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這裡到處都是廢墟,滿地殘磚廢渣滿目蒼夷,即荒涼又無奈
南圖
1/9 在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上麥村的周圍,越來越多的城市高樓拔地而起,包圍或取代低矮、雜亂無章的農村自建房。由於城市建設不斷擴大,上麥村面臨著拆遷,即將消失在都市的高樓大廈裡,村民告別自建民居。
2/9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上麥村將進行開發改造,居住在這裡的大部分村民將告別自建的民居。在城市化進程中,這裡的大部分房屋被拆除、耕地被徵用,村莊即將消失在“都市裡”。
3/9 10月22日,現年59歲的上麥村老村民彭興祥自家已經被拆除房屋的廢墟上拉扯電線,對於已經拆除的這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顯得十分的眷念和不捨。
4/9 站在這個村子旁邊的一座小山上,極具快速發展的高樓大廈正在一步步逼近村莊,越來越近的包裹著這個不起眼的村子。
5/9 記者在這個村子看到,有的人家的房屋已經被拆除;而有的房屋已經人去樓空,即將被拆;在村子的不遠處,記者看到推土機正在作業,正在將村子中的空地平整地塊。
6/9 也許,用不了多久,當我們再回到這些地方時,只能見到滿地的高樓大廈,而那些曾經狹小的阡陌小巷,那些曾經情同家人的鄰里鄰家,都將伴隨著這個城市的鋼筋混凝土,消逝在曾經的記憶裡。
7/9 作家馮驥才在最近的一次全國會議上指出,10年間我國自然村減少了90萬個。但也有人指出,自然村消亡是城鎮化的必然結果,脫離落後的生產和社會地位,對村民來說並不是壞事。
8/9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問卷網聯合發起的一項調查(2001人蔘與)顯示,85.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周圍的村莊正在逐漸減少,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村落消亡的實質是農村人經濟地位和社會身份的變化。
9/9 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觀察,自然村消失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外力的消滅,例如撤村合併,建立大規模的居住點或者城市,自然村的宅基地被用作其他用途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農民不是自覺自願離開,而是在行政與市場力量作用之下被迫離開家園”。另一種是村莊自然地消失。“一些偏遠的村莊,交通不便,公用設施比較缺乏。這種情況下,農民進城打工,十室九空的情況越來越多,有的村莊甚至漸漸消失。”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