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城市影像 | 嶺南之南, 西湖以西——行攝惠州
影像派
1/16 惠州,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東江流域下游,南鄰深圳、東莞,西接廣州,是一個有“嶺南名郡”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16 相比鄰近的廣、深兩城,惠州的生活節奏較慢,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宜居城市。
3/16 江北,位於東江之北,是惠州的新城區。當地人說,十多年前,這裡到處還是田地魚塘,而如今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4/16 朝京門,惠州的一張歷史名片,它南臨西湖,北望東江,在歷史上曾被兵家譽為“東江要塞”。據史料記載,朝京門始建於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當年為“北門”。洪武二十年(1389年),再擴規模,改北門為“朝京門”,遂得其名。它曾毀於戰亂年代,後按明代北門原貌,於2006年恢復重建。
5/16 西湖,是惠州的一個國家AAAAA級景區,其面積3.2平方公里,水體面積為1.68平方公里,其景觀由“五湖六橋十八景”組成。\n\n據史料記載,西湖在東漢時期曾是荒野之地,直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知州陳稱對西湖進行了治理,後來,北宋文豪蘇東坡被朝廷貶至惠州,在安置嶺南三年間,其帶頭捐資築橋修堤,“蘇堤”一名便源於此。
6/16 沿著蘇堤直走,過了西新橋來到西山,上面便是泗洲塔。它始建於唐中宗年間,明朝萬曆年間重建,塔身呈平面八角形,塔共七層,高為37.7米。蘇東坡曾為其寫下傳世佳句:\n“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湧鑫門外看。”\n\n夕陽西下,泗洲塔在餘暉中輪廓鮮明。
7/16 徜徉湖邊,晚風徐徐,月色幽幽,靜觀夜色,且聽微瀾。
8/16 高榜山是惠州西湖十八景之 “榜嶺春霖”所在地,其雖海拔不高,但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望西湖玉塔微瀾,南觀紅花湖秀麗山水。\n\n紅花湖屬水庫型風景區,由紅花湖水庫、大石壁水庫、東西入口公園組成,庫區水面約1.62平方公里,水深28米。內建有18公里的綠道,是戶外徒步與騎行的絕佳去處。\n\n站在高榜山上,看紅花湖夕陽盡染。
9/16 位於高榜山的電視轉播塔,亦被稱之為“祥雲塔”,每逢節日,它與西湖的燈光一同點亮。
10/16 山頂,是一座共有五層、名為“掛榜閣”的明清式建築。許多臨近中考或高考的學生喜歡到此一遊,並在閣兩側的“狀元樹”和“將軍樹”下許下心願,祝福自己“金榜題名”、“高中榜首”。
11/16 有江必有橋,東江從惠州的城區穿境而過,因此,“橋”便是連接陸路與水路必不可少的建築。\n\n在七彩燈飾的裝點之下,合生大橋成了東江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12/16 清晨外出拍攝,路過惠州大橋,我有幸偶遇了一場火燒雲,橘紅色的雲霞燃燒了整片東方的天空,氣勢磅礴,絢麗迷人。
13/16 旭日東昇,金色的朝陽透過薄薄晨霧,悄悄喚醒這個城市,惠州大橋上的行人和車輛開始逐漸增多。
14/16 黃昏,將暮未暮,是觀賞江景的良機。若能遇上晚霞,你便可感受“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詩意。
15/16 合江樓,位於西枝江與東江的匯合處,為廣東六大名樓之一。它曾是宋代皇華館內的一座江樓,相當於招待官員的高級賓館。蘇東坡在謫居惠州三年時,曾寓居於此,並作下《寓居合江樓》等膾炙人口的詩篇。\n\n因原址被佔用,現在的合江樓為2006年異址重建,高近50米,清代官式風格建築。
16/16 夜幕初臨,江北沿江一帶華燈初上。站在東新橋上,欣賞東江夜色。
2019-04-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