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這樣一批年輕的舞者
人民畫報
1/6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南邊住著一批年輕的舞者,他們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實驗歌劇院舞蹈隊的學員。1953年,本刊記者來此採訪時隊裡已有學員近百人,他們均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當年,劇院特別安排專人為他們進行文化課學習的輔導,其課程也是根據學員年齡和文化程度差異而分班設立的。(組圖攝影 黃鴻輝\/人民畫報;圖片來源:人民畫報中國專題圖庫)
2/6 當時,劇院以培養自己的舞蹈演員為目的,併為將來的民族舞劇做準備。他們在傳授學員文化知識的同時,重點安排學員進行舞蹈基本的訓練,學習舞蹈組合、音樂基礎等知識。每天上午是學員們的練功時間。
3/6 這裡的舞蹈學員隊以中國古典舞為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其次是中國民間舞和少數民族舞等。為能領會思想感情與勞作的一致,學員們在練習中國古典舞中“穿針線”的動作。
4/6 中國古典舞蹈的內涵十分豐富,其基本動作具有極高的雕塑感。如:“射雁”“順風旗”“大鵬展翹”等。這是“射雁”,是中國古典舞蹈的一種姿態。
5/6 中國古典歌舞劇、崑曲著名演員韓世昌,對古典歌舞和表演藝術始終不懈地刻苦鑽研,並竭盡全力培養人才。這是他在指導學員們練習“臥魚”的姿態。
6/6 那時,學員們還會學習蘇聯舞蹈,並有蘇聯芭蕾舞基本訓練的課程。這是小學員姚珠珠要求大家幫助她糾正芭蕾舞的姿勢。
2019-06-2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