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老照片:皇家園林中南海的民國時期舊影
侃侃帶你遊世界
1/37 空中俯瞰中南海瀛臺——清代,北海、中海、南海被稱作西苑。中南海則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位於故宮西側。中南海建於遼金時代,明清時期曾是封建統治者的皇家園林。中華民國成立後,中南海成為北洋政府的辦公地點,北伐之後曾闢為公園。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樞。
2/37 雙環萬壽亭——雙環萬壽亭原先位於中南海內的南海西北岸,北臨卍字廊,是乾隆六年(1741年)為其母孝聖憲皇太后慶祝五十大壽而建。雙環萬壽亭由兩座重簷圓亭套合而成,上簷藍琉璃瓦黃剪邊,下簷黃琉璃瓦藍剪邊。亭下的臺基平面呈現出別出心裁的桃形,含有祝壽之意,因此又名桃亭。1977年雙環萬壽亭從中南海遷建於天壇,
3/37 從瀛臺迎薰亭遠眺新華門——新華門是由當年的寶月樓改建而成,門口是一座古典風格琉璃瓦頂雕樑畫棟的二層明樓。
4/37 新華門——新華門是由當年的寶月樓改建而成,門口是一座古典風格琉璃瓦頂雕樑畫棟的二層明樓。
5/37 萬善殿外景——明代創建,原名崇智殿,清順治改名萬善殿,乾隆三十五年(1770)曾予大修,是供奉諸神之所。建築南向,前為萬善門,是寺廟的山門形式;門內即萬善殿,房五間,重簷歇山頂,立於繞以石欄的臺座上,雄偉端莊;殿後又一圓形殿宇,重簷攢尖,造型別具,名千聖殿。原殿內均奉有雕刻精美的神像,可惜已毀,所存建築尚保存完好,外觀無大的變革。
6/37 萬善殿內佛造像——明代創建,原名崇智殿,清順治改名萬善殿,乾隆三十五年(1770)曾予大修,是供奉諸神之所。建築南向,前為萬善門,是寺廟的山門形式;門內即萬善殿,房五間,重簷歇山頂,立於繞以石欄的臺座上,雄偉端莊;殿後又一圓形殿宇,重簷攢尖,造型別具,名千聖殿。原殿內均奉有雕刻精美的神像,可惜已毀,所存建築尚保存完好,外觀無大的變革。
7/37 善殿內佛造像——明代創建,原名崇智殿,清順治改名萬善殿,乾隆三十五年(1770)曾予大修,是供奉諸神之所。建築南向,前為萬善門,是寺廟的山門形式;門內即萬善殿,房五間,重簷歇山頂,立於繞以石欄的臺座上,雄偉端莊;殿後又一圓形殿宇,重簷攢尖,造型別具,名千聖殿。原殿內均奉有雕刻精美的神像,可惜已毀,所存建築尚保存完好,外觀無大的變革。
8/37 “卍”字迴廊——今已不存
9/37 廊廡與飛簷的特寫
10/37 中南海萬善殿後堂千聖殿
11/37 遠眺瀛臺——派臺位於中南海南海,明代稱南臺。清初,順治年間進行修繕,御書“瀛臺” 二字懸掛, 漸成為皇家的避暑地。康熙帝在位, 常在該臺聽政, 並允許到這裡奏事的大員 在等待閒暇時, 舉網捕魚。雍正帝也常到瀛臺泛舟休息和辦理政務。乾隆皇帝還曾在這裡 宴請王公宗室和外藩。光緒二十四年維新變法失敗, 光緒皇帝便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
12/37 瀛臺上的建築
13/37 瀛臺藻韻樓
14/37 中海延慶樓,今已不存
15/37 “卍”字迴廊——今已不存
16/37 瀛臺北側的翔鸞閣
17/37 中南海南海瀛臺湛虛樓
18/37 懷仁堂外的影壁
19/37 遠眺雙環萬壽亭屋頂
20/37 船塢
21/37 磚雕細節
22/37 紫光閣——中南海西側,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清代,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尤其是平定準噶爾和平定回部之亂,是乾隆皇帝最為重視的。為了宣揚他的西征武功,表彰成功諸將士,乾隆於廿五年(1760年)命重新修葺紫光閣。並於翌年新正,舉行了落成典禮。他把平準平回諸戰役,繪成戰圖多幅於閣中,更把這次戰役中有功之臣一百人畫像圖形,陳列於閣中。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侵略軍司令部駐在中南海後,遭受了浩劫,收藏損失殆盡。
23/37 紫光閣——中南海西側,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清代,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尤其是平定準噶爾和平定回部之亂,是乾隆皇帝最為重視的。為了宣揚他的西征武功,表彰成功諸將士,乾隆於廿五年(1760年)命重新修葺紫光閣。並於翌年新正,舉行了落成典禮。他把平準平回諸戰役,繪成戰圖多幅於閣中,更把這次戰役中有功之臣一百人畫像圖形,陳列於閣中。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侵略軍司令部駐在中南海後,遭受了浩劫,收藏損失殆盡。
24/37 海晏堂——是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儀鸞殿舊址上仿圓明園建起的一座西洋樓,作為慈禧太后接見外國公使夫人和女眷的場所,民國改為“居仁堂”。1928年以後,中南海開闢為公園元,其中居仁堂改為國立圖書館。1949年後中央軍委在此辦公,1964年被當做危房拆除。
25/37 海晏堂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海晏堂是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儀鸞殿舊址上仿圓明園建起的一座西洋樓,作為慈禧太后接見外國公使夫人和女眷的場所,民國改為“居仁堂”。1928年以後,中南海開闢為公園元,其中居仁堂改為國立圖書館。1949年後中央軍委在此辦公,1964年被當做危房拆除。
26/37 花窗影牆
27/37 日知閣
28/37 漢白玉石欄板柱頭
29/37 萬善殿後堂千聖殿的七層木佛塔
30/37 萬善殿的雲紋壁畫和菩薩造像
31/37 萬善殿藻井
32/37 西苑門
33/37 西苑門內琉璃影壁
34/37 瀛臺涵元殿內影壁
35/37 瀛臺上的迎薰亭
36/37 遠眺南海
37/37 中海水雲榭
2019-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