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兩老人加起來201歲,手上的銀戒81年未取下,生9個子女只養活2個
乙圖
1/17 這是一對百歲老人的故事,今年兩個人年齡加起來已經201歲,結婚已經81年。這才叫真正的白頭偕老,相濡以沫。他們就是重慶奉節縣馮坪鄉皁角村的向永山和吳喜安老人,去年分別是100歲和101歲。今天小編來跟你講講兩個老人的愛情故事。(圖片來自東方IC)
2/17 80多年,兩個老人相濡以沫,沒有分開過一天。吳喜安本不愛笑,卻經常被幽默風趣的向永山逗得合不攏嘴。吳喜安身體硬朗但聽力不好,向永山便成了她的“傳聲器”;向永山耳聰目明但腿腳不太好使,吳喜安便成了他的另一支“柺杖”。他們滋養愛情和維繫婚姻的方式是:待人和善、永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彼此分隔絕不超過1天。(圖片來自東方IC)
3/17 在奉節縣天坑地縫景區的公路盡頭分佈著一片農家,這就是馮坪鄉皁角村。100年前,向永山出生在這裡。向永山家從爺爺輩起,世代養騾,專事運鹽、糧食等雜貨,生活不太富足,但有十塊水田。在向永山家,翻過山再走半天路,是吳喜安的家。吳家做販賣糧食小買賣,勉強能吃飽飯。那個時候,向家有運輸工具、吳家有貨,一來二往,兩家熟悉起來。圖為習慣了給丈夫向永山夾菜的百歲老太吳喜安在飯桌上細心照顧老伴。(圖片來自東方IC)
4/17 吳喜安3歲時,傳統的纏足痛得她撕心裂肺,6歲時,雙方父母就給她與向永山訂了娃娃親,因為那時向家較其他家庭水田多些,嫁過去不會捱餓。她沒上過學堂,除了認得自己和老伴的姓名外,再不認識其他字,更寫不來一個字。圖為戴上老花鏡的百歲老太吳喜安細心地做著土布鞋。(圖片來自東方IC)
5/17 1936年的臘月,吳喜安19歲,迎親花轎將吳喜安接到向家院壩。陪嫁物品中,蚊帳帳簾和枕套尤其讓向永山很驚歎:刺繡的牡丹花綻放、蝴蝶及鳳凰栩栩如生,似要從布料上蹦出來。這讓吳喜安十分害羞。圖為百歲夫妻坐在陪伴他們81年的木床上聊過去的往事。(圖片來自東方IC)
6/17 80多年後,吳喜安講出刺繡的特殊含義,因為婚前從未見過丈夫長得啥樣,只直到是牽騾的,女人都想嫁給好男人,生活得美滿幸福。媽媽告訴她,她可以不認識字,但必須精通刺繡活兒。由此,她把對幸福美滿的家庭期盼,寄託在針尖,藉助意寓美好的牡丹花、蝴蝶及鳳凰,投射一顆質樸的少女心。圖為>牙齒全部掉光的百歲老太吳喜安用牙根吃著堅硬的黃瓜。(圖片來自東方IC)
7/17 向永山說,那個時候,差不多每隔十天半月,愛人就會在白布、藍布等色彩布料上,一手持毛筆蘸墨,一手扶布料,畫牡丹,畫蝴蝶,畫花草,他在一旁磨墨,不時說說暖心話。吳喜安除刺繡精美的帳簾和枕套上外,還會秀布鞋和鞋墊。圖為百歲老太吳喜安手拿毛筆繪製繡花用的圖案。(圖片來自東方IC)
8/17 80多年後,向永山和吳喜安依然恩愛如初。兩個老人的兒子向良貴已經67歲,他說自他記事起,母親在布上畫出的圖案,就有兩種。一種是父親收藏的,偶爾被拿出來晒一晒。還有一種,就是母親給鄉里鄉親秀的圖案,四五十年來,周邊十里八鄉嫁女的家庭來討畫圖吉祥,回家按圖刺繡。(圖片來自東方IC)
9/17 向家住的是一樓一底,說起父母愛情,兒子向良貴拿出一個銅鈴。“它是當年我媽陪嫁過來的,也是現在他們唯一的愛情信物。” 81年前,陪嫁銅鈴有8對。母親把鈴系在丈夫的3頭騾子脖上。那時,向永山牽騾子討生活,早上出門走到很遠了,回頭都還能看到吳喜安站家門,依依不捨目送他。圖為當年吳喜安陪嫁過來的銅鈴,向永山向寶貝一樣保存著。(圖片來自東方IC)
10/17 婚後的向永山承擔起養家責任。他子承父業加入馬幫,山上山下運貨,賺點油鹽錢。每一次牽馬出門,向永山都要把銅鈴套在馬上。在夫妻短暫分別的時間,銅鈴輕吟在向永山左右,如妻相伴。夕陽西下,叮噹叮噹的銅鈴,一聲一聲,穿過山谷。灶臺前的吳喜安知道,這是丈夫歸家的聲音。圖為孝敬的孫女向紹榮為奶奶穿鞋。(圖片來自東方IC)
11/17 如今,80多年過去,系在繩上大小如鴿子蛋大小的銅鈴,輕輕搖動,銅鈴聲還像當年一樣清脆,玫紅色的綁鈴繩索卻已被歲月磨舊褪色。銅鈴一直被吳喜安視若珍寶,那是她僅存的嫁妝。圖為三歲時裹腳的吳喜安腳掌和一個智能手機一般長短。(圖片來自東方IC)
12/17 現在的向永山已經不騎馬。他腿腳有點兒不靈便,走路費力。吳喜安是老伴兒的“柺棍”,但她耳朵背,向永山給她當“助聽器”。孫女說,現在主要是奶奶照顧小她一歲的爺爺,爺爺上廁所不方便,奶奶就在屋裡放個便盆,爺爺大小便後奶奶提到外面廁所倒掉。圖為當年向永山送給妻子吳喜安的銀戒一戴就是81年,從未有取過。(圖片來自東方IC)
13/17 百歲的吳喜安保持著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的習慣。吃過早飯,她就拿出針線籃子,搬個小板凳坐在院子裡繡鞋子。繡的花樣豐富,有蝴蝶有花草,老人家一筆一畫設計,再一針一線繡好10歲學會的手藝越老越純熟。她做活,他就在一邊看著。就像81年前,看著他心愛的女人一樣。圖為百歲老太吳喜安親手秀的藍布圍鏈。(圖片來自東方IC)
14/17 兩個人生了九個孩子。過去醫療條件差,加上吃不飽飯,只養大了最後兩個。開枝散葉,現在一家人五世同堂,最小的第五代玄外孫已經3歲。圖為百歲老人吳喜安五世同堂。(圖片來自東方IC)
15/17 每年過年,50多口人的大家庭都要聚在一起,其樂融融。說起二老長壽的祕訣,,重孫顏秀勇說,一是心態好,不亂髮脾氣;二是心腸好,積善助人,就連走路時看見路上的石頭歪了,都會把石頭挪好,怕別人絆倒摔跤。圖為農家院壩裡,五世同堂共享天倫之樂。(圖片來自東方IC)
16/17 圖為歲月雖然讓我們顯得年邁,但彼此的恩愛永存。百歲老太吳喜安手牽著99歲的丈夫向永山一起在陽光下散步。(圖片來自東方IC)
17/17 圖為兩個老人百歲夫妻過著清淡的日子。(本組圖片拍攝於2017年)(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2-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