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到底是什麼遺願?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到底是什麼遺願?
10 個回答
小姐姐讲史
2019-06-25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一、立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才剛剛3歲的溥儀為皇帝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的權利受到威脅,她就開始計劃要廢掉正值壯年的光緒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jùn,慈禧親弟弟的外孫)做“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改元保慶,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慈禧的計劃未遂。

她這次又故伎重演,1908年冬,她把3歲的溥儀接進皇宮,準備把他塑造成第二個“光緒帝”,她讓溥儀遵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樣相比38歲的光緒皇帝,溥儀這個3歲的小朋友自然更好操縱。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一、立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才剛剛3歲的溥儀為皇帝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的權利受到威脅,她就開始計劃要廢掉正值壯年的光緒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jùn,慈禧親弟弟的外孫)做“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改元保慶,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慈禧的計劃未遂。

她這次又故伎重演,1908年冬,她把3歲的溥儀接進皇宮,準備把他塑造成第二個“光緒帝”,她讓溥儀遵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樣相比38歲的光緒皇帝,溥儀這個3歲的小朋友自然更好操縱。

光緒皇帝不死怎麼能讓3歲的小朋友溥儀順利登上皇位呢?於是光緒皇帝就“暴斃”了。光緒皇帝百年之際,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確定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目前多方認為慈禧太后就是毒死光緒皇帝的凶手。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慈禧在死前就把光緒皇帝的“諡號”定了。皇帝的“諡號”必須是在他去世後才定,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他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來高度概括他的生平。慈禧那麼早就給30多歲的光緒皇帝定了諡號,居心何在,她自己知道光緒皇帝要早崩?慈禧的這條遺言可恥可恨。

二、慈禧的第二條遺言,強調不許女人干政

慈禧第二個臨終遺言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女人不得干涉朝政”,慈禧早就知道這是祖訓。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26歲的慈禧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起辛酉政變成功的奪取了實權,開始掌控清朝,慈安太后暴斃後她獨攬朝政。在48年內操控著兩個傀儡皇帝,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把大清朝這隻破船駕馭的搖搖欲墜。現在她卻留這麼個遺言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她自己要死了,無法再繼續幹涉朝政了,還想做個“後無來者”,這就有些厚顏無恥了。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一、立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才剛剛3歲的溥儀為皇帝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的權利受到威脅,她就開始計劃要廢掉正值壯年的光緒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jùn,慈禧親弟弟的外孫)做“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改元保慶,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慈禧的計劃未遂。

她這次又故伎重演,1908年冬,她把3歲的溥儀接進皇宮,準備把他塑造成第二個“光緒帝”,她讓溥儀遵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樣相比38歲的光緒皇帝,溥儀這個3歲的小朋友自然更好操縱。

光緒皇帝不死怎麼能讓3歲的小朋友溥儀順利登上皇位呢?於是光緒皇帝就“暴斃”了。光緒皇帝百年之際,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確定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目前多方認為慈禧太后就是毒死光緒皇帝的凶手。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慈禧在死前就把光緒皇帝的“諡號”定了。皇帝的“諡號”必須是在他去世後才定,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他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來高度概括他的生平。慈禧那麼早就給30多歲的光緒皇帝定了諡號,居心何在,她自己知道光緒皇帝要早崩?慈禧的這條遺言可恥可恨。

二、慈禧的第二條遺言,強調不許女人干政

慈禧第二個臨終遺言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女人不得干涉朝政”,慈禧早就知道這是祖訓。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26歲的慈禧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起辛酉政變成功的奪取了實權,開始掌控清朝,慈安太后暴斃後她獨攬朝政。在48年內操控著兩個傀儡皇帝,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把大清朝這隻破船駕馭的搖搖欲墜。現在她卻留這麼個遺言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她自己要死了,無法再繼續幹涉朝政了,還想做個“後無來者”,這就有些厚顏無恥了。


三、第三條遺言,嚴禁宦官專政

她說:

“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這條遺言中,慈禧明確認定宦官當權必定誤國。明末年間,宦官掌權導致國家內憂外患,明朝滅亡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所以清朝對宦官更加嚴厲打壓。在清朝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立了一個鐵牌規定:“太監不許干預朝政”。慈禧明知故犯。

1、她寵愛太監安德海。利用太監安德海免除了已成為議政王的恭親王奕的職務,握有實權的慈禧根本不把小皇帝同治看在眼裡,專橫跋扈。慈禧的大紅人安德海持權作惡。他也敢對皇帝大不敬,在慈禧面前經常說皇帝的壞話。同治帝對安德海充滿仇恨,但又無可奈何。後因其過分張狂,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一、立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才剛剛3歲的溥儀為皇帝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的權利受到威脅,她就開始計劃要廢掉正值壯年的光緒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jùn,慈禧親弟弟的外孫)做“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改元保慶,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慈禧的計劃未遂。

她這次又故伎重演,1908年冬,她把3歲的溥儀接進皇宮,準備把他塑造成第二個“光緒帝”,她讓溥儀遵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樣相比38歲的光緒皇帝,溥儀這個3歲的小朋友自然更好操縱。

光緒皇帝不死怎麼能讓3歲的小朋友溥儀順利登上皇位呢?於是光緒皇帝就“暴斃”了。光緒皇帝百年之際,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確定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目前多方認為慈禧太后就是毒死光緒皇帝的凶手。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慈禧在死前就把光緒皇帝的“諡號”定了。皇帝的“諡號”必須是在他去世後才定,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他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來高度概括他的生平。慈禧那麼早就給30多歲的光緒皇帝定了諡號,居心何在,她自己知道光緒皇帝要早崩?慈禧的這條遺言可恥可恨。

二、慈禧的第二條遺言,強調不許女人干政

慈禧第二個臨終遺言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女人不得干涉朝政”,慈禧早就知道這是祖訓。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26歲的慈禧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起辛酉政變成功的奪取了實權,開始掌控清朝,慈安太后暴斃後她獨攬朝政。在48年內操控著兩個傀儡皇帝,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把大清朝這隻破船駕馭的搖搖欲墜。現在她卻留這麼個遺言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她自己要死了,無法再繼續幹涉朝政了,還想做個“後無來者”,這就有些厚顏無恥了。


三、第三條遺言,嚴禁宦官專政

她說:

“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這條遺言中,慈禧明確認定宦官當權必定誤國。明末年間,宦官掌權導致國家內憂外患,明朝滅亡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所以清朝對宦官更加嚴厲打壓。在清朝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立了一個鐵牌規定:“太監不許干預朝政”。慈禧明知故犯。

1、她寵愛太監安德海。利用太監安德海免除了已成為議政王的恭親王奕的職務,握有實權的慈禧根本不把小皇帝同治看在眼裡,專橫跋扈。慈禧的大紅人安德海持權作惡。他也敢對皇帝大不敬,在慈禧面前經常說皇帝的壞話。同治帝對安德海充滿仇恨,但又無可奈何。後因其過分張狂,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


2、她寵愛另一個宦官李蓮英。李蓮英協助慈禧太后滿足權利和物質慾望,讓慈禧越來越奢侈、變態。慈禧賞他戴二品頂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規定太監以四品為限,可見李蓮英手段不一般,和慈禧的關係也非同尋常。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一、立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才剛剛3歲的溥儀為皇帝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的權利受到威脅,她就開始計劃要廢掉正值壯年的光緒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jùn,慈禧親弟弟的外孫)做“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改元保慶,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慈禧的計劃未遂。

她這次又故伎重演,1908年冬,她把3歲的溥儀接進皇宮,準備把他塑造成第二個“光緒帝”,她讓溥儀遵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樣相比38歲的光緒皇帝,溥儀這個3歲的小朋友自然更好操縱。

光緒皇帝不死怎麼能讓3歲的小朋友溥儀順利登上皇位呢?於是光緒皇帝就“暴斃”了。光緒皇帝百年之際,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確定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目前多方認為慈禧太后就是毒死光緒皇帝的凶手。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慈禧在死前就把光緒皇帝的“諡號”定了。皇帝的“諡號”必須是在他去世後才定,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他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來高度概括他的生平。慈禧那麼早就給30多歲的光緒皇帝定了諡號,居心何在,她自己知道光緒皇帝要早崩?慈禧的這條遺言可恥可恨。

二、慈禧的第二條遺言,強調不許女人干政

慈禧第二個臨終遺言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女人不得干涉朝政”,慈禧早就知道這是祖訓。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26歲的慈禧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起辛酉政變成功的奪取了實權,開始掌控清朝,慈安太后暴斃後她獨攬朝政。在48年內操控著兩個傀儡皇帝,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把大清朝這隻破船駕馭的搖搖欲墜。現在她卻留這麼個遺言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她自己要死了,無法再繼續幹涉朝政了,還想做個“後無來者”,這就有些厚顏無恥了。


三、第三條遺言,嚴禁宦官專政

她說:

“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這條遺言中,慈禧明確認定宦官當權必定誤國。明末年間,宦官掌權導致國家內憂外患,明朝滅亡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所以清朝對宦官更加嚴厲打壓。在清朝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立了一個鐵牌規定:“太監不許干預朝政”。慈禧明知故犯。

1、她寵愛太監安德海。利用太監安德海免除了已成為議政王的恭親王奕的職務,握有實權的慈禧根本不把小皇帝同治看在眼裡,專橫跋扈。慈禧的大紅人安德海持權作惡。他也敢對皇帝大不敬,在慈禧面前經常說皇帝的壞話。同治帝對安德海充滿仇恨,但又無可奈何。後因其過分張狂,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


2、她寵愛另一個宦官李蓮英。李蓮英協助慈禧太后滿足權利和物質慾望,讓慈禧越來越奢侈、變態。慈禧賞他戴二品頂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規定太監以四品為限,可見李蓮英手段不一般,和慈禧的關係也非同尋常。

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劉興橋說:

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

慈禧兩次次垂簾聽政,在清朝叱吒風雲整整4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1908年11月15日)慈禧被痢疾纏身,已經奄奄一息。而在這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他和慈安太后死的一樣突然,令人始料不及。最終,慈禧太后走完了自己74歲的人生路程,她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言。


一、立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才剛剛3歲的溥儀為皇帝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的權利受到威脅,她就開始計劃要廢掉正值壯年的光緒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jùn,慈禧親弟弟的外孫)做“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改元保慶,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慈禧的計劃未遂。

她這次又故伎重演,1908年冬,她把3歲的溥儀接進皇宮,準備把他塑造成第二個“光緒帝”,她讓溥儀遵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樣相比38歲的光緒皇帝,溥儀這個3歲的小朋友自然更好操縱。

光緒皇帝不死怎麼能讓3歲的小朋友溥儀順利登上皇位呢?於是光緒皇帝就“暴斃”了。光緒皇帝百年之際,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確定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目前多方認為慈禧太后就是毒死光緒皇帝的凶手。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慈禧在死前就把光緒皇帝的“諡號”定了。皇帝的“諡號”必須是在他去世後才定,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他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來高度概括他的生平。慈禧那麼早就給30多歲的光緒皇帝定了諡號,居心何在,她自己知道光緒皇帝要早崩?慈禧的這條遺言可恥可恨。

二、慈禧的第二條遺言,強調不許女人干政

慈禧第二個臨終遺言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女人不得干涉朝政”,慈禧早就知道這是祖訓。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26歲的慈禧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起辛酉政變成功的奪取了實權,開始掌控清朝,慈安太后暴斃後她獨攬朝政。在48年內操控著兩個傀儡皇帝,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把大清朝這隻破船駕馭的搖搖欲墜。現在她卻留這麼個遺言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她自己要死了,無法再繼續幹涉朝政了,還想做個“後無來者”,這就有些厚顏無恥了。


三、第三條遺言,嚴禁宦官專政

她說:

“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這條遺言中,慈禧明確認定宦官當權必定誤國。明末年間,宦官掌權導致國家內憂外患,明朝滅亡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所以清朝對宦官更加嚴厲打壓。在清朝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立了一個鐵牌規定:“太監不許干預朝政”。慈禧明知故犯。

1、她寵愛太監安德海。利用太監安德海免除了已成為議政王的恭親王奕的職務,握有實權的慈禧根本不把小皇帝同治看在眼裡,專橫跋扈。慈禧的大紅人安德海持權作惡。他也敢對皇帝大不敬,在慈禧面前經常說皇帝的壞話。同治帝對安德海充滿仇恨,但又無可奈何。後因其過分張狂,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


2、她寵愛另一個宦官李蓮英。李蓮英協助慈禧太后滿足權利和物質慾望,讓慈禧越來越奢侈、變態。慈禧賞他戴二品頂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規定太監以四品為限,可見李蓮英手段不一般,和慈禧的關係也非同尋常。

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劉興橋說:

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



在慈禧西逃過程中,李蓮英敲詐勒索地方官員,財源滾滾。曾任懷來縣知縣的吳永曾在《庚子西狩叢談》中說,到山西后,一次沒有個一百兩左右是絕對打發不了李蓮英的。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立過遺言後,在西苑的儀鸞殿死去。在李蓮英的主持下,她的諡號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清所有皇帝的諡號。一年後慈禧被風光大葬。20年後慈禧的墳墓被孫殿英挖掘。

围炉煮酒话春秋
2019-06-25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慈禧太后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享年74歲。就在慈禧死前一天,她將光緒皇帝用砒霜毒死,並立三歲的溥儀為帝。

據記載,慈禧太后在臨死當天病情突然加重,一度陷入昏迷狀態。太醫手忙腳亂之下,給她開了一個生津益氣的方子,慈禧服下之後稍微清醒。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慈禧太后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享年74歲。就在慈禧死前一天,她將光緒皇帝用砒霜毒死,並立三歲的溥儀為帝。

據記載,慈禧太后在臨死當天病情突然加重,一度陷入昏迷狀態。太醫手忙腳亂之下,給她開了一個生津益氣的方子,慈禧服下之後稍微清醒。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自知時日無多,便留下了一句遺言,以此來警示後人: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不讓女人干政,不讓太監擅權,再加上慈禧死前一天決定立溥儀為帝,這就是慈禧死前的三大遺願。

一、慈禧為何立溥儀為帝?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老婆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蘇完瓜爾佳氏父親又是慈禧的寵臣榮祿,而溥儀的祖母則是慈溪以太后的親妹妹。

這段人物關係不知道大家看懂沒有,總而言之,溥儀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很親近,跟光緒皇帝的關係也很親近。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兒子,所以溥儀是可以作為皇位繼承人的。

但是溥儀當初只有三歲,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說處理朝政了,那麼慈禧為何要立他呢?其實這是慈禧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慈禧太后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享年74歲。就在慈禧死前一天,她將光緒皇帝用砒霜毒死,並立三歲的溥儀為帝。

據記載,慈禧太后在臨死當天病情突然加重,一度陷入昏迷狀態。太醫手忙腳亂之下,給她開了一個生津益氣的方子,慈禧服下之後稍微清醒。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自知時日無多,便留下了一句遺言,以此來警示後人: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不讓女人干政,不讓太監擅權,再加上慈禧死前一天決定立溥儀為帝,這就是慈禧死前的三大遺願。

一、慈禧為何立溥儀為帝?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老婆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蘇完瓜爾佳氏父親又是慈禧的寵臣榮祿,而溥儀的祖母則是慈溪以太后的親妹妹。

這段人物關係不知道大家看懂沒有,總而言之,溥儀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很親近,跟光緒皇帝的關係也很親近。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兒子,所以溥儀是可以作為皇位繼承人的。

但是溥儀當初只有三歲,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說處理朝政了,那麼慈禧為何要立他呢?其實這是慈禧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首先,溥儀的血統好,跟光緒皇帝和慈禧都有血緣關係,而且還很親近;

其次,為自己的名聲著想。慈禧生前做的那些事,其實她心裡都有數,如果他立一個跟自已血緣關係不親近的人為皇帝,那麼她死後能不能享受到好的待遇,能不能得到較為正面的評價都是問題;

第三,為自身利益考慮。因為慈禧不會預料到自己在光緒皇帝死後不久自己也會死去,所以她就想立溥儀這個三歲孩子為帝,將來如果自己病情好轉,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

二、慈禧為何要說不許後宮干政?

慈禧自己干政幾十年,臨走還不許後宮干政,難道是隻許並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其實不是,這只是她對自己人生進行總結之後發出的感慨,未必是真的想阻止後宮干政。

縱觀慈禧一生,二十六歲開始掌權,到七十四歲去世,在這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慈禧一直掌控著朝中大權。

在慈禧掌權的日子裡,她的意志就代表著國家的意志,她的利益也可以高於國家的利益。她生活奢侈,為人殘忍;囚禁皇帝,殺害大臣;在與列強的對話中敗下陣來,使國家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慈禧太后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享年74歲。就在慈禧死前一天,她將光緒皇帝用砒霜毒死,並立三歲的溥儀為帝。

據記載,慈禧太后在臨死當天病情突然加重,一度陷入昏迷狀態。太醫手忙腳亂之下,給她開了一個生津益氣的方子,慈禧服下之後稍微清醒。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自知時日無多,便留下了一句遺言,以此來警示後人: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不讓女人干政,不讓太監擅權,再加上慈禧死前一天決定立溥儀為帝,這就是慈禧死前的三大遺願。

一、慈禧為何立溥儀為帝?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老婆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蘇完瓜爾佳氏父親又是慈禧的寵臣榮祿,而溥儀的祖母則是慈溪以太后的親妹妹。

這段人物關係不知道大家看懂沒有,總而言之,溥儀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很親近,跟光緒皇帝的關係也很親近。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兒子,所以溥儀是可以作為皇位繼承人的。

但是溥儀當初只有三歲,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說處理朝政了,那麼慈禧為何要立他呢?其實這是慈禧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首先,溥儀的血統好,跟光緒皇帝和慈禧都有血緣關係,而且還很親近;

其次,為自己的名聲著想。慈禧生前做的那些事,其實她心裡都有數,如果他立一個跟自已血緣關係不親近的人為皇帝,那麼她死後能不能享受到好的待遇,能不能得到較為正面的評價都是問題;

第三,為自身利益考慮。因為慈禧不會預料到自己在光緒皇帝死後不久自己也會死去,所以她就想立溥儀這個三歲孩子為帝,將來如果自己病情好轉,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

二、慈禧為何要說不許後宮干政?

慈禧自己干政幾十年,臨走還不許後宮干政,難道是隻許並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其實不是,這只是她對自己人生進行總結之後發出的感慨,未必是真的想阻止後宮干政。

縱觀慈禧一生,二十六歲開始掌權,到七十四歲去世,在這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慈禧一直掌控著朝中大權。

在慈禧掌權的日子裡,她的意志就代表著國家的意志,她的利益也可以高於國家的利益。她生活奢侈,為人殘忍;囚禁皇帝,殺害大臣;在與列強的對話中敗下陣來,使國家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一切不都是因為慈禧干政造成的,但起碼作為中國實際的統治者,慈禧的責任很大。慈禧心裡也很清楚,所以她也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但現實情況是,光緒皇帝的皇后是隆裕,隆裕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如果慈禧死了,那麼她的侄女隆裕就升級為太后,可以效仿她繼續垂簾聽政。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是這樣的,溥儀登基之後,由隆裕和載灃一起聽政。

所以說,慈禧太后說的這話也就是空喊口號,不要以為她真是好心。

三、慈禧為何要說不許太監掌權?

慈禧太后一生當中,因為得到他賞識而權勢熏天的大太監有兩人,一個是安德海,一個是李蓮英。

安德海因為慈禧的寵信,在其生涯中後期變得非所欲為,無惡不作,甚至還打著慈禧太后的幌子出宮招搖過市,欺負當地官員和百姓,最後被丁寶楨誅殺,搞得慈禧太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慈禧太后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享年74歲。就在慈禧死前一天,她將光緒皇帝用砒霜毒死,並立三歲的溥儀為帝。

據記載,慈禧太后在臨死當天病情突然加重,一度陷入昏迷狀態。太醫手忙腳亂之下,給她開了一個生津益氣的方子,慈禧服下之後稍微清醒。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自知時日無多,便留下了一句遺言,以此來警示後人: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不讓女人干政,不讓太監擅權,再加上慈禧死前一天決定立溥儀為帝,這就是慈禧死前的三大遺願。

一、慈禧為何立溥儀為帝?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老婆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蘇完瓜爾佳氏父親又是慈禧的寵臣榮祿,而溥儀的祖母則是慈溪以太后的親妹妹。

這段人物關係不知道大家看懂沒有,總而言之,溥儀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很親近,跟光緒皇帝的關係也很親近。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兒子,所以溥儀是可以作為皇位繼承人的。

但是溥儀當初只有三歲,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說處理朝政了,那麼慈禧為何要立他呢?其實這是慈禧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首先,溥儀的血統好,跟光緒皇帝和慈禧都有血緣關係,而且還很親近;

其次,為自己的名聲著想。慈禧生前做的那些事,其實她心裡都有數,如果他立一個跟自已血緣關係不親近的人為皇帝,那麼她死後能不能享受到好的待遇,能不能得到較為正面的評價都是問題;

第三,為自身利益考慮。因為慈禧不會預料到自己在光緒皇帝死後不久自己也會死去,所以她就想立溥儀這個三歲孩子為帝,將來如果自己病情好轉,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

二、慈禧為何要說不許後宮干政?

慈禧自己干政幾十年,臨走還不許後宮干政,難道是隻許並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其實不是,這只是她對自己人生進行總結之後發出的感慨,未必是真的想阻止後宮干政。

縱觀慈禧一生,二十六歲開始掌權,到七十四歲去世,在這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慈禧一直掌控著朝中大權。

在慈禧掌權的日子裡,她的意志就代表著國家的意志,她的利益也可以高於國家的利益。她生活奢侈,為人殘忍;囚禁皇帝,殺害大臣;在與列強的對話中敗下陣來,使國家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一切不都是因為慈禧干政造成的,但起碼作為中國實際的統治者,慈禧的責任很大。慈禧心裡也很清楚,所以她也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但現實情況是,光緒皇帝的皇后是隆裕,隆裕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如果慈禧死了,那麼她的侄女隆裕就升級為太后,可以效仿她繼續垂簾聽政。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是這樣的,溥儀登基之後,由隆裕和載灃一起聽政。

所以說,慈禧太后說的這話也就是空喊口號,不要以為她真是好心。

三、慈禧為何要說不許太監掌權?

慈禧太后一生當中,因為得到他賞識而權勢熏天的大太監有兩人,一個是安德海,一個是李蓮英。

安德海因為慈禧的寵信,在其生涯中後期變得非所欲為,無惡不作,甚至還打著慈禧太后的幌子出宮招搖過市,欺負當地官員和百姓,最後被丁寶楨誅殺,搞得慈禧太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李英蓮則是慈禧的好奴才和貼心人,把慈禧伺候地很滿意,慈禧也因此十分看重李蓮英。李蓮英為人倒還低調,也很圓滑,但是由於他權勢很大,來找他的人很多,也因此牽扯進了許多是是非非。

我們知道,清朝對於太監的打壓比任何朝代都嚴重,在清朝前期和中期,很少有擅權的太監。但是到了慈禧太后這兒,太監卻開始群體冒頭,做出了許多不法之事,讓人詬病。

慈禧太后懂歷史,也知道自己對於太監過於放縱了,所以她才會說出不要讓太監擅權這番話來,這也許是真的發自她肺腑的話。

黑句本
2019-08-02

慈禧死前留下了哪三個遺願呢?

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一、她要立兩三歲的溥儀為皇帝;二、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三、更不得令太監擅權。

第一點是皇權交接,是大事,有慈禧正式的懿旨在,咱們隨後再說;第二點、第三點並沒有出現在慈禧彌留之際發佈的懿旨中,只是她臨終時嘴上說的。

原話據說是這麼兩句——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慈禧死前留下了哪三個遺願呢?

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一、她要立兩三歲的溥儀為皇帝;二、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三、更不得令太監擅權。

第一點是皇權交接,是大事,有慈禧正式的懿旨在,咱們隨後再說;第二點、第三點並沒有出現在慈禧彌留之際發佈的懿旨中,只是她臨終時嘴上說的。

原話據說是這麼兩句——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立溥儀,遭人唾罵,主要是因為慈禧此舉太自私,選立新君,她只從自己掌控皇權以及死後不被翻案考慮,從沒有真正考慮過江山社稷。

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在當時,慈禧之所以要選立溥儀,最主要的一點是她認為自己不會馬上死掉,立這樣一個輩分合適的“奶娃”皇帝有利於她繼續垂簾聽政,操控皇權。

在民間百姓看來,慈禧掌控大清皇權幾十年,從同治到光緒再到溥儀,都是被她玩於股掌的兒皇帝,而江山社稷在她這個貪戀皇權的老婦人手裡卻是每況愈下,既遭外辱,又生內亂,因此她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所以要唾罵她。

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這原本是慈禧臨終前的懺悔,世人似乎也不買賬,也要唾罵,這又是為哪般呢?

這裡有民間不滿情緒的宣洩,在老百姓看來,女人貪權干政本就是對朝綱的敗壞,但慈禧這個老婦人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弄的江山社稷千瘡百孔,無法收拾,更可惡的是到死還不承認自己是罪人,只說今後不允許這麼幹了,這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是人之將死其言可憎。

另一讓民間不滿的是,慈禧這邊剛說完女人不得干政,那邊卻要求攝政王載灃遇見重大事情,不能擅自做主,必須請示皇太后,也就是慈禧的親侄女隆裕太后。在老百姓看來,這樣說是一套,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套,到頭來還是要讓她侄女繼續垂簾聽政,這未免也太可惡了,所以要唾罵。

不得令太監擅權,在民間老百姓看來,這也是慈禧的厚顏無恥之辭,自己寵幸安德海、李蓮英,把惡事做完了,反過頭來卻說今後不能學我,如此只許州官點燈,不許百姓放火,怎能不唾罵。

慈禧死前留下了哪三個遺願呢?

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一、她要立兩三歲的溥儀為皇帝;二、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三、更不得令太監擅權。

第一點是皇權交接,是大事,有慈禧正式的懿旨在,咱們隨後再說;第二點、第三點並沒有出現在慈禧彌留之際發佈的懿旨中,只是她臨終時嘴上說的。

原話據說是這麼兩句——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立溥儀,遭人唾罵,主要是因為慈禧此舉太自私,選立新君,她只從自己掌控皇權以及死後不被翻案考慮,從沒有真正考慮過江山社稷。

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在當時,慈禧之所以要選立溥儀,最主要的一點是她認為自己不會馬上死掉,立這樣一個輩分合適的“奶娃”皇帝有利於她繼續垂簾聽政,操控皇權。

在民間百姓看來,慈禧掌控大清皇權幾十年,從同治到光緒再到溥儀,都是被她玩於股掌的兒皇帝,而江山社稷在她這個貪戀皇權的老婦人手裡卻是每況愈下,既遭外辱,又生內亂,因此她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所以要唾罵她。

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這原本是慈禧臨終前的懺悔,世人似乎也不買賬,也要唾罵,這又是為哪般呢?

這裡有民間不滿情緒的宣洩,在老百姓看來,女人貪權干政本就是對朝綱的敗壞,但慈禧這個老婦人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弄的江山社稷千瘡百孔,無法收拾,更可惡的是到死還不承認自己是罪人,只說今後不允許這麼幹了,這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是人之將死其言可憎。

另一讓民間不滿的是,慈禧這邊剛說完女人不得干政,那邊卻要求攝政王載灃遇見重大事情,不能擅自做主,必須請示皇太后,也就是慈禧的親侄女隆裕太后。在老百姓看來,這樣說是一套,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套,到頭來還是要讓她侄女繼續垂簾聽政,這未免也太可惡了,所以要唾罵。

不得令太監擅權,在民間老百姓看來,這也是慈禧的厚顏無恥之辭,自己寵幸安德海、李蓮英,把惡事做完了,反過頭來卻說今後不能學我,如此只許州官點燈,不許百姓放火,怎能不唾罵。

有人說,慈禧臨終時根本沒有說過後面那兩句話,這是史官為給慈禧貼金編造出來的。可問題是有這樣貼金的嗎,越貼越黑。

依本人的看法,慈禧說出這樣的話並不奇怪,而且民間對她說的話也有誤解。

立溥儀固然有慈禧私心的因素,但如果加上要給同治帝以及朝廷一個說法(昔日吳可讀尸諫,慈禧答應再立新君一定不讓同治絕嗣),除了溥儀,其實也沒有更穩妥的選擇。事實上,當慈禧提出選立溥儀時,朝中重臣如張之洞,也只是弱弱地問了一句,為何不立長君?(溥儀他爹載灃)當慈禧說出不能讓同治絕嗣後,張之洞這些重臣也都是理解、贊同的,暗中不贊同的都是想奪皇權的野心家,慈禧如果選立那幾個野心家(如老恭親王的孫子溥偉或者慶親王的兒子載振),朝局可能更亂。

總之,不管慈禧當時怎麼選,結果都不會比選溥儀好到哪裡去,清廷到那階段已經基本完了,皇座上安誰,結果都一樣。

再說不得女人干政,慈禧的這一句懺悔並沒有口是心非,在她的臨終安排中,她的親侄女隆裕不是垂簾聽政的角色,而是攝政王載灃的輔助者,當載灃遇到的壓力過大時,隆裕可以出面用皇太后的名義彈壓一下。

至於不得令太監擅權,慈禧說這話真正的用意,不是懺悔,而是提醒。客觀地說,在慈禧治下,安德海、李蓮英之流距明朝時的太監專權離的很遠,但苗頭已經出來了,尤其之後又是溥儀、載灃這樣的弱庸之主,弄不好是極有可能出現太監專權的,所以慈禧要鄭重地警告一番,這是她政治敏銳成熟的表現。

慈禧死前留下了哪三個遺願呢?

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一、她要立兩三歲的溥儀為皇帝;二、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三、更不得令太監擅權。

第一點是皇權交接,是大事,有慈禧正式的懿旨在,咱們隨後再說;第二點、第三點並沒有出現在慈禧彌留之際發佈的懿旨中,只是她臨終時嘴上說的。

原話據說是這麼兩句——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立溥儀,遭人唾罵,主要是因為慈禧此舉太自私,選立新君,她只從自己掌控皇權以及死後不被翻案考慮,從沒有真正考慮過江山社稷。

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在當時,慈禧之所以要選立溥儀,最主要的一點是她認為自己不會馬上死掉,立這樣一個輩分合適的“奶娃”皇帝有利於她繼續垂簾聽政,操控皇權。

在民間百姓看來,慈禧掌控大清皇權幾十年,從同治到光緒再到溥儀,都是被她玩於股掌的兒皇帝,而江山社稷在她這個貪戀皇權的老婦人手裡卻是每況愈下,既遭外辱,又生內亂,因此她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所以要唾罵她。

今後大清不能再讓女人干政,這原本是慈禧臨終前的懺悔,世人似乎也不買賬,也要唾罵,這又是為哪般呢?

這裡有民間不滿情緒的宣洩,在老百姓看來,女人貪權干政本就是對朝綱的敗壞,但慈禧這個老婦人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弄的江山社稷千瘡百孔,無法收拾,更可惡的是到死還不承認自己是罪人,只說今後不允許這麼幹了,這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是人之將死其言可憎。

另一讓民間不滿的是,慈禧這邊剛說完女人不得干政,那邊卻要求攝政王載灃遇見重大事情,不能擅自做主,必須請示皇太后,也就是慈禧的親侄女隆裕太后。在老百姓看來,這樣說是一套,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套,到頭來還是要讓她侄女繼續垂簾聽政,這未免也太可惡了,所以要唾罵。

不得令太監擅權,在民間老百姓看來,這也是慈禧的厚顏無恥之辭,自己寵幸安德海、李蓮英,把惡事做完了,反過頭來卻說今後不能學我,如此只許州官點燈,不許百姓放火,怎能不唾罵。

有人說,慈禧臨終時根本沒有說過後面那兩句話,這是史官為給慈禧貼金編造出來的。可問題是有這樣貼金的嗎,越貼越黑。

依本人的看法,慈禧說出這樣的話並不奇怪,而且民間對她說的話也有誤解。

立溥儀固然有慈禧私心的因素,但如果加上要給同治帝以及朝廷一個說法(昔日吳可讀尸諫,慈禧答應再立新君一定不讓同治絕嗣),除了溥儀,其實也沒有更穩妥的選擇。事實上,當慈禧提出選立溥儀時,朝中重臣如張之洞,也只是弱弱地問了一句,為何不立長君?(溥儀他爹載灃)當慈禧說出不能讓同治絕嗣後,張之洞這些重臣也都是理解、贊同的,暗中不贊同的都是想奪皇權的野心家,慈禧如果選立那幾個野心家(如老恭親王的孫子溥偉或者慶親王的兒子載振),朝局可能更亂。

總之,不管慈禧當時怎麼選,結果都不會比選溥儀好到哪裡去,清廷到那階段已經基本完了,皇座上安誰,結果都一樣。

再說不得女人干政,慈禧的這一句懺悔並沒有口是心非,在她的臨終安排中,她的親侄女隆裕不是垂簾聽政的角色,而是攝政王載灃的輔助者,當載灃遇到的壓力過大時,隆裕可以出面用皇太后的名義彈壓一下。

至於不得令太監擅權,慈禧說這話真正的用意,不是懺悔,而是提醒。客觀地說,在慈禧治下,安德海、李蓮英之流距明朝時的太監專權離的很遠,但苗頭已經出來了,尤其之後又是溥儀、載灃這樣的弱庸之主,弄不好是極有可能出現太監專權的,所以慈禧要鄭重地警告一番,這是她政治敏銳成熟的表現。

說完民間的說法,不妨來看看慈禧死前朝廷正式發佈的幾道懿旨、上諭——

慈禧臨終前,一口氣口授了四道懿旨,並以嗣皇帝溥儀名義發佈了一道上諭,這是她最後的安排:

第一道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這是最後拍板。)

第二道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儲貳,曾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現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亦未有儲貳,不得已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併兼承大行皇帝之祧。(這是立溥儀的一個重要理由。)

第三道懿旨:現時局多艱,嗣皇帝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予之訓示裁度施行,俟皇帝年歲漸長,學業有成,再由嗣皇帝親裁政事。(這是確定攝政王執政。)

第四道懿旨:現命攝政王載灃監國,所有應行禮節,著內閣為部院會議具奏。(這是給載灃執政預留空間。)

以嗣皇帝溥儀的名義發佈的上諭:

朕奉太皇太后懿旨:昨經降旨,特命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予之訓示裁度施行。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要請皇太后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

仔細看這幾道懿旨、上諭,慈禧既定下了框架,又給了載灃一定填充的空間。正因為有這樣的安排,慈禧死後,載灃剛上臺就立刻審定頒佈了《攝政王禮節》十六條,除去將軍國政事集於攝政王一身外,還有一條專門用來解釋慈禧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凡重大事件有必要請皇太后懿旨者,由監國攝政王面請施行,他人不得擅請擅傳。”

這條規定意味著什麼?不僅制約了宗親權貴(別人不能向皇太后請示),而且也制約了隆裕太后——她不僅不能主動干政,而且即便是重大事項面請了她,她的決定要經過載灃的認可並傳達出去才能生效,不經過載灃認可並傳達出去則視為無效。

所以說,慈禧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是異常清醒的,因此唾罵之外也應該有一些審視。

野史也是史
2019-06-26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在劇烈的腹痛之中走完了他悲慘的一生。在此之前慈禧已經病了近一月有餘,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於凌晨時分起床,開啟了她人生最後一天的忙碌生活。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在劇烈的腹痛之中走完了他悲慘的一生。在此之前慈禧已經病了近一月有餘,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於凌晨時分起床,開啟了她人生最後一天的忙碌生活。

慈禧因忙於料理光緒的後事,頭天晚上睡的很晚,但凌晨起床卻面色出奇的好,不但沒有任何倦意,而且精神頭還很足。起床後,慈禧便在宮女的攙扶下進行梳洗。門外已經有許多太監宮女靜候多時,這些是給慈禧梳妝打扮的。

梳洗完畢後,按照慣例,太監將寢宮內的簾子打開,在場的人員便跪拜向慈禧問“老祖宗吉祥”。隨後慈禧用早膳,早膳的豐盛程度一如既往。用餐完畢後,慈禧在早上六點召見軍機大臣,在場的還有隆裕皇后和攝政王載灃等人。

會議結束後,以新國君的名義下了詔書,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尊隆裕為太后。不知不覺來到中午,慈禧開始用午膳,剛開始一切都很正常,突然間慈禧感到頭暈目眩,眾人忙將慈禧扶到床上,眩暈情況持續了較長時間。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在劇烈的腹痛之中走完了他悲慘的一生。在此之前慈禧已經病了近一月有餘,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於凌晨時分起床,開啟了她人生最後一天的忙碌生活。

慈禧因忙於料理光緒的後事,頭天晚上睡的很晚,但凌晨起床卻面色出奇的好,不但沒有任何倦意,而且精神頭還很足。起床後,慈禧便在宮女的攙扶下進行梳洗。門外已經有許多太監宮女靜候多時,這些是給慈禧梳妝打扮的。

梳洗完畢後,按照慣例,太監將寢宮內的簾子打開,在場的人員便跪拜向慈禧問“老祖宗吉祥”。隨後慈禧用早膳,早膳的豐盛程度一如既往。用餐完畢後,慈禧在早上六點召見軍機大臣,在場的還有隆裕皇后和攝政王載灃等人。

會議結束後,以新國君的名義下了詔書,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尊隆裕為太后。不知不覺來到中午,慈禧開始用午膳,剛開始一切都很正常,突然間慈禧感到頭暈目眩,眾人忙將慈禧扶到床上,眩暈情況持續了較長時間。

此時的慈禧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立即召開會議,佈置自己的身後之事,此後重要之事全由攝政王載灃裁定。說完上諭後,慈禧的病情突然加劇,她馬上讓軍機大臣趕緊起草遺詔。遺詔起草完畢後,慈禧閱後修改了幾處。

之後慈禧對身邊的人感嘆了幾句,說道:“我一生垂簾聽政數次,他人認為我是貪婪權力,實際上是形勢所迫而做出的決定。”此時的慈禧突然神志清醒,旁人都沒感到過她如此的和藹可親,沒過多久慈禧便開始昏迷起來。

御醫們急忙為慈禧開了一劑救急之方,內含:老米一兩,人蔘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慈禧服用了一生中最後一劑藥方。雖說此藥劑有生津益氣之功效,但它並無法妙手回春之法,不能挽救慈禧的性命。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在劇烈的腹痛之中走完了他悲慘的一生。在此之前慈禧已經病了近一月有餘,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於凌晨時分起床,開啟了她人生最後一天的忙碌生活。

慈禧因忙於料理光緒的後事,頭天晚上睡的很晚,但凌晨起床卻面色出奇的好,不但沒有任何倦意,而且精神頭還很足。起床後,慈禧便在宮女的攙扶下進行梳洗。門外已經有許多太監宮女靜候多時,這些是給慈禧梳妝打扮的。

梳洗完畢後,按照慣例,太監將寢宮內的簾子打開,在場的人員便跪拜向慈禧問“老祖宗吉祥”。隨後慈禧用早膳,早膳的豐盛程度一如既往。用餐完畢後,慈禧在早上六點召見軍機大臣,在場的還有隆裕皇后和攝政王載灃等人。

會議結束後,以新國君的名義下了詔書,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尊隆裕為太后。不知不覺來到中午,慈禧開始用午膳,剛開始一切都很正常,突然間慈禧感到頭暈目眩,眾人忙將慈禧扶到床上,眩暈情況持續了較長時間。

此時的慈禧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立即召開會議,佈置自己的身後之事,此後重要之事全由攝政王載灃裁定。說完上諭後,慈禧的病情突然加劇,她馬上讓軍機大臣趕緊起草遺詔。遺詔起草完畢後,慈禧閱後修改了幾處。

之後慈禧對身邊的人感嘆了幾句,說道:“我一生垂簾聽政數次,他人認為我是貪婪權力,實際上是形勢所迫而做出的決定。”此時的慈禧突然神志清醒,旁人都沒感到過她如此的和藹可親,沒過多久慈禧便開始昏迷起來。

御醫們急忙為慈禧開了一劑救急之方,內含:老米一兩,人蔘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慈禧服用了一生中最後一劑藥方。雖說此藥劑有生津益氣之功效,但它並無法妙手回春之法,不能挽救慈禧的性命。

服藥一個時辰後,慈禧睜開眼睛,說出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話,也算是她的臨終遺言。慈禧有氣無力的說道:“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下午五時許,慈禧嘴巴微張,臉朝向南方而逝。慈禧的臨終遺言總結起來共三條,一是讓三歲的溥儀繼位,二是後宮不得干政,三是太監不可擅權。慈禧的遺言令人震驚,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團迷霧。人們不禁要問她為何留下這樣的遺言?

後人對慈禧的遺言進行過多種解讀和分析,但結果都是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慈禧早已料到大清將會在她的手中壽終正寢。她作為大清最後的實際統治者,大清在她的掌控之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因此她要用“後宮不得干政”來警示後來者。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在劇烈的腹痛之中走完了他悲慘的一生。在此之前慈禧已經病了近一月有餘,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於凌晨時分起床,開啟了她人生最後一天的忙碌生活。

慈禧因忙於料理光緒的後事,頭天晚上睡的很晚,但凌晨起床卻面色出奇的好,不但沒有任何倦意,而且精神頭還很足。起床後,慈禧便在宮女的攙扶下進行梳洗。門外已經有許多太監宮女靜候多時,這些是給慈禧梳妝打扮的。

梳洗完畢後,按照慣例,太監將寢宮內的簾子打開,在場的人員便跪拜向慈禧問“老祖宗吉祥”。隨後慈禧用早膳,早膳的豐盛程度一如既往。用餐完畢後,慈禧在早上六點召見軍機大臣,在場的還有隆裕皇后和攝政王載灃等人。

會議結束後,以新國君的名義下了詔書,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尊隆裕為太后。不知不覺來到中午,慈禧開始用午膳,剛開始一切都很正常,突然間慈禧感到頭暈目眩,眾人忙將慈禧扶到床上,眩暈情況持續了較長時間。

此時的慈禧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立即召開會議,佈置自己的身後之事,此後重要之事全由攝政王載灃裁定。說完上諭後,慈禧的病情突然加劇,她馬上讓軍機大臣趕緊起草遺詔。遺詔起草完畢後,慈禧閱後修改了幾處。

之後慈禧對身邊的人感嘆了幾句,說道:“我一生垂簾聽政數次,他人認為我是貪婪權力,實際上是形勢所迫而做出的決定。”此時的慈禧突然神志清醒,旁人都沒感到過她如此的和藹可親,沒過多久慈禧便開始昏迷起來。

御醫們急忙為慈禧開了一劑救急之方,內含:老米一兩,人蔘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慈禧服用了一生中最後一劑藥方。雖說此藥劑有生津益氣之功效,但它並無法妙手回春之法,不能挽救慈禧的性命。

服藥一個時辰後,慈禧睜開眼睛,說出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話,也算是她的臨終遺言。慈禧有氣無力的說道:“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下午五時許,慈禧嘴巴微張,臉朝向南方而逝。慈禧的臨終遺言總結起來共三條,一是讓三歲的溥儀繼位,二是後宮不得干政,三是太監不可擅權。慈禧的遺言令人震驚,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團迷霧。人們不禁要問她為何留下這樣的遺言?

後人對慈禧的遺言進行過多種解讀和分析,但結果都是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慈禧早已料到大清將會在她的手中壽終正寢。她作為大清最後的實際統治者,大清在她的掌控之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因此她要用“後宮不得干政”來警示後來者。

慈禧一生對太監比較寵信,如安德海、李蓮英等。太監的權利在慈禧執政時期得到極大的膨脹,連李鴻章見慈禧都要給李蓮英塞好處。太監們的飛揚跋扈,慈禧太后是心知肚明的。因此,臨終遺言中“太監不得擅權”應是對後來者的警示。

慈禧臨終選三歲的溥儀為繼任者,也是無奈之舉。慈禧之所以選溥儀,完全是依據大清宗法,即講究的仁宣二脈。也就是說只能從嘉慶和咸豐兩個皇帝的後代中選,除了血統滿足外,還要沒有襲承爵位且不是獨子,溥儀皆滿足這些條件。

慈禧選溥儀還有另一層打算,就是溥儀年幼,可以延續自己的訓政,也不會出現百日維新的慘痛教訓。慈禧選立新帝時已經病入膏肓,認為慈禧是為病好之後重掌朝政的說法應是一種臆測。但不得不說,慈禧臨終遺言正是她執政的總結。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在劇烈的腹痛之中走完了他悲慘的一生。在此之前慈禧已經病了近一月有餘,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於凌晨時分起床,開啟了她人生最後一天的忙碌生活。

慈禧因忙於料理光緒的後事,頭天晚上睡的很晚,但凌晨起床卻面色出奇的好,不但沒有任何倦意,而且精神頭還很足。起床後,慈禧便在宮女的攙扶下進行梳洗。門外已經有許多太監宮女靜候多時,這些是給慈禧梳妝打扮的。

梳洗完畢後,按照慣例,太監將寢宮內的簾子打開,在場的人員便跪拜向慈禧問“老祖宗吉祥”。隨後慈禧用早膳,早膳的豐盛程度一如既往。用餐完畢後,慈禧在早上六點召見軍機大臣,在場的還有隆裕皇后和攝政王載灃等人。

會議結束後,以新國君的名義下了詔書,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尊隆裕為太后。不知不覺來到中午,慈禧開始用午膳,剛開始一切都很正常,突然間慈禧感到頭暈目眩,眾人忙將慈禧扶到床上,眩暈情況持續了較長時間。

此時的慈禧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立即召開會議,佈置自己的身後之事,此後重要之事全由攝政王載灃裁定。說完上諭後,慈禧的病情突然加劇,她馬上讓軍機大臣趕緊起草遺詔。遺詔起草完畢後,慈禧閱後修改了幾處。

之後慈禧對身邊的人感嘆了幾句,說道:“我一生垂簾聽政數次,他人認為我是貪婪權力,實際上是形勢所迫而做出的決定。”此時的慈禧突然神志清醒,旁人都沒感到過她如此的和藹可親,沒過多久慈禧便開始昏迷起來。

御醫們急忙為慈禧開了一劑救急之方,內含:老米一兩,人蔘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慈禧服用了一生中最後一劑藥方。雖說此藥劑有生津益氣之功效,但它並無法妙手回春之法,不能挽救慈禧的性命。

服藥一個時辰後,慈禧睜開眼睛,說出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話,也算是她的臨終遺言。慈禧有氣無力的說道:“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下午五時許,慈禧嘴巴微張,臉朝向南方而逝。慈禧的臨終遺言總結起來共三條,一是讓三歲的溥儀繼位,二是後宮不得干政,三是太監不可擅權。慈禧的遺言令人震驚,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團迷霧。人們不禁要問她為何留下這樣的遺言?

後人對慈禧的遺言進行過多種解讀和分析,但結果都是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慈禧早已料到大清將會在她的手中壽終正寢。她作為大清最後的實際統治者,大清在她的掌控之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因此她要用“後宮不得干政”來警示後來者。

慈禧一生對太監比較寵信,如安德海、李蓮英等。太監的權利在慈禧執政時期得到極大的膨脹,連李鴻章見慈禧都要給李蓮英塞好處。太監們的飛揚跋扈,慈禧太后是心知肚明的。因此,臨終遺言中“太監不得擅權”應是對後來者的警示。

慈禧臨終選三歲的溥儀為繼任者,也是無奈之舉。慈禧之所以選溥儀,完全是依據大清宗法,即講究的仁宣二脈。也就是說只能從嘉慶和咸豐兩個皇帝的後代中選,除了血統滿足外,還要沒有襲承爵位且不是獨子,溥儀皆滿足這些條件。

慈禧選溥儀還有另一層打算,就是溥儀年幼,可以延續自己的訓政,也不會出現百日維新的慘痛教訓。慈禧選立新帝時已經病入膏肓,認為慈禧是為病好之後重掌朝政的說法應是一種臆測。但不得不說,慈禧臨終遺言正是她執政的總結。

史中醉
2019-08-07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了幾個願望,有兩個是在嘴上說的並沒有明確的寫在慈禧的懿旨上,原話如此說道:“此後啊,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其實這話說的有點可笑,當然也有一點霸道,可笑的是從一個掌權了半個世紀的清朝女人口中說出了本朝的家法是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的,有點知法犯法的味道。而霸道的地方在於,慈禧希望以後的人必須嚴加限制,不要出現類似於自己的人,也就是說她在清朝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意思。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了幾個願望,有兩個是在嘴上說的並沒有明確的寫在慈禧的懿旨上,原話如此說道:“此後啊,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其實這話說的有點可笑,當然也有一點霸道,可笑的是從一個掌權了半個世紀的清朝女人口中說出了本朝的家法是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的,有點知法犯法的味道。而霸道的地方在於,慈禧希望以後的人必須嚴加限制,不要出現類似於自己的人,也就是說她在清朝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意思。



原話除了加粗部分,當然還包括另外一句:“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其實在慈禧之後,清朝早就已經是奄奄一息,哪裡還談得上什麼明末之事,更加談不上什麼太監擅權,在慈禧離去之後三年,清朝直接滅亡了,而慈禧也算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那麼除了兩個慈禧口頭上說的意願之外還有一個更讓人唾罵的願望是寫在了慈禧的懿旨中的,那就是堅持要立幾歲的溥儀為皇帝。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了幾個願望,有兩個是在嘴上說的並沒有明確的寫在慈禧的懿旨上,原話如此說道:“此後啊,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其實這話說的有點可笑,當然也有一點霸道,可笑的是從一個掌權了半個世紀的清朝女人口中說出了本朝的家法是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的,有點知法犯法的味道。而霸道的地方在於,慈禧希望以後的人必須嚴加限制,不要出現類似於自己的人,也就是說她在清朝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意思。



原話除了加粗部分,當然還包括另外一句:“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其實在慈禧之後,清朝早就已經是奄奄一息,哪裡還談得上什麼明末之事,更加談不上什麼太監擅權,在慈禧離去之後三年,清朝直接滅亡了,而慈禧也算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那麼除了兩個慈禧口頭上說的意願之外還有一個更讓人唾罵的願望是寫在了慈禧的懿旨中的,那就是堅持要立幾歲的溥儀為皇帝。



為何立幾歲的溥儀為皇帝會遭到時人的唾罵呢?慈禧已經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也自己在生前幹了很多不該幹,或者說不守規矩的事情,所以慈禧在選擇後繼之君的時候自私的心理一下就暴露了出來,選擇年紀如此之小的溥儀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死後不被翻案而考慮,另外一方面幾歲溥儀心智不夠完善,慈禧完全可以玩弄於股掌之間。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了幾個願望,有兩個是在嘴上說的並沒有明確的寫在慈禧的懿旨上,原話如此說道:“此後啊,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其實這話說的有點可笑,當然也有一點霸道,可笑的是從一個掌權了半個世紀的清朝女人口中說出了本朝的家法是女人不可以預聞國政的,有點知法犯法的味道。而霸道的地方在於,慈禧希望以後的人必須嚴加限制,不要出現類似於自己的人,也就是說她在清朝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意思。



原話除了加粗部分,當然還包括另外一句:“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其實在慈禧之後,清朝早就已經是奄奄一息,哪裡還談得上什麼明末之事,更加談不上什麼太監擅權,在慈禧離去之後三年,清朝直接滅亡了,而慈禧也算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那麼除了兩個慈禧口頭上說的意願之外還有一個更讓人唾罵的願望是寫在了慈禧的懿旨中的,那就是堅持要立幾歲的溥儀為皇帝。



為何立幾歲的溥儀為皇帝會遭到時人的唾罵呢?慈禧已經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也自己在生前幹了很多不該幹,或者說不守規矩的事情,所以慈禧在選擇後繼之君的時候自私的心理一下就暴露了出來,選擇年紀如此之小的溥儀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死後不被翻案而考慮,另外一方面幾歲溥儀心智不夠完善,慈禧完全可以玩弄於股掌之間。



其實說穿了,慈禧就是為了自己並沒有更多的考慮大清的未來,慈禧垂簾聽政四十八年,同治光緒,溥儀都是慈禧手中的傀儡皇帝,所以當時的人唾罵慈禧的做法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稍微有些腦子的人都知道慈禧的那點心思。而慈禧口頭上那兩個所謂的願望看上去也著實可笑,另外一方面是一種慈禧的假慈悲,讓人誤以為她知道錯了,垂簾聽政,女人涉政是不行的,其實慈禧並沒有認錯,反而是不顧大清的千瘡百孔,還是選擇讓幾乎沒有能力的溥儀的繼位。

长城说历史
2019-07-11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到底是什麼遺願?(瞭解更多有趣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到底是什麼遺願?(瞭解更多有趣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

(慈禧太后)

當談起慈禧太后,此人是改變晚清命運的一個人物。為什麼這麼說?自從慈禧太后掌權以後,從經濟、文化等都有倒退的現象,還有其他方面都所有改變,這是比較差的改變。

慈禧太后掌權,為何毒死光緒帝

咸豐帝去世以後,慈禧太后與朝中大臣王奕訢聯合起來發動政變,最後成功的奪取實權,很快成為了晚清時期最高的統治者。後來,慈禧太后就實行垂簾聽政,從上任到下臺,總共控制清朝40多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讓清朝慢慢的開始衰落。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的身體慢慢衰退,到她死前一天,光緒帝突然身亡。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可是慈禧太后似乎很早都知道了。為什麼慈禧太后會提早知道,因為正是慈禧太后把光緒帝毒死的。這一事實,在一百年後得考古學家發現,光緒帝是被毒死的,進而證實了並非暴斃而亡。

在光緒帝死之前,慈禧太后早就找好了,下一個皇帝的人選,並偷偷的把這個小皇帝養大,他就是溥儀。為什麼要再找一個皇帝?原因很簡單,光緒帝不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由於戊戌變法,讓慈禧太后比較反感,對光緒帝有些不滿。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到底是什麼遺願?(瞭解更多有趣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

(慈禧太后)

當談起慈禧太后,此人是改變晚清命運的一個人物。為什麼這麼說?自從慈禧太后掌權以後,從經濟、文化等都有倒退的現象,還有其他方面都所有改變,這是比較差的改變。

慈禧太后掌權,為何毒死光緒帝

咸豐帝去世以後,慈禧太后與朝中大臣王奕訢聯合起來發動政變,最後成功的奪取實權,很快成為了晚清時期最高的統治者。後來,慈禧太后就實行垂簾聽政,從上任到下臺,總共控制清朝40多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讓清朝慢慢的開始衰落。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的身體慢慢衰退,到她死前一天,光緒帝突然身亡。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可是慈禧太后似乎很早都知道了。為什麼慈禧太后會提早知道,因為正是慈禧太后把光緒帝毒死的。這一事實,在一百年後得考古學家發現,光緒帝是被毒死的,進而證實了並非暴斃而亡。

在光緒帝死之前,慈禧太后早就找好了,下一個皇帝的人選,並偷偷的把這個小皇帝養大,他就是溥儀。為什麼要再找一個皇帝?原因很簡單,光緒帝不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由於戊戌變法,讓慈禧太后比較反感,對光緒帝有些不滿。

(咸豐皇帝畫像)

如果慈禧太后去世,光緒帝肯定會除掉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人物。對於這一點,慈禧太后早都想到了,綜合這些種種原因,慈禧太后臨死的時候,把光緒帝毒死了。

慈禧太后臨死留下了那三個遺願

光緒帝去世沒有有多久,慈禧太后也去世了,但是慈禧太后在臨死前,留下了三道遺言。這三道遺言,聽起來讓人有些恥笑。那到底是什麼遺言?小編給你一一道來。

一:立三歲溥儀為帝

光緒帝38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為什麼會突然暴斃,這在上面已經講過,這裡不再細講。一個三歲的小孩為皇帝,讓人有些可笑,三歲的小孩能幹嘛,能管理一個國家嗎?肯定是不能的。

在當時,慈禧太后這樣立遺言,讓所有人都搞不懂為什麼。只有慈禧太后自己知道,但是後人知道其結果為何。其實,這也是慈禧太后死後,想讓自己家族的勢力,依然可以掌握清朝的命運,不想讓光緒帝掌握。

作為溥儀就是慈禧太后家的人,所有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養他。

二:凡事女人不得參政

這個遺言更加可笑,女人不得參政。慈禧太后就是一個女人,這是自己說自己。從這裡也能看出來,慈禧太后是有悔過之心的,清楚的知道自己幹了那些不著邊際的事。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到底是什麼遺願?(瞭解更多有趣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

(慈禧太后)

當談起慈禧太后,此人是改變晚清命運的一個人物。為什麼這麼說?自從慈禧太后掌權以後,從經濟、文化等都有倒退的現象,還有其他方面都所有改變,這是比較差的改變。

慈禧太后掌權,為何毒死光緒帝

咸豐帝去世以後,慈禧太后與朝中大臣王奕訢聯合起來發動政變,最後成功的奪取實權,很快成為了晚清時期最高的統治者。後來,慈禧太后就實行垂簾聽政,從上任到下臺,總共控制清朝40多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讓清朝慢慢的開始衰落。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的身體慢慢衰退,到她死前一天,光緒帝突然身亡。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可是慈禧太后似乎很早都知道了。為什麼慈禧太后會提早知道,因為正是慈禧太后把光緒帝毒死的。這一事實,在一百年後得考古學家發現,光緒帝是被毒死的,進而證實了並非暴斃而亡。

在光緒帝死之前,慈禧太后早就找好了,下一個皇帝的人選,並偷偷的把這個小皇帝養大,他就是溥儀。為什麼要再找一個皇帝?原因很簡單,光緒帝不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由於戊戌變法,讓慈禧太后比較反感,對光緒帝有些不滿。

(咸豐皇帝畫像)

如果慈禧太后去世,光緒帝肯定會除掉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人物。對於這一點,慈禧太后早都想到了,綜合這些種種原因,慈禧太后臨死的時候,把光緒帝毒死了。

慈禧太后臨死留下了那三個遺願

光緒帝去世沒有有多久,慈禧太后也去世了,但是慈禧太后在臨死前,留下了三道遺言。這三道遺言,聽起來讓人有些恥笑。那到底是什麼遺言?小編給你一一道來。

一:立三歲溥儀為帝

光緒帝38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為什麼會突然暴斃,這在上面已經講過,這裡不再細講。一個三歲的小孩為皇帝,讓人有些可笑,三歲的小孩能幹嘛,能管理一個國家嗎?肯定是不能的。

在當時,慈禧太后這樣立遺言,讓所有人都搞不懂為什麼。只有慈禧太后自己知道,但是後人知道其結果為何。其實,這也是慈禧太后死後,想讓自己家族的勢力,依然可以掌握清朝的命運,不想讓光緒帝掌握。

作為溥儀就是慈禧太后家的人,所有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養他。

二:凡事女人不得參政

這個遺言更加可笑,女人不得參政。慈禧太后就是一個女人,這是自己說自己。從這裡也能看出來,慈禧太后是有悔過之心的,清楚的知道自己幹了那些不著邊際的事。

(光緒帝)

慈禧太后應該意識到此時的清朝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都是可以可看出的。想到自己死後,不要讓自家人重蹈覆轍,更想讓自家人一直當皇帝。這裡的皇帝肯定是溥儀了。

在當時,很多人都感覺可笑,其實不然,這正是慈禧太后為自家後人著想。這也是一個明智的遺言。也是一個高明的遺言。

三:凡事宦官不得參政

歷史上,宦官掌握權力多數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明朝後期,導致清兵入關。這個遺言依然讓很多人感覺可笑,因為慈禧太后掌握權力的時候,曾用過兩個宦官,一個是安德海,兩一個是李蓮英。慈禧太后在這兩個人的協助下,滿足了慈禧太后的所有慾望。

由於這兩個協助慈禧太后,把整個清朝搞一塌糊塗,這也是慈禧太后深知宦官的不好之處。因此,在自己臨死時,特別留下遺言。

說起宦官,明朝的魏忠賢差點就當了皇帝,這些前車之鑑,慈禧太后難道不知道嗎?她肯定知道。為了自家後人能安穩的坐上皇帝,她只能這樣做。可是世人還感覺很好笑。

綜上所述:從慈禧太后臨死前,把光緒帝毒死,以及留下三個遺願,這些都有預計的,最終目的是想讓自家的後人做皇帝,更加讓自家後人坐的穩定。慈禧太后在位期間,所做的事情給世人留下了不可忘記的痕跡。有人說如果沒有慈禧太后掌權那幾十年,中國有可能前進幾百年。

您會怎麼認為?

文:長城品史

圖: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有趣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

棍哥观史
2019-06-30

慈禧是有清一代三百年間繼孝莊太后之後,第二位“人氣超高”的女性歷史人物,風頭甚至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孝莊聞名後世的原因是她接連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數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德行有著深刻影響,並且在穩定政局方面一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慈禧的出名卻是因為她牝雞司晨,禍亂朝政,據說臨終還留下了百般恥辱的三大願望!

慈禧是有清一代三百年間繼孝莊太后之後,第二位“人氣超高”的女性歷史人物,風頭甚至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孝莊聞名後世的原因是她接連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數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德行有著深刻影響,並且在穩定政局方面一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慈禧的出名卻是因為她牝雞司晨,禍亂朝政,據說臨終還留下了百般恥辱的三大願望!

咸豐帝駕崩不久他就聯合東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把權力奪到了手中,此後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從公曆1861一直到公曆1908)。在她當政期間清政府對外極盡諂媚之能事,她為了使自己的地位穩固不搖,一再出賣中華民族的合法權益,併為此與列強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她最高的政策綱領。

慈禧是有清一代三百年間繼孝莊太后之後,第二位“人氣超高”的女性歷史人物,風頭甚至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孝莊聞名後世的原因是她接連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數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德行有著深刻影響,並且在穩定政局方面一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慈禧的出名卻是因為她牝雞司晨,禍亂朝政,據說臨終還留下了百般恥辱的三大願望!

咸豐帝駕崩不久他就聯合東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把權力奪到了手中,此後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從公曆1861一直到公曆1908)。在她當政期間清政府對外極盡諂媚之能事,她為了使自己的地位穩固不搖,一再出賣中華民族的合法權益,併為此與列強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她最高的政策綱領。

而對內,為了滿足她窮奢極欲的生活,清廷不斷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弄得是民不聊生,百姓們都是敢怒不敢言。這樣的人又豈能不讓人心生恨意,刻骨銘心呢?

不過據說慈禧在臨死的時候突然迴光返照,硬是留下了三個遺言之後這才兩腿一蹬撒手人寰,此遺言也讓她激起了舉國之義憤,更加為天下人所不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慈禧在彌留之際究竟留下了什麼願望。

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

其實在慈禧垂死之際,宮裡就傳來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年僅38歲的光緒居然沒有熬過慈禧這個70多歲的老太婆,這讓外界紛紛猜疑光緒是死於慈禧之手。慈禧一得到這個“噩耗”之後就立即開始著手安排皇位繼承人的相關事宜。因光緒去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要想皇家血統不斷就只能在近支宗室裡過繼一個孩子給他做兒子繼承皇位,最終慈禧選中了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

慈禧是有清一代三百年間繼孝莊太后之後,第二位“人氣超高”的女性歷史人物,風頭甚至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孝莊聞名後世的原因是她接連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數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德行有著深刻影響,並且在穩定政局方面一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慈禧的出名卻是因為她牝雞司晨,禍亂朝政,據說臨終還留下了百般恥辱的三大願望!

咸豐帝駕崩不久他就聯合東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把權力奪到了手中,此後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從公曆1861一直到公曆1908)。在她當政期間清政府對外極盡諂媚之能事,她為了使自己的地位穩固不搖,一再出賣中華民族的合法權益,併為此與列強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她最高的政策綱領。

而對內,為了滿足她窮奢極欲的生活,清廷不斷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弄得是民不聊生,百姓們都是敢怒不敢言。這樣的人又豈能不讓人心生恨意,刻骨銘心呢?

不過據說慈禧在臨死的時候突然迴光返照,硬是留下了三個遺言之後這才兩腿一蹬撒手人寰,此遺言也讓她激起了舉國之義憤,更加為天下人所不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慈禧在彌留之際究竟留下了什麼願望。

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

其實在慈禧垂死之際,宮裡就傳來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年僅38歲的光緒居然沒有熬過慈禧這個70多歲的老太婆,這讓外界紛紛猜疑光緒是死於慈禧之手。慈禧一得到這個“噩耗”之後就立即開始著手安排皇位繼承人的相關事宜。因光緒去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要想皇家血統不斷就只能在近支宗室裡過繼一個孩子給他做兒子繼承皇位,最終慈禧選中了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

慈禧選擇溥儀作為繼任皇帝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私心:一來載灃是光緒帝載湉的親弟弟,血緣關係與他最為相近,選他的兒子來繼承帝位最是恰當;二來溥儀作為載灃與榮祿之女蘇完瓜爾佳·幼蘭的兒子,將來即便他長大之後親裁大政也會顧及自己母家的面子,不會給光緒翻案,這樣一來慈禧的顏面自然也就得以保全了。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選擇這樣一個尚在沖齡的小孩子接替皇位對這個千瘡百孔的王朝以及天下的臣民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也許在她的腦海裡根本就沒有家國的概念。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直到死時想的都是自己的私利,卻絲毫沒有為國家、人民著想,這也難怪天下人都要唾罵她了。

從今以後後宮不得干政

後宮不得干政這本來就是清朝皇家的祖制,而慈禧自己越俎代庖“垂簾聽政”,親手破壞了這一鐵則不說,在這生死交關的時候卻還重申一遍,要求子孫後代遵循不移。她自己做了的事情卻不許後人來做,慈禧真是不知羞恥為何物了!

慈禧是有清一代三百年間繼孝莊太后之後,第二位“人氣超高”的女性歷史人物,風頭甚至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孝莊聞名後世的原因是她接連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數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德行有著深刻影響,並且在穩定政局方面一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慈禧的出名卻是因為她牝雞司晨,禍亂朝政,據說臨終還留下了百般恥辱的三大願望!

咸豐帝駕崩不久他就聯合東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把權力奪到了手中,此後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從公曆1861一直到公曆1908)。在她當政期間清政府對外極盡諂媚之能事,她為了使自己的地位穩固不搖,一再出賣中華民族的合法權益,併為此與列強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她最高的政策綱領。

而對內,為了滿足她窮奢極欲的生活,清廷不斷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弄得是民不聊生,百姓們都是敢怒不敢言。這樣的人又豈能不讓人心生恨意,刻骨銘心呢?

不過據說慈禧在臨死的時候突然迴光返照,硬是留下了三個遺言之後這才兩腿一蹬撒手人寰,此遺言也讓她激起了舉國之義憤,更加為天下人所不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慈禧在彌留之際究竟留下了什麼願望。

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

其實在慈禧垂死之際,宮裡就傳來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年僅38歲的光緒居然沒有熬過慈禧這個70多歲的老太婆,這讓外界紛紛猜疑光緒是死於慈禧之手。慈禧一得到這個“噩耗”之後就立即開始著手安排皇位繼承人的相關事宜。因光緒去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要想皇家血統不斷就只能在近支宗室裡過繼一個孩子給他做兒子繼承皇位,最終慈禧選中了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

慈禧選擇溥儀作為繼任皇帝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私心:一來載灃是光緒帝載湉的親弟弟,血緣關係與他最為相近,選他的兒子來繼承帝位最是恰當;二來溥儀作為載灃與榮祿之女蘇完瓜爾佳·幼蘭的兒子,將來即便他長大之後親裁大政也會顧及自己母家的面子,不會給光緒翻案,這樣一來慈禧的顏面自然也就得以保全了。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選擇這樣一個尚在沖齡的小孩子接替皇位對這個千瘡百孔的王朝以及天下的臣民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也許在她的腦海裡根本就沒有家國的概念。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直到死時想的都是自己的私利,卻絲毫沒有為國家、人民著想,這也難怪天下人都要唾罵她了。

從今以後後宮不得干政

後宮不得干政這本來就是清朝皇家的祖制,而慈禧自己越俎代庖“垂簾聽政”,親手破壞了這一鐵則不說,在這生死交關的時候卻還重申一遍,要求子孫後代遵循不移。她自己做了的事情卻不許後人來做,慈禧真是不知羞恥為何物了!


宦官不得涉權

其實自從清朝入關以來,就吸取了明朝閹黨之患的教訓,對太監的權力限制的很嚴重,讓他們完全沒有了干涉朝政的機會。但是自慈禧寵幸安德海、李蓮英開始,這個局面逐漸發生了變化,太監們開始通過對慈禧這個“女皇帝”施加影響來漸漸地掌握對國政的控制權。這一點從安德海利用御史上奏彈劾軍機處的機會,就解除了奕訢 “議政王”的地位便可見一斑。但慈禧這個時候卻又說宦官當權誤國,命後人謹記要限制宦官的權力,足見慈禧之可笑,自己接連啪啪打臉。

慈禧是有清一代三百年間繼孝莊太后之後,第二位“人氣超高”的女性歷史人物,風頭甚至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孝莊聞名後世的原因是她接連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數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德行有著深刻影響,並且在穩定政局方面一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慈禧的出名卻是因為她牝雞司晨,禍亂朝政,據說臨終還留下了百般恥辱的三大願望!

咸豐帝駕崩不久他就聯合東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把權力奪到了手中,此後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從公曆1861一直到公曆1908)。在她當政期間清政府對外極盡諂媚之能事,她為了使自己的地位穩固不搖,一再出賣中華民族的合法權益,併為此與列強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她最高的政策綱領。

而對內,為了滿足她窮奢極欲的生活,清廷不斷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弄得是民不聊生,百姓們都是敢怒不敢言。這樣的人又豈能不讓人心生恨意,刻骨銘心呢?

不過據說慈禧在臨死的時候突然迴光返照,硬是留下了三個遺言之後這才兩腿一蹬撒手人寰,此遺言也讓她激起了舉國之義憤,更加為天下人所不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慈禧在彌留之際究竟留下了什麼願望。

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

其實在慈禧垂死之際,宮裡就傳來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年僅38歲的光緒居然沒有熬過慈禧這個70多歲的老太婆,這讓外界紛紛猜疑光緒是死於慈禧之手。慈禧一得到這個“噩耗”之後就立即開始著手安排皇位繼承人的相關事宜。因光緒去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要想皇家血統不斷就只能在近支宗室裡過繼一個孩子給他做兒子繼承皇位,最終慈禧選中了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

慈禧選擇溥儀作為繼任皇帝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私心:一來載灃是光緒帝載湉的親弟弟,血緣關係與他最為相近,選他的兒子來繼承帝位最是恰當;二來溥儀作為載灃與榮祿之女蘇完瓜爾佳·幼蘭的兒子,將來即便他長大之後親裁大政也會顧及自己母家的面子,不會給光緒翻案,這樣一來慈禧的顏面自然也就得以保全了。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選擇這樣一個尚在沖齡的小孩子接替皇位對這個千瘡百孔的王朝以及天下的臣民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也許在她的腦海裡根本就沒有家國的概念。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直到死時想的都是自己的私利,卻絲毫沒有為國家、人民著想,這也難怪天下人都要唾罵她了。

從今以後後宮不得干政

後宮不得干政這本來就是清朝皇家的祖制,而慈禧自己越俎代庖“垂簾聽政”,親手破壞了這一鐵則不說,在這生死交關的時候卻還重申一遍,要求子孫後代遵循不移。她自己做了的事情卻不許後人來做,慈禧真是不知羞恥為何物了!


宦官不得涉權

其實自從清朝入關以來,就吸取了明朝閹黨之患的教訓,對太監的權力限制的很嚴重,讓他們完全沒有了干涉朝政的機會。但是自慈禧寵幸安德海、李蓮英開始,這個局面逐漸發生了變化,太監們開始通過對慈禧這個“女皇帝”施加影響來漸漸地掌握對國政的控制權。這一點從安德海利用御史上奏彈劾軍機處的機會,就解除了奕訢 “議政王”的地位便可見一斑。但慈禧這個時候卻又說宦官當權誤國,命後人謹記要限制宦官的權力,足見慈禧之可笑,自己接連啪啪打臉。

雖說慈禧其人在歷史上確實屬於一個負面人物,但是她留遺言的事在正史上卻並無提及,真實性還是有待商榷,此事是後世他人所杜撰出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娜娜聊古今
2019-06-26

在同治和咸豐帝相繼離世後,慈禧違背清朝祖制,成為了晚清的真正掌權人,雖慈禧又立光緒為新帝,但是光緒並無實權,1908年,慈禧終因病久治不愈,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她在最終彌留之際,突然迴光返照,留下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在同治和咸豐帝相繼離世後,慈禧違背清朝祖制,成為了晚清的真正掌權人,雖慈禧又立光緒為新帝,但是光緒並無實權,1908年,慈禧終因病久治不愈,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她在最終彌留之際,突然迴光返照,留下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她的遺言概括來說為:後宮女人不得干政和不得允許後宮太監專權。另外,因為慈禧與光緒離世僅差一天,慈禧為了身後的勢力穩固,慈禧立即立了三歲小兒溥儀為新帝。

光緒死後,慈禧立溥儀為帝

溥儀在登基為帝時,僅為三歲小兒,慈禧立溥儀為新帝自然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慈禧與溥儀的關係頗為複雜,首先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與慈禧同屬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另外,溥儀的曾祖父是道光帝,而且光緒的父親也是溥儀的祖父,所以溥儀的血緣關係是佔優勢的,立溥儀為帝符合傳承製度,更容易被朝臣接受和扶持。

在同治和咸豐帝相繼離世後,慈禧違背清朝祖制,成為了晚清的真正掌權人,雖慈禧又立光緒為新帝,但是光緒並無實權,1908年,慈禧終因病久治不愈,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她在最終彌留之際,突然迴光返照,留下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她的遺言概括來說為:後宮女人不得干政和不得允許後宮太監專權。另外,因為慈禧與光緒離世僅差一天,慈禧為了身後的勢力穩固,慈禧立即立了三歲小兒溥儀為新帝。

光緒死後,慈禧立溥儀為帝

溥儀在登基為帝時,僅為三歲小兒,慈禧立溥儀為新帝自然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慈禧與溥儀的關係頗為複雜,首先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與慈禧同屬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另外,溥儀的曾祖父是道光帝,而且光緒的父親也是溥儀的祖父,所以溥儀的血緣關係是佔優勢的,立溥儀為帝符合傳承製度,更容易被朝臣接受和扶持。

另外,慈禧立溥儀為帝,自然是有她的私心的,因為溥儀的母親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亦是慈禧的心腹權臣榮祿的親生女。當時的溥儀僅為三歲小兒,易於控制,若慈禧身體能夠恢復,她便又可以迅速重新掌握大權,即便自己會死,瓜爾佳氏也可以向自己那樣,垂簾聽政,朝局還是掌握在自己扶持的勢力手中,沒有被外人染指。

女人不得干政

很多人很奇怪,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享受了一輩子的權利,卻在臨別之際卻留下遺言,不允許女人干政,這無疑與她生前的所作所為自相矛盾,真的是赤裸裸的打臉操作。清朝時期,皇權制度明確禁止宮後宮干政,但是眾所周知,慈禧勢大,違背清朝祖制,實際執政幾十年,這也是後人厭惡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同治和咸豐帝相繼離世後,慈禧違背清朝祖制,成為了晚清的真正掌權人,雖慈禧又立光緒為新帝,但是光緒並無實權,1908年,慈禧終因病久治不愈,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她在最終彌留之際,突然迴光返照,留下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她的遺言概括來說為:後宮女人不得干政和不得允許後宮太監專權。另外,因為慈禧與光緒離世僅差一天,慈禧為了身後的勢力穩固,慈禧立即立了三歲小兒溥儀為新帝。

光緒死後,慈禧立溥儀為帝

溥儀在登基為帝時,僅為三歲小兒,慈禧立溥儀為新帝自然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慈禧與溥儀的關係頗為複雜,首先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與慈禧同屬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另外,溥儀的曾祖父是道光帝,而且光緒的父親也是溥儀的祖父,所以溥儀的血緣關係是佔優勢的,立溥儀為帝符合傳承製度,更容易被朝臣接受和扶持。

另外,慈禧立溥儀為帝,自然是有她的私心的,因為溥儀的母親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亦是慈禧的心腹權臣榮祿的親生女。當時的溥儀僅為三歲小兒,易於控制,若慈禧身體能夠恢復,她便又可以迅速重新掌握大權,即便自己會死,瓜爾佳氏也可以向自己那樣,垂簾聽政,朝局還是掌握在自己扶持的勢力手中,沒有被外人染指。

女人不得干政

很多人很奇怪,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享受了一輩子的權利,卻在臨別之際卻留下遺言,不允許女人干政,這無疑與她生前的所作所為自相矛盾,真的是赤裸裸的打臉操作。清朝時期,皇權制度明確禁止宮後宮干政,但是眾所周知,慈禧勢大,違背清朝祖制,實際執政幾十年,這也是後人厭惡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認為慈禧遺言提出女人不得干政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慈禧可能的確憑藉自己身居高位多年的經驗,認為女子實際執政掌管一個國家,的確有很大弊端,難以完全掌控局面。另外,主要原因還是慈禧自知清朝弊病,難以長久,這看似口號的遺言,只是為了挽回自己存世不多的名聲而已。

不允許宦官太監專權

慈禧掌權期間,宦官之中比較出名的為安德海和李蓮英,他們都被慈禧寵信多年。歷史上,若出現宦官專權,隨之出現的便是貪汙腐敗,干預朝政,導致朝堂震盪。安德海曾自視慈禧的寵愛,打著慈禧的名字招搖過市,貪財攬權,作惡多端,雖然後來因驕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但是慈禧一直心有餘悸。

在同治和咸豐帝相繼離世後,慈禧違背清朝祖制,成為了晚清的真正掌權人,雖慈禧又立光緒為新帝,但是光緒並無實權,1908年,慈禧終因病久治不愈,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她在最終彌留之際,突然迴光返照,留下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她的遺言概括來說為:後宮女人不得干政和不得允許後宮太監專權。另外,因為慈禧與光緒離世僅差一天,慈禧為了身後的勢力穩固,慈禧立即立了三歲小兒溥儀為新帝。

光緒死後,慈禧立溥儀為帝

溥儀在登基為帝時,僅為三歲小兒,慈禧立溥儀為新帝自然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慈禧與溥儀的關係頗為複雜,首先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與慈禧同屬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另外,溥儀的曾祖父是道光帝,而且光緒的父親也是溥儀的祖父,所以溥儀的血緣關係是佔優勢的,立溥儀為帝符合傳承製度,更容易被朝臣接受和扶持。

另外,慈禧立溥儀為帝,自然是有她的私心的,因為溥儀的母親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亦是慈禧的心腹權臣榮祿的親生女。當時的溥儀僅為三歲小兒,易於控制,若慈禧身體能夠恢復,她便又可以迅速重新掌握大權,即便自己會死,瓜爾佳氏也可以向自己那樣,垂簾聽政,朝局還是掌握在自己扶持的勢力手中,沒有被外人染指。

女人不得干政

很多人很奇怪,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享受了一輩子的權利,卻在臨別之際卻留下遺言,不允許女人干政,這無疑與她生前的所作所為自相矛盾,真的是赤裸裸的打臉操作。清朝時期,皇權制度明確禁止宮後宮干政,但是眾所周知,慈禧勢大,違背清朝祖制,實際執政幾十年,這也是後人厭惡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認為慈禧遺言提出女人不得干政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慈禧可能的確憑藉自己身居高位多年的經驗,認為女子實際執政掌管一個國家,的確有很大弊端,難以完全掌控局面。另外,主要原因還是慈禧自知清朝弊病,難以長久,這看似口號的遺言,只是為了挽回自己存世不多的名聲而已。

不允許宦官太監專權

慈禧掌權期間,宦官之中比較出名的為安德海和李蓮英,他們都被慈禧寵信多年。歷史上,若出現宦官專權,隨之出現的便是貪汙腐敗,干預朝政,導致朝堂震盪。安德海曾自視慈禧的寵愛,打著慈禧的名字招搖過市,貪財攬權,作惡多端,雖然後來因驕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但是慈禧一直心有餘悸。

另外,李蓮英相比安德海低調很多,一直盡心盡力的伺候慈禧,盡全力滿足慈禧的慾望,所以慈禧違背太監以四品為限的祖制,賞李蓮英戴二品頂戴花翎。但是,李蓮英仍然沒有免俗,在日常生活中收受了大量賄賂,慈禧自然知道宦官專權對朝局的危害,所以才會遺言不允許宦官專權。

總結: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三個遺願,至今仍被人唾罵?我認為主要是她的遺言與她平時的所作所為自相矛盾,不得不讓人嗤之以鼻。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的點個贊或關注吧,感謝感謝!!!

江湖小晓生
2019-06-27

慈禧可謂是滿清王朝禍國殃民的第一人,她的存在簡直就是辣眼睛。就算是臨死前,她都要花心思毒死自己軟禁了近十年的光緒皇帝,這麼一個惡毒的老女人居然還活了74歲,真的是蒼天無眼。那麼我們看看慈禧臨死前都有哪些所謂的遺願。

慈禧可謂是滿清王朝禍國殃民的第一人,她的存在簡直就是辣眼睛。就算是臨死前,她都要花心思毒死自己軟禁了近十年的光緒皇帝,這麼一個惡毒的老女人居然還活了74歲,真的是蒼天無眼。那麼我們看看慈禧臨死前都有哪些所謂的遺願。

第一,慈禧讓溥儀接替光緒做皇帝。

光緒皇帝當時已經被毒死了,再過不到20個小時,慈禧也要跟光緒到底下見面了。所以慈禧必須要安排好身後事才行。她認為大清朝還有千秋萬代,所以必須要指定一個可以做皇帝的人來延續大清的未來。

其實光緒皇帝本身有很多堂兄弟,他們正值壯年,這些人都可以做皇帝。不過誰也想不到,慈禧會選中一個三歲的小孩兒溥儀來做皇帝。看起來臨死前選接班人是負責任的態度,而實際上壓根就是不負責任。當時的滿清王朝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時刻,必須要有一個有作為的人出來擔當大任。

載灃雖然是攝政王,可是他畢竟不是皇帝,他的話手下人未必就肯聽。三歲孩子當政,虧慈禧想得出來。其實主要原因是溥儀跟慈禧還是有些牽連的,至少有親戚關係在這裡,溥儀以後對慈禧不會清算。

慈禧可謂是滿清王朝禍國殃民的第一人,她的存在簡直就是辣眼睛。就算是臨死前,她都要花心思毒死自己軟禁了近十年的光緒皇帝,這麼一個惡毒的老女人居然還活了74歲,真的是蒼天無眼。那麼我們看看慈禧臨死前都有哪些所謂的遺願。

第一,慈禧讓溥儀接替光緒做皇帝。

光緒皇帝當時已經被毒死了,再過不到20個小時,慈禧也要跟光緒到底下見面了。所以慈禧必須要安排好身後事才行。她認為大清朝還有千秋萬代,所以必須要指定一個可以做皇帝的人來延續大清的未來。

其實光緒皇帝本身有很多堂兄弟,他們正值壯年,這些人都可以做皇帝。不過誰也想不到,慈禧會選中一個三歲的小孩兒溥儀來做皇帝。看起來臨死前選接班人是負責任的態度,而實際上壓根就是不負責任。當時的滿清王朝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時刻,必須要有一個有作為的人出來擔當大任。

載灃雖然是攝政王,可是他畢竟不是皇帝,他的話手下人未必就肯聽。三歲孩子當政,虧慈禧想得出來。其實主要原因是溥儀跟慈禧還是有些牽連的,至少有親戚關係在這裡,溥儀以後對慈禧不會清算。

第二,慈禧宣佈以後禁止後宮女子干政。

真的是不要臉啊,不知道這種話是從哪兒傳出來的。如果是真的,那慈禧就是真正不要臉。因為她自己就是後宮的太后,跑出來干政幹了40多年,簡直就是普天之下最會干政的一個人,現在反倒是不準其他女子干政了。

她說女子干政這種事情跟清朝的禮法是不相符合的,她自己出來干政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皇帝太小不懂事,所以不得不出來。而打她以後,再也不準有女子干政了。對這個遺願,我是比較懷疑的。

首先慈禧她不會有這樣的覺悟,如果真的有,那就代表她這輩子的作為都是錯的,她有那麼傻嗎?所以我覺得這條遺言不靠譜,應該是那些想要給慈禧翻案的人,刻意編造出來的,而且《清史稿》裡也沒有收錄這句話。

慈禧可謂是滿清王朝禍國殃民的第一人,她的存在簡直就是辣眼睛。就算是臨死前,她都要花心思毒死自己軟禁了近十年的光緒皇帝,這麼一個惡毒的老女人居然還活了74歲,真的是蒼天無眼。那麼我們看看慈禧臨死前都有哪些所謂的遺願。

第一,慈禧讓溥儀接替光緒做皇帝。

光緒皇帝當時已經被毒死了,再過不到20個小時,慈禧也要跟光緒到底下見面了。所以慈禧必須要安排好身後事才行。她認為大清朝還有千秋萬代,所以必須要指定一個可以做皇帝的人來延續大清的未來。

其實光緒皇帝本身有很多堂兄弟,他們正值壯年,這些人都可以做皇帝。不過誰也想不到,慈禧會選中一個三歲的小孩兒溥儀來做皇帝。看起來臨死前選接班人是負責任的態度,而實際上壓根就是不負責任。當時的滿清王朝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時刻,必須要有一個有作為的人出來擔當大任。

載灃雖然是攝政王,可是他畢竟不是皇帝,他的話手下人未必就肯聽。三歲孩子當政,虧慈禧想得出來。其實主要原因是溥儀跟慈禧還是有些牽連的,至少有親戚關係在這裡,溥儀以後對慈禧不會清算。

第二,慈禧宣佈以後禁止後宮女子干政。

真的是不要臉啊,不知道這種話是從哪兒傳出來的。如果是真的,那慈禧就是真正不要臉。因為她自己就是後宮的太后,跑出來干政幹了40多年,簡直就是普天之下最會干政的一個人,現在反倒是不準其他女子干政了。

她說女子干政這種事情跟清朝的禮法是不相符合的,她自己出來干政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皇帝太小不懂事,所以不得不出來。而打她以後,再也不準有女子干政了。對這個遺願,我是比較懷疑的。

首先慈禧她不會有這樣的覺悟,如果真的有,那就代表她這輩子的作為都是錯的,她有那麼傻嗎?所以我覺得這條遺言不靠譜,應該是那些想要給慈禧翻案的人,刻意編造出來的,而且《清史稿》裡也沒有收錄這句話。

第三,慈禧不允許有太監干政的情況出現。

慈禧告訴大家,明朝之所以滅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重用太監。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她不希望大清朝也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在現實當中,真正重用太監的人,就是慈禧本人。

她不僅一手栽培了大太監李蓮英,而且還公然違抗清朝祖制,讓太監出紫禁城。這個太監後來被沈葆楨給宰了,慈禧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當年明朝的萬曆皇帝,重用太監,讓他們遍佈全國各地收礦稅。

慈禧再發展下去,絕對也是第二個嘉靖皇帝了。所以她是最沒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自己犯了一輩子錯,到死的時候,一句話就想彌補自己的過錯?世上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呢?所以我認為慈禧也不會說這句話,為了給她翻案,這些人也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慈禧可謂是滿清王朝禍國殃民的第一人,她的存在簡直就是辣眼睛。就算是臨死前,她都要花心思毒死自己軟禁了近十年的光緒皇帝,這麼一個惡毒的老女人居然還活了74歲,真的是蒼天無眼。那麼我們看看慈禧臨死前都有哪些所謂的遺願。

第一,慈禧讓溥儀接替光緒做皇帝。

光緒皇帝當時已經被毒死了,再過不到20個小時,慈禧也要跟光緒到底下見面了。所以慈禧必須要安排好身後事才行。她認為大清朝還有千秋萬代,所以必須要指定一個可以做皇帝的人來延續大清的未來。

其實光緒皇帝本身有很多堂兄弟,他們正值壯年,這些人都可以做皇帝。不過誰也想不到,慈禧會選中一個三歲的小孩兒溥儀來做皇帝。看起來臨死前選接班人是負責任的態度,而實際上壓根就是不負責任。當時的滿清王朝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時刻,必須要有一個有作為的人出來擔當大任。

載灃雖然是攝政王,可是他畢竟不是皇帝,他的話手下人未必就肯聽。三歲孩子當政,虧慈禧想得出來。其實主要原因是溥儀跟慈禧還是有些牽連的,至少有親戚關係在這裡,溥儀以後對慈禧不會清算。

第二,慈禧宣佈以後禁止後宮女子干政。

真的是不要臉啊,不知道這種話是從哪兒傳出來的。如果是真的,那慈禧就是真正不要臉。因為她自己就是後宮的太后,跑出來干政幹了40多年,簡直就是普天之下最會干政的一個人,現在反倒是不準其他女子干政了。

她說女子干政這種事情跟清朝的禮法是不相符合的,她自己出來干政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皇帝太小不懂事,所以不得不出來。而打她以後,再也不準有女子干政了。對這個遺願,我是比較懷疑的。

首先慈禧她不會有這樣的覺悟,如果真的有,那就代表她這輩子的作為都是錯的,她有那麼傻嗎?所以我覺得這條遺言不靠譜,應該是那些想要給慈禧翻案的人,刻意編造出來的,而且《清史稿》裡也沒有收錄這句話。

第三,慈禧不允許有太監干政的情況出現。

慈禧告訴大家,明朝之所以滅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重用太監。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她不希望大清朝也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在現實當中,真正重用太監的人,就是慈禧本人。

她不僅一手栽培了大太監李蓮英,而且還公然違抗清朝祖制,讓太監出紫禁城。這個太監後來被沈葆楨給宰了,慈禧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當年明朝的萬曆皇帝,重用太監,讓他們遍佈全國各地收礦稅。

慈禧再發展下去,絕對也是第二個嘉靖皇帝了。所以她是最沒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自己犯了一輩子錯,到死的時候,一句話就想彌補自己的過錯?世上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呢?所以我認為慈禧也不會說這句話,為了給她翻案,這些人也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總結:慈禧就是一個禍國殃民、干政弄權的人,絕對不能給她翻案。

慈禧這輩子沒做過什麼好事,咸豐皇帝去世以後,她就對權力戀戀不捨了。先斬殺了肅順那八個顧命大臣,成功拿到了朝政大權。

隨後又甩掉了昔日的盟友恭親王奕訢,成功奪取了所有權力。在這之後,大清朝在她手裡,一直被動挨打,不斷割地求和。

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這種人難道值得同情嗎?她搶奪權力真的是厲害,可是治國能力一塌糊塗。臨死之前還要害死光緒皇帝,就怕他不按照自己的套路治國,清算她的黨羽,簡直可笑。

我是赵帅锅
2019-07-18

公元1908年,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據說,慈禧在臨終前曾留下三條遺願,本是希望振興大清帝國,結果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由此也淪為大家的笑柄,甚至直接被很多人唾罵。

慈禧的第一條遺願,是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皇帝。

這條遺願之所以被人唾罵,是因為大清帝國的皇帝本來是年輕有為的光緒,按理說在慈禧死後,光緒帝就可以重新掌權,結果在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緒帝突然暴斃,這就很讓人心生懷疑?

並且,據說慈禧在去世前就把光緒的“諡號”定了下來。按理說,古代“諡號”都是等皇帝死後由後人們所定,但現在慈禧這麼早就給光緒擬定好“諡號”?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難道慈禧能料到光緒會英年早逝?

公元1908年,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據說,慈禧在臨終前曾留下三條遺願,本是希望振興大清帝國,結果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由此也淪為大家的笑柄,甚至直接被很多人唾罵。

慈禧的第一條遺願,是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皇帝。

這條遺願之所以被人唾罵,是因為大清帝國的皇帝本來是年輕有為的光緒,按理說在慈禧死後,光緒帝就可以重新掌權,結果在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緒帝突然暴斃,這就很讓人心生懷疑?

並且,據說慈禧在去世前就把光緒的“諡號”定了下來。按理說,古代“諡號”都是等皇帝死後由後人們所定,但現在慈禧這麼早就給光緒擬定好“諡號”?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難道慈禧能料到光緒會英年早逝?



後來,有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發現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所以,很多人便猜測慈禧為了讓溥儀當皇帝,就狠心派人毒死了光緒皇帝。而慈禧太后之所以選擇三歲的溥儀當皇帝,只是因為溥儀是自己的孃家人。

也就是說,慈禧為讓大清帝國的權力繼續掌握在自己家人手中,不惜毒死年輕有為的光緒,而選擇一個僅僅只有三歲的溥儀當皇帝。

要知道當時清朝江山岌岌可危,國內戰火聯翩,百姓流離失所,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局面,區區一個三歲的溥儀顯然是不能勝任的,但慈禧卻不管不顧,只考慮自己家族的權勢,生怕大權旁落給外人。結果呢?最終葬送大清江山。

公元1908年,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據說,慈禧在臨終前曾留下三條遺願,本是希望振興大清帝國,結果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由此也淪為大家的笑柄,甚至直接被很多人唾罵。

慈禧的第一條遺願,是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皇帝。

這條遺願之所以被人唾罵,是因為大清帝國的皇帝本來是年輕有為的光緒,按理說在慈禧死後,光緒帝就可以重新掌權,結果在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緒帝突然暴斃,這就很讓人心生懷疑?

並且,據說慈禧在去世前就把光緒的“諡號”定了下來。按理說,古代“諡號”都是等皇帝死後由後人們所定,但現在慈禧這麼早就給光緒擬定好“諡號”?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難道慈禧能料到光緒會英年早逝?



後來,有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發現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所以,很多人便猜測慈禧為了讓溥儀當皇帝,就狠心派人毒死了光緒皇帝。而慈禧太后之所以選擇三歲的溥儀當皇帝,只是因為溥儀是自己的孃家人。

也就是說,慈禧為讓大清帝國的權力繼續掌握在自己家人手中,不惜毒死年輕有為的光緒,而選擇一個僅僅只有三歲的溥儀當皇帝。

要知道當時清朝江山岌岌可危,國內戰火聯翩,百姓流離失所,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局面,區區一個三歲的溥儀顯然是不能勝任的,但慈禧卻不管不顧,只考慮自己家族的權勢,生怕大權旁落給外人。結果呢?最終葬送大清江山。



慈禧的第二個遺願,是女性從此不得干涉朝政。在慈禧臨死前,她特意說了這樣一句話:“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本來,女子不得干政就是清朝的祖制,但慈禧上臺後,公然打破這條祖制,自己前後干政共五十年。但等到她自己快死時,卻又把這條祖制搬出來,真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據說,慈禧之所以要留下這樣一條遺命,是因為她給溥儀選擇的攝政王,是她最信任的外甥醇親王載灃,為此他害怕有人學她當年一樣干涉朝政,甚至不惜發動政變殺掉輔政大臣而掌握大權,所以才留下這樣一條遺願。但是呢,她想方設法的想維護載灃的權力,結果卻半路殺出個袁世凱,最終還不是被奪走權力。

第三條遺願,是宦官不得干政。慈禧在臨時前,曾對眾人說道:“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客觀來說,這條遺願是被後人罵得最凶的,因為大清帝國從開國以來,就沒有出現過太監干政的情況,太監的權力和地位都是非常低的,但自從慈禧執政開始,太監的權力和地位才突飛猛進,並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在慈禧的一生中,曾有兩個宦官伴隨著她,先是安德海,後是李蓮英。他們協助慈禧太后滿足權利和物質慾望,可以說,正是慈禧親手開啟清朝太監干政的序幕。現在,在她臨時前,卻告誡別人不得讓太監干政,這豈不是厚顏無恥的打自己的臉嗎?

公元1908年,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據說,慈禧在臨終前曾留下三條遺願,本是希望振興大清帝國,結果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由此也淪為大家的笑柄,甚至直接被很多人唾罵。

慈禧的第一條遺願,是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皇帝。

這條遺願之所以被人唾罵,是因為大清帝國的皇帝本來是年輕有為的光緒,按理說在慈禧死後,光緒帝就可以重新掌權,結果在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緒帝突然暴斃,這就很讓人心生懷疑?

並且,據說慈禧在去世前就把光緒的“諡號”定了下來。按理說,古代“諡號”都是等皇帝死後由後人們所定,但現在慈禧這麼早就給光緒擬定好“諡號”?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難道慈禧能料到光緒會英年早逝?



後來,有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發現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所以,很多人便猜測慈禧為了讓溥儀當皇帝,就狠心派人毒死了光緒皇帝。而慈禧太后之所以選擇三歲的溥儀當皇帝,只是因為溥儀是自己的孃家人。

也就是說,慈禧為讓大清帝國的權力繼續掌握在自己家人手中,不惜毒死年輕有為的光緒,而選擇一個僅僅只有三歲的溥儀當皇帝。

要知道當時清朝江山岌岌可危,國內戰火聯翩,百姓流離失所,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局面,區區一個三歲的溥儀顯然是不能勝任的,但慈禧卻不管不顧,只考慮自己家族的權勢,生怕大權旁落給外人。結果呢?最終葬送大清江山。



慈禧的第二個遺願,是女性從此不得干涉朝政。在慈禧臨死前,她特意說了這樣一句話:“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本來,女子不得干政就是清朝的祖制,但慈禧上臺後,公然打破這條祖制,自己前後干政共五十年。但等到她自己快死時,卻又把這條祖制搬出來,真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據說,慈禧之所以要留下這樣一條遺命,是因為她給溥儀選擇的攝政王,是她最信任的外甥醇親王載灃,為此他害怕有人學她當年一樣干涉朝政,甚至不惜發動政變殺掉輔政大臣而掌握大權,所以才留下這樣一條遺願。但是呢,她想方設法的想維護載灃的權力,結果卻半路殺出個袁世凱,最終還不是被奪走權力。

第三條遺願,是宦官不得干政。慈禧在臨時前,曾對眾人說道:“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客觀來說,這條遺願是被後人罵得最凶的,因為大清帝國從開國以來,就沒有出現過太監干政的情況,太監的權力和地位都是非常低的,但自從慈禧執政開始,太監的權力和地位才突飛猛進,並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在慈禧的一生中,曾有兩個宦官伴隨著她,先是安德海,後是李蓮英。他們協助慈禧太后滿足權利和物質慾望,可以說,正是慈禧親手開啟清朝太監干政的序幕。現在,在她臨時前,卻告誡別人不得讓太監干政,這豈不是厚顏無恥的打自己的臉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