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首相總想脫歐而議會又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9 個回答
闲看秋风999
2019-09-07

英國人現在面臨再三個選項;一,有協議脫歐;二,無協議脫歐;三,第二次全民公投。因此,現在約翰遜需要考慮的就是“硬脫”“軟脫”還是再賭一次!

簡單說,英國現在、現階段面臨的不是“脫”與“留“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夠魚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的問題——既可以脫離歐盟,又可以儘量多撈一些好處!

要歐盟讓步,英國當然也要做出某些“犧牲”,比如說幾百億歐元的分手費上一定要上交的;梅姨採用的就是這一招——有協議脫歐。

可是保守黨內部卻不認可梅姨的“退讓”——約翰遜就說過,他是不會付出一大筆分手費的,也不會再飛往布魯塞爾與歐盟談什麼“條件”——…約翰遜是堅定的無協議脫歐領導人。

不過,英國議會現在已經將“脫歐決定權”(有沒有協議)從首相手中奪回——呼籲歐盟將脫歐最後期限再一次延長到2020年。

約翰遜的選擇也是有的,那就是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不過,無論是誰擔任約翰遜的接棒人,同樣必須在“有協議”與“無協議”之間做出選擇——…脫歐仍然還是濤聲依舊。

當然,還有第三種選擇——二次公投。不過保守黨和工黨都明確表示了反對二次公投的動議;而其它主張二次公投的小黨,目前來看,根本就形不成氣候。

答案是,英國人上上下下要的是“有條件”的脫歐,既能夠儘量多佔便宜,又能夠擺脫歐盟成員國的種種義務,而不是想留在歐盟。

行吟浪子谢金澎
2019-09-07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英國首相併不想脫歐,而且英國至少還有40%多的人不想脫歐。比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脫歐,為了留在歐洲,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次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留在歐盟很吃虧,因為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要承擔比那些歐盟小國多得多的義務,但是投票權卻是一樣的。所以感覺非常不公平,一再要求退出歐盟。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英國首相併不想脫歐,而且英國至少還有40%多的人不想脫歐。比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脫歐,為了留在歐洲,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次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留在歐盟很吃虧,因為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要承擔比那些歐盟小國多得多的義務,但是投票權卻是一樣的。所以感覺非常不公平,一再要求退出歐盟。

政治原本就是精英少數來領導一般多數,但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卡梅倫首相為了平息國內爭議,就批准了把選擇交給人民的公投建議。在他看來,要脫歐的應該是一小撮沒有眼界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會支持留在歐盟的。

誰知公投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居然順利過關,人民決定退出歐盟!據說這其中有網蟲們的功勞,通過網絡煽動和操作,毀了自信滿滿的卡梅倫。沒有辦法,書讀的好不一定事情就做的好,卡梅倫只好黯然下崗。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英國首相併不想脫歐,而且英國至少還有40%多的人不想脫歐。比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脫歐,為了留在歐洲,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次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留在歐盟很吃虧,因為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要承擔比那些歐盟小國多得多的義務,但是投票權卻是一樣的。所以感覺非常不公平,一再要求退出歐盟。

政治原本就是精英少數來領導一般多數,但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卡梅倫首相為了平息國內爭議,就批准了把選擇交給人民的公投建議。在他看來,要脫歐的應該是一小撮沒有眼界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會支持留在歐盟的。

誰知公投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居然順利過關,人民決定退出歐盟!據說這其中有網蟲們的功勞,通過網絡煽動和操作,毀了自信滿滿的卡梅倫。沒有辦法,書讀的好不一定事情就做的好,卡梅倫只好黯然下崗。

然後意氣風發的特蕾莎.梅上了臺。特蕾莎.梅一直把自己當做撒切爾夫人,自認為可以成為一個強硬的女政治家,結果啥事都沒有幹成。跟歐盟達成的退盟協議,在約翰遜的關鍵使壞後被議會否決,特蕾莎.梅感覺這個活不好乾,哭了一通鼻子不幹了,既然約翰遜覺得這活好乾,就讓他去幹。

約翰遜江湖綽號小特朗普,那出手自是不同凡響的。他早已經看透了這局棋其實不難下,問題就出在議會那裡。如果解決了議會,那還不是自己想怎麼玩怎麼玩?畢竟他想要在國民面前展示強硬,要歐盟乖乖就範,打算單方面脫歐,也就是硬脫歐。這種做法支持率本來就低,完全是走鋼絲。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英國首相併不想脫歐,而且英國至少還有40%多的人不想脫歐。比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脫歐,為了留在歐洲,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次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留在歐盟很吃虧,因為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要承擔比那些歐盟小國多得多的義務,但是投票權卻是一樣的。所以感覺非常不公平,一再要求退出歐盟。

政治原本就是精英少數來領導一般多數,但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卡梅倫首相為了平息國內爭議,就批准了把選擇交給人民的公投建議。在他看來,要脫歐的應該是一小撮沒有眼界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會支持留在歐盟的。

誰知公投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居然順利過關,人民決定退出歐盟!據說這其中有網蟲們的功勞,通過網絡煽動和操作,毀了自信滿滿的卡梅倫。沒有辦法,書讀的好不一定事情就做的好,卡梅倫只好黯然下崗。

然後意氣風發的特蕾莎.梅上了臺。特蕾莎.梅一直把自己當做撒切爾夫人,自認為可以成為一個強硬的女政治家,結果啥事都沒有幹成。跟歐盟達成的退盟協議,在約翰遜的關鍵使壞後被議會否決,特蕾莎.梅感覺這個活不好乾,哭了一通鼻子不幹了,既然約翰遜覺得這活好乾,就讓他去幹。

約翰遜江湖綽號小特朗普,那出手自是不同凡響的。他早已經看透了這局棋其實不難下,問題就出在議會那裡。如果解決了議會,那還不是自己想怎麼玩怎麼玩?畢竟他想要在國民面前展示強硬,要歐盟乖乖就範,打算單方面脫歐,也就是硬脫歐。這種做法支持率本來就低,完全是走鋼絲。


於是他利用規則,逼迫英國女王同意議會休會到十月,他就可以利用這一個多月搞定一切,等議會復會,生米早都煮成熟飯了。結果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想在歐盟跟前展示的強硬最先造反的就是他以為可以贏得支持的人民。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到處給他秀美麗的風景線。

議會那幫子老鳥也不是吃素的,見民心可用,立即在休會前投票表決,否決了約翰遜主導脫歐議程的權力。同時否決了他的脫歐方案,然後又否決了他要求提前大選的動議。如此一來,他這個首先就已經成了一個擺設。下不下臺都一個樣,反正只剩混吃等死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英國首相併不想脫歐,而且英國至少還有40%多的人不想脫歐。比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脫歐,為了留在歐洲,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次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留在歐盟很吃虧,因為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要承擔比那些歐盟小國多得多的義務,但是投票權卻是一樣的。所以感覺非常不公平,一再要求退出歐盟。

政治原本就是精英少數來領導一般多數,但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卡梅倫首相為了平息國內爭議,就批准了把選擇交給人民的公投建議。在他看來,要脫歐的應該是一小撮沒有眼界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會支持留在歐盟的。

誰知公投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居然順利過關,人民決定退出歐盟!據說這其中有網蟲們的功勞,通過網絡煽動和操作,毀了自信滿滿的卡梅倫。沒有辦法,書讀的好不一定事情就做的好,卡梅倫只好黯然下崗。

然後意氣風發的特蕾莎.梅上了臺。特蕾莎.梅一直把自己當做撒切爾夫人,自認為可以成為一個強硬的女政治家,結果啥事都沒有幹成。跟歐盟達成的退盟協議,在約翰遜的關鍵使壞後被議會否決,特蕾莎.梅感覺這個活不好乾,哭了一通鼻子不幹了,既然約翰遜覺得這活好乾,就讓他去幹。

約翰遜江湖綽號小特朗普,那出手自是不同凡響的。他早已經看透了這局棋其實不難下,問題就出在議會那裡。如果解決了議會,那還不是自己想怎麼玩怎麼玩?畢竟他想要在國民面前展示強硬,要歐盟乖乖就範,打算單方面脫歐,也就是硬脫歐。這種做法支持率本來就低,完全是走鋼絲。


於是他利用規則,逼迫英國女王同意議會休會到十月,他就可以利用這一個多月搞定一切,等議會復會,生米早都煮成熟飯了。結果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想在歐盟跟前展示的強硬最先造反的就是他以為可以贏得支持的人民。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到處給他秀美麗的風景線。

議會那幫子老鳥也不是吃素的,見民心可用,立即在休會前投票表決,否決了約翰遜主導脫歐議程的權力。同時否決了他的脫歐方案,然後又否決了他要求提前大選的動議。如此一來,他這個首先就已經成了一個擺設。下不下臺都一個樣,反正只剩混吃等死了。

所以從這個過程來看,不是哪個首相想脫歐,而是開始卡梅倫失算了做成了既定事實。後面的首相只是來擦屁股的,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如何儘可能達成自以為的有利於英國的脫歐方案而已。而議會是監督檢查單位,他們否決的不是脫歐動議,而是脫歐的具體操作方案。

其實國家政治的所謂民主,不是一放萬事大吉,還需要科學集中。所謂兼聽則明,也就是多聽而已,而不是全部交給老百姓去做主。老百姓的知識、位置、格局、經驗都沒有那麼專業,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曾經的羅馬民主走入中世紀黑暗的原因,不是不民主導致的,而是民主到了廣場議事辯論的程度才走向滅亡的。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英國首相併不想脫歐,而且英國至少還有40%多的人不想脫歐。比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脫歐,為了留在歐洲,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次獨立公投。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留在歐盟很吃虧,因為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要承擔比那些歐盟小國多得多的義務,但是投票權卻是一樣的。所以感覺非常不公平,一再要求退出歐盟。

政治原本就是精英少數來領導一般多數,但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卡梅倫首相為了平息國內爭議,就批准了把選擇交給人民的公投建議。在他看來,要脫歐的應該是一小撮沒有眼界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會支持留在歐盟的。

誰知公投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居然順利過關,人民決定退出歐盟!據說這其中有網蟲們的功勞,通過網絡煽動和操作,毀了自信滿滿的卡梅倫。沒有辦法,書讀的好不一定事情就做的好,卡梅倫只好黯然下崗。

然後意氣風發的特蕾莎.梅上了臺。特蕾莎.梅一直把自己當做撒切爾夫人,自認為可以成為一個強硬的女政治家,結果啥事都沒有幹成。跟歐盟達成的退盟協議,在約翰遜的關鍵使壞後被議會否決,特蕾莎.梅感覺這個活不好乾,哭了一通鼻子不幹了,既然約翰遜覺得這活好乾,就讓他去幹。

約翰遜江湖綽號小特朗普,那出手自是不同凡響的。他早已經看透了這局棋其實不難下,問題就出在議會那裡。如果解決了議會,那還不是自己想怎麼玩怎麼玩?畢竟他想要在國民面前展示強硬,要歐盟乖乖就範,打算單方面脫歐,也就是硬脫歐。這種做法支持率本來就低,完全是走鋼絲。


於是他利用規則,逼迫英國女王同意議會休會到十月,他就可以利用這一個多月搞定一切,等議會復會,生米早都煮成熟飯了。結果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想在歐盟跟前展示的強硬最先造反的就是他以為可以贏得支持的人民。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到處給他秀美麗的風景線。

議會那幫子老鳥也不是吃素的,見民心可用,立即在休會前投票表決,否決了約翰遜主導脫歐議程的權力。同時否決了他的脫歐方案,然後又否決了他要求提前大選的動議。如此一來,他這個首先就已經成了一個擺設。下不下臺都一個樣,反正只剩混吃等死了。

所以從這個過程來看,不是哪個首相想脫歐,而是開始卡梅倫失算了做成了既定事實。後面的首相只是來擦屁股的,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如何儘可能達成自以為的有利於英國的脫歐方案而已。而議會是監督檢查單位,他們否決的不是脫歐動議,而是脫歐的具體操作方案。

其實國家政治的所謂民主,不是一放萬事大吉,還需要科學集中。所謂兼聽則明,也就是多聽而已,而不是全部交給老百姓去做主。老百姓的知識、位置、格局、經驗都沒有那麼專業,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曾經的羅馬民主走入中世紀黑暗的原因,不是不民主導致的,而是民主到了廣場議事辯論的程度才走向滅亡的。

英國脫歐,將是西方民主憲政的最大悖論。戲已經登臺,看他們如何收場。

hording
2019-09-09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特蕾莎·梅:雖然公投時投了反對脫歐,但既然作為首相的任務是主持脫歐,那就應該選擇與歐盟達成協議,軟脫歐比較好,可大家咋不理解我的苦心,淨否決我嘔心瀝血談出的協議呢


但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並不代表英國國內歐洲派已經徹底壓倒其他派別,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疑歐派仍然一直存在,並且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多次引發英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張。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在疑歐派的影響下,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所兌現的不得不兌現的承諾,換句話說,雖然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手推動了2016年脫歐公投,但並不代表卡梅倫就想脫歐,事實上他並非脫歐派,反而是留歐派。他之所以同意舉行脫歐公投,一是為了兌現大選獲勝的承諾,二是因為他自信公投結果將會是留歐。某種意義上,他是在豪賭,賭的是他的政治命運。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他估錯了公投結果,不僅輸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讓英國陷入到了脫歐這場超長連續劇之中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特蕾莎·梅:雖然公投時投了反對脫歐,但既然作為首相的任務是主持脫歐,那就應該選擇與歐盟達成協議,軟脫歐比較好,可大家咋不理解我的苦心,淨否決我嘔心瀝血談出的協議呢


但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並不代表英國國內歐洲派已經徹底壓倒其他派別,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疑歐派仍然一直存在,並且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多次引發英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張。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在疑歐派的影響下,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所兌現的不得不兌現的承諾,換句話說,雖然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手推動了2016年脫歐公投,但並不代表卡梅倫就想脫歐,事實上他並非脫歐派,反而是留歐派。他之所以同意舉行脫歐公投,一是為了兌現大選獲勝的承諾,二是因為他自信公投結果將會是留歐。某種意義上,他是在豪賭,賭的是他的政治命運。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他估錯了公投結果,不僅輸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讓英國陷入到了脫歐這場超長連續劇之中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特蕾莎·梅:雖然公投時投了反對脫歐,但既然作為首相的任務是主持脫歐,那就應該選擇與歐盟達成協議,軟脫歐比較好,可大家咋不理解我的苦心,淨否決我嘔心瀝血談出的協議呢


但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並不代表英國國內歐洲派已經徹底壓倒其他派別,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疑歐派仍然一直存在,並且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多次引發英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張。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在疑歐派的影響下,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所兌現的不得不兌現的承諾,換句話說,雖然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手推動了2016年脫歐公投,但並不代表卡梅倫就想脫歐,事實上他並非脫歐派,反而是留歐派。他之所以同意舉行脫歐公投,一是為了兌現大選獲勝的承諾,二是因為他自信公投結果將會是留歐。某種意義上,他是在豪賭,賭的是他的政治命運。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他估錯了公投結果,不僅輸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讓英國陷入到了脫歐這場超長連續劇之中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


其次,雖然2016年脫歐公投最終結果是脫歐,但這並不代表著所有英國人,或者絕大多數英國人都同意脫歐。事實上,2016年脫歐公投只有72%多一點的英國選民參加了公投,而這72%左右的選民中,只有51.89%的人選擇了同意脫歐。從這個結果來看,只能說參加投票的英國選民的一半多一點主張脫歐,而非絕大多數英國人。而這一結果其實就宣告了英國人中間出現了巨大的分裂,即在是否脫歐這一問題上,脫歐派和留歐派把英國一分為二,而且兩者力量大致均等。這就導致雖然公投結果確定英國必定脫歐,但是圍繞著脫歐的諸多問題,脫歐派與留歐派必將進行激烈的角力,從而使得英國脫歐進程不會那麼順利,必然是充滿荊棘。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就在於無論是脫歐派中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還是留歐派,他們都無法在英國社會,以及政壇中佔有優勢,而只要沒有那個派別佔有優勢,那麼在脫歐公投後的、氣氛詭異的英國中,就不可能出現一個真正主導脫歐進程的派別,能夠將脫歐這一事業比較順利的推進下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本身的政治立場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在繼任首相後決定按照英國人民的選擇作為自己的任務,即推進英國脫歐進程。但她選擇的是軟脫歐,即通過與歐盟談判,達成協議實現脫歐,但她的這一選擇無論是留歐派,還是疑歐派都無法接受,所以在特蕾莎·梅時期,問題不是首相特蕾莎·梅想脫歐,英國議會反對脫歐,而是本身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把脫歐當做自己的任務,而議會留歐派和硬脫歐派出於不同的原因反對特蕾莎·梅的軟脫歐協議——留歐派是反對脫歐,硬脫歐派是不滿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特蕾莎·梅:雖然公投時投了反對脫歐,但既然作為首相的任務是主持脫歐,那就應該選擇與歐盟達成協議,軟脫歐比較好,可大家咋不理解我的苦心,淨否決我嘔心瀝血談出的協議呢


但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並不代表英國國內歐洲派已經徹底壓倒其他派別,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疑歐派仍然一直存在,並且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多次引發英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張。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在疑歐派的影響下,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所兌現的不得不兌現的承諾,換句話說,雖然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手推動了2016年脫歐公投,但並不代表卡梅倫就想脫歐,事實上他並非脫歐派,反而是留歐派。他之所以同意舉行脫歐公投,一是為了兌現大選獲勝的承諾,二是因為他自信公投結果將會是留歐。某種意義上,他是在豪賭,賭的是他的政治命運。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他估錯了公投結果,不僅輸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讓英國陷入到了脫歐這場超長連續劇之中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


其次,雖然2016年脫歐公投最終結果是脫歐,但這並不代表著所有英國人,或者絕大多數英國人都同意脫歐。事實上,2016年脫歐公投只有72%多一點的英國選民參加了公投,而這72%左右的選民中,只有51.89%的人選擇了同意脫歐。從這個結果來看,只能說參加投票的英國選民的一半多一點主張脫歐,而非絕大多數英國人。而這一結果其實就宣告了英國人中間出現了巨大的分裂,即在是否脫歐這一問題上,脫歐派和留歐派把英國一分為二,而且兩者力量大致均等。這就導致雖然公投結果確定英國必定脫歐,但是圍繞著脫歐的諸多問題,脫歐派與留歐派必將進行激烈的角力,從而使得英國脫歐進程不會那麼順利,必然是充滿荊棘。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就在於無論是脫歐派中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還是留歐派,他們都無法在英國社會,以及政壇中佔有優勢,而只要沒有那個派別佔有優勢,那麼在脫歐公投後的、氣氛詭異的英國中,就不可能出現一個真正主導脫歐進程的派別,能夠將脫歐這一事業比較順利的推進下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本身的政治立場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在繼任首相後決定按照英國人民的選擇作為自己的任務,即推進英國脫歐進程。但她選擇的是軟脫歐,即通過與歐盟談判,達成協議實現脫歐,但她的這一選擇無論是留歐派,還是疑歐派都無法接受,所以在特蕾莎·梅時期,問題不是首相特蕾莎·梅想脫歐,英國議會反對脫歐,而是本身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把脫歐當做自己的任務,而議會留歐派和硬脫歐派出於不同的原因反對特蕾莎·梅的軟脫歐協議——留歐派是反對脫歐,硬脫歐派是不滿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


鮑里斯·約翰遜:無論如何英國都要按期脫歐,為什麼議會要阻撓……


其三,正是由於特蕾莎·梅未能完成脫歐任務,所以在特蕾莎·梅被迫辭職後,主張硬脫歐的鮑里斯·約翰遜繼任英國首相,繼續推進脫歐進程。作為主張硬脫歐的疑歐派,鮑里斯·約翰遜很明顯推行的是硬脫歐的策略,即不論英國是否能夠與歐盟達成一致,英國都必將在截止日期(2019年10月31日)脫歐(無論是否有協議,都要強行脫歐)。而這一次,鮑里斯·約翰遜代表的硬脫歐派,遭到的是留歐派與軟脫歐派的聯合狙擊,他們是根本接受不了破壞性極大的無協議硬脫歐。而鮑里斯·約翰遜知道無協議硬脫歐肯定不可能在英國議會下院通過,所以才會採取讓議會在脫歐截止日期之前長時間休會的方式意圖清楚自己主導的脫歐之路上的障礙。而正是他的這一操作,激化了他與留歐派和軟脫歐派的矛盾,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英國議會在英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3日和9月4日以如此激烈的方式連續三次“羞辱性”的給予了鮑里斯·約翰遜三次沉重的打擊。因此,當前鮑里斯·約翰遜與英國議會之間的爭鬥,其實也不能說是首相想脫歐,議會反對脫歐之爭,而是英國人對自身認同的三種認知反映到對歐盟和歐洲一體化的態度上形成的三種政治主張,即硬脫歐、軟脫歐以及留歐之間的激烈鬥爭的體現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特蕾莎·梅:雖然公投時投了反對脫歐,但既然作為首相的任務是主持脫歐,那就應該選擇與歐盟達成協議,軟脫歐比較好,可大家咋不理解我的苦心,淨否決我嘔心瀝血談出的協議呢


但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並不代表英國國內歐洲派已經徹底壓倒其他派別,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疑歐派仍然一直存在,並且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多次引發英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張。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在疑歐派的影響下,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所兌現的不得不兌現的承諾,換句話說,雖然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手推動了2016年脫歐公投,但並不代表卡梅倫就想脫歐,事實上他並非脫歐派,反而是留歐派。他之所以同意舉行脫歐公投,一是為了兌現大選獲勝的承諾,二是因為他自信公投結果將會是留歐。某種意義上,他是在豪賭,賭的是他的政治命運。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他估錯了公投結果,不僅輸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讓英國陷入到了脫歐這場超長連續劇之中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


其次,雖然2016年脫歐公投最終結果是脫歐,但這並不代表著所有英國人,或者絕大多數英國人都同意脫歐。事實上,2016年脫歐公投只有72%多一點的英國選民參加了公投,而這72%左右的選民中,只有51.89%的人選擇了同意脫歐。從這個結果來看,只能說參加投票的英國選民的一半多一點主張脫歐,而非絕大多數英國人。而這一結果其實就宣告了英國人中間出現了巨大的分裂,即在是否脫歐這一問題上,脫歐派和留歐派把英國一分為二,而且兩者力量大致均等。這就導致雖然公投結果確定英國必定脫歐,但是圍繞著脫歐的諸多問題,脫歐派與留歐派必將進行激烈的角力,從而使得英國脫歐進程不會那麼順利,必然是充滿荊棘。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就在於無論是脫歐派中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還是留歐派,他們都無法在英國社會,以及政壇中佔有優勢,而只要沒有那個派別佔有優勢,那麼在脫歐公投後的、氣氛詭異的英國中,就不可能出現一個真正主導脫歐進程的派別,能夠將脫歐這一事業比較順利的推進下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本身的政治立場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在繼任首相後決定按照英國人民的選擇作為自己的任務,即推進英國脫歐進程。但她選擇的是軟脫歐,即通過與歐盟談判,達成協議實現脫歐,但她的這一選擇無論是留歐派,還是疑歐派都無法接受,所以在特蕾莎·梅時期,問題不是首相特蕾莎·梅想脫歐,英國議會反對脫歐,而是本身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把脫歐當做自己的任務,而議會留歐派和硬脫歐派出於不同的原因反對特蕾莎·梅的軟脫歐協議——留歐派是反對脫歐,硬脫歐派是不滿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


鮑里斯·約翰遜:無論如何英國都要按期脫歐,為什麼議會要阻撓……


其三,正是由於特蕾莎·梅未能完成脫歐任務,所以在特蕾莎·梅被迫辭職後,主張硬脫歐的鮑里斯·約翰遜繼任英國首相,繼續推進脫歐進程。作為主張硬脫歐的疑歐派,鮑里斯·約翰遜很明顯推行的是硬脫歐的策略,即不論英國是否能夠與歐盟達成一致,英國都必將在截止日期(2019年10月31日)脫歐(無論是否有協議,都要強行脫歐)。而這一次,鮑里斯·約翰遜代表的硬脫歐派,遭到的是留歐派與軟脫歐派的聯合狙擊,他們是根本接受不了破壞性極大的無協議硬脫歐。而鮑里斯·約翰遜知道無協議硬脫歐肯定不可能在英國議會下院通過,所以才會採取讓議會在脫歐截止日期之前長時間休會的方式意圖清楚自己主導的脫歐之路上的障礙。而正是他的這一操作,激化了他與留歐派和軟脫歐派的矛盾,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英國議會在英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3日和9月4日以如此激烈的方式連續三次“羞辱性”的給予了鮑里斯·約翰遜三次沉重的打擊。因此,當前鮑里斯·約翰遜與英國議會之間的爭鬥,其實也不能說是首相想脫歐,議會反對脫歐之爭,而是英國人對自身認同的三種認知反映到對歐盟和歐洲一體化的態度上形成的三種政治主張,即硬脫歐、軟脫歐以及留歐之間的激烈鬥爭的體現


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十號


總而言之,自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卡梅倫、特蕾莎·梅以及鮑里斯·約翰遜這連續三位首相與英國議會的關係不能簡單的用首相主張脫歐,英國議會主張留歐來概括。比較恰當的應該說這只不過是是英國政壇中,就與歐盟和歐洲一體化關係而產生的留歐派、軟脫歐派與硬脫歐派三大力量之間的縱橫捭闔而已。


多謝邀請,其實英國目前所面對的脫歐困境雖然看起來是鮑里斯·約翰遜首相與英國議會下院之間的路線之爭,但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並非提問者所說的英國首相總想著脫歐而議會有那麼多人不想脫歐


歐盟中的英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緣關係決定了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來源:Wikipedia,下同)


首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英國圍繞著脫歐問題而進行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以及留歐派之間的激烈交鋒,並非是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出現的,而是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對自我身份定位的矛盾心理造成的作為歐洲大陸外緣的島國,自從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有著一種矛盾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否是歐洲國家。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的人,是認為英倫三島從地理上是屬於歐洲,是歐洲大陸架向著北大西洋的延伸,英國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子文明,英國曆史與歐洲歷史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應該加入到歐洲一體化進程,所以英國不應該停止,甚至退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英國與歐洲由英吉利海峽所隔開,而且自從百年戰爭後英國已經在歐洲沒有任何利益,英國應該屬於大洋,而非歐洲,因此英國不應該被歐洲事務所束縛。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部分人對於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比較冷淡,甚至反對。除了上述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這部分英國人應該說是數量最多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搖擺歐洲人與非歐洲人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英國是否是歐洲國家,是否應該脫歐,取決於具體的議事日程。


大衛·卡梅倫:為什麼公投結果是脫歐,我,我辭職……


其次,正是由於在英國人中普遍存在著的上述三種認知,導致英國對於歐洲一體化所持有的態度顯得非常微妙。部分英國人根本不看好歐洲一體化,當然也反對英國加入到一體化,認為參與歐洲一體化實際上不利於英國的利益。而另外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不應該錯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被“拒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還有一部分英國人則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好的,但是英國其實並不一定要參與到歐洲一體化,或者即使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也應該保持自身行動自由。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其實並非進入21世紀,甚至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在三大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於英國外交之中的。正是由於英國政治中疑歐派佔上風,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之初,才並沒有採取積極政策參與到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而是另起爐灶,與部分歐洲國家建立了獨立於英法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之外的關稅同盟體系。而英國之所以後來申請加入到歐共體,同樣也是因為歐洲派在英國政治中佔上風。


特蕾莎·梅:雖然公投時投了反對脫歐,但既然作為首相的任務是主持脫歐,那就應該選擇與歐盟達成協議,軟脫歐比較好,可大家咋不理解我的苦心,淨否決我嘔心瀝血談出的協議呢


但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並不代表英國國內歐洲派已經徹底壓倒其他派別,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疑歐派仍然一直存在,並且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多次引發英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張。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在疑歐派的影響下,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所兌現的不得不兌現的承諾,換句話說,雖然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手推動了2016年脫歐公投,但並不代表卡梅倫就想脫歐,事實上他並非脫歐派,反而是留歐派。他之所以同意舉行脫歐公投,一是為了兌現大選獲勝的承諾,二是因為他自信公投結果將會是留歐。某種意義上,他是在豪賭,賭的是他的政治命運。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他估錯了公投結果,不僅輸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讓英國陷入到了脫歐這場超長連續劇之中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


其次,雖然2016年脫歐公投最終結果是脫歐,但這並不代表著所有英國人,或者絕大多數英國人都同意脫歐。事實上,2016年脫歐公投只有72%多一點的英國選民參加了公投,而這72%左右的選民中,只有51.89%的人選擇了同意脫歐。從這個結果來看,只能說參加投票的英國選民的一半多一點主張脫歐,而非絕大多數英國人。而這一結果其實就宣告了英國人中間出現了巨大的分裂,即在是否脫歐這一問題上,脫歐派和留歐派把英國一分為二,而且兩者力量大致均等。這就導致雖然公投結果確定英國必定脫歐,但是圍繞著脫歐的諸多問題,脫歐派與留歐派必將進行激烈的角力,從而使得英國脫歐進程不會那麼順利,必然是充滿荊棘。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就在於無論是脫歐派中的硬脫歐派、軟脫歐派,還是留歐派,他們都無法在英國社會,以及政壇中佔有優勢,而只要沒有那個派別佔有優勢,那麼在脫歐公投後的、氣氛詭異的英國中,就不可能出現一個真正主導脫歐進程的派別,能夠將脫歐這一事業比較順利的推進下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本身的政治立場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在繼任首相後決定按照英國人民的選擇作為自己的任務,即推進英國脫歐進程。但她選擇的是軟脫歐,即通過與歐盟談判,達成協議實現脫歐,但她的這一選擇無論是留歐派,還是疑歐派都無法接受,所以在特蕾莎·梅時期,問題不是首相特蕾莎·梅想脫歐,英國議會反對脫歐,而是本身是留歐派的特蕾莎·梅把脫歐當做自己的任務,而議會留歐派和硬脫歐派出於不同的原因反對特蕾莎·梅的軟脫歐協議——留歐派是反對脫歐,硬脫歐派是不滿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


鮑里斯·約翰遜:無論如何英國都要按期脫歐,為什麼議會要阻撓……


其三,正是由於特蕾莎·梅未能完成脫歐任務,所以在特蕾莎·梅被迫辭職後,主張硬脫歐的鮑里斯·約翰遜繼任英國首相,繼續推進脫歐進程。作為主張硬脫歐的疑歐派,鮑里斯·約翰遜很明顯推行的是硬脫歐的策略,即不論英國是否能夠與歐盟達成一致,英國都必將在截止日期(2019年10月31日)脫歐(無論是否有協議,都要強行脫歐)。而這一次,鮑里斯·約翰遜代表的硬脫歐派,遭到的是留歐派與軟脫歐派的聯合狙擊,他們是根本接受不了破壞性極大的無協議硬脫歐。而鮑里斯·約翰遜知道無協議硬脫歐肯定不可能在英國議會下院通過,所以才會採取讓議會在脫歐截止日期之前長時間休會的方式意圖清楚自己主導的脫歐之路上的障礙。而正是他的這一操作,激化了他與留歐派和軟脫歐派的矛盾,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英國議會在英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3日和9月4日以如此激烈的方式連續三次“羞辱性”的給予了鮑里斯·約翰遜三次沉重的打擊。因此,當前鮑里斯·約翰遜與英國議會之間的爭鬥,其實也不能說是首相想脫歐,議會反對脫歐之爭,而是英國人對自身認同的三種認知反映到對歐盟和歐洲一體化的態度上形成的三種政治主張,即硬脫歐、軟脫歐以及留歐之間的激烈鬥爭的體現


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十號


總而言之,自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卡梅倫、特蕾莎·梅以及鮑里斯·約翰遜這連續三位首相與英國議會的關係不能簡單的用首相主張脫歐,英國議會主張留歐來概括。比較恰當的應該說這只不過是是英國政壇中,就與歐盟和歐洲一體化關係而產生的留歐派、軟脫歐派與硬脫歐派三大力量之間的縱橫捭闔而已。


英國議會所在地威斯特敏斯特宮:看起來當前脫歐問題是首相與議會的鬥爭,其實是三個派別之爭


世界史图鉴
2019-09-10

對於脫歐問題,英國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大的分歧。在英國至少有40%以上的人是完全反對脫歐的,而且脫歐和留歐兩派大致在英國社會勢均力敵。在英國國內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絕大多數的人士不願意脫離歐盟的,他們想要留在歐洲,並時常想要舉行第二次立公投。但是英國內部很多人也確實看到英國留在歐盟確實吃虧,作為歐盟的三馬車之一,英國必然要承擔比歐盟很多國家多得多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很多方面的投票權卻相同。這也就意味著當歐洲小國要錢,要權的時候英國等國,很多時候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屈從於整個歐盟的主體利益。

對於脫歐問題,英國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大的分歧。在英國至少有40%以上的人是完全反對脫歐的,而且脫歐和留歐兩派大致在英國社會勢均力敵。在英國國內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絕大多數的人士不願意脫離歐盟的,他們想要留在歐洲,並時常想要舉行第二次立公投。但是英國內部很多人也確實看到英國留在歐盟確實吃虧,作為歐盟的三馬車之一,英國必然要承擔比歐盟很多國家多得多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很多方面的投票權卻相同。這也就意味著當歐洲小國要錢,要權的時候英國等國,很多時候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屈從於整個歐盟的主體利益。



在英國的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脫歐的問題本來就是個死結,其實誰上臺也解決不了,唯一能做的事兒就是拖。但是也解決不了問題。脫歐與否,並不是英國的精英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分歧,如果單單就是這一種分歧,那麼脫歐其實很好解決,但問題就在於英國脫歐的問題,無論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包含普通民眾和政界精英,而且勢均力敵這是現在最難辦的情況。但是每一個英國首相都希望在這件事中達成一個對英國較為有利的協議,無論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都是如此,但問題就在於國內包括社會各界對於這些問題總是寸步不讓。

對於脫歐問題,英國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大的分歧。在英國至少有40%以上的人是完全反對脫歐的,而且脫歐和留歐兩派大致在英國社會勢均力敵。在英國國內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絕大多數的人士不願意脫離歐盟的,他們想要留在歐洲,並時常想要舉行第二次立公投。但是英國內部很多人也確實看到英國留在歐盟確實吃虧,作為歐盟的三馬車之一,英國必然要承擔比歐盟很多國家多得多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很多方面的投票權卻相同。這也就意味著當歐洲小國要錢,要權的時候英國等國,很多時候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屈從於整個歐盟的主體利益。



在英國的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脫歐的問題本來就是個死結,其實誰上臺也解決不了,唯一能做的事兒就是拖。但是也解決不了問題。脫歐與否,並不是英國的精英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分歧,如果單單就是這一種分歧,那麼脫歐其實很好解決,但問題就在於英國脫歐的問題,無論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包含普通民眾和政界精英,而且勢均力敵這是現在最難辦的情況。但是每一個英國首相都希望在這件事中達成一個對英國較為有利的協議,無論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都是如此,但問題就在於國內包括社會各界對於這些問題總是寸步不讓。

導致脫歐問題陷入一個死結無法破解。有人說政治問題不能全部交給老百姓去做主,國家的政治不論是民主還是集權首先要進行科學的探討和集中決定。老百姓的知識位置格局和政治經驗都不足,也沒有那麼專業,很容易出現問題,脫歐就是這麼造成的。但我認為這並不是根本原因,只是一個表象,原因根本原因還在於歐盟自成立以來的利益協調一直出現問題,各國的投票權和政治權利相似,但是在經濟方面的貢獻和歐盟內部的貢獻相比,很多大國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很多小國一直養尊處優仰仗著這些大國獲得貸款,最後又不打算還。

對於脫歐問題,英國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大的分歧。在英國至少有40%以上的人是完全反對脫歐的,而且脫歐和留歐兩派大致在英國社會勢均力敵。在英國國內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絕大多數的人士不願意脫離歐盟的,他們想要留在歐洲,並時常想要舉行第二次立公投。但是英國內部很多人也確實看到英國留在歐盟確實吃虧,作為歐盟的三馬車之一,英國必然要承擔比歐盟很多國家多得多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很多方面的投票權卻相同。這也就意味著當歐洲小國要錢,要權的時候英國等國,很多時候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屈從於整個歐盟的主體利益。



在英國的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脫歐的問題本來就是個死結,其實誰上臺也解決不了,唯一能做的事兒就是拖。但是也解決不了問題。脫歐與否,並不是英國的精英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分歧,如果單單就是這一種分歧,那麼脫歐其實很好解決,但問題就在於英國脫歐的問題,無論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包含普通民眾和政界精英,而且勢均力敵這是現在最難辦的情況。但是每一個英國首相都希望在這件事中達成一個對英國較為有利的協議,無論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都是如此,但問題就在於國內包括社會各界對於這些問題總是寸步不讓。

導致脫歐問題陷入一個死結無法破解。有人說政治問題不能全部交給老百姓去做主,國家的政治不論是民主還是集權首先要進行科學的探討和集中決定。老百姓的知識位置格局和政治經驗都不足,也沒有那麼專業,很容易出現問題,脫歐就是這麼造成的。但我認為這並不是根本原因,只是一個表象,原因根本原因還在於歐盟自成立以來的利益協調一直出現問題,各國的投票權和政治權利相似,但是在經濟方面的貢獻和歐盟內部的貢獻相比,很多大國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很多小國一直養尊處優仰仗著這些大國獲得貸款,最後又不打算還。



根本的問題,還是歐盟這個政治組織內部的利益協調問題,而並不是耽擱一個英國國內的民主政治問題。西方的憲政思想大體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利益的分配無法做到完全公平。但是民眾卻時時刻刻想要獲得真正的公平,或者說是至少有利於自己的一種公平。若說西方憲政的缺點,恐怕也是在這一過程當中,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自身最大利益而造成的一種政治上的無解。但是反過來說對於一個國家的成功好壞,其實並不是某個政黨決定和認知的。

對於脫歐問題,英國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大的分歧。在英國至少有40%以上的人是完全反對脫歐的,而且脫歐和留歐兩派大致在英國社會勢均力敵。在英國國內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絕大多數的人士不願意脫離歐盟的,他們想要留在歐洲,並時常想要舉行第二次立公投。但是英國內部很多人也確實看到英國留在歐盟確實吃虧,作為歐盟的三馬車之一,英國必然要承擔比歐盟很多國家多得多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很多方面的投票權卻相同。這也就意味著當歐洲小國要錢,要權的時候英國等國,很多時候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屈從於整個歐盟的主體利益。



在英國的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脫歐的問題本來就是個死結,其實誰上臺也解決不了,唯一能做的事兒就是拖。但是也解決不了問題。脫歐與否,並不是英國的精英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分歧,如果單單就是這一種分歧,那麼脫歐其實很好解決,但問題就在於英國脫歐的問題,無論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包含普通民眾和政界精英,而且勢均力敵這是現在最難辦的情況。但是每一個英國首相都希望在這件事中達成一個對英國較為有利的協議,無論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都是如此,但問題就在於國內包括社會各界對於這些問題總是寸步不讓。

導致脫歐問題陷入一個死結無法破解。有人說政治問題不能全部交給老百姓去做主,國家的政治不論是民主還是集權首先要進行科學的探討和集中決定。老百姓的知識位置格局和政治經驗都不足,也沒有那麼專業,很容易出現問題,脫歐就是這麼造成的。但我認為這並不是根本原因,只是一個表象,原因根本原因還在於歐盟自成立以來的利益協調一直出現問題,各國的投票權和政治權利相似,但是在經濟方面的貢獻和歐盟內部的貢獻相比,很多大國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很多小國一直養尊處優仰仗著這些大國獲得貸款,最後又不打算還。



根本的問題,還是歐盟這個政治組織內部的利益協調問題,而並不是耽擱一個英國國內的民主政治問題。西方的憲政思想大體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利益的分配無法做到完全公平。但是民眾卻時時刻刻想要獲得真正的公平,或者說是至少有利於自己的一種公平。若說西方憲政的缺點,恐怕也是在這一過程當中,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自身最大利益而造成的一種政治上的無解。但是反過來說對於一個國家的成功好壞,其實並不是某個政黨決定和認知的。

根本的評價者和支持者還是民眾,任何一個政黨組織和領導人都沒有比民眾更有資格去評價一個國家的好壞,一個制度的優劣。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民主憲政思想的優點。但是這種思想究竟與現實有多大的差距,會有多少變量,屬實時包括我們在內也很難在短期找到答案。

星空89831416
2019-09-07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是大國投資在英國的核電實體。

歐盟在1993年12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誕生。也於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英國啟動加入歐盟早在1973年就有了動作,只是那時還沒有產生《條約》還不能正式成為歐盟體。

英國的首相只是近兩屆意識裡存在了強烈的願望,其中,英國女皇也有這個意思。要說首相中戴維.卡梅倫是持保守意見的,他極不願意脫歐。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是大國投資在英國的核電實體。

歐盟在1993年12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誕生。也於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英國啟動加入歐盟早在1973年就有了動作,只是那時還沒有產生《條約》還不能正式成為歐盟體。

英國的首相只是近兩屆意識裡存在了強烈的願望,其中,英國女皇也有這個意思。要說首相中戴維.卡梅倫是持保守意見的,他極不願意脫歐。
此後的特蕾莎.梅卻是一個執意脫歐的強硬派,只是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或無協議脫歐引發了議會的爭議。如果無協議脫歐,那麼就將與歐盟立即無條件的中止關係。因此,英國政府在2019年的1月18日召內閣會議宣佈全面啟動應對《無協議脫歐》的預案,決定在3月29日正式生效。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是大國投資在英國的核電實體。

歐盟在1993年12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誕生。也於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英國啟動加入歐盟早在1973年就有了動作,只是那時還沒有產生《條約》還不能正式成為歐盟體。

英國的首相只是近兩屆意識裡存在了強烈的願望,其中,英國女皇也有這個意思。要說首相中戴維.卡梅倫是持保守意見的,他極不願意脫歐。
此後的特蕾莎.梅卻是一個執意脫歐的強硬派,只是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或無協議脫歐引發了議會的爭議。如果無協議脫歐,那麼就將與歐盟立即無條件的中止關係。因此,英國政府在2019年的1月18日召內閣會議宣佈全面啟動應對《無協議脫歐》的預案,決定在3月29日正式生效。
預案包括財政撥款,確保藥品正常供應,軍隊準備待命應對突發事件。

如果說英國議會中那些保守派的爭論,也只是涉及到“無協議脫歐”是否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畢竟英國還有大量的國民移居在德國和法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爭論的焦點是怎樣來保護這些英國的原住民。

不過,面臨這樣的爭議,默克爾首先向英國保證,不傷害英國移民和保護他們的財產和利益;法國也緊隨其後,還有許多國家紛紛也表了態。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是大國投資在英國的核電實體。

歐盟在1993年12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誕生。也於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英國啟動加入歐盟早在1973年就有了動作,只是那時還沒有產生《條約》還不能正式成為歐盟體。

英國的首相只是近兩屆意識裡存在了強烈的願望,其中,英國女皇也有這個意思。要說首相中戴維.卡梅倫是持保守意見的,他極不願意脫歐。
此後的特蕾莎.梅卻是一個執意脫歐的強硬派,只是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或無協議脫歐引發了議會的爭議。如果無協議脫歐,那麼就將與歐盟立即無條件的中止關係。因此,英國政府在2019年的1月18日召內閣會議宣佈全面啟動應對《無協議脫歐》的預案,決定在3月29日正式生效。
預案包括財政撥款,確保藥品正常供應,軍隊準備待命應對突發事件。

如果說英國議會中那些保守派的爭論,也只是涉及到“無協議脫歐”是否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畢竟英國還有大量的國民移居在德國和法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爭論的焦點是怎樣來保護這些英國的原住民。

不過,面臨這樣的爭議,默克爾首先向英國保證,不傷害英國移民和保護他們的財產和利益;法國也緊隨其後,還有許多國家紛紛也表了態。

但最終由於諸多的具體事宜,英國特蕾莎.梅在卸任前未能如願脫歐。接下來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一上臺,大嘴直喊硬脫歐...

這個問題首先英國不在歐盟體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是倡導國,原來的倡導國是德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法國、比利時。後來逐步發展成了28個國家,官方語言為24種語言。這些成員國都是民主國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英國是怎樣一個國家?英國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且也是議會性的民主集中性的國家,但決定權在首相的掌控之下。

英國的社會福利可以說是高於了28國其他的成員國。特別在對待移民的政策上特別的人性化。英國的人囗增長不是很理想,這也是歐洲的通病。所以英國在吸納移民上是持開放政策的。但,吸納移民就必須要提高他們與國民相同的社會福利,或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然而歐盟體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修訂運作條約《里斯本條約》裡有規定,不能脫離整個歐盟共同的社會福利標準。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一。

由於兩個條約的限制,英國又不能單獨和美國搞好親密的關係,更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這是英國首相要脫歐的初衷之二。原因是德法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行單獨領導歐洲的宗旨,因此2003年也因為這一原因而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誘發戰爭其中之一的原因。秀肌肉,威懾歐盟)。

歐盟當時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比較滯後。根據《條約》英國必須協調好這些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英國就必須挺分。真還當英國是傻子啊?英國也無力承擔。

英國正因為不是原始的倡導國,她又何必去服從德法的調遣呢?不聽話又能怎樣?一句脫歐真還很有個性!

此外,由於大量移民的湧入,英國的受業問題也遇到了嚴峻的思考,英國因此只能遠離歐盟《條約》的控制,謀求美國和東方大國以及印度的支持,而大國也確實幫助了英國不少的受業機會。
這是大國投資在英國的核電實體。

歐盟在1993年12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誕生。也於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英國啟動加入歐盟早在1973年就有了動作,只是那時還沒有產生《條約》還不能正式成為歐盟體。

英國的首相只是近兩屆意識裡存在了強烈的願望,其中,英國女皇也有這個意思。要說首相中戴維.卡梅倫是持保守意見的,他極不願意脫歐。
此後的特蕾莎.梅卻是一個執意脫歐的強硬派,只是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或無協議脫歐引發了議會的爭議。如果無協議脫歐,那麼就將與歐盟立即無條件的中止關係。因此,英國政府在2019年的1月18日召內閣會議宣佈全面啟動應對《無協議脫歐》的預案,決定在3月29日正式生效。
預案包括財政撥款,確保藥品正常供應,軍隊準備待命應對突發事件。

如果說英國議會中那些保守派的爭論,也只是涉及到“無協議脫歐”是否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畢竟英國還有大量的國民移居在德國和法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爭論的焦點是怎樣來保護這些英國的原住民。

不過,面臨這樣的爭議,默克爾首先向英國保證,不傷害英國移民和保護他們的財產和利益;法國也緊隨其後,還有許多國家紛紛也表了態。

但最終由於諸多的具體事宜,英國特蕾莎.梅在卸任前未能如願脫歐。接下來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一上臺,大嘴直喊硬脫歐...

歐盟自從1993年11月正式生效後,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78466230
2019-09-08

全民公投的政治體制惹的禍。

全英國的政治人,社會精英(用腦子考慮問題的人)都不會願意脫歐。2016年的一場全國公開投票,卻是社會低層人員佔了51%...(低學歷,憤青,容易腦子發熱的人),既然已成定局,重新投又會讓大英帝國成地球笑柄,英政府只能按公投民意(即西式民主)走下去(無論對錯)。

卡梅倫,梅姨都是堅定的留歐派,但成了首相就得按民意執政,只能尋求各種可能脫歐。

精英政治或許不夠民主,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全民政治或許標榜西式民主,但壞處尤如當今英國,太多人拍著屁股,頭腦發熱就干擾到國政的走向。

萧子北唱衰西方
2019-09-07

英國目前已經分裂了,一個是脫歐派,一個是留歐派,基於西方的民主制度,人人有投票,這樣的制度其實百姓分不清真假,看哪一派說的有道理,或者看那一派的人長的有眼緣,就投那一派的票。跟我們的選秀節目一樣了,比如選超女超男,就是這樣投票的。


但是百姓是以“農民工人”為主(真正的政客佔總人口的1%都不到),農民工人在政治上其實並不成熟。只有少數政治精英才算得上真正搞政治的。就算那些搞科研的其實也是政治不是太成熟。跟政客相比那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所以農民工人投票後,發現結果沒有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就有了很多人走向街頭遊行示威,而深受英格蘭打壓的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等,他們的百姓投票之後發現,自己是想留歐的,而英格蘭想脫歐,就開始鬧獨立分裂了。


而英格蘭內部也不是很團結,自從約翰遜上臺後,要強制脫歐,結果議會不同意,約翰遜居然將議會關門了,上映了一副“獨裁者”的鬧劇,百姓更加不滿了,紛紛走向街頭遊行示威呀。


而英國BBC電臺居然將百姓的合法遊行示威渲染成“叛國者”,這下更加加大了百姓的不滿情緒。


相信首相,媒體,議會,百姓如此鬧騰下去的話,英國的4個聯合部分真的離獨立不遠了。或許就有什麼“蘇獨”,“威獨”,“北愛合併獨”等等紛紛登上世界的舞臺了,成為西方街頭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大家覺得如何呢?

老汪198703932
2019-09-07

卡梅倫不想脫歐,以為民意也不想,所以搞了個公投機,結果出乎意料,因為當時阿拉伯難民湧入歐洲嚇壞了英國人。梅姨想協議脫歐但遇阻下臺。約翰遜一向特立獨行,自以為獲得保守黨支持,拿無協議脫歐撞大運。從特朗普到約翰遜,西方民主政治已經進化到賭徒擲骰子階段。

肖诚诚
2019-09-07

英國首相希望脫歐是因為留在歐盟不符合英國利益、整個歐盟幾十個國家,各個國家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歐盟的很多政策偏向弱國、從而損害了歐盟裡面大國,如英國的利益,所以,英國首相希望脫歐。

議會不希望脫歐,是因為脫歐是一把雙刃劍。脫歐後英國不再享有歐盟成員國關稅特惠待遇,投資,旅遊,購物等等都沒有了之前的優待!這不僅影響英國經濟發展,而且對普通人生活也帶來不便。


英國首相希望脫歐是因為留在歐盟不符合英國利益、整個歐盟幾十個國家,各個國家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歐盟的很多政策偏向弱國、從而損害了歐盟裡面大國,如英國的利益,所以,英國首相希望脫歐。

議會不希望脫歐,是因為脫歐是一把雙刃劍。脫歐後英國不再享有歐盟成員國關稅特惠待遇,投資,旅遊,購物等等都沒有了之前的優待!這不僅影響英國經濟發展,而且對普通人生活也帶來不便。


相關推薦

推薦中...