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夫妻麥客:每天40度高溫下作業近20小時 飲水10餘斤
快拍阜陽
1/17 眼下,正值小麥收割季節,在安徽皖北的農村,有一群人駕駛收割機正在為農戶收割小麥,他們就是被稱為“現代麥客”。“駕駛室裡溫度高的時候達到40多度,從早上太陽出來就下地,一忙就是近20個小時,中午在地頭上匆匆吃幾口飯,又要開始下田作業,每天僅喝水都要在10斤以上……”6月1日,在安徽阜陽潁州區皮樓村的麥田裡,53歲的薛守旭在田間一邊操作著收割機,一邊介紹著。
2/17 薛師傅是山東聊城農民。“之前都是給別人開收割機,每到麥收的季節,都是沿著固定的路線,一路收割下去。”薛師傅說,6年前,他投資近10萬元自己購買了一臺收割機。從此,每到麥收季節,他就和愛人陳桂雲一起到麥區作業。
3/17 “這次是和村裡的其他幾輛收割機一起出來。”薛師傅說,他們是5月底從山東老家出發,26號到河南新蔡參加了今年麥收的第一鐮。“從開始收割以來,每天能收割小麥80多畝,最多的時候能收到100多畝。”圖為6月1日,薛師傅站在收割機上,與農戶進行收割前的交流。
4/17 “在新蔡連續作業了4天,5月29號趕到安徽阜陽。”薛師傅說,他和愛人分工明確,他只負責開車收割,地面上的畝數丈量、計算、收錢和補給的工作都是由愛人陳桂雲負責。圖為6月1日,薛師傅的愛人陳桂雲在忙著丈量麥田畝數。
5/17 圖為6月1日,薛師傅的愛人陳桂雲在忙著丈量麥田畝數。
6/17 陳桂雲在丈量好村民麥田的長、寬後,再用計算機算出麥田的畝數,並以此進行收費。圖為6月1,薛師傅駕駛著收割機在田間忙碌著,愛人陳桂雲在田頭計算著畝數和收割費用。
7/17 “收割小麥都是現金支付,價格根據麥子的生長情況來定。”陳桂雲說,如果麥子沒有出現倒伏,一般收割起來會容易一些;反之就比較費時費力。“一般一畝地的費用在70元左右。”
8/17 每次收到村民給的百元大鈔,陳桂雲都會習慣性地用防偽設備檢查一下。“之前就收到過百元的假鈔,也許這不是村民故意給的,但收到手裡後只能上交銀行或自行損壞掉。”
9/17 圖為6月1日,開始收割新一戶村民的麥子時,陳桂雲站在田邊通過打手勢指揮著坐在駕駛室裡的薛師傅作業。
10/17 “我這臺收割機是老式的,裡面沒有空調。雖然安裝了有一個小風扇,但在溫度最高的時候,駕駛室裡可以達到45度。”薛師傅說,開收割是件又髒又累又苦的活。“現在是搶收時節,每天工作都在15小時以上,趕到天氣變化時,基本上是要通宵作業。”
11/17 “天熱上火,有時飯也不想吃飯,因為出汗較多,只能頻繁地喝水。”薛師傅說,他平均每天喝水都在6公斤以上。
12/17 圖為薛師傅駕駛的收割機駕駛室裡,愛人陳桂雲給準備的零食。薛師傅說,有時要是忙的沒有時間下車吃飯,只能邊作業,邊吃上一點零食充飢。
13/17 圖為6月1日,薛師傅駕駛著收割機在田間忙碌著。
14/17 “家裡的孩子都已經成家,他們都說開收割機辛苦,都勸我今後不要做了。”薛師傅說,他的兒子在公司裡開著長途貨車,因為髒和辛苦,就沒有讓兒子過來幫忙
15/17 中午12點,當地老鄉給薛師傅夫婦送來了盒飯。愛人陳桂雲接下盒飯後直接放到地上,然後等待薛師傅忙完一起吃飯。
16/17 因為夏收時間比較緊,薛師傅一直沒有停下來要吃飯的意思。沒辦法,餓了的陳桂雲只好拿起飯盒自己先吃起來。可就在她吃飯的時候,有村民過來找她丈量麥田。
17/17 此時,在距離陳桂雲20米開外的麥田裡,薛師傅還在田間繼續忙碌著。
2017-06-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