思維,希望通過導彈來避開航空母艦的高成本,也希望在當時還不成熟的導彈發展環境中,通過摸索出一條導彈決定一切的新路子,妄圖走捷徑、彎道超車。

當然,飽和式導彈打擊並非不可用,相反給了當時美軍造成了極大威脅。也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直到現在,在區域防空領域依然技術先進,其實宙斯盾也是為防範飽和打擊準備的,這也都是被蘇聯的艦(喪)隊(心)決(病)戰(狂)給嚇出來的。怎麼才能足夠應對蘇聯威脅呢,說白了就是造艦!軍艦一時半會生產不出來,那就把以前封存的舊艦現代化升級一下先拿過來用。反正遭受飽和打擊肯定是要損失的,與其沉航母還不如沉這些老爺艦。

密蘇里號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再次上馬出征。美軍對密蘇里的升級也可以說是用(喪)心(心)良(病)苦(狂)了,密集陣、戰斧、魚叉、標準,能裝的都裝了。但是為啥不把406毫米巨炮也拆掉給導彈騰地方呢?一個是密蘇里原有的艙內結構畢竟是二戰設計的,不管從配重還是結構,哪個都不能動。再一個是成本!美國的技術當然可以拆掉從來,但是這可比再造幾艘宙斯盾還貴,性價比太差。

您要是說他炮塔為什麼不發射航蛋?不知道您具體指的是炮射導彈還是航空炸彈。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啊,火力壓制自己有戰斧,還有艦載機,在美國海軍艦隊裡,艦載機就是王道。步入海軍立體化、信息化作戰的今天,密蘇里這樣的武庫艦也早已沒有了發展的空間,自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純手打,大家如果覺得還行就給咱個動力,感謝大家!



密蘇里號戰列艦建於1944年,標準排水量44560噸,到現在已經有72年的艦齡了。其實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該艦就已經退出現役,入港封存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功勳老爺艦有會出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呢?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您問題,不是能不能而是有沒有必要。

上世紀80年代初,冷戰中的蘇聯正如日中天,在10年代蘇聯的快速發展期中,其海軍同樣發展迅速。我們現在看到的俄羅斯“彼得大帝”、“基洛夫”、“伏龍芝”等導彈巡洋艦都超過2萬噸,並搭載大量超音速反艦導彈。蘇聯之所以服役這樣的大噸位武庫艦是有其自己的邏輯的:蘇聯長期以來在海軍發展上錯誤認識了航空母艦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導彈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希望使用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軍航母艦隊進行防區外飽和打擊,自然就需要大量導彈搭載平臺進行戰術投送,武庫艦應運而生。而從本質上看,蘇聯其實自然沿用了落後的艦隊決戰的平面海軍作戰思維,希望通過導彈來避開航空母艦的高成本,也希望在當時還不成熟的導彈發展環境中,通過摸索出一條導彈決定一切的新路子,妄圖走捷徑、彎道超車。

當然,飽和式導彈打擊並非不可用,相反給了當時美軍造成了極大威脅。也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直到現在,在區域防空領域依然技術先進,其實宙斯盾也是為防範飽和打擊準備的,這也都是被蘇聯的艦(喪)隊(心)決(病)戰(狂)給嚇出來的。怎麼才能足夠應對蘇聯威脅呢,說白了就是造艦!軍艦一時半會生產不出來,那就把以前封存的舊艦現代化升級一下先拿過來用。反正遭受飽和打擊肯定是要損失的,與其沉航母還不如沉這些老爺艦。

密蘇里號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再次上馬出征。美軍對密蘇里的升級也可以說是用(喪)心(心)良(病)苦(狂)了,密集陣、戰斧、魚叉、標準,能裝的都裝了。但是為啥不把406毫米巨炮也拆掉給導彈騰地方呢?一個是密蘇里原有的艙內結構畢竟是二戰設計的,不管從配重還是結構,哪個都不能動。再一個是成本!美國的技術當然可以拆掉從來,但是這可比再造幾艘宙斯盾還貴,性價比太差。

您要是說他炮塔為什麼不發射航蛋?不知道您具體指的是炮射導彈還是航空炸彈。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啊,火力壓制自己有戰斧,還有艦載機,在美國海軍艦隊裡,艦載機就是王道。步入海軍立體化、信息化作戰的今天,密蘇里這樣的武庫艦也早已沒有了發展的空間,自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純手打,大家如果覺得還行就給咱個動力,感謝大家!




密蘇里號戰列艦建於1944年,標準排水量44560噸,到現在已經有72年的艦齡了。其實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該艦就已經退出現役,入港封存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功勳老爺艦有會出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呢?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您問題,不是能不能而是有沒有必要。

上世紀80年代初,冷戰中的蘇聯正如日中天,在10年代蘇聯的快速發展期中,其海軍同樣發展迅速。我們現在看到的俄羅斯“彼得大帝”、“基洛夫”、“伏龍芝”等導彈巡洋艦都超過2萬噸,並搭載大量超音速反艦導彈。蘇聯之所以服役這樣的大噸位武庫艦是有其自己的邏輯的:蘇聯長期以來在海軍發展上錯誤認識了航空母艦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導彈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希望使用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軍航母艦隊進行防區外飽和打擊,自然就需要大量導彈搭載平臺進行戰術投送,武庫艦應運而生。而從本質上看,蘇聯其實自然沿用了落後的艦隊決戰的平面海軍作戰思維,希望通過導彈來避開航空母艦的高成本,也希望在當時還不成熟的導彈發展環境中,通過摸索出一條導彈決定一切的新路子,妄圖走捷徑、彎道超車。

當然,飽和式導彈打擊並非不可用,相反給了當時美軍造成了極大威脅。也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直到現在,在區域防空領域依然技術先進,其實宙斯盾也是為防範飽和打擊準備的,這也都是被蘇聯的艦(喪)隊(心)決(病)戰(狂)給嚇出來的。怎麼才能足夠應對蘇聯威脅呢,說白了就是造艦!軍艦一時半會生產不出來,那就把以前封存的舊艦現代化升級一下先拿過來用。反正遭受飽和打擊肯定是要損失的,與其沉航母還不如沉這些老爺艦。

密蘇里號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再次上馬出征。美軍對密蘇里的升級也可以說是用(喪)心(心)良(病)苦(狂)了,密集陣、戰斧、魚叉、標準,能裝的都裝了。但是為啥不把406毫米巨炮也拆掉給導彈騰地方呢?一個是密蘇里原有的艙內結構畢竟是二戰設計的,不管從配重還是結構,哪個都不能動。再一個是成本!美國的技術當然可以拆掉從來,但是這可比再造幾艘宙斯盾還貴,性價比太差。

您要是說他炮塔為什麼不發射航蛋?不知道您具體指的是炮射導彈還是航空炸彈。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啊,火力壓制自己有戰斧,還有艦載機,在美國海軍艦隊裡,艦載機就是王道。步入海軍立體化、信息化作戰的今天,密蘇里這樣的武庫艦也早已沒有了發展的空間,自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純手打,大家如果覺得還行就給咱個動力,感謝大家!




沉默的白羊789
2019-05-09

鋼鐵和炸藥是軍用物資裡價值最低的東西。請注意,作為爆炸物危險品的彈藥,只要不能在戰場上銷耗掉,對軍隊來說就是負擔。而彈藥改造的成本,尤其是非制導彈藥改變用途的改造成本遠遠超過重新制造的成本,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因此世界上所有軍隊都會定期銷燬到期報廢彈藥,這樣做才最省錢省力省時。畢竟舊彈藥不是普通廢品和過期食品,可以隨便回收換個包裝重新用。舊彈藥回收改造是非常非常落後和貧窮的國家和軍隊才可能考慮做的事情,例如抗戰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如果不理解就去看看吳運鐸的事蹟和他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吧。對於美國的舊彈藥,咱們就不必替他們操心了。

whoimixmu
2019-05-07

這樣既不實用也不經濟。老式戰列艦的大口徑炮彈基本上就是個大鋼坨子,炸藥的裝填係數很低,高爆彈內裝炸藥也就一兩百公斤,穿甲彈頭內部的裝藥只有幾十公斤甚至十幾公斤。這樣的爆炸威力比起裝填幾百公斤上千公斤炸藥的航空高爆彈差了許多,最多當做鑽地彈使用。而且大口徑炮彈的外形是設計成適合於拋射飛行,要改成自由落體炸彈還得裝一個很大的尾巴。總體來說得不償失,還不如把炸藥挖出來,彈體回爐重新鍊鋼。

印度坠机部部长
2019-05-08

bb退出海上霸主地位都多少年了,就別想著在它身上做除了博物館外的文章了,406還能有多少庫存都是個問題。再則,改航彈本質上算個老物再利用,最大的作用是用掉以減少保養費用;現代戰爭早已擺脫過去炸逼的特色了,高技術含量作戰智能彈藥氾濫的背後,老式彈藥也就是喝湯的戲份

漂流bj
2019-05-09

沒記錯的話日軍偷襲珍珠港時水平轟炸機用的炸彈就是戰列艦炮彈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