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直擊那些偉大的遺體捐獻者,最小的才出生3個小時
寵物萌噠
1/12 遺體器官捐獻,指的就是人在死亡之後,按照個人的意願,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他人,並由醫院負責保管和調配。11歲的昭通女孩李仁鑫因病情過重,一直處於深度昏迷狀態,達到腦死亡標準。在病人即將離世之時,其父代表家屬表達了無償捐獻患者器官的願望。
2/12 這名女孩的器官,將分別移植到5名患者的身體裡,讓3名器官衰竭、生命垂危的患者重獲新生,讓2名失明的患者重見光明。
3/12 圖為“5.12”汶川大地震志願者史業寬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去世。遵循他的意願,家人將其遺體捐獻給成都大學醫學院,
4/12 住院期間,史業寬仍把抗震救災時期所獲的證書帶在身邊。他說,參加過5.12地震救援行動是他最光榮的事情。
5/12 圖中的男人叫羅爾,他和妻子捐獻了其6歲女兒羅一笑的遺體和器官。雖然在此前,羅爾的作為引起了種種爭議,但是這和羅一小無關,她是一名迴歸天堂的天使。
6/12 2014年3月7日,4歲的劉牽安在深圳市兒童醫院的急診室去世。工作人員將劉牽安的遺體抱走。劉牽安出世後,便成了醫院的常客,父母知道她的身體情況,給他起了名字叫“牽安”,牽掛平安的意思。
7/12 在前往指定存放的遺體庫前,在場所有人全部向劉牽安鞠躬,為他捐獻了角膜和遺體致敬。劉牽安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在兒子離去時顯得很安靜。但當工作人員向他們鞠躬表示敬意時,他們的淚水最終難以忍住。
8/12 圖為捐獻的遺體上擺放著紀念的菊花。“無語體師”,是深大醫學院學子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沒有動作,卻帶著學生探索人體奧妙;他們沒有表情,卻教會學生愛和感恩;他們沒有言語,卻授予學生心存感恩、時刻行善。
9/12 在一堂專業的公開課前,幕布上滾動著歷年器官捐獻者的名字。他們中,年齡最大者陳敬宇94歲,最小者譚典典出生才3個小時。而每個名字背後,都是一個關於愛與付出的故事,他們像一盞明燭,以自己的身軀延續著生命另一種意義。
10/12 在這些捐獻者中,有的是絕症病人,有的是學生,有的是民工。他們平凡,他們偉大。圖為一名簽署了器官捐獻協議的女學生。
11/12 圖中的女人叫易任秀,48歲,在江西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術。她說自己12歲時,眼睛不小心被石灰燒壞了,她感謝那些不知名‘親人’,讓我又能看見家人,看見世界。清明節到的時候,自己想為為‘他(她)送上一朵花。
12/12 圖中是一家醫院展開的致敬遺體捐獻者的活動,很多醫生都在送上自己的鮮花。那些遺體捐獻者們,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這個多彩的世界,但他們卻留下了更多美好的東西,延續了生命的美麗,造就了自己的偉大。
2017-04-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