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國棉一廠家屬區,大門已保護性修繕,這裡曾是老鄭州人共同的記憶
才知曉
1/10 在鄭州建設路上午後漫步,遇見鄭州國棉一廠生活區,大門修繕的很顯眼,為四柱三間牌樓式大門,四面坡屋頂,屋頂覆蓋青色簡板瓦,為磚木混合結構,造型簡約大氣。門頭上鑲嵌“鄭州國棉一廠字樣”,兩邊偏門上的“自力更生”和“勤儉建國”八個大字,蒼勁有力。80後的我對此是沒印象的,想進去看看還有沒有痕跡留下。
2/10 一進大門是一家漢庭酒店和飯店,在往後走便依稀看到一排排的舊式樓房和蒼勁的行行老樹,拿起手機百度一下得知:1953年,國家實施“一五計劃”,其中一項就是在鄭州投資1.76億元建設5個大型紡織廠。
3/10 1953年,鄭州國棉一廠開建、1954年,鄭州國棉三廠開建……到1958年,5家紡織廠在西郊的荒地上鋪展開來,從國棉一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像五姐妹一樣,在棉紡路的北側一字排開。加上改制而來的國棉二廠,6家國棉企業宣告完工。
4/10 那個年代是計劃經濟時代,六家鄭州國棉廠曾佔到鄭州市財政收入70%。可以想象當時的輝煌,生活區很安靜,沒見到幾個年輕人,大概都是做出過奉獻的老職工吧,我搭訕一位老人問起當年 老人說:“當時有句話叫‘機器一響,黃金萬兩’。廠子裡的棉布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出去,根本不用發愁銷路!當我問到到哪裡可以看到棉紡廠的輪廓時,老人唏噓說早已經沒有了
5/10 辭別老人後,我在院中看到一座老建築,這棵老樹好像在向我展示它當年歷經的輝煌和如今的不甘寂寞。
6/10 這座院子還有圍欄,這麼破舊的樓房想必早已沒有用處了
7/10 上面有“俱樂部”三個大字,這原來是當年廠裡的俱樂部,那個年代,廠裡能擁有這麼大俱樂部,真是不一般!
8/10 窗臺上這個油跡斑斑的小物件實在看不出是什麼,但總覺得會跟棉紡廠有關吧,就隨手拍下來
9/10 看著鐵質的連椅,和門口停放的幾輛自行車,想必有老年人還會光顧這裡
10/10 大門上的鎖還是老的,上面是滿滿的時光印記,終究還是走進了歷史。
2018-11-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