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八零後別進來!進來你也看不懂,這些工具鑿了二千公里的人工天河
剛發現
1/15 在林州紅旗渠紀念裡,我看到了人們以前修建紅旗渠時用過的工具和物品,讓我們現在這些現代人汗顏,小時候書上看過,現在見到真的了。八零前的年青人一定不會認識這的裡的東西,下面就不要再看了,你看也不懂。圖為他們施工時的安全帽。(李剛 攝影}
2/15 這年石頭做的井口,邊上的麻繩和木桶。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現在為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3/15 馱架,這是安放在牲口背上用於馱東西的架子。施工時牲口拉貨物。這些都是以前常用的工具和用具。修建紅旗渠時,這些也都是強大的後勤保障。
4/15 鐵轆轤,漢族民間提水設施,流行於北方地區。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斗等部分構成。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當初修渠時由於國力不行,所以用的東西還是老物件。
5/15 全手繪的施工圖紙,當初沒有計算機和衛星地圖,全靠手工了。用筆一筆筆畫,那也太不容易了。
6/15 60年代的林縣的報紙,那時一個縣就有報紙,這可不容易,看看這紙都發黃了。以前沒有網絡,靠這些宣傳,傳播肯定不會太多。但是有林縣本地人看到就夠了,因為參與工程的人都是當地的。
7/15 鐵錘,這樣大的,你見過嗎?就是用這樣的鐵錘開山劈路的。這種工具可以立下了汗馬功勞。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農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從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下絕引漳河水入林州。
8/15 看看這錘頭,這可是當初用過的,都變了形,可見出了多少力。你也可以在此掄上一錘扶上一釺,照張相,體驗一下當年鐵姑娘和男同志一起掄錘打釺,開山放炮,真正頂起半邊天的感受。
9/15 這些空中掛的籃子知道是幹什麼用的嗎?當然不是裝菜的,那是當時裝開山建路的石頭,是用這些籃子運送的。
10/15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11/15 這是當初人們用的鐵水壺,非常大,一壺可以裝好幾暖瓶,現在的人們已經看不到了。
12/15 那時的暖瓶用竹子包裹著保溫,你見過嗎?
13/15 墊肩和馬勺。墊肩是挑或扛東西的時候放在肩膀上的墊子,用來減少摩擦,保護衣服和皮膚。馬勺原本是先民的一種生活用具。從夏商沿用至今,選用優質的桐木、春木、桃木等作為原料,通過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細刻而成。在修紅旗渠時,人們用這勺盛水、盛飯和其它用途。
14/15 修渠民工自己動手,想盡各種辦法解決住的問題。大家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縫中,有的壘石庵,有的挖窯洞,有的露天打鋪,睡在沒有房頂、沒有床、更沒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當鋪草,真是鋪地蓋天。幾塊布撐起來,就是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難再苦,可是整個工地上沒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錢蓋過一間房子。民工們帶著家裡的鐵钁、鐵鍬、小推車上了工地,用這些原始的勞動工具,開始了修建紅旗。
15/15 這是我從高空拍攝的紅旗渠分水苑,從這裡開始把水分給全林州。上面的東西你見過嗎?【歡迎關注“剛發現”頭條號,它將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原創獨家視覺效果,領略不一樣的美景、美圖、趣事、奇聞。全為原創作品,敬請轉發!】
2017-06-09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