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在路遙小說《人生》的扉頁上,有這麼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這句話,對於平凡人和有所成就的人而言,都同樣適用。一代代的人才,都是通過不斷的努力探索和追求,才從普通人成為一代名士的。這人生中關鍵的幾步,常常在於個人的選擇。能否有所成就,或被世人銘記,這幾步就顯得非常重要。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而對於本文的主人公而言,如果身體素質足夠出眾,也許,他將走上另一條道路,會成為和竺可楨比肩的氣象學家。但,機緣巧合、陰差陽錯,他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幾十年的歲月中,他磨練成為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因時代原因,他也成為我國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者之一,這樣的人生,對於當代仍有借鑑的意義。

這位主人公是誰呢?他叫,陸維釗。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陸先生生於浙江平湖新倉鎮,他的家勉強可稱為“書香門第”,但他的成長卻顯得頗為坎坷。

祖父陸勳,是隻有一個名分的科舉人士,沒有正式考上功名,只好擔任私塾教師,前後20多年,在中年之後,還曾懸壺濟世。

父親,對於陸維釗是個模糊的概念。因為在他出生前四個月,僅僅23歲的父親,就因傷寒病故。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1974年,37歲的學生章祖安與陸維釗先生(右)

在這樣的家庭成長,陸維釗自然是缺乏家庭溫暖的。但好在他並沒有因此而失學,15歲之前,他只短暫讀了三年小學,然後在家被祖父指導了四年傳統文化。當時正值民國初年,文從沈夢瞭解,文化教育方式有所鬆動,而祖父注重道德學問,淡泊名利,精通詩、書、畫,在家的幾年裡,奠定了陸維釗紮實的傳統藝術根基,對他的人生大有裨益。

14歲時,陸維釗再次入校,順利地完成了小學課程。21歲那年,他考入了南京師範高等學校文史地部,當時的老師是竺可楨。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為什麼要考入這個專業呢?當時氣象學是新學科,為了成為國家有用的專門人才,陸維釗就選了這個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

但是,命運是個奇怪的東西,本以為可以就這樣鑽研下去,說不定,他會成為和竺可楨一樣的氣象學家,但入學不久的身體疾病改變了他人生的關鍵步驟。

1921年,22歲的陸維釗足患“流火”,不宜在野外實習——流火是什麼病呢?在當代已經不會再應用的這詞,被書畫圈細心的找了又找,查了又查,大約可認定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腿部、足部的腫脹病,可能是淋巴管炎!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陸維釗只好改學文史,為此學業延長了一年。

同樣在師範學校裡,他在這裡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和書法方面的基礎,1925年畢業。畢業不久,他的老師就舉薦他擔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王國維先生的助教。

只是,不久祖父就病重了,陸維釗和王國維的聯繫就此消散。

此後的20多年,陸維釗工作幾經變遷,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曾經擔任過中學教師,國文教員,大學副教授,不管職稱怎麼變,生活狀態如何坎坷,他在書法方面的摸索創作,不遺餘力!

由此,他也結識了樊少雲,吳湖帆等先生,在文化圈漸漸有了聲望。

轉眼到了1960年代,進入陸維釗個人書法創作的低潮時期,這和時局有關係,也和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不佳聯繫緊密。1970年9月,他曾因疾病住院。

之後,舊病又於1974年復發,不久,就發現他身體有癌變跡象,這對他的精神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也正是由於身體狀況不佳,在熬了六年之後,老人就病故了。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在病痛中熬日子,身體要遭受常人無法體驗的痛苦,這種感受,大約只有病中人才能真切、準確的體會。對於像陸維釗這樣,一批有著人生理想和追求、又深感時光催促的人,在痛苦面前,必定是有著堅強意志的,他們要為世人留下自己的東西!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陸維釗這樣度過:

他,大量的創作書法作品,和沙孟海等名士,相互酬唱!

他為岳飛墓撰寫銘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他主持招收全國第一批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主要人物有:朱關田,王冬齡,邱振中,祝遂之,陳振濂……

但是,他的身份一直是副教授,直到1980年春,在病榻前,他才獲批升任教授。但這對他來說已經沒多少意義了!

在最後的日子裡,在病床上,陸維釗的堅持令人垂淚: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他為潘天壽先生書寫墓碑,這也是他的絕筆;他堅持主持教學工作,在臨終前一週,在病榻上給學生講了最後一節課……

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業,自知不久於人世的他,將研究生託付給沙孟海先生……

老人在書法方面還有很大的貢獻,他研究出了“蜾扁書”,這種失傳的字體是他開創的,雖褒貶不一,但,創造性,是毋庸置疑的!

竺可楨學生因病學文史,曾任王國維助教,病榻上為潘天壽寫墓碑

這就是陸維釗先生的一生,值得緬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