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行走灕江畔之村落(4):沒有通車的明村
灕江小哥
1/23 明村,是灕江邊為數不多的沒有通車的村落,屬草坪回族鄉潛經行政村,距桂林市中心直線距離21公里。村落規模不少,古舊的泥磚房,曲折的石塊鋪就的山路,滔滔的灕江擋住了出村的路,婉如隔世,好似走入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2019.02.20)
2/23 灕江明村的村民住房處於山腳下,住戶約20多戶,以吳姓居多。很讓人聯想到明朝的吳三桂,他們是吳氏後裔嗎?沒有其族譜無從考證。
3/23 石塊鋪就的崎嶇山路向山上努力地延伸著,它是明村與外界陸路聯通的唯一通道。在新時代的今天,可見村民生產生活是多麼的艱辛!
4/23 “屋前長綠苔,斗笠牆上掛。門開迎客來,未聞主人聲”。老房子仍有村民居住,有人住的民居不容易壞。
5/23 村民門頭上的舊門牌,有些年頭,村公所可是上世紀七八年代的叫法。
6/23 青山,老樹,水塘,民房,冬日的明村掩不住好好寧靜、田園般的美。
7/23 村中吳氏祠堂前放置的老物件,相信很多城裡人都不認識它吧。這是可是農民收穫豐收的得力助手。
8/23 老房子一配上紅色的春聯,喜慶氣氛倍增。很讓人聯想到年味,想起老家!
9/23 大門上的毛主席像!直到今天我們還仍然敬愛您,沒有您打下江山創立新中國,就沒有今天改革開放的繁榮中國。
10/23 村中將要倒塌的房子。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是對過去的歷史更好地保存。
11/23 “宒子立有石敢當,妖魔鬼怪難進身”。
12/23 泥磚老房子,要在出太陽的冬日,頓時“眼前盡是黃金屋”。
13/23 已倒塌了老房子,破壞一片。
14/23 大門上角安裝的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突顯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強烈衝擊。農家院落還很乾淨整潔。
15/23 小擋門,在過去的歲月我記得擋住的是小孩、貓狗的出入。
16/23 最原始、最古舊的WC!你不相信吧。
17/23 泥磚修砌的門樓,仍不失莊嚴。
18/23 明村村民飲水的山洞,水不是很清,可能是含鈣高的原故吧。
19/23 村裡的後龍山,亂石間艱難生長的林木。
20/23 山間村道的石塊上見到的,一個大寫的人。做人難。。。。。。
21/23 村旁大樹下的石頭棋盤,閒時在對弈幾盤,何償不是一種農家情趣。
22/23 村旁納涼的大樹,夏日勞作時在此乘涼,是大自然給辛勞的村民的最好饋贈。
23/23 明村通往外界的指路牌,好粗樸、原始的吧。
2019-05-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