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讓很多中國的淘金者眼紅的地方,當地人手捧黃金卻生活悽慘
楊村王叔
1/12 位於富饒的西非的加納,被人們稱為是非洲的“黃金海岸”,目前探明黃金儲量約985噸,佔世界黃金總產量的3%,年產值大約有15億美元,是僅次於南非的非洲第二大產金國和黃金出口國。這裡也曾是中國人的採金聖地,大量的中國淘金者在這裡暴富,但是,當地的生活水平卻沒有什麼改善。
2/12 那是在2005年,有一個廣西上林人帶著500萬來到了加納,經過三年的時間,他的500萬像滾雪球一樣,變成了1個億。這個故事在廣西風傳,驅使著成千上萬的淘金者湧入了加納。
3/12 目前,在加納這個西非小國,有超過5萬的上林人聚集於此,他們被稱之為“上林幫”。上林幫控制著大部分中小型金礦。
4/12 加納每年生產的360萬盎司的黃金中,有40%是產自“上林幫”擁有的金礦。
5/12 由於有中國人的到來,給加納的採金行業帶來了技術性的革新。他們帶來的挖掘機和淘“砂金”的技術,這讓加納采金從傳統原始的手工作坊,步入了機械化時代。
6/12 當地的加納人也有自己的採金公司,他們對抗一些來自外國的大公司,也有一些小型的金礦挖掘者,去開發那些已經被開發過的土地。
7/12 由於加納工業製造能力低,還有采金設備與技術非常落後,大多采用較原始的淘金方法。所以,當地人大多都是在礦區裡工作,用以賺錢養家。
8/12 這裡濫伐森林已經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人們為了能夠開採金礦,不得不破壞當地的植被,政府為了保護環境,也在盡力制止這種挖掘方式,只是收效甚微。
9/12 加納本地採金者的狀況很差,雖然他們接觸的是世界上最為珍貴的金屬,但生活卻沒有因此而改變,依然收入低下,勉強維持生計。
10/12 圖中是工人們在用水衝擊沙土來篩選砂金。他們在水中洗沙,最終才篩選出一點點砂金。相比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這一點點砂金真是太過渺小了。
11/12 圖中是這個礦主一天不計成本的收穫,
12/12 圖中是將砂金顆粒用火融化成的金塊,這就是上林人赴非洲開金礦利潤。中國人追求產金數量,一旦開採量不佳,就馬上轉戰另一塊土地。所以遺留給當地的是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中國淘金者受到了嚴厲的打擊,他們基本撤出了加納,目前的金礦成了加納人的天下。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