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什剎海景區,遍佈名勝,風景優美,今天單說說望海樓和原輔仁大學
拿著華為手機逛北京
1/18 什剎海景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城區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
2/18 “海子”或“海”是元代蒙古人常用的詞,意為“水域”。什剎海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與南海、中海、北海等“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後三海”。因四周原有十座寺廟,什剎海也被稱為“十剎海”。
3/18 什剎海地區自清代起就成為遊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被譽為“北方的水鄉”。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美麗神韻。
4/18 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主要有恭王府、醇王府及宋慶齡故居、鐘鼓樓、銀錠橋等等,此外還有大量典型的衚衕和四合院,一文實在難以道全。今天單獨講講這裡兩處小眾的當代建築。
5/18 望海樓,位於後海北岸半島上,是一座三面環水具有典型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建築群,亦是建國後什剎海風景區規劃完成後第一個啟動建設的項目,整個建築與周邊環境協調,突出了什剎海古樸、凝重的歷史文化特色。
6/18 望海樓主樓高15米,濱海臨湖,俯可見清流,仰能觀青山,是什剎海水系最高的建築,由主體、閣、亭、水榭等組成;主體結構分地上兩層(閣高三層),地下兩層(地下設有小型游泳池),屋頂為八角攢尖頂,綠色琉璃瓦剪邊。
7/18 靜靜聳立在西海邊的望海樓,臨街大門上兩副對聯:“望海到太虛,一片煙雲摩詰書;觀山得歡喜,四時景緻太白詩”,“乘龍放懷滄海外,湖山憑指點;問鼎暢意山林中,風月任流連”,凝練出了什剎海的歷史變遷和景緻風韻。
8/18 什剎海之繁盛熱鬧、令人留連忘返的歷史已有一二百年。清人震鈞所著《天咫偶聞》描述了其繁華之景。只是震鈞所寫望蘇樓應是在前海,位置大約在如今的烤肉季飯莊一帶,而十多年前建成的望海樓卻是在後海。
9/18 後海在震鈞的筆下,更有意韻,《天咫偶聞》續寫道,“若後海則較前海為幽僻,人跡罕至,水勢亦寬。樹木叢雜,坡陀蜿蜒。兩岸多名寺,多名園,多騷人遺蹟。……湖上看山,亦此地最暢”。此外,後海除了是風景如畫的景點之外,現今還偶爾被作為什剎海體校的水上訓練場來使用。
10/18 輔仁大學,曾與20世紀初的北大、清華、燕京並稱為北平四大名校。1952年,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原址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距離什剎海著名景點恭王府不足三百米。
11/18 輔仁大學校址原為濤貝勒府,1925年,載濤貝勒府被租給羅馬教廷天主教會,作為創辦教會大學的校舍,1927年更名為輔仁大學。濤貝勒府的北半部目前基本還保持著原有格局,1929年,在濤貝勒府南部的馬圈和花園前空地上籌建主樓,於1930年建成。
12/18 輔仁大學主樓是傳統復興式建築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在當時與協和醫院校園建築群、燕京大學一起被譽為民國時期北平三大建築。
13/18 20世紀20年代以來,“洋風”建築逐漸被取代,“傳統復興式”建築的興起,逐漸成為這個時期建築風格的主流。這個時期內來京的外籍建築師們,利用當時新興的建築材料,結合新工藝、新技術,並受到中國傳統風格建築的影響,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加入到建築設計中,形成了中外古今多種風格融合互補的獨特的建築風格。中式建築風韻成為建築的核心,即“中體”,西式的建築框架則代表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即“西用”。
14/18 傳統復興式建築是指運用西方建築科技技術,同時結合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一種中西合璧的設計理念。建築樣式上,造型多受到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影響,宮殿寺廟等建築元素的使用,使其亦被稱作“大屋頂建築”;在內部功能空間上,則與西方建築風格相糅合, 體現出簡潔的功能主義(注:著名教會大學建築師墨菲認為,最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建築構件之一便是琉璃瓦裝飾的曲面屋頂)。
15/18 輔仁大學主樓由比利時籍傳教士兼建築師格里森設計,整體為一個兩層樓合圍而成的封閉院落。正門朝南,漢白玉圓券大拱門,屋頂形式為三座重簷歇山頂,外出抱廈,覆蓋綠色琉璃瓦;東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層歇山式角樓;四周圍樓則為二層懸山頂,整座建築中軸線明確,完全對稱,體現了中國古建築莊重森嚴的氣勢。
16/18 玉蘭花映襯下的東南角樓,造型端莊古樸,功能簡樸實用。
17/18 在主樓正立面上,使用了許多中國古典建築的修飾手法,如漢白玉的須彌座、紅色雕花的木製窗框、仿木斗拱、大門墩柱上蹲伏的石獅等,構成了中國宮殿的縮影。
18/18 門樓墩柱上蹲伏一對中國傳統的石獅子,同時,圍在主樓建築外面的欄杆上也蹲伏著40餘對石獅,造型逼真、憨態可掬,與建築佈局相得益彰。\n\n參考文獻:張林,劉麗晶,20世紀初傳統復興式建築風格初探——以輔仁大學主樓為例。\n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筆者及時刪除。
2019-09-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