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走河北太行72拐鄉村路,這百年古村平時只見兩個人
浪擊天鴨
1/17 800裡太行山脈,800裡壯美畫卷。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在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劉硇村,就有一段九曲十八彎的鄉村公路從山下一直通到村裡,周圍山勢險峻,溝壑萬丈,風景獨好。山間偶爾可見石塊兒壘砌的“塔”,很像西藏地區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常見的瑪尼堆,給這裡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2/17 說到西藏大家都知道318國道上最著名的72拐,走過這條路的無不為之震撼。但是,太行山區通往劉硇村也有這樣一段九曲迴腸十八彎綿延約4公里的山路,被人戲稱為太行小72拐。自駕走上這條道,沒有一定駕駛經驗的人還真有點兒發憷。
3/17 這些年,為了引導農民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村村通水泥路一直修進了村。儘管如此,進到村裡還是冷冷清清,了無生機。
4/17 劉硇村過去曾經有300多口人,由於山高路遠缺水少電,大部分村民陸續搬下山去投靠親友,目前的劉硇村只有3戶人家5口人留守,且分散居住在三個坡頭,平日裡他們也很少見面。這是劉硇村西南坡留守的一戶人家的石頭房。早春樹葉還沒有發芽,顯得有些蒼涼。
5/17 這是另外一戶人家的小院,房頂上擺放著這去年收穫的玉米。據說,這戶人家就住這兩位老人,時常下山去兒女家小住,攝影師浪擊天鴨來訪過幾次從來沒見到他們的面。
6/17 春天到來的時候,山谷裡有了新綠,似乎也有了些許的生機和活力。一位老人牽著驢在放牧。
7/17 老人介紹說,村裡的人家搬下山後,有限的土地每年只耕種一季。由於山高缺水,大多數只能種植玉米,而且是望天收。平時,這些不知流傳了多少代人辛辛苦苦開挖壘砌平整的梯田都處於撂荒狀態。遠處的山坡有梨樹也開花了。
8/17 就在平原區域限號治霾的時候,大山裡的空氣卻特別的好。劉硇村的古石板房,完全用當地的紅巖石建造,房頂也不例外。冬暖夏涼,保溫隔熱。
9/17 如今,72歲的劉民的老人和老伴兒王心梅(70歲)已經在這裡共同生活了52年。他們說,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已成家並搬下山去,自己捨不得這點兒家業,一直留守在這個空殼村相依為命,自給自足,享受著田園生活的快樂。
10/17 村民王心梅說,她和老伴平時就養著兩頭驢和幾十只土雞打發時光,還種著幾畝地,農忙時就去管理管理。她說,村裡還有一個放羊的老頭,每天一早就趕著羊群去大山裡放牧了,要天黑才回來。
11/17 這張照片是在劉硇村山崖對面的康硇村拍攝的。站在康硇村向西南放眼望去,通往劉硇的山路猶如一條銀蜿蜒而上,跌宕起伏。難怪30年前,在那個缺電少水、山路難行、信息閉塞的艱苦條件下,村民們各自投奔親友,遠走他鄉,也在情理之中。
12/17 劉硇村一戶荒廢的院落,已多年無人打理。從院裡院外種植的樹木來看,當年這戶人家也算是很講究的吧。
13/17 這戶人家的院子雜草叢生,東邊的牆頭已經倒塌,如若到了夏季,那大樹枝繁葉茂,風吹樹擺,也是一道風景。
14/17 劉硇村一戶人家過去使用的土炕和灶臺,人去房空。偶爾有進山遊玩的揹包客“參觀”,回味一下過去山裡人家的生活狀態。
15/17 一排房屋已坍塌,只有巍然不動的太行山見證著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存在像是默默地講述著一段故事。
16/17 沿著山間小路登上村北一個高坡,回眸今日劉硇,偌大的一片古村落可以用幾近“荒無人煙”來形容。眼前空蕩蕩的山谷飄著一股淡淡的鄉愁。
17/17 一位從城裡來的登山愛好者在山谷中放鬆自我,她被太行劉硇九曲十八彎的美景陶醉。不難想象,待草木吐綠,山花爛漫,這裡還會更美。(浪擊天鴨原創作品,禁止盜用剽竊,違者必究,歡迎評論、關注,歡迎轉發!)
2019-04-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