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尋訪廖仲愷、何香凝遺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懸,寓意鮮明!
歷史通鑑
1/7 廖仲愷、何香凝和兒女廖承志(前左一)、廖夢醒合影一張。
2/7 廖仲愷、何香凝墓位於鐘山南麓天堡城下,明孝陵以西。此地臨前湖,古樹參天,森林茂密,環境幽美。墓高逾6米,用水泥砌築而成。
3/7 見墳冢如此高大,就問幾位鍛鍊身體的老者:“廖與何的遺體葬於墓的哪個位置?”老者答,墓的中部。並言廖仲愷墓葬很有特色,採用的是懸葬。廖墓為何要用懸葬呢?事情還得從82年前說起。
4/7 廖仲愷(1877年—1925年),字恩煦,廣東惠陽人,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故友。1925年8月20日被刺遇難。1926年6月,其靈柩由夫人何香凝運來南京,9月於此舉行國葬。當時採用的方式是懸吊式葬法,據說,對廖進行懸葬,就是為了紀念此案懸而未決,寓意可謂鮮明。
5/7 在廖仲愷遇難後,何香凝延續了他的事業,奮鬥多年,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6/7 1972年9月6日,有關部門經過充分的準備,把廖仲愷墓的後中部兩塊水泥板打開,將何香凝的遺體送入墓中與廖仲愷合葬。至今後封上的兩塊水泥板仍有很明顯的痕跡。廖仲愷墓前的原墓碑的碑文,由廖承志改寫成“廖仲愷何香凝之墓”。
7/7 逝者已去,空留遺恨,那主使殺害廖公的凶手未揪出來的懸案恐怕只能一懸到底,而廖何二位的墓地因其幽雅美麗已經成為鐘山腳下的一個旅遊景觀,他們懸棺而葬的傳說,也為後人瞻仰憑弔增添了一項新的話題。
2017-09-19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