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山漢攝影
1/12 在傳統中國農耕社會的儒家文化思想裡,講求耕讀傳家:一方面耕田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立性命;另一方面,讀書知詩書,達禮義,修心養性,以樹品德。同時,學而優則仕,科舉應考,作為光耀門庭、取得顯赫社會地位的途徑。於是,興辦家族義學(私塾、書院)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古代教育和科舉制度的根基和源頭。福建閩西培田古村的南山書院,就是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2/12 培田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民間故宮”。在規模宏大,精緻典雅,充滿文儒氣息的明清古建築群裡,除了華堂古宅,祠堂宗廟,牌坊古街之外,還有有6座書院,成為培田古村書香延綿,文風興盛的標誌。在眾多傳統古村落裡獨樹一幟。
3/12 其實,在培田800年的歷史中,先後共有“南山書院”、“雲江書院”、“紫陽書院”等18個書院、私塾和學堂。最繁榮時,有“三家一店鋪,一人一丈街,十戶一書院”的描繪。作為客家祖居地之一的培田村,來自中原的漢族先祖也把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思想帶到這裡,以田地養活子孫,靠教育培養後代。“水如環帶山如筆,家有藏書隴有田”,“門外有山堪架筆,庭中無處不堆書”……一塊塊楹聯匾額透露出培田人的耕讀傳家的理念。
4/12 在現存的6座古書院裡,南山書院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南山書院,前身為\石頭丘草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面積8000多平方米,傍山而築,圓石鋪階,院門秀雅,透出濃濃的書卷氣,圍牆邊一株千年羅漢樹枝幹遒勁、冠蓋如雲,見證了書院的數百年風雨。
5/12 明朝成化年間,培田吳姓七世祖吳祖寬,在村南山腳下蓋了個\石頭丘草堂\,聘請落魄秀才,教族中的幾個孩子讀書寫字。當時的規模很小,卻是開創了閩西長汀和連城地區鄉間教育的先河。後來逐步發展,將附近的五個學堂整合成了南山書院,擴大書院面積和生源,聘秀才儒士為師,課程也逐步符合科舉考試的要求。兵部尚書裴應章欽命巡視閩浙,考察南山書院後揮筆題聯:“距汀城廓雖百里 入孔門牆第一家”。\n\n
6/12 書院內庭院深深,建有可坐可倚的迴廊,迴廊一側是教書授道的課堂。數百年來,這裡走出了一批批文武英才,明清科舉時代,書院培養出了191位秀才,其中19人入仕,官至五品有5人,最高者達到三品。到了近代,還產生了4名與孫中山、周恩來同窗留法、留日的學生。還有3人上了黃埔軍校。
7/12 南山書院是典型的民間宗族義學,實行中國最早的免費入學制度,村民族人的孩子,不問貧富,都可以到書院學習。書院的經費主要由本村大戶“衍慶堂”每年支付租谷百擔,不足部分由南村“公祖堂”承擔。到光緒年間,“務本堂”五亭公吳昌鳳臨終遺命,捐田42畝,設“義學倉”,建立助學、獎學制度,開創了辦學、助學、獎學基金先例。書院置有學田,學倉,有比較穩定的收入,保障了書院的持久發展。
8/12 在明清時期,書院的課程主要是圍繞科舉設置,以“四書五經”為主。進入現代,廢除科舉後,書院更名為長汀縣南宣鄉區中心國校,開辦新學。課程除了設置國文、歷史、地理、作文,還有數學、美術、音樂,手工,體育、體操等十多門課。並且實行男女同桌,外埠生住校等等,從內容到形式都進步到了現代教育。南山書院變成了閩西地區第一所現代小學。
9/12 1956年培田村從長汀縣劃歸連城縣,校名也隨之改為“連城縣宣和鄉培田小學”。這時期的生源,除了培田本村之外,還有附近10餘所村莊的學生。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培田村小學學生近300人,其中寄宿生70人左右,是培田現代教育的全盛時期。那時,培田小學還在沿用南山書院的校舍進行教學。後來,隨著南山書院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才在書院的西側蓋起新的學校。
10/12 新的學校從規模到設施比起古書院要好了許多,騰出來的古書院像一個寂寞的老人,守著過往的滄桑歲月留痕。
11/12 進入新世紀以後,越來越多的孩子隨外出打工的父母進城讀書。同時,一些家境好的家長也紛紛把孩子送到教育質量更好的鄉小學或縣小學讀書。培田小學的學生數日趨下降。後來,小學四、五、六年級又被合併到鄉中心小學。培田小學只留下3個年級,二三十個學生,培田小學的教育開始萎縮。
12/12 中國教育的傳統是學在民間,培田村南山書院就是一個樣本。在現代教育面前,傳統的義學(私塾,書院)教育有它的侷限性,但崇文重教,有教無類的教育傳統永遠閃耀著文明進步的光芒,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值得我們傳承、發揚、光大。
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