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傷寒論上桂、桂枝、桂心、官桂的區別?

2 個回答
魔鬼166515121
2017-05-24

桂枝是桂樹的嫩枝,皮連木全用,另分出末端極嫩部分,處方名為桂枝尖;桂枝通陽活血,主歸心經,通陽引伸出發散風寒之用,通陽活血引伸出調水之用。

廣義上肉桂包括肉桂、官桂、上桂、桂心,均為桂樹主幹樹皮,狹義的肉桂為最普通的桂樹主幹樹皮,較薄,色最淡,一般為黃褐色,顏色略深於食品市場上的桂皮;官桂比普通肉桂厚些,質地較緻密,褐色,味較普通肉桂沉鬱;上桂為肉桂之上品,更厚,更緻密,呈紫褐色,偏黑,氣味也更沉鬱;桂心也叫肉桂心,是肉桂剃除內外各一層,留取中間質地單純者,各種肉桂均可製取,但市場上普普以普通肉桂製取。

肉桂溫補陽氣,為溫守之品,歸腎經。其溫守腎經之特性,引伸出引火歸元之用,但它的這種作用沒有附子之猛烈,常相需為用,如八味丸。

肉桂、官桂、上桂相較於桂心,多出內外二層皮層,在它們溫守特性之外,仍有少許發散走竄性能,因其質地、色、氣味差異,按順序肉桂、官桂、上桂三者溫守性遞增,發散走竄性能遞減,但三者功用差別並不是特別顯著,如何巧妙運用全憑醫者細緻推敲;桂心因剃除了內外皮層,沒有了發散和走竄功效,是純溫守之品,常極小劑量使用,溫守之少火促陰氣化蒸騰,以制心陽之亢。

最後說一下桂枝尖,因其最為稚嫩,性好動,尚走而力不宏,功同桂枝,但透發速而力不宏。

医寿延年
2017-04-13

今本《傷寒雜病論》涉及桂類藥物以桂枝最多,但據真柳誠考證這些桂枝皆是宋代林億等校正醫書時所改,原來所使用者是桂、桂肉或桂心。宋代之所以興師動眾地作這樣大規模的修改,漢唐以來桂類藥物處方名與本草名不統一有關,這也與蘇頌在《本草圖經》中將混亂的桂類藥物統一為“桂”的行動遙相呼應。

桂枝 桂枝的名稱見於《新修本草》,謂系牡桂的嫩枝皮,蘇敬言:“其牡桂嫩枝皮,名為肉桂,亦名桂枝。”而按蘇頌的意見“今嶺表所出,則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醫家用之罕有分別者。”

肉桂與桂心 林億、蘇頌主張包括肉桂、桂心在內的諸桂統一為桂枝,所用系桂的枝皮,那幹皮又如何處理呢?對此蘇頌未提及,而寇宗奭則說到:“其木身粗厚處,亦不中用。”陳承也說:“桂枝者枝條,非身幹也。”由此看來,北宋確實不使用幹皮。 官桂與上桂 官桂之名初見於宋代,但奇怪的是,宋人對此桂的來歷就不太清楚,如寇宗奭所言:“今又謂之官桂,不知緣何而立名,慮後世為別物,故書之。” 第一個提出官桂之名的《本草圖經》用推測的語氣說:“牡桂,皮薄色黃少脂肉,氣如木蘭,味亦相類,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謂官桂,疑是此也。”這是以桂心為官桂。還有一種說法,《本草蒙筌》雲:“官桂,品極高而堪充進貢,卻出觀、賓。” 《本草綱目》批評王好古之說雲:“此誤,《圖經》今觀乃今視之意,嶺南無觀州。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 陳嘉謨、李時珍之說差近情理,但如果宋代確將進貢的桂呼為“官桂”。

簡單的總結下,桂枝是桂樹的嫩枝,上桂和官桂是不同的說法,也特指優質的桂枝,桂心是除去老皮的嫩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