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90後匠人“隱居”郊外,過著“原始”生活,以物換物睡到自然醒
裕豐人間說
1/11 隨著時代的發展,90後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的主導力量,沉重的房貸、車貸讓他們無暇顧及其他,更不用說“隱居”生活了。但在在浙江富陽受降鎮,有一群90後匠人就做到了,不僅沒有沉重的房貸、車貸還每天睡到自然醒,剩下的時間,一邊用來敲敲打打,把自己的手藝拿到淘寶去賺錢,一邊用來以物換物,以茶會友,過著“現代原始生活”,毫不受到世俗的困擾。(圖片來自東方IC)
2/11 姜杉和田美樂是最早搬來受降鎮的匠人,這已經是他們畢業後的第三個家。一棟兩百多平的排屋,一半用於生活起居,一半作為工作室;再也不怕乒乒乓乓的敲打會有人來投訴告狀,而整棟月租只有千餘元,他們對此感到非常滿意。每天伏案工作6到8個小時,在保證手藝活不拉下的前提下,姜杉閒下來就喝茶、串門、趴趴走……一天能從睡到自然醒開始。(圖片來自東方IC)
3/11 生於1993年,卻喜歡梳道士頭,著布衣長衫,生生把自己活成一個老頭模樣。大二時,雕塑專業的陳凱凱因為一杯鐵觀音而跌入茶坑,迷戀上了一切和茶相關的器皿打磨、生活方式。每逢開工設計新品、打磨茶器,他都要在案前坐上一整天,忘記吃飯。而他開發的茶盤,已然從樣式上顛覆了傳統的樹樁模樣,有不少商家開始複製模仿。(圖片來自東方IC)
4/11 文潔的“釋小手作”就在陳凱凱家的斜對面。手下的每件布衣,都經過6000多針的縫製,平均用時超過1周,而布料是從農村淘來的,年份都超過40個年頭。和成熟製衣工廠追求平整針腳形成反差,文潔手下的衣服力求看到“人心”,看出“人作”的痕跡。(圖片來自東方IC)
5/11 當訂單量逐漸增多,文潔還會找來河南老家農村裡的“留守農婦”,請她們一起來縫製布衣,這樣既提高了製衣效力,也幫她們添了一份收入。(圖片來自東方IC)
6/11 王志鋒性格內向,是個平日說話都會害羞的男生,而也偏偏是他有著對鏤空首飾的一番巧思。王志鋒自己最喜歡的,卻是他自己設計的一款“入骨相思豆”掛墜,它以牛骨為殼,內置相思豆,取意“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圖片來自東方IC)
7/11 性格內向的李巖畢業於美院大漆專業,和許多直接“自僱就業”的90後不一樣,李巖也曾去公司“朝九晚五”上班,但最後選擇自僱就業。心性淡泊的她選擇將愛好和工作合二為一。她的“不貳生活”工作室,主要設計茶器類漆器,當然,她也會接一些大漆修復工作。(圖片來自東方IC)
8/11 不管是繞絲戒指,還是大漆銀戒,李曉霞都算是“半路出家”的。大學四年,李曉霞學的都是工業設計,卻在畢業後發現了大漆的多重美學。向自己男友拜師學藝,李曉霞這樣和大漆產生了交集。一枚蝴蝶銀質戒指,反覆上漆、反覆晾乾、反覆打磨,要足足等上2個多月,才能被認可完工。(圖片來自東方IC)
9/11 搗鼓水泥的算不算匠人?還是美院研二學生的朱起鸞玩的和別人都不一樣,他擅長使用環保材料,而輕水混凝土則被拿來獨寵。他把水泥做成幾何花盆、試管花瓶,幾近一次成型,且成品細膩光滑,完全無需打磨。(圖片來自東方IC)
10/11 忙完之後,時間讓他們的手作日臻完美,也讓他們為每一天的生活而心懷善意。為了一杯茶,他們可以等炭火慢慢燒旺。而就一個打磨動作,他們可以重複做好幾天。當電商成全他們,他們也選擇成全自己。(圖片來自東方IC)
11/11 時代賦予了他們新的生活,而現實沒有擊倒這群有夢想的90後。也許他們的生活是所有人嚮往的,但是又有誰能像他們可以放棄一切,隱居起來過著“逍遙”的生活呢?而他們也說:城裡的喧囂生活,我們不會回去去了,如果這裡房價再高下去,我們還可以搬得更遠,只要那邊有Wi-Fi和快遞就行。(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2-0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