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老照片: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戰俘,狼狽不堪,與1941年形成鮮明對比
大福讀史
1/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對華戰爭一直佔據優勢,無論是武器還是兵員素質。但在長達4年的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卻連戰連敗。可以說,武器當是日軍不敵美軍的重要原因。比如1942年爆發的瓜島戰役便是明顯的例子。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2/11 當時美軍士兵普遍裝備自動或半自動步槍,不需要手動操作。而日軍士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則需要打一槍拉一下槍栓。就在日本兵拉槍栓上膛的時候,美軍士兵早已打出了數十發子彈。也就是說,一名美軍的火力可以打倒多名日軍。尤其是在短兵相接的叢林戰,美軍使用的自動或半自動步槍發揮了巨大威力,使許多幸存日軍患上了“自動步槍恐懼症”。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3/11 在侵華戰場上,日軍經常使用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歪把子。不過,此機槍在實戰中極易出故障,裝填彈藥也很費力。於是,日軍便研發出了改進版的96式輕機槍。珍珠港事變後,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普遍裝備此種口徑6.5毫米的機槍。此外,日軍作戰部隊還裝備有7.7毫米的99式輕機槍。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4/11 反觀美軍,他們裝備M1914式約翰遜輕機槍和勃朗寧M1919A6式輕機槍雖然比日軍96式輕機槍和99式輕機槍重,但它們的口徑相同,這就為後勤供應降低了壓力。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5/11 97式手雷是日軍高層引以為傲的戰爭利器,此手雷需拉開保險栓,將撞針磕到硬物上才能使其點火。而美軍使用的M2A1型手雷,只需拽開保險栓,再扔出使其落地即可。短短的幾秒差距,就決定了狹路相逢者的命運。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6/11 諾門坎戰役的慘敗使日軍打消了北進的企圖,但同時亦促使日軍研發新型坦克,97式中型坦克即是日軍的得意之作。的確,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憑藉97坦克一度所向披靡。其實,日軍的坦克勝利完全是因為日軍取得了制空權。故而,當日軍的制空權消失,美日兩方的坦克面對面較量時,日軍的得意之作開始被美軍的謝爾曼坦克碾壓。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7/11 說起來也很諷刺,在歐洲戰場,謝爾曼坦克完全不是德國潘特爾坦克的對手,而潘特爾坦克又不是蘇聯T-34坦克的對手。可以想象,日軍的得意之作與當時世界主流坦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8/11 1945年5月,呂宋島戰役期間,美軍俘虜的日本戰俘正在向美軍提供情報。\n
9/11 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10/11 圖為美軍正在審問日本戰俘。\n
11/11 圖為美軍正在審問琉球那國島的日軍司令官。\n
2019-09-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