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拍《青春之歌》時白楊、張瑞芳都想演林道靜,結果選了小演員謝芳
唐史宋瓷
1/26 拍攝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青春之歌》在新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這部由著名錶演藝術家崔嵬在1959年與陳懷皚合作導演的影片像一首優美而又激昂的長詩,雄渾與細膩,敘事與寫意,戰鬥與抒情,嚴酷與樂觀融合得極其和諧,在編、導、演、攝、美、音等各個方面均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為我國50年代的一部經典影片。這部影片是如何誕生的?它的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n
2/26 1959年初為了慶祝建國十週年,北京電影廠決定將《青春之歌》搬上銀幕,並被北京市列入向國慶十週年獻禮的重點項目。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彭真還專門指示:“一定要用最好的膠片,把《青春之歌》拍好。” 隨後他又指示鄧拓、陳克寒、楊述要抓好這部片子。\n
3/26 崔嵬接手《青春之歌》拍攝任務後於二月底專門召開了一次由文學界電影界和新聞界等各方人士參加的座談會。崔嵬在座談會上說:“青春之歌電影就要開拍了,特請大家就此片如何拍好提些意見,我們還把首先對《青春之歌》進行公開批判的郭開同志也請開了。他對小說意見很大,對小說拍成電影也一定有許多寶貴的意見,歡迎他不客氣地指出來。”這次座談會開的很熱烈,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更堅定了崔嵬拍好這部影片的信心。\n\n
4/26 座談會後,崔嵬便開始著手演員的選擇。崔嵬是個很有主見,很有頭腦的導演。他從不盲目迷信明星大腕兒。在演員的選擇上,他主張鏡頭面前人人平等,名演員和新演員都要試鏡頭,選中誰就是誰。在先前的座談會上大家都主張《青春之歌》選用年輕的演員,並鼓勵北影廠大膽挑選年輕人,這與崔嵬想法不謀而合,而有些人為了保險起見,主張選名演員來飾演片中主人公林道靜,而且影片中的林道靜在政治上要“乾淨利落”。
5/26 但崔嵬卻堅持自已主張,他對反對他的人說:“我這次就要冒個風險,找一個特別的演員演林道靜。這個人要有革命勁頭,也要有小資產階級情調。我就不同意那種做法,對小資產階級走一步打一個耳光子。”為了選出中意的人選,崔嵬在全國發動了一場尋找“林道靜”等演員的活動。這次活動影響很大,甚至遠在印尼的華僑也給北影廠寄來了演員名單表。\n\n
6/26 當時應聘林道靜角色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小說作者楊沫的妹妹白楊、張瑞芳等大牌明星。當時白楊對“林道靜”這個角色很是喜歡,為了爭取這個角色,她數次來到北京找崔嵬。但試鏡後崔嵬認為白楊的年齡偏大,演二十來歲的林道靜不合適。在崔嵬那裡碰了“釘子”,白楊又找到姐姐楊沫幫忙,但仍然打不開崔嵬這扇門。在此情形下,白楊在楊沫的建議下又去找夏衍等文化部領導,結果也是一無所獲。\n
7/26 白楊演林道靜的願望沒能實現,張瑞芳試鏡也沒成功。由於時間緊,為了搶時機,在林道靜還沒最後定奪的情況下,電影就開拍了。就在崔嵬為林道靜沒有著落而苦惱時,突然一個人影閃現在他眼前。這個人就是湖北歌劇院23歲的演員謝芳,崔嵬在中南人民藝術劇院當院長時看過她的戲,氣質很好,外貌和風度都與林道靜相似,說不定就是林道靜最佳人選呢。\n
8/26 於是他立即派副導演去武漢,火速接謝芳到北京試鏡。當時謝芳正準備隨武漢歌舞劇院到福建前線慰問演出,接到去北京試鏡的通知後,並沒有表現過多的興奮,因為她對自已的入選並沒抱太大的希望。她後來在回憶當時情景時說:“那時候我已經在武漢的中南文工團演了7、8年的歌劇,當時想既然領導讓我來試一試,那就試一試唄,選不上就還可以回去演歌劇。”\n
9/26 謝芳到北京後先是試定裝照,然後又試演了兩段戲:一段是林道靜告訴好友王曉燕她與餘永澤分手的戲,另外一段是林道靜在監獄中拒絕自首的戲。試完鏡謝芳就走了。當時她並不知道,在此之前候選的演員還有張瑞芳、白楊等大明星,更令她沒想到的是林道靜這個角色會落到她這個不知名的地方文工團的小演員身上。\n
10/26 儘管崔嵬在片中主人公的選擇上力排眾議選擇了名不見傳的謝芳,但在其它角色上卻是精心挑選了大牌演員來演:秦怡演林紅,於是之演餘永澤,康泰演盧嘉川,於洋演江華,趙聯演戴愉,趙子嶽演地主,連一個很次要的角色王曉燕的母親,都由名演員王人美扮演。此外他還請來大作曲家瞿希賢為電影作曲,大指揮家李德倫為樂隊指揮\n
11/26 《青春之歌》是崔嵬涉足影壇的第一部電影。在拍《青春之歌》之前,他就為劇組定下了一個原則:“林道靜是戲中絕對的主角,一切要有利於刻畫主人公的形象,一切讓林道靜聽見,一切讓林道靜看見。”因此,作為主人公的林道靜在片中的戲特別重。許多人都為名不見經傳的謝芳捏了一把汗。\n
12/26 \n\n\n  謝芳原名謝懷復, 1952年,團裡安排宿舍,由於謝懷復這個名字太像男的,她被安排到男宿舍,鬧過幾次笑話後,團長建議她改一個名字,並親自寫了三個字讓她抓鬮。當時,她一把抓到一個“方”字。便將自已名字改為“謝方”。後來《青春之歌》拍完後,由於製作電影字幕的人將她的名字打成了“謝芳”,謝方又將錯就錯將自已名字改成了“謝芳”。 \n\n
13/26 謝芳在出演《青春之歌》前雖然沒有白楊那麼大的名氣,但已經有七、八年歌劇演員的經歷,曾主演過的大型歌劇有《小二黑結婚》《劉三姐》《貨郎與小姐》等,舞臺經驗較為豐富。謝芳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個曾留學海外的神學院教授,篤信基督徒,母親也是大學生,與冰心是同學。從小就生活在宗教氣氛中的謝芳每週都要做禮拜,每餐前都要閉目謝恩,每晚要祈禱懺悔。\n
14/26 這種經歷與她飾演的林道靜很是相似,這使她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較為深刻地把握林道靜思想發展各個階段的聯繫,並且特別善於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準確地揭示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n
15/26 電影《青春之歌》在藝術風格上既有典型的知識分子式的細膩柔美,講究情調,晚霞中的城郭,夕陽下的湖畔,柳岸佳人深情朗誦著懷念盧嘉川的詩句這些場景令人難忘,不僅如此,影片對所展現大背景的勾勒粗獷豪放,熱情似火,很有一股子波瀾壯闊的氣勢,準確凝鍊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生動地再現了那個時代各類知識分子的形象。崔嵬之所以將影片拍到這個份上,這與他自身經歷是分不開的。\n
16/26 崔嵬不僅參加過北平的學生運動,也參加過冀中的農民鬥爭。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知識分子非常熟悉,這使他在拍這部影片時很是得心應手。他後來談到影片的拍攝時說:“我熟悉當時的歷史情況,我理解林道靜的思想和鬥爭,懂得她的快樂和憂傷,因為我也是沿著她所走的道路走過來的,這也是我能將這部影片拍好的重要思想感情基礎。”\n
17/26 在《青春之歌》的拍攝中,崔嵬很善於通過巧妙的構思藝術地再現了黨所領導的革命鬥爭和它的偉大力量。如影片中開始出現的走投無路跳海自殺的林道靜在影片的結尾則成了立在群眾鬥爭的人海中的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再如,林道靜讀革命書籍的那場戲,崔嵬給林道靜一個大特寫鏡頭中,她那晶亮的眼睛散發著喜悅的光輝,隨後一個盛開的白玉蘭的鏡頭簡潔而有力地表現出林道靜接受革命真理的喜悅心情,既有生活氣息,又富於寓意。\n\n
18/26 經過半年的努力,《青春之歌》終於完成了拍攝。國慶前夕,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審看了影片,並給予了肯定。陳毅看後激動地說:“什麼是國際水平?這就是!”\n\n
19/26 1959年十月一日,《青春之歌》與一批慶祝建國十週年的影片在北京公開上映,其中《青春之歌》在觀眾中的反響大大出乎劇組的意料。全北京市各家電影院全部爆滿,很多影院24小時上演,晝夜不停。\n
20/26 當時正是困難時期,很多人吃不飽,卻餓著肚子排長隊買票。影片在上海、天津、武漢等地上映時也都出現了觀眾通宵達旦排隊購票、影院24小時輪轉放映的空前盛況,這在新中國的電影史上還是極為少見的。隨著影片的熱映,片中的那首流行於抗戰時期的歌曲《五月的鮮花》也再次風靡全國。\n
21/26 《青春之歌》不但在中國上映後反響強烈,而且在日本也引起了轟動。1960年5月26日至7月31日,《青春之歌》在日本東京、仙台、札幌、大阪、京都、廣島、福岡、名古屋等地共放映36場,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日本青年紛紛將林道靜作為自己選擇生活道路和未來事業的榜樣。1960年8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青春之歌〉在日本》,專門介紹了這部影片在日本受歡迎的情況。\n
22/26 1961年春,謝芳作為中國婦女代表團成員去日本訪問時,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日本婦女講了自己類似林道靜與餘永澤從結合到決裂的遭遇。在東京的大街上,林道靜的劇照和畫像足有一層樓高。代表團乘坐的汽車無論開到哪裡,都有無數雙手擎著筆記本伸進窗口,熱情地請求謝芳簽名留念。他們激動而親切地喊著:“林道靜!林道靜!”\n\n
23/26 儘管《青春之歌》拍攝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但這部影片至今還以其高超的技藝影響並感染著人們,並被列為百部愛國主義優秀影片。(文章轉自故園懷舊論壇,涉及侵權請告知刪除)
24/26
25/26
26/26
2019-07-26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