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受佛教影響,雲南大理白族曾經流行火葬,而且刻字“常樂我淨”
布衣鏡界
1/8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於甲骨文的故鄉——河南省安陽市,是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國家級博物館,是中華漢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博物館基本陳列以世界文字為背景,以漢字為主幹,以少數民族文字為重要組成部分,薈萃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徵和演化歷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8 2019年4月份,中國文字博物館舉辦了《蒼洱鐫石》(雲南)大理歷代名碑拓片精品展的展覽。碑刻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此次碑刻展覽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教育、習俗、醫藥等等,其中雲南大理國白族的火葬習俗具有獨特的特點。
3/8 研究者認為,以洱海為中心廣泛分佈於白族居住區白族火葬墓的時代上起大理國晚期,下迄明代末葉,元明時期居多。火葬是以火把屍體燒成骨灰,存放於骨灰罐中,而後安置於土坑中,土坑的四壁為大理石石壁,每塊上課一個漢字,四塊組成“常”“樂”“我”“淨”。此圖是“常”字石壁的拓片
4/8 土坑石壁中刻供養人,兩側刻梵文“佛頂尊勝陀羅尼神咒”,下端刻十二生肖圖案,墓底石刻八瓣蓮花形法輪,將火葬罐放置於上。此圖是石壁的“樂”字
5/8 雖然各時代火葬墓的葬式、葬具、墓碑形制等都有其不同的特徵,但墓碑、幢上的經文、畫像皆由佛教密宗阿叱力所書卻是相同的。此圖是石壁的“我”字
6/8 研究者結合阿叱力教在洱海白族地區的流行時代、傳播路線、地區及該教的內容、葬俗,可以認為白族火葬墓是一種較典型的受佛教密宗影響的文化現象、與氐羌民族的火葬習俗有著本質的區別。
7/8 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盛行土葬,但是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於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後火葬的葬式,這也說明雲南大理白族受佛教的影響很大。此圖是河南洛陽白馬寺內的佛像
8/8 此圖是雲南大理的經幢【《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感謝您的評論、收藏、點贊、轉載鏈接,敬請“關注”並查看全部內容,謝謝!】
2019-06-19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