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北京1949年,開國大典期間的正陽門周邊
舊影閣
1/9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並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2/9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
3/9 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
4/9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5/9 明朝中期,由於商業的發達,前門大街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才成為一條商業街。北京最著名的“大柵欄兒”也在其中。
6/9 清初把東城的燈市挪到前門一帶,而且為了維護皇權的尊嚴,戲院、茶園、妓院只准許開設在城外,於是前門大街較前又有了進一步的繁榮。清代大街兩側陸續形成了許多專業集市。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共有私營商業基本戶800餘家。
7/9 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此時的天安門前只是一塊封閉的T形宮廷廣場,為明清兩朝舉辦重大慶典和向全國發佈政令的重要場所,也代表著皇權的威嚴。
8/9 民國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啟鈐啟動改造舊都城計劃。拆除天安門前千步廊、修築瀝青路、甕城等,原本封閉的宮廷廣場變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開放空間。天安門開始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廣場。
9/9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北京舊影,1949年10月。攝影:弗拉迪斯拉夫·米卡沙】
2018-10-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