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8 個回答
清水空流
2019-02-27

應該說,在晉封皇族宗室的問題上,滿清做的比任何朝代都要好宗室的教育很不錯,幾乎也沒有胡作非為的。也沒有濫封的情況。尤其是滿清吸取了朱明教訓,明朝的宗室簡直無能到了極點,簡直是當豬養。所以在這一點上滿清做的很剋制,凡宗室封爵包括皇帝兒子,一般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四個等級制。(具體細化就是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而且是逐級遞減,最後不過閒散宗室,就是領一份餓不死的錢糧而已(肅順就是典型的閒散宗室)。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但不是沒有特例,滿清立國二百七十六年,一共晉封了十二家親王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也是就俗稱的“鐵帽子王”。其中開國的時候八家親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一族、鄭親王濟爾哈朗一族、睿親王多爾袞一族、豫親王多鐸一族、肅親王豪格一族、克勤郡王代善長子嶽託、順承郡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這些鐵帽子王基本上都是除鄭親王濟爾哈朗一族之外,都是努爾哈赤的直系子孫。而這裡裡面最榮耀的就是代善一族,開國八大親王,他們一家就佔了三家,可謂榮耀之極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第九家就是雍正朝的康熙的兒子怡親王胤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代俠王十三爺。怡親王胤祥配享太廟,乾隆時依據雍正所定,晉封怡親王爵為世襲罔替。道光時載垣襲爵,穆宗(同治)初立時載垣與端華、肅順等同為八位顧命大臣之一。達到政治頂峰。晚清末年光緒時期,又晉封三家親王世襲罔替,分別是:恭親王奕訢一族。醇親王奕譞一族。慶親王奕劻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世爵的親王。但這時候的鐵帽子王已經不值錢了。末代皇族是最為悲慘的,但滿清還算不錯。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至於題主所說的最厲害,應該是最有能力的意思,毫無疑問最有能力就是睿親王,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是皇太極與順治兩朝宗室重臣。是順治初期攝政王,是滿清入主中原最大功臣,是實際上滿清的最高統治者。17歲就領兵出征,為八旗上三旗正白旗旗主。1636年被皇太極晉封睿親王。公元1644年,皇太極暴死,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身份輔佐福臨即帝位也就是順治。為攝政王、是滿清第一個宗室主政的親王。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完全是權傾朝野。完全視順治於無物。公元1650年冬死於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但僅僅兩個月後就被剝奪的封號,並掘其墓。直到公元1778年,乾隆帝給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總算給多爾袞一個公正的評價。應該說,多爾袞天縱英才,多爾袞清朝入關的實際指揮者,他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如果沒有多爾袞,滿清未必可以入關。而且深謀遠慮。智勇兼備。最終成為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太上皇。但他善於謀國,不善於謀身。死後被掘墳、一生無後,實在是可惜。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七月天C37
2019-02-27

“鐵帽子王”的說法來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

1636年4月11日,後金國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在盛京(瀋陽)稱帝,改大金國號為大清,開始正式頒行封爵制度。清朝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帝。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

爵位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下一代繼承人要降為郡王;郡王去世後,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降為公爵,以此類推。而世襲罔替王爵不受此規則限制,親王去世後,繼承人還是親王;郡王去世後,繼承人還是郡王。

為了區分王爵和世襲罔替王爵,後人將世襲罔替王爵尊稱為“鐵帽子王",換言之,“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

“鐵帽子王"的俗稱形成於清朝乾隆時期,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8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和碩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多羅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另外4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和碩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和碩恭和碩親王奕訢(道光第六子)、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孫)。

在這12位鐵帽子王中,最厲害的當屬多碩睿親王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後金開國之君、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女真族(滿族),遼寧省新賓縣人, 卒於1650年(順治七年),享年39歲。是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多爾袞39年短暫的一生中,戎馬戰事佔用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在整個皇太極統治17年期間(後金10年:1626年~1636年;大清7年:1626~1642年),從17歲即隨皇太極出征,南征北戰,轉戰蒙古、朝鮮等,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因多爾袞作戰智勇雙全,皇太極賜號"墨爾根戴青"(聰明的統帥),成為皇太極的親信和得力助手。

多爾袞繼承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的遺願。1643年皇太極猝死,輔佐6歲的順治皇帝福臨(皇太極第九子)建立和穩定清王朝; 1644年(順治元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再決策,定鼎北京,國家初成一統!多爾袞是清開國的第一大功臣,更是大清入關的一等功臣,從一定意義上說,多爾袞與努爾哈赤之開國奠基一樣,開創清朝歷史新紀元。

順治皇帝福臨先後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順治七年)冬,多爾袞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追封為“清成宗”,諡號“義皇帝“。兩個月後,順治皇帝福臨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為多爾袞平反,恢復多碩睿親王封號,追諡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綜上所述,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最厲害的當仁不讓的是多碩睿親王多爾袞!

 

地中海的蔚蓝83125
2019-02-27

謝邀!

我覺得“厲害”這個概念的看哪方面,什麼程度算最厲害, 鐵帽子王嗎!事實上都挺厲害,要不能世襲罔替嗎!所以這就是個偽命題,既然選擇回答了,那我就說說這裡面的佼佼者吧!

要說這個事就要先說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乾隆時期為了表彰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愛新覺羅家族的旗主貝勒們所設的職位,那這王與別的王有什麼區別呢?關鍵就在於一個鐵字,有清一代開始,清政府的統治者吸取明王朝的經驗,為了避免宗族們養尊處優和縮減政府的支出,清朝規定了新的宗氏爵位的制度,宗氏爵位的級別一次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等,而清政府在爵位待遇上不同於明政府的是,清政府採取逐輩降級的制度,也就是說你爹是親王,到你兒子這輩就是郡王,你孫子那輩就是貝勒以此類推,我們都知道每個級別的待遇是不同的,待遇最好的當然是親王了,而親王的上面就是鐵帽子王,啥叫鐵帽子王?就是世襲罔替唄!你是鐵帽子王,你死之後可以選擇一個兒子來繼承你的爵位,而他這一脈上就永遠都可以傳承你這個鐵帽子王的爵位,當然了也有鐵帽子王到後來妹有繼承的,但是當權者為了保留鐵帽子王的名稱,也會指定誰過繼到這一脈上來繼承,當然了,這是後話那麼好,有清一代一共十二個鐵帽子王,前八個是功封的,因為貪嫩對大清國平定中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分別是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的第二個兒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親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舒爾哈齊對努爾哈赤是特殊有功的,雖然後來叛亂了,但是努爾哈赤對他的兒子們都很好。)、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爾袞同母弟)、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薩哈磷的第三子,代善的孫子)這八位,後面還有因為對執政者有特殊貢獻的我們管他叫恩封的害有四位,貪嫩是怡親王胤祥(就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忠肝義膽的拼命十三郎,雍正別的兄弟為了避諱他的名字把胤改成允了,只有這位十三爺死後被雍正恢復了胤字的名稱,讓我們見識了雍正對這位十三弟的皇恩浩蕩)、恭親王奕訢(就是俗稱鬼子六內位,道光的第六子,幫助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所以恩封鐵帽子王)、醇親王奕譞(這位就別說別的了,光緒的親爹,給個鐵帽子一點都不得了,更何況人家孫子也是皇帝——溥儀)、慶親王奕劻(乾隆的曾孫綿性的長子),加上這四位正好十二位,而且他們是拿親王雙倍工資的。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那麼鐵帽子王介紹完了,現在我們說點正事吧!到底誰是最厲害的呢?那就看從哪方面看了,若論地位那就首推禮親王代善,1616年就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實際就是親王,那時候害妹有具體爵位等級這一說),掌管正紅旗參與國之政事,名列四大貝勒之首(努爾哈赤在處理長子褚英的叛亂以後,決定啟用四大貝勒輔佐朝政制度),當時太宗皇太極只是排第四位,崇德元年皇太極登基之後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代善在戰場上的功勞我們這裡就不表了,人家一門仨鐵帽子王足以說明一切,代善先是努爾哈赤駕崩以後擁立皇太極為帝,隨後最重要得功勞就是皇太極死後,代善全力支持由太宗皇子繼承皇位,這樣福臨才得以順利繼位,當時豪格掌管兩黃旗,多爾袞掌管兩藍旗,而且還有鑲藍旗的支持,可以說當時跟豪格部分伯仲,此時代善的意向成為了皇位繼承者的關鍵,眾所周知最後代善選擇支持皇子繼承,這樣福臨才順利繼位,開創了大清定鼎中原二百多年的基業,可以說妹有代善就沒有皇太極一脈皇位的世代相傳,妹有代善就妹有滿清皇權的順利過渡、平定天下,所以禮親王在所有親王中地位最高,資格最老,歷代的禮親王都是被皇帝厚待的,甚至每天呈送的奏摺都皇帝都必須先看禮親王的,就比如其他鐵帽子王或軍機大臣有緊急的呈揍都必須排在禮親王之後,即使禮親王那只是請安摺子,皇帝也必須先看先答覆。所以要說鐵帽子王最尊貴要首推禮親王代善。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如果全力最大的應該屬睿親王多爾袞了。多爾袞,努爾哈赤得第十四子,大妃阿巴亥的所生的第二子,關於多爾袞的履歷和功績在這裡我們就不多說了,在百度裡隨便都能查到,關鍵是要說得話篇幅太長,人家立的功是真多呀,無論是對皇太極的功勞害是對順治得功勞,多爾袞都可以說首屈一指,順治就更別說了,因為皇太極是猝死,生前並妹有則立儲君,所以關於誰是繼承實際上在皇族內部是產生分歧的,有資格的有皇太極長子豪格,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讀過歷史得都知道,我國君主繼位有三種,即推舉制、禪讓制和繼承志,那麼繼承志又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兩種,特別是滿族本就有大家公推君主得習慣,比如皇太極就是其他三個貝勒推舉成皇帝得,其實所謂皇權繼承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有軍權的支撐,當時滿族是八旗制度,部隊的指揮權都在各個旗主手裡,那麼誰資格繼承,實際上也就是看誰手裡支持自己的旗主多,當時豪格是是正藍旗主,而兩黃旗是支持皇子繼位的(很好理解,因為兩黃旗是妹有旗主的,直接歸皇帝統領,是皇帝的親兵衛隊,他們只能支持皇子繼位,因為只有皇子繼位才能保證其地位),特別是豪格是皇帝的長子,而且還有軍功,常年追隨父親除外征戰,所以跟兩黃旗得將領也建立了身後得友誼,致使兩黃旗支持豪格繼位,這樣豪格手裡就有三旗的兵力了,多爾袞呢,自己是正白旗的旗主,自己同母弟多鐸是鑲白旗旗主,而鑲紅旗的碩託也是支持多爾袞的,這樣多爾袞手裡也有三旗,可以說雙方是棋逢對手虎視眈眈,這就顯得正紅旗的代善和鑲藍旗的濟爾哈朗的意見極為重要,議政大會上雙方各執己見,劍拔弩張,兩黃旗的將領們更是以死相逼要求立皇子,而兩白旗也是躍躍欲試,試圖魚死網破,特別是多鐸已經說出如果不推多爾袞為帝就火併當場的話,此時帝國的興衰在此一舉。先豪格說話了,他看此時情況準備以退為進謙虛得說“我德才微薄,不能勝任帝位,我決定退出了”,要說豪格害是年輕呀,本以為這招以退為進,大家都會就範,突然多爾袞接話說“既然豪格不願意稱帝,那麼就另選別人”,一句話就給豪格砸蒙圈了,估計當時就有別人在場,如果就自己都的扯自己嘴巴子,代善一看豪格退出了繼位資格,馬上說“我正紅旗是支持皇子繼位的”,最後濟爾哈朗說“皇九子福臨天資聰慧,可立為帝”,隨後兩黃旗附議,此時地位已經傾斜福臨,因為兩黃旗初衷就是支持皇子,既然豪格沒希望了,只要是皇子都行,那正紅旗也支持皇子繼位,再加上濟爾哈朗的鑲藍旗也支持福臨,八旗有五旗都支持福臨,多爾袞一看大勢已去,馬上表示也支持福臨,同時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輔佐少年天子,這也就同為攝政王,多爾袞主外,濟爾哈朗主內,順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率領清軍進入北京,迎接順治帝入京登基定鼎中原,隨後排擠濟爾哈朗,先封叔父攝政王,又封皇叔父攝政王,最後封為皇父攝政王。何為皇父攝政王?就是皇帝的父親,事實上多爾袞軍政大權在手,穿著待遇幾乎與皇帝無樣,因為順治當時年紀上幼,所有軍政大事都有多爾袞定奪,甚至當時老百姓只知道有皇父攝政王,不知道有順治皇帝,死後更是被追任為“清成宗”,諡號“義皇帝”。何為義?讓天下稱為義,死後也按皇帝規格下葬,至於兩個月後被順治挖墳鞭屍那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這裡不說,以後姆們有機會要講。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上訴兩位,我覺得是鐵帽子王裡最厲害的,如果有不同意見之處,害請大家批評指正。

青言论史
2019-02-27

滿清一共有十二系鐵帽子王,應該說每一系的祖先都比較厲害。當然,也有例外。

先說兩位最賢明的——睿親王多爾袞、恭忠親王奕訢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多爾袞是清朝入關以後的頭幾年,大清王朝的實際上的統治者。他也稱得上是大清朝第一位賢王。清朝日後的基本制度,都是多爾袞在入關之初草創的。這些制度,當然有優有劣,有的制度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比如剃髮令),但是總的來說,多爾袞對清朝入關後的穩定還是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的。

而奕訢就相當於兩百年後的多爾袞。他在清末的遭遇和作用,其實和多爾袞是極其相似的: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多爾袞和前朝皇帝皇太極關係極好,奕訢少年時和哥哥咸豐也極好;

多爾袞輔佐小皇帝順治殫精竭慮,奕訢也為了同治剖心輸丹;

多爾袞和嫂子關係比較密切,奕訢也和慈禧、慈安合作愉快;

多爾袞打開了山海關,奕訢打開了國門逐步開放......

客觀地說,奕訢對晚清的朝局是相當有貢獻的。如果說多爾袞是開創之親王的話,那奕訢就是挽狂瀾於既倒的賢王。已經越來越得到史學界認可的“同光中興”,功勞簿裡,必須要記上時任軍機大臣領班的奕訢一筆。因此他去世以後,獲得了親王的最高諡號——忠。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再說兩個相當平庸甚至混賬的——醇賢親王奕譞和慶密親王奕劻。

奕譞其實不算多混賬,他只是平庸。作為咸豐的七弟,慈禧的妹夫,他本來其實也沒想多麼干政。但是慈禧攬權心切,需要一個白手套,於是就選了這位老實敦厚的王爺來給自己當傀儡。因此,這位並不聰明的王爺才能獲得“賢”的名頭。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奕劻就是真混賬了。他比奕譞還廢物,反而更加能貪汙。他和皇家的血緣其實極其疏遠,純粹是靠著聽話肯辦事才得到慈禧的青睞。在他死後,溥儀賜諡號的時候甚至要給他賜“狗”,最後在勸說下才哼哼著換成了“密”,也是個地道的惡諡。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最终审判日
2019-02-27

清朝的鐵帽子王不同於其他的王爵,世襲罔替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爺爺是什麼待遇,後代子孫也是什麼待遇。只要你自己別作死,別站錯隊,皇帝跟你是心連心的。

說到八個誰最厲害,不敢一概而論。因為時移事易。如果從時間先後說的話,那禮親王代善肯定是第一個牛人。太祖的第二子,一度因戰功赫赫被內定為汗位繼承人,正紅旗旗主。後因為亂搞男女關係被冷淡了。

接著就是鑲白旗旗主,睿親王多爾袞。戰功卓著,對順治有擁立之功,曾經權傾朝野。後因罪削爵(最終被恢復)。

其他後面有四位恩封的鐵帽子,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和慶親王。這四個只能算是一時人物了。

森蚁聊史
2019-02-27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要說到最厲害的一個,當屬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何呢?因為他上吃孝莊,下壓順治,一人掌控全局,清軍入關後,安定中原,穩定朝局,他的出現對清王朝的政局鞏固和穩定,都有著突出的貢獻。


上吃孝莊,下壓順治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多爾袞與孝莊之間的祕史,一直是史學家爭論不休的焦點,雖然沒有最終的定奪出結論,但多爾袞在清初的地位,確實是聲勢滔天,無人可及。就連貴為太后的孝莊,對多爾袞的忌憚,也是十分的明顯,不然也不會有了後世的疑雲紛說了。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另外就是對順治帝的壓制,可以說福臨可以作皇帝,離不開多爾袞在背後的暗中扶持。雖然多爾袞在立福臨的這件事上,有點迫不得已,但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其年齡尚小,沒有多大的政治背景,確實操控起來會顯的得心應手。

而事實的結果,亦是如此。多爾袞在順治朝的聲勢壓過了順治,不僅權力達到了巔峰,而且更是自命不凡,被封位“皇父攝政王”,儼然一種要凌駕於皇權之上的至高存在,可見一斑。當然他的這種行為,也給幼小的順治帝留下了陰影。

穩定朝廷,鞏固朝局,平定中原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要說多爾袞最大的功績,無疑是平定了中原,鞏固了朝局。如果說沒有了多爾袞的話,那麼清初的政局將會變得很動盪,甚至還會有可能出現分裂的情況,不得不說多爾袞在清初的政局中所起到的作用之深,確實不遑多讓。

當時就有這麼一個插曲,皇太極死後,朝堂上的政局開始各懷鬼胎,只要稍微有點能力角逐皇位之人,都想窺探。這其中就包括豪格,多爾袞,代善在內的多股勢力,雖最終答案揭曉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但無疑結果偏向哪一方,都勢必會卸起一場無必要的廝殺。最終,在多爾袞的協調妥協下,持口角的雙方,才得以作出了退讓。最終推選出了由福臨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決斷,至此,混亂的諸位爭奪,才得以平息。

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哪個最厲害?

隨著朝堂政局的鞏固,清王朝才有了凝聚的力量,得以勢如破竹地攻入到山海關中,消滅了所有的力量,從而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

四川達州
2019-02-28

當然是慶親王最厲害。

貪汙腐敗來一個鐵帽子。

珍爱婚庆32
2019-02-27

個人覺得在鐵帽子王當中最厲害的當屬睿親王多爾袞,其一,作為皇叔父攝政王,權傾朝野,就連當時的順治皇帝也不得不聽他的其二,大清的建立與多爾袞密不可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