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具有千年歷史的新疆大饢,維族阿姨不顧遊客婉拒熱情招待
蘇丹卿
1/9 在新疆鄯善縣內的吐峪溝村距今已有2800年曆史了,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落。村莊的風貌依舊保存完整,是新疆現存最古老的維族古村落。村裡的人們也是極為善良淳樸,見到遊客十分熱情好客。
2/9 饢,是新疆特有的風味小吃,也是維吾爾族不可缺少的傳統美食。在新疆,饢有五十多個品種,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胡蘿蔔饢、捲餅饢等。據說饢最開始流行於流行於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等各國。今天的我們去一些中東國家旅遊仍是可見饢依舊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但其形已經沒有新疆這邊大而厚實,做法也不再傳統。
3/9 新疆最有名氣的就是庫車大饢,但個人認為凡是新疆的饢都十分吸引我的味蕾。在吐峪溝村內,遇到的一戶人家門口正在烤著饢,乾燥的空氣裡所瀰漫著的香氣令人頓時駐足。熱情的維族阿姨不顧遊客的婉拒,趕忙是帶著手套將一個滾燙滾燙的大饢給取了出來。
4/9 饢的歷史悠久,在古代常被稱為“胡餅”或“爐餅”,多次出現在我國史料和著作中。如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就在《寄胡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到:“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香爐。寄於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北魏文學家賈思勰在其著作《齊民要術》“食經”一節中也摘錄了關於饢的製作技術。在自治區博物館裡,也陳列著從吐魯番地區出土的唐代時期製作的饢,說明了1000多年前新疆人就已經會製作美味的饢了。
5/9 庫車縣作為西域古人類的發祥地、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唯一交匯地、西域龜茲古國的故地,饢——這種民族特色食品不僅早已出現,更衍生出文化內涵。但吐峪溝村的饢卻有一種獨特的奶香味,當我們帶著饢前往新疆其他地方旅遊時候,當地人一聞到這香氣就知道是來源於吐峪溝村。
6/9 但饢的初步形成還是在11世紀喀喇汗王朝時期。饢的發展歷史如長河一般生生不息,這對研究少數民族飲食結構、飲食歷史、飲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同時,新疆大饢的美味真的是喜歡吃的人會特別的愛吃。尤其是這剛出爐的大饢,滾燙滾燙著,香氣十足,趁熱吃的時候其味道更是誘惑。
7/9 維族阿姨的熱情好客也恰好是在體現在了這古老的饢文化中。而2800年曆史的吐峪溝所延續下來的文化也是彰顯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善良與淳樸,他們在製作饢的時候始終堅持使用純天然、綠色的原生態主料和輔料。
8/9 如今饢作為維吾爾族群眾的傳統飲食,不僅伴隨著這個民族繁衍和發展,更記載著這個民族的歷史變遷,反映著維吾爾族人的精神信仰、民族凝聚力和生活態度。它早已遠遠超越了它的物質性,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9/9 離開之前,維族阿姨與她的女兒和孫子在溫和的陽光下呈現出一種幸福的祥和味道。這一幕令人感觸頗深,忍不住抓拍一張,成為新疆之旅中最具有溫情的記憶之一。
2018-11-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