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鏡頭下:建築施工隊伍裡有些“尷尬”的女民工
旅途生活
1/12 在這個工地上,女工的數量達不到20人,她們是屬於木工組的,已經是工地裡最簡單的活,但依然很辛苦,這裡不會因為她們是女人而存在特殊化。她們都是跟著老公來到工地上做工,這裡不招收單身女性。
2/12 圖中的女孩今年23歲,新婚她跟著老公來到了這裡。稚嫩的面龐,勞累的工作但是笑起來還真是好看,還是孩子模樣的她說,等懷孕看就可以回家了。
3/12 工作很簡單,但這樣的年華里,只有一把榔頭作伴。也許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叫做“相依為命”的故事吧。
4/12 這是她們踏上的土地,這是與“女人”這二字陌生又堅強的人生。圖為下班了,她們呼喊著同伴一起回去。
5/12 圖中,丈夫還沒回來,脫下安全帽,女人們要去食堂把晚飯弄好。在這裡她們是忙碌的,以至於都沒能好好犒勞自己,因為太累因為沒有條件。
6/12 圖中,她們正在食堂打飯,一頓飯8.5元,兩個人吃,沒有看見肉。對於她們來說能省則省,畢竟來這裡是工作的而不是享福的。
7/12 圖中,一張小桌一張床就是他們在這裡的家,簡陋而又擁擠。吃飯時是倆人不多的相處時間,吃完飯他們又要回到工作崗位上。
8/12 現在這個季節夜晚的溫度下降的非常快,冷風從來沒有停止過。圖為兩名女工人在工作,剛吃完飯的她們來不及休息立馬就投入到工作當中。
9/12 她們的家離工作的地方很遠,一般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有時候她們會站在工地上,看著遠方,想念家裡的人。
10/12 女性群體有很多很多,在這個相對還不夠對稱的社會裡,對她們的關注與關心是遠遠不夠的,圖為偌大的工地裡,就只有她們還在工作。夜已深,風漸涼。
11/12 圖為兩名女工人還在工作,大約晚上九點左右才能結束,第二天一大早也就要繼續上班了。對於這樣的生活她們早已習慣。
12/12 圖為一名女民工抬頭望著天空。如今,即使同工不同酬,越來越多的女工也承擔起了和男工同樣高強度、重體力的勞動。她們高收入的背後,工作強度和超負荷工時卻往往被忽視,但為了家人和生活,大多數女工選擇了繼續忍受。
2018-11-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