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10 個回答
雍亲王府
2019-05-29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三十年不上朝,原因便是萬曆朝那場著名的“國本之爭”。

都說“明朝皇帝多奇葩”,而萬曆皇帝朱翊鈞無疑是“奇葩中的奇葩”,其中最為“奇葩”的事情就是身為一國之君,竟然有三十年的時間“萬事不理”,而他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另一件非常“奇葩”而又“人性”的事情,那就是“國本之爭”的問題。

按照明朝立長子為太子的“立儲”原則,萬曆皇帝應該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並且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已經成為了萬曆朝堂上所有朝臣的共識。然而,朱常洛的生母王氏,此時身份非常卑微,僅僅是名宮女,所以朱常洛非常不受萬曆皇帝的喜歡。

萬曆皇帝所喜歡的皇子是由他最為寵愛的皇貴妃鄭氏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萬曆皇帝希望能將朱常洵冊立為皇太子。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但是這種有違明朝傳統禮法制度的“任性”之舉,當即遭到了幾乎所有朝臣的一直反對,紛紛上疏萬曆皇帝,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但是萬曆皇帝卻遲遲沒有冊封之意,反而不斷處罰支持朱常洛的朝臣。於是,冊立太子的問題就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最終在李太后的干預下,萬曆皇帝還是冊立了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

而萬曆皇帝也就是因為在“立儲”的問題上,與朝臣之間產生的巨大意見分歧與偏差,直接導致其從這個時期開始,萬曆皇帝身居後宮,不見朝臣,進而“萬事不理”。

解放後萬曆皇帝的定陵被打開,基於考古的發現,有人將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歸結為萬曆皇帝的“腿疾”,但是這個理由並不充分,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萬曆皇帝由任性而又乖張的性格,以及其對於朝堂上紛亂複雜的政治局勢的厭惡。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明朝卻沒有亡在他手中,可以說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便是張居正窮盡十年之功創造了“萬曆中興”局面。

自萬曆皇帝登基之日起,朝中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在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的十年裡,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推行“一條鞭法”,整飭吏治,發展軍事力量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時的萬曆朝國庫充盈、生產恢復、邊疆穩定,可以說張居正是憑藉一人之力將明朝的國祚延長了四十年。也正是因為張居正打下的堅實基礎,明朝在經歷了萬曆皇帝如此折騰之後,依然能夠存活下來。

但是萬曆皇帝對於自己的這位老師和“恩人”,卻表現出了極為“逆反”的一面,在張居正死後,馬上對其進行了清算,家人或被囚禁或被流放,就連張居正的陵寢都遭到了損毀,不得不讓人感到遺憾。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其次,是明朝一整套限制官員權力的制度體系。

明朝自朱元璋建國之日起,就一直在不斷的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限制文官的權力。從朱棣時期開始,明朝皇帝開始發展宦官勢力,進而又通過司禮監製度對官員進行相互牽制。到了萬曆年間,這樣的一整套行政制度體系已經非常的成熟,朝臣、內閣、宦官等各階層與各級別的官員,都有著相應的制度進行約束,在這樣一整套成熟的官僚行政體系的作用下,也保證的政治體制的相對穩定。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再次,萬曆皇帝並不是徹徹底底的甩手掌櫃,有兩項事情他還是抓在手中的,一項是財政大權,一項是兵權。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單並不是完完全全的諸事不利,財政權和兵權,萬曆皇帝始終沒有放鬆。特別是在萬曆朝期間,還出現了“萬曆三大徵”,三次大戰皆以勝利告終,萬曆皇帝在其中的運籌帷幄,居中協調也是功不可沒,就連朝鮮的李氏王朝都對萬曆皇帝的復國之恩是感激涕零。這說明,萬曆皇帝還是非常的重視財權和兵權的。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儘管明朝沒有亡於萬曆皇帝之手,但是萬曆皇帝卻始終應該為明朝的滅亡負最大的責任。

也正是由於萬曆皇帝三十年“萬事不理”,進而使得明朝綱紀廢弛、邊患四起、百姓怨聲載道,民間的農民起義就此拉開了帷幕。

更為重要的是,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使得朝堂之上的官員們開始拉幫結派,進而到最後形成了東林黨和齊楚浙黨的兩大政治集團的黨政局面,而朋黨之爭在朝堂之上的愈演愈烈,黨派之間相互碾壓、相互打擊,整個朝堂之上是烏煙瘴氣,也極大的加速了明朝滅亡進程。

而造成這些問題和局面的原因就是在於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清朝時期編撰的《明史》評價萬曆皇帝曰:

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明朝的皇帝的三十年不上朝,就此成為了大明王朝走向滅亡的起點。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春秋正义
2019-05-20

需要說明的是,不上朝不意味著不幹活。不上朝有很多種解答,有說萬曆皇帝足疾,也有說是因為“爭國本”與大臣鬥氣。但總的來說,在薩爾滸之戰前,萬曆治下的大明王朝還算欣欣向榮,東南資本主義萌芽,三大徵捍衛了天朝的國威,反倒是中興之下的隱憂:天氣日漸變冷、國庫赤字突顯、君臣隔閡愈來愈大,隨著遼東軍事失敗,大明帝國的矛盾被瞬間引燃。

所以有“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

但帝國在萬曆還不至於分崩離析,原因是:張居正改革的遺產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嘉靖末期,“家家淨也”,張居正在萬曆即位以後,大刀闊斧推行改革,以一條鞭法重塑帝國的賦稅,釋放了經濟活力,以考成法重新將庸碌的官僚體系高效運轉,重用李成樑、戚繼光打造北方防線,為萬曆親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萬曆接手的是擁有1300多萬糧食的國庫,萬曆四十三年、四十四年,中國河南、河北等地區嚴重旱災,萬曆下旨,發戶部太僕寺銀十六萬兩,以及通州、德州等地倉米數十萬石賑災,並大規模減免賦稅,這不僅說明萬曆時期中央及各地仍有充足的物資儲備救災賑災,還表明皇帝對民生決不含糊,不可能不幹活。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萬曆十三年一代名將戚繼光在孤苦中病逝,但他訓練的浙兵已成為國家中堅,守衛在由他一手打造的薊鎮防線上。同時期另一個“軍事流氓”李成樑正忙著挑撥女真各部,誰不服打誰,努爾哈赤他大爺和他爹都因李成樑而死,但努爾哈赤大氣不敢出,後來反倒成了起兵的“七大恨”之一(估計是敢怒不敢言)。嘉靖以來“南倭北虜”的局面不再,國家二十多年無大規模戰事,因此萬曆三大徵能幾乎同步在西北、東北、西南進行,精兵強將一大堆,這就是萬曆自信的資本。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張居正死後,萬曆一朝沒有出現外戚、宦官、權臣亂政,反倒是“萬曆三十年,南北兩京缺尚書三人,侍郎十人,科、道官九十四人;全國缺巡撫三人,布政使、按察使、監司缺六十六人,知府缺二十五人”,萬曆通過不任用官員的方式,將一些無實事卻有實位的官位空缺出來,不僅不會出現冗官冗員,還能進一步精簡官僚體系,減少貪汙腐敗。可以這麼看,一個公司面臨困境,首先就是通過裁員節省資金,萬曆採取“休克式“的療法讓國家沉寂下來,既不會發生大的動亂,也不會迅速沉淪。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當然,如果薩爾滸的失利不發生在萬曆時期,萬曆雖做不成張居正對他要求的堯舜之君,但守成中興還是可以的。只是歷史沒有假設,萬曆並不具備他的老師那份刮骨療毒的改革魄力,他勵精圖治的熱情很快被埋在深宮之中,大明王朝也在這個平常之君的治下逐漸走進更年期。

因此,儘管萬曆對他的老師倒攻清算,但充盈的國庫、能幹的官吏、強大的軍隊,還是給了萬曆皇帝任性的資本,這也是他不會做亡國之君的原因。

摆渡人日记
2019-05-20

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誰說皇帝不上朝,就一定要亡國,誰說這代的皇帝不上朝,國家就要在他這一代亡掉。所以,題主的這個問題,有點邏輯不對。


但是,如果非要說具體原因,那麼我只能說,明朝雖然實不是亡在萬曆朝,但是滅亡的根卻在萬曆朝紮下了。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首先,萬曆28年不上朝,國家依舊運行依舊的原因,我看到有很多答友都回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明朝的內閣制,其實明朝的發展,內閣制的走向決定了大明朝的最終命運。


明朝就是一個巨大的國家機器,這個國家機器的CPU就是內閣,就是整個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同時皇帝是國家機器的象徵,皇帝本身也成了國家機器中的機構之一,是整個國家機器賴以正常運轉的必要機構,也就是說,凡事內閣討論,討論完之後,皇帝拍板。


隨著內閣制的一步步發展,明朝皇帝自己需要費心耗力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多了,更多的是內閣做好處理意見辦法,讓皇帝去裁決,皇帝嫣然成了國家的總裁,這期間,發展處一個傳話的機構——司禮監,司禮監由太監掌管,內閣出具的票擬,由司禮監的太監呈交給皇帝,起先,太監負責讀,讀完皇帝硃筆御批,再到後來,皇帝就不親自批了,直接改成了司禮監的太監代筆批蓋印,而掌管代筆蓋印的這個太監就叫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太監的頭頭。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因此,皇帝-內閣-司禮監,三方面形成了整個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循環,這就保障了國家的正常運轉。


有人說,皇帝-內閣-司禮監,三方權利互相制約,這不是非常好的嗎,其實不然,因為這時候是中國的古典封建王朝時期,內閣以及司禮監的權利都是皇帝賦予的,內閣和司禮監都是向皇帝一個人負責的,而皇帝的權利雖然受到內閣的部分制約,但是並沒有到彼此制衡的地步。


明朝內閣制的創制初衷,其實就是為了加強君主的專職集權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明成祖朱棣不像他老爹一樣事事親為,所以朱棣又設立內閣,內閣首輔其實就相當於丞相的位置,但是誰想到明朝的文人個個都是惹不起的主,內閣竟然變成了削弱皇權的物質存在,到了萬曆時期,萬曆十分痛苦於和那些文人糾纏,所以就索性學他的爺爺嘉靖,不上朝了。反正國家大事有內閣撐著,不怕。


其實,除了內閣,還有三個人的重要性,值得一提,那就是萬曆的生母慈聖皇太后、馮保和張居正。


慈聖皇太后在萬曆登基後,母儀天下,參政不亂政,秉國不貪權,為了能穩定朝政,她做了兩件事:第一,封馮保為掌印太監;第二,封張居正為內閣首輔。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而馮寶和張居正也在極力的推進改革,張居正任首輔,馮寶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可以說他們兩人的搭檔,讓張居正的改革推進的非常順利。


事實證明,慈聖太后、馮保和張居正所做的事情非常正確,間接的推動了明朝中興的“萬曆新政”,將原本氣息奄奄的大明王朝恢復了生氣,也給萬曆後來28年不上朝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不至於國家一下子就廢了。

坐看东南了
2019-06-01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萬曆皇帝實際上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開始就不上朝,萬曆皇帝9歲登基,前十年都是內閣首輔張居正輔政,萬曆皇帝只要同意張居正的意見就可以了,具體的協調、研究工作都由張居正去辦理。這樣萬曆皇帝就會比較輕鬆。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親政,幹了四年,累的焦頭爛額,從此就以身體不舒服為由,不上朝,到萬曆十九年,他就乾脆不召見大臣了,許多文件也不批,自己不再賣出紫禁城0.72平方公里的範圍,工作主要靠文來文往解決。具體由內閣操辦。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表面上看,萬曆皇帝不上朝、不見大臣,明朝也沒有亡在自己手裡。但是實際上有兩個問題要弄清楚:

一是不上朝不見大臣不代表不辦事。萬曆皇帝對重要的文件還是會批示的,不批的只是那些無關痛癢、罵罵咧咧、模稜兩可的奏疏。不見大臣的目的是眼不見心不煩,每次見到他們都要囉囉嗦嗦,沒完沒了。重要的工作還是在開展,比如科舉考試,比如萬曆三大徵,等等。所以,國家的基本運作還是有保障的。

二是沒有亡在萬曆皇帝手裡不代表明朝國勢走下坡路。明朝經過張居正改革,回覆了一些元氣,這麼大的國家,只要皇帝不是特別亂來,就算憑藉慣性,也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統治。到萬曆四十八年的時候,明朝已經處處顯示亡國之象:官場綱紀廢弛,大臣未經批准就掛印回家,黨爭激烈,大事議而不決;軍備廢弛,到處拖欠經費,同時吃空餉;東北的努爾哈赤已經建立後金政權,明朝在東北的勢力大為減弱,已經轉為守勢;皇室人口膨脹,俸祿開支巨大,而且危害各地;各地小股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所以,萬曆皇帝去世僅僅24年後,明朝就滅亡了。懶惰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你不付出代價,你的子孫要來償還,萬曆皇帝的5個兒子全部死光、被殺光,沒有一個男性後代得以流傳下來。我經常說,愛崗敬業才是你最大的福報,偷懶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心向青山
2019-05-19

這得益於明朝獨特的政治制度――內閣制。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明清,是我國古代皇權登峰造極之時,其原因便在於朱元璋廢了宰相制度。

自此,經常威脅皇權的要求禪讓的“宰相”不復存在。但皇帝總是要享福的,於是朱棣便成立了祕書處――內閣。

內閣與宰相不同,只有票擬建議而無決策權,與六部也互不隸屬,且不得干預六部事物。也就是說,內閣是獨立於整個行政機構的皇帝的專屬幕僚。

從本質上來說,在明朝內閣其實與太監是一樣的,皇帝把票擬權交給內閣,再讓太監來披紅,二者相互制約。但其權力均源自皇帝,皇帝想讓誰走人就讓誰走人。

明朝太監專權與漢唐不同,漢唐時期可以左右並廢立天子,明朝太監則只是皇帝的棋子。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萬曆為何可以不上朝也能掌控朝政了。

历史小明王
2019-05-20

關於萬曆不上朝都是不少人討論的話題,那麼不上朝是不是代表就不幹活了呢?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內閣制度的好處

經過兩百年的發展明朝的內閣制度幾乎走向了君主立憲制,一切國家大事均有內閣成員參與處理,即使這皇帝撂挑子不幹也不會導致國家機器停止運轉,如果皇帝下達了不合理的旨意,內閣也可以拒不執行,可想而知這個內閣制度已經是非常民主了。所以萬曆老兄上不上朝其實多國家沒多大影響,之所以這個話題火熱那都是當時的言官沒事找事鬧出來的。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不上朝不等於不幹活

萬曆不上朝不是因為他懶,而且是噴對一幫嘴炮言官他很煩,雞毛蒜皮的事要說,自己的私生活也要管,乾脆來一招避而不見,讓這言官對著牆壁罵去,雖然不上朝但是萬曆對朝廷大事可沒耽誤,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也是由他調兵遣將全部獲得勝利。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幕後指揮的藝術

萬曆是個聰明人駕馭群臣的能力比他爺爺嘉靖有過之而無不及,凡事不出面但是又有他背後指揮的身影,這樣的好處就是別人罵不著他但是又把事兒給辦了,所以你說他是真的不上朝嗎?能夠玩遙控指揮的可都不是一般人。

PS: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出自明神宗之口

高广银
2019-05-20

萬曆皇帝即位的時候年紀還小,內閣首輔張居正獨攬大權,成了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帝為了找幾個人來給自己幫忙,設立了幾個臨時性的官職,結果這些官職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正式的制度。明朝有一個官僚機構叫“內閣”,內閣的領導叫“內閣首輔”,這個我們都很熟悉。但你知道,“內閣”是怎麼產生的嗎?當初朱元璋為了大權獨攬,乾脆廢除了丞相。但國家大事那麼多,他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就找了幾個人來幫忙。這幾個人都很有學問,平時待在朱元璋身邊,幫他出謀劃策,這些人被稱為“大學士”。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大學士作為皇帝的顧問,圍在皇帝身邊,這就是內閣的雛形。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時候,他經常御駕親征,北伐蒙古,更需要有人來幫他處理政務。於是他就讓幾個心腹大臣經常來皇宮內部的文淵閣值班,於是文淵閣就被稱為“內閣”,這被視為內閣制度創立的標誌。明成祖在位後期,內閣的職權越來越重,可以管轄政府六部。到了明成祖的孫子明宣宗在位期間,內閣的職權進一步完善了。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都要先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起草處理意見,報皇帝批准,再發還回去。在皇帝不管事的時候,內閣就成了事實上的最高決策機構。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內閣有多強呢?萬曆皇帝年少時,對他的師父,同時也是大明朝的首輔張居正,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不敢違抗,也正因為如此,在他親自掌權之後,就決心不再受臣子的擺佈。對於正統派的要求,萬曆當然不肯答應,但也無法直接拒絕,於是只好採用拖延的辦法。可是一拖好幾年過去,也沒有找到能夠服眾的理由去廢長立愛。眼看著皇長子已經被拖成大齡男青年,萬曆無可奈何,勉強將朱常洛冊封為太子。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风雪梦不逝
2019-05-20

一個朝代的滅亡,就好像一個“上市公司”破產一樣。公司破產,最大的可能就是資金鍊斷裂,資不抵債,最後老闆實在無計可施,只能宣告破產,一切化為烏有。而大明萬曆朝,雖然皇帝不上朝,但是國家照常運轉,國家財政狀況也沒有呈現出像崇禎時期那樣,捉襟見肘的局面,甚至還一度出現過“萬曆中興”的盛世景象。萬曆的“三大徵”雖然勞民傷財,但也一定程度上維護邊疆穩定。既然國家還算安定,大明又怎麼會滅亡呢,大明只是開始走下坡路罷了。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28年不上朝的皇帝

萬曆為什麼不上朝呢,因為“爭國本”,何謂國本,國本即太子儲君。萬曆偏愛寵妃鄭貴妃,想立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朝中大臣們不同意,大臣們緊守“立嫡立長”的傳統,堅持要立皇長子朱常洛。就這樣,皇帝與大臣們兩不想讓,爭執不休。自萬曆十七年開始,萬曆皇帝早已厭倦了大臣們的一本正經與嘮嘮叨叨, 他索性就不上朝了。萬曆終日沉湎於後宮之中,不郊、不廟、不朝。皇帝想逃避問題,大臣們只能窮追猛打了,他們依舊初心不改,就這樣,雙方繼續打擂臺,只到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終於扛不住了。這才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此時,萬曆依舊沒有上朝。為何如此呢?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一來,萬曆是想效仿祖父嘉靖,試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嘉靖皇帝常年居於後宮,修仙求道,國家大政卻從未旁落。萬曆也想來這一手,內閣送來的文件萬曆還是會看的。 萬曆看完後,再通過自己的諭旨,傳達政令。所以,萬曆並不是真正的甩手掌櫃,內閣、司禮監、聖旨,這些都是萬曆執政的工具。 內閣具有票擬權,司禮監則負責批紅,萬曆皇帝只用點點頭,搖搖頭就行,這就是明朝內閣制度之強大。 萬曆也有不上朝的先例與資本,誰又能妨礙他呢。

二來,萬曆早已習慣了後宮安逸自由的生活。明朝的文官都有種執拗的性格,萬曆感到很頭疼,不想見,也不想聽,還不如呆在後宮安逸呢。

儘管萬曆沒上朝,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還算過的去,只是每況愈下罷了。

政治經濟方面:萬曆的前十年,在張居正的輔佐下,明朝大有中興之相。“一條鞭法”和之後的考成法實施,大大緩解了明朝經濟窘迫的局面,也改善了官場風氣。自張居正去後,萬曆一朝並沒有出現把持朝政的權臣,奸臣,所以萬曆一朝的政治,還算比較清明的。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但是伴隨著之後的爭國本,導致了黨爭愈演愈烈,這也為大明江山埋下了隱患。東林黨、齊黨、浙黨,眾多黨派的崛起,並不是好兆頭。

軍事方面:萬曆的三大徵,取得了光輝勝利。西北方面,萬曆主持的寧夏之役平定了蒙古人哱拜叛變,維護了西北的穩定。西南方面,主持平定了楊應龍之亂,維持了西南穩定。最後面對外患,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在萬曆的領導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豐臣秀吉。萬曆的三大徵,確實是他的閃光點。但是,隨著女真崛起與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的慘敗。明王朝真正的對手出現了,大明真正開始走下坡路了。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因長期沉醉於聲色犬馬,終於一病不起,隨即駕崩了。大明在萬曆的手中並沒有滅亡,因為萬曆一朝的政治、經濟、軍事,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差。大明也不至於就此滅亡。明亡於萬曆,萬曆也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黨爭,外患,這些都成為了大明日後的頑疾,大明急需一位撥亂反正的有為之君,可惜的是,這位明君一直都沒有出現。

隔壁东叔教历史
2019-05-20

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隆慶二年(1568)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就上位了,次年改年號為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萬曆皇帝居然28年未上朝,國家還依舊無恙,於是民間就有人說:萬曆是史上最懶的皇帝,還不理政事。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果他真因為懶惰而不理政事,那他在位的時候前期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和很多的業績又作何解釋?

萬曆皇帝懶惰的原因

身體重病,患有足疾。萬曆皇帝曾在不上朝期間向大臣解釋自己“腰痛腿軟、行立不便”,考古學家在他的墓穴中發現他的屍骨右腿比左腿明顯要短,說明他身體上的原因是真實存在的。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治國的手段。有學者提出不上朝是萬曆皇帝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當時朝堂的狀況能夠在他不上朝的二十多年間維持平穩的局勢,說明他又在其中暗中把控。

朝臣權利太大。處處掣肘皇權,萬曆本是一名心懷壯志的皇帝,因為與朝臣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攻擊他得聲音也越來越高。萬曆想立三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眾多大臣認為非長子朱常洛不可。大臣們誓死不從,認為禮於法不合。 大臣便一個接一個的上奏、辭官等等,最後萬曆頂不住了,只得順著他們來。試想你是皇帝,連個自己喜歡的繼承者都定不了,心裡的多憋屈。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抗議!

沒滅亡的原因

要說對萬曆皇帝幫助最大的必然是張居正,他是萬曆皇帝的第一位嚴師,給予了萬曆皇帝很好的很好的教導,萬曆皇帝前期處理朝政的時候,多數都是和張居正一起參議的。正是這種和諧的君臣關係,帶來了十年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萬曆中興景象。
都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臣子整整28年見不到皇帝,那為何明朝沒有滅亡在他手裡?

因為一直都和自己的老師一起共事,長期以來使得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有了依賴的感覺,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產生了厭政的情緒,但是在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的期間,明朝社會依舊穩定,而且還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徵”,有平定蒙古人叛亂的寧夏之役,平定南疆土司的播州之役,抗擊日本的朝鮮之役。

皇帝對一個封建國家十分重要,為什麼萬曆不上朝,國家卻能正常運轉呢?這其中的奧祕就在於,明朝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官僚體系與社會制度。就算天子天天不上朝也沒什麼事。當然,這種社會制度只適用於小農經濟,只求穩定,犧牲了經濟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明朝出了那麼多昏君還能存在二百多年的原因

我是隔壁東叔教歷史,每天分享歷史時光,喜歡的別忘了點個關注哦,歡迎朋友點贊發言;如有錯誤,請您指正。

西方洋我顶硬
2019-05-20

明朝的滅亡不在於哪個皇帝。而是在於文官集團!明朝200多年下來,文官勢力已經大到足以對抗皇權!特別是等到崇禎的時候,放棄了對錦衣衛和東廠的重用!皇帝已經耳目失聰!被東林黨牽著鼻子走!明朝的清流言官,逮著皇帝一點小錯誤就罵,以直博名,特別是東林黨這群偽君子!明朝不能說亡於萬曆,但是有一個不好開頭是從萬曆開始的!那就是黨爭!與其聽著那些清流和什麼浙黨,齊黨,楚黨,東林黨喋喋不休的爭吵,還不如躲清淨!上朝也議不出鳥毛事!萬曆後期那些言官的位置空著,皇帝故意不任命!實在是這些人正事屁事不幹,只會每天噴口水,當打手!你要說明朝皇帝個個都是奇葩,說什麼木匠皇帝啊,道士皇帝啊,他們無不在幕後控制著帝國的運轉!只是到了崇禎,讓東林黨死灰復燃而徹底坐大!所以亡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