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9歲那年,媽媽“不見了”
心像影像
1/11 一提起媽媽“不見”那一天,王思甜的眼淚就決了堤,眼睛早已憋得紅彤彤的,終於釋放了全部委屈。和其他從嬰兒時期爸媽就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相比,思甜比較“幸運”,在媽媽身邊生活到9歲。而這也讓她更難接受媽媽的離開。兩年前的一天,放學回來,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思甜和7歲的弟弟開始滿屋子找媽媽。爺爺奶奶告訴他們,媽媽去了北京工作,為了供他們上學,為了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2/11 弟弟哭鬧不止,一向懂事的思甜也崩潰了。那是兩年前的4月5號,媽媽董素菊也永遠記得這個日期。這一天她把兩個孩子送到學校,又向爺爺奶奶交代後,獨自踏上離家的路。之所以選擇不辭而別,一方面是怕孩子哭鬧,另一方面也怕自己心軟走不了。這一年,因為村小好老師都被調走了,教學質量不高,董素菊下決心把兒子送進了縣城的私立學校,而姐弟倆一年的學費開銷一下子增加到上萬元。
3/11 “兩個孩子都大點了,我也不想當啃老族,該出去打工了。”丈夫在北京開貨車,幫董素菊找了份飯店打工的工作。離開自己一手帶大的兒女,一路上,董素菊難過得像丟了魂兒。“我能理解媽媽出去打工,為了讓我們以後的日子越來越好。”現在,思甜終於說服了自己,卻忍不住哽咽。陽澤鄉位昌村簡陋的農家小院裡,冬天的嚴寒讓人無法在外久待,思甜和弟弟與爺爺、奶奶同睡一間小屋,只有這間屋裡燒了爐火。
4/11 “誰會捨得自己爸媽走啊?”9歲的焦子萌用大人的口氣說,表情分明有些不情願。“就算說了不想讓他們走他們就不會走嗎?”就讀於贊皇縣北方小學二年級,家住幾裡外的東石家莊村,靠爺爺每天電動車接送。懂事、乖巧、聽話,是老師、大人對子萌的一致評價。和課間奔跑打鬧甚至滿地打滾的同學相比,子萌的確看上去十分文雅,粉色羽絨服乾乾淨淨,靠著門框,一雙小手放在口袋裡,低垂的大眼睛靜靜望著操場上的同學。
5/11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她的一頭辮子,八條小辮子的尾巴合成一個馬尾——這還是元旦參加舞蹈表演的時候化妝師給梳的,子萌幾天都捨不得拆。這髮型也是她對父母的念想。今年元旦,為了觀看子萌表演,爸媽專門從北京趕到石家莊,然後又匆匆離開,那是子萌最甜蜜的一天,又那麼短暫。以往,爸媽只在過年長假時才會回老家。“別人都說我長得像媽媽。”一提起媽媽,子萌就露出甜甜的、略帶羞澀的笑容,“媽媽笑的時候最好看。”
6/11 子萌剛生下8個月,媽媽就離開家去北京幫爸爸的忙。爸爸在一家公司做木工。子萌還有個5歲的妹妹子若,妹妹出生5個月媽媽就再次離家。為了不讓孩子和父母認生。奶奶爺爺從小給她講道理:“爺爺不能幹活,奶奶也沒文化,爸爸媽媽必須出去幹活,才能養活你和妹妹。你能理解嗎?”“能理解。”奶奶很欣慰,兩個孫女都聽話,爸爸媽媽走時也不哭也不鬧。
7/11 “不出去養不活啊。”兒子焦少波17歲就第一次出門打工。那是家裡最難的一年。丈夫焦進忠出車禍從檢察院離職,一家人沒了收入來源。剛蓋好的房子連窗子都安不起,只能掛一床綢被面擋風。恰恰碰到一個親戚結婚,擋風的被面隨了禮,家裡又開了“天窗”。“冬天風大,嗖嗖的,最難的一晚啊。”兒子外出打工後,第一個月回來,就用400塊工資給家裡裝了窗玻璃。在外打工才能賺到錢,兒子一漂就是十多年,暫時還沒有回來的打算。
8/11 子萌3歲時曾被帶到北京上幼兒園,但因為爸媽工作太忙,實在不能按時接送,常被“留守”在辦私人幼兒園的老爺爺家。爸媽操心,於是再次送子萌回老家。子萌也知道自己不能怪父母不在身邊。她很少直接說“想念”。只在前年的一天晚上,快過年了,爸爸媽媽還有幾天就要回來。晚上9點,子萌突然對奶奶說,“我想爸媽了。”
9/11 奶奶說,現在已經晚了,你爸爸媽媽明天還要上班,你要是說了你想他們了,會影響他們。一回頭,看到眼淚已經掛在了子萌的小臉上。心疼孫女,奶奶撥通了北京的電話,子萌只跟媽媽寒暄了幾句,最終沒有說出:“我很想你們。”每年暑假,子萌和妹妹會一起去北京找爸媽,雖然他們上班,不能一直陪她們,但能在一起住二十多天,也讓子萌覺得很幸福。從北京拍回來的合影,也能讓子萌和妹妹回味一年。
10/11 性格安靜的子萌喜歡讀書,還識字不多的她依靠拼音和圖畫理解故事。圖畫書裡的世界總是溫馨又美好。
11/11 她最喜愛的是小學語文課本里的一個故事,《小熊住山洞》:小熊一家住在山洞裡。熊爸爸對小熊說:“我們去砍些樹,造一間木頭房子住”。春、夏、秋、冬,他們走進森林,卻一再不捨得砍下樹木蓋房子。最終,一家人一起幸福得住在山洞裡……
2019-08-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