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照片:1912年北京東嶽廟,現北京北京民俗博物館
歷史圖片社
1/9 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位於繁華的朝陽門外大街,始建於元代延佑六年(1319),主祀泰山神東嶽大帝,佔地6萬平方米,古建376間,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9 歷史上的東嶽廟為國家祀典之所,民間祭祀活動則更為盛大,成為具有豐厚底蘊的民俗文化活動中心,故修復后辟為北京民俗博物館。每逢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本館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北京民俗博物館是瞭解北京、認識北京的窗口。
3/9 東嶽廟是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張留孫籌資修建的,公元13世紀末期時,張留孫被元朝皇帝封為玄教大宗師、正一教主。後來他決定修建東嶽廟,但工程剛開始他就去世了,於是工程就由他的弟子吳全節完成。從1319年開始修建,到1323年竣工,由皇帝賜名東嶽仁聖宮,作為東嶽大帝的行宮。
4/9 東嶽廟由正院、東院和西院三部分組成,清朝(1644-1911年)時,東嶽廟第17代道士馬官麟又擴建了東、西兩院。現存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清朝的遺物。
5/9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正統十二年(1447年)英宗修葺東嶽廟,五月開工,八月間落成。完工後,明英宗朱祁鎮親自撰寫《御製東嶽廟碑》,將前殿改名岱嶽,供奉東嶽山神,後殿改名育德,為東嶽大帝及淑明坤德帝后的神寢。
6/9 隆慶三年(1569年),京都善士雷洪、餘和、王盤、王敏,督工雷清等領眾捐資重修東嶽大帝、七十六司等神像,一年後完工,立碑《東嶽廟重新聖像碑記》。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內宮監總理太監馬謙、陳永壽、盧升發願添建廟前的琉璃牌坊,南北額曰“秩祀岱宗”“永延帝祚”。此時,東嶽廟的中路部分已經具備了現有的格局。
7/9 清順治八年(1651年)炳靈公殿重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東嶽廟因居民不慎而失火,次年(1699年)聖祖動用廣善庫金準備重修。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開工,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完工。
8/9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東嶽廟第十七代道士馬宜麟出資修建東廊的春秋殿,將東廊與中院打通。重修西廊之鬥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倉神殿、在馬道口(今金臺路附近)設立了義園(公墓),重修了芳嘉園的三義廟,還在東嶽廟內創辦了義學,收容家境貧寒的子弟入學。
9/9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東嶽廟屢遭廟內駐軍的騷擾。時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給不繼,漸趨衰落,僅靠出租房屋維持日常用度。建國前夕廟內已經破敗不堪。一批山西學生到北京請願,住在東嶽廟,將廟裡的許多神像推倒砸碎,想從塑像“肚子”裡找出些金銀寶貝。其後,朝陽區公安分局和北京市國家安全三局相繼進駐東嶽廟。東嶽廟就此關閉。沉寂了整整半個世紀。
2019-05-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